《長月燼明》裏的服飾到底還能多精美?
澹台燼和葉夕霧在集市上戴的面具,隔着屏幕都被層層疊疊的精緻度給震住,忍不住就想掏手進熒屏摸一摸。
看劇幾十年,誰還不想打破傳聞中的次元壁。
至今,隻有一個人從熒屏那頭爬了過來,叫貞子。
開個玩笑,時間到了 2023 年,打破次元壁并不是不可能。
4 月 22 日,指導單位團中央宣傳部,聯合主辦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中國青年報社、團北京市委,優酷媒體支持的第五屆華服日活動于北京圓明園公園長春仙館舉辦,優酷《長月燼明》體驗展也在此舉行。
從《長月燼明》裏的戲服到服飾紛紛展出,戲裏九個角色的 Coser 輪番上陣,參觀者在現場就能直接變成澹台燼和葉夕霧。
打破次元壁的美
讓《長月燼明》的服飾走進仙俠,此次線下體驗展并不是簡單的陳列。
現場可以基本切分成講堂區、展覽區和體驗區。
其中,展覽區裏将《長月燼明》裏的戲服和視頻陳列而出。比起戲裏的拍攝,這些戲服穿過次元壁走入線下,卻揭開鏡頭所以難以展示的多層之美。
無論是澹台燼看似暗黑,卻夾雜着敦煌美學的火焰紋圖案的戲裝。
亦或是,戲裏不經意出現的卷扇,其實用了敦煌壁畫裏最具代表的赤、青、黑、黃、白的配色描畫,精緻至極。
這些鏡頭裏很難放大觀看的細節在現場引來不少華服迷們的驚歎。
這場線下體驗展不僅僅隻是觀看,體驗區還能體會《長月燼明》海報中驚豔的描金藝術,可以說是全方位感受劇裏同款。
此外,在講堂展示區,除開《長月燼明》的服裝造型設計指導黃薇和優酷人文文化内容中心總監王曉楠現場揭秘幕後故事,還有一衆 Coser 現場演繹戲裏角色,00 後的少年到老奶奶漢服愛好者輪番登台,讓戲裏的故事變成了現場版。
從展覽、體驗和現場演繹三個維度架起觀衆與《長月燼明》之間的橋梁,這場線下體驗展不僅是感受了劇集,更讓這戲裏的傳承文化之美走入大衆身邊。
将敦煌美學和傳統服裝美學和奇幻的仙俠劇集合,開《長月燼明》的服裝造型設計指導黃薇在現場演講時表示,整部戲的服裝從一開始就決定要創新,但并不是架空思維後的天馬行空,一方面要能輔助演員完成表演,另一方面則是希望這些仙俠角色具備獨屬中華的美學特點。
因此,在接到《長月燼明》的設計之初,黃薇就帶着團隊前往敦煌實地探訪學習,請教專家學者,并參考了石窟壁畫、繪畫等資料,做了大量功課才有了此次黎蘇蘇戲裏的服裝中有飛天形象的色彩搭配、葉冰裳的披帛、臂钏,以及持花手印,也是從壁畫上考證而來。
這些具有國風韻味的服裝造型,跟随着角色和故事一起成長、改變。男主澹台燼在做質子時,活得很卑微孤寂,所以設計了一些帶灰度的配色服裝,表現他内心的孤寂凄涼。進入魔化階段,則開始穿着黑色,輕紗之下可見從敦煌石窟壁畫中獲取靈感的火焰紋路,迎合了人物的内心變化。
隻是這些在展覽上美的看客們錯愕的服裝,在制作過程中并不容易,光是黎蘇蘇、葉冰裳這些角色的飄帶就讓黃薇和她的團隊一次次地進行裁剪版型,也不斷地改善面料,因爲必須要做到輕盈飄逸地飛起狀态,這些是敦煌壁畫裏的美學細節,也是如今這部戲中服飾讓人驚豔的秘訣。
如同黃薇所說,将精力聚焦在使設計更符合需求、更精緻精巧的細節上,這是劇組和她都有的共識,也正因此,他們讓中華古典美學和現在年輕人的審美融合。
耕耘十年的融彙之路
黃薇所堅持的審美融彙之路,是《長月燼明》這部戲的嘗試,但優酷早在十年前就已經開始耕耘人文領域。
優酷人文文化内容中心總監王曉楠坦言,根據數據分析,近五年來,年輕人對于傳統文化的關注在不斷升溫,也因此,優酷今年重點集中在 " 文化行旅 " 的選題上,從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見百樣人,不斷思考,不斷講述來讓文化和出行結合。
正在播出的《锵锵行天下》第三季,就将江南作爲線索,努力将中華文脈從古至今的精髓在節目中展示。
節目中将視角鎖定在近 60 位專注于傳統文化的工作者,涉及了絲綢、篆刻、造紙、國畫、昆曲、古建築等領域,從不同維度來解析江南煙雨之下,這份美學的根基從何處而來。
曾經相關節目中讓故宮的文物修複師們闖入大衆視線,而這份匠人精神也存在于浙江省博物館内。
此次《锵锵行天下》中對外介紹了并不廣爲人知的古籍修複師汪帆,他和他的同事們日複一日地将一張張破損、濕透、燒毀的珍貴古代書籍進行修複,因爲許多紙張已經絮化,拼合的過程中,這些修複師連呼吸都不敢用力,因爲咳嗽幾聲就會将這些殘件損壞。
這些進展極慢的工作是難以想象的艱辛,卻讓這些書籍能夠被後人閱讀,讓傳統的知識得到傳承。
也因爲在人文領域的深耕,這也往王曉楠認定未來的方向一定是傳統的文化培育出文化的新元素,用新的視角讓年輕人們願意了解傳統文化,并從幾千年的積澱裏孕育出新的萌芽,促進傳統文化一代代地往下傳承。
在王曉楠的演講裏,也可以窺見優酷在這些年的布局。
2002 年到 2003 年,優酷獨播的《閃耀吧!中華文明》讓陳坤作爲揭秘者,帶着鏡頭從三星堆裏的青銅神樹背後的美和謎,一路解鎖到到唐代珍寶的極緻美學,以一線男演員和專家學者的碰撞接戲,從感情和理性的兩個層面讓這些博物館裏的寶物都變得靈動且耐得住咂味。
這幾年河南衛視在傳統節日劇版的奇妙遊系列晚會幾乎每一次都震撼觀衆的眼球,而這個系列的晚會也都是優酷聯合打造,不僅僅是其中的傳統配色、舞蹈讓人叫絕;
元宵、清明、中秋、重陽這些傳統節日背後的文化故事和傳統美學也都被搬上熒屏。
恰如王曉楠此次說的,要用當下的新方式來解讀傳承,讓千年積澱的文化變得生活靈動,讓年輕人們鍾情于這種獨屬于我們的潮流,這也促進了近年來年輕人熱衷的漢服文化。
如今《長月燼明》裏的敦煌美學和服裝美學換來口碑爆棚,這是優酷作爲仙俠劇廠牌 TOP 的全新嘗試,同時也是多年來在人文領域深耕後的一蹴而就。
作爲平台方,在開機前就定下了不能讓仙俠徹底缥缈,這給黃薇的團隊有了創作空間,讓傳統美學和奇幻的仙俠有了交融。
東方美學的新枝丫
《長月燼明》的特效和畫面質感成就了口碑,一方面是黃薇和她的團隊打造的敦煌風服飾耐得住咂味,另一面則是《流浪地球 2》的特效團隊打造畫面質感,讓傳統和科技交互,才有了亦真亦幻的視覺沖擊。
此次《長月燼明》的線下展出作爲華服日的活動之一,也讓一衆傳統服裝的愛好者和劇迷都能真切看到這些服裝道具的華麗細緻,不僅是打破了次元壁,也讓這些細節走入了生活。
傳統美學并非老套,而是從文化積澱裏去孕育新的枝丫。
就如同《長月燼明》的故事裏讓主角都分飾三角講述了一場巨大的交錯更叠,诠釋出愛的意義。這個龐大的架構中,極具傳統美學的服飾讓奇幻的故事有了落地感,變得可信。
如今,讓戲中服飾走入仙俠,則是讓看客們穿越熒屏,在虛構的劇情裏感受到幕後工作的用心。
這些年,有無數的聲音在讨論,傳統文化如何傳承,如何才能被年輕人接納,優酷這些年從晚會活動到紀錄片、嚴肅對話節目再到深耕多年的仙俠領域,都可以看到極力讓全新的題材和傳統文化結合,從不同的視角讓傳承滲入如今的文化傳播中。
這是一種長期主義的滋養,也見證了堅持的恒心。
同時,這也展現了一個平台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