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胡侃雜史 ,作者慕慕華
小時候看黑白電影時,對毛瑟印象是最深刻。尤其看到李向陽、鐵道遊擊隊、楊子榮,以及後來的烈火金剛。大英雄就應該有這麽一支,能像沖鋒槍一樣的戰鬥手槍。
極具魅力的毛瑟 C.96 手槍,綽号 " 掃帚柄 "(英語:Broomhandle),不僅咱們喜歡,歪國人也喜歡毛瑟。我們可以在各類老照片中看到他們使用這類武器,時間跨度也非常長。
看到很多國外博主也說過,毛瑟的經典很多是在電影的推動下,毛瑟手槍成爲了一種代表的象征。幾乎每一部關于二戰類的電影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無論是嚴肅的指揮官,還是披着機槍彈帶的革命水手,揮舞着這把巨大的 " 手持榴彈炮 " 四處吓退敵人。然而,毛瑟手槍在一個國家的使用僅僅是它漫長而激蕩的生涯中的一段插曲。至今,它仍被世界各地的槍械愛好者視爲 " 短槍家族 " 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代表作。
" 不光彩的誕生 "
毛瑟武器公司成立于 1872 年,由威廉 · 毛瑟和彼得 · 保羅 · 毛瑟兄弟在位于内卡河畔奧伯多夫的符騰堡皇家兵工廠的基礎上創立。毛瑟兄弟從小就在這家工廠從事槍械制造工作,起初隻是普通工人。1867 年,他們開始研發自己的單發 11 毫米滑動槍栓步槍,并在 1871 年赢得了國家競标。該步槍被命名爲 Gewehr.71,成爲年輕的德意志帝國的首款标準化步槍。國家訂單和未來生産的資金幫助毛瑟兄弟購買了兵工廠。
毛瑟兄弟繼續開發越來越先進的步槍,到了 19 世紀末,彼得 · 保羅(威廉于 1882 年去世)創造了最成功的步槍——五發裝 7.92 毫米毛瑟 Gewehr.98 步槍。該步槍及其卡賓槍型成爲德國在整個 20 世紀前半葉的主要槍械,并一直服役到 1945 年。
除了成功研發步槍和卡賓槍外,保羅 · 毛瑟也嘗試設計短槍。1878 年,他爲軍隊競标推出了六發裝的 C.78 左輪手槍。該槍具有獨特的旋轉彈膛系統,彈膛上刻有鋸齒狀的槽,用于旋轉和牢固固定。然而,毛瑟的期望落空了。軍方選擇了更爲簡單且便宜的 Reichsrevolver M.79 和 M.83 型(長槍管騎兵型和短槍管步兵型),并将其作爲德國軍隊的标準配備。" 帝國左輪槍 " 采用了标準的彈膛固定系統,而且它不是 " 折疊型 ",雖然重新裝填速度較慢,但堅固的框架使 M.79 和 M.83 比 C.78 更輕便可靠。軍方最終的選擇也受到價格的影響:更簡單的帝國左輪槍價格便宜得多,打動了精打細算的德國将軍們。生産 5,000 把 C.78 後,毛瑟的 "Zig-Zag" 左輪手槍停産。盡管毛瑟多次試圖改進這款左輪手槍,但它在民用市場上也幾乎無人問津。實用的德國人更喜歡價格便宜、設計簡單的自衛武器。
保羅 · 毛瑟因左輪手槍推廣失敗而大爲惱火,他禁止公司設計團隊負責人菲德爾 · 費德爾勒繼續開發短管槍支。這一禁令正值當時短管武器設計師們的想象力被博查特自動手槍的出現深深震撼。博查特手槍無疑是短管武器發展中的一大創新之舉。在當時,手槍領域幾乎完全被依靠射手肌肉力量運作的左輪手槍所主宰,很多槍械設計師一直試圖開發一種自動化的自裝手槍,通過利用射擊時的後坐力來完成自動裝彈。這一系統的實現帶來了諸多優勢,從提高彈藥容量、加快換彈速度,到提升射速、精度和命中率。
由于這些顯著的改進潛力,設計師們不懈努力開發自裝手槍。然而,由于機床制造技術的發展尚不成熟(爲保證自動化的可靠性,零件制造需要極高的精度),以及當時彈藥中使用的黑火藥問題,設計師們始終未能成功。當時使用的黑火藥在射擊時會産生大量煙塵,這對依靠手動操作的左輪手槍影響不大(隻會使扳機變得較爲僵硬),但對于自動化手槍的運行卻是緻命的,僅僅兩到三次射擊就會導緻機械被煙塵堵塞,從而使手槍卡殼。
1893 年,德國槍械設計師雨果 · 博查特推出了第一款成功解決上述問題的自動手槍,這要歸功于機床精度的提高和化學家們開發出的無煙火藥。無煙火藥幾乎不産生煙塵,博查特手槍正是使用這種火藥的 7.65 毫米博查特彈藥。得益于博查特的創新性工作,這款手槍在與當時的左輪手槍相比具有出色的戰鬥性能,最顯著的優點是其彈藥容量增至 8 發,且憑借可快速更換的彈匣,每分鍾射速可達 72 發。
然而,作爲第一代産品,博查特手槍也有許多 " 早期 " 缺陷。其大部分七十餘個零件都依靠螺釘固定,拆卸清理非常麻煩,而手槍的精密性要求又使其需頻繁清理。此外,博查特手槍的杠杆鉸鏈結構也是一大缺點。拆卸時,這一結構會分解成三部分,在戰場上極易丢失零件,從而使手槍完全報廢。再者,手動拉動槍栓時,由于污染物的影響,槍栓有時不能完全閉合,杠杆無法完全展開,未能達到下死點。總體來看,博查特手槍的長杠杆鉸鏈鎖定機制使其體積過于龐大,極不适合作爲單兵短管武器。
由于這些缺陷和低可靠性,博查特手槍未能獲得廣泛使用,生産僅 3,000 把後便停止了。盡管如此,博查特手槍的出現激勵了許多設計師,他們相信自己能夠開發出一款改進後的自裝手槍,克服這款 " 初代 " 産品的缺點。費德爾 · 費德爾勒便是其中之一。盡管他的老闆嚴令禁止,他仍在 " 業餘時間 " 與他的兄弟弗裏德裏希和約瑟夫秘密設計自己的手槍。他們在完全隐瞞保羅 · 毛瑟的情況下,緻力于開發十發 "Pistole 7.63" 手槍,直至接近完工時,毛瑟才得知這一秘密。
當時,毛瑟無意中聽到了手下員工因激烈讨論手槍握把形狀而忘記了小心行事的争論,才發現兄弟幾人無視了他的禁令。随後,他要求他們展示設計圖,設計圖上當時還沒有握把。毛瑟從專業角度評估了設計的前景,立即作出決定。毛瑟從廁所水箱上拽下了鏈條連着的流線型拉手,将其扔到設計師們面前:新手槍的握把将采用這種形狀!他還宣布,這款手槍将命名爲毛瑟手槍,而不是費德爾勒手槍!
爲了确保如此,保羅 · 毛瑟立即以自己的名義申請了專利,将費德爾勒兄弟的設計據爲己有。雖然爲了避免引發争議,毛瑟承認費德爾兄弟在設計中有所貢獻,但他聲稱他們隻是幫助了自己。而爲了保住工作和獎金,兄弟們隻能在官方場合承認保羅 · 毛瑟從設計開始便全程參與。然而,在私下談話中,他們則毫不掩飾自己對毛瑟的憤怒。盡管如此,毛瑟的這一不光彩行爲從整體上來說卻推動了項目的成功。
費德爾勒兄弟在武器制造界并無聲望,無法抵擋來自競争對手的抄襲指控。當時,競争對手們也在緻力于開發自裝手槍,他們出于嫉妒指責毛瑟公司剽竊了他們的創意。若沒有毛瑟這個名号,競争對手早已将無名的費德爾勒兄弟置于死地,但面對毛瑟,競争對手卻無計可施。在幾場法律訴訟中,保羅 · 毛瑟承認其公司的設計與競争對手的産品有相似之處,但那是因爲他們面對同樣的問題,采用了最爲合理的解決方案。他進一步證明了毛瑟手槍的設計在許多結構上具有獨創性。
費德勒 - 毛瑟手槍的設計被命名爲 C.96(德語爲 C.96 - Construction 1896)。這款手槍的自動機制采用了短後坐行程原理。槍機的鎖定通過戰鬥鎖片完成,鎖片在與手槍框架部件相互作用時在垂直平面内旋轉。鎖片與可移動的槍管套筒相連接,槍管固定在套筒前部,槍栓在套筒内部移動。當槍管、槍管套筒和槍栓向後移動時,鎖片向下移動,釋放槍栓。向後移動過程中,槍栓從彈膛中取出彈殼,将其抛出并拉動擊錘;當系統恢複到前部位置時,槍栓從彈匣中将下一發子彈推入彈膛。這時,鎖片與槍框的凸起相互作用,上升并通過戰鬥凸起與槍栓齧合。所有子彈射完後,槍栓會停留在後部鎖定位置。
C.96 的擊發機構爲擊錘式、單動結構,外露擊錘。擊錘左側有一個旗形保險杆;早期型号中它可以在擊錘處于擊發或非擊發位置時鎖定,而從 1912 年型号開始,它隻能在擊錘處于擊發狀态時鎖定。
C.96 手槍的顯著特點是其固定的雙排彈匣,與手槍框架連爲一體,位于扳機護圈前方。最初的彈匣容量爲 10 發;後來根據不同的改進型号,容量有所變化,分别爲 6 發、10 發或 20 發。彈匣從頂部通過 10 發容量的彈夾進行裝填。當彈膛中有子彈時,槍栓上的彈殼抛射器會從槍栓表面凸出,作爲彈膛中有彈的指示器。毛瑟 C.96 的彈藥基于經過改進的博查特手槍彈。它的口徑略微縮小(從 7.65 毫米到 7.63 毫米),并且增加了火藥裝藥量。這使得子彈的初速和沖擊能量有所增加,提升了彈道的平直性,進而提高了射擊的精度和有效射程,以及子彈的穿透力。
左邊是 7.65 毫米的博查特子彈,右邊是 7.63 毫米的毛瑟子彈。不說是一模一樣吧,也是二樣不差。
在駁斥了抄襲他人創意的指控後,毛瑟開始完善未來手槍的設計,并爲其冠上了自己的名字。正如之前所述,彼得 · 保羅的第一個設計步驟是爲武器設計握把,這也爲 C.96 赢得了 " 掃帚柄 " 的綽号;這一綽号後來由英國人賦予該手槍。"Broomhandle" 字面意思是 " 掃帚柄 ";19 世紀的紳士不可能稱呼武器爲 " 馬桶把手 "(如果英國人真的知道毛瑟握把的起源)。除了這 " 廁所把手 " 之外,毛瑟還對手槍進行了其他一系列重要的改進。
正是他,而不是費德勒,設計并引入了木制槍套 - 槍托組合。這個堅固的槍套在固定到手槍握把時可以将其轉變爲一把半自動卡賓槍,能夠在較遠距離射擊。此外,也是彼得 · 保羅爲這把手槍裝上了步槍類型的梯形瞄準具,刻度可調整至 1000 米!當然,作爲一個深谙武器之道的人,毛瑟非常清楚,用這種弱威力的子彈在 1000 米的距離上擊中目标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用威力更強的長槍,在如此遠的距離上射中目标也并非易事,甚至是對技術精湛的射手來說。
手槍上 1000 米的瞄準刻度實際上是毛瑟的營銷策略,目的是通過 " 消費者可能不會理解,但會對其射程感到驚歎,從而買賬 " 的原理來推動銷售。而事實上,這一策略堪稱天才之舉:買家紛紛被 1000 米的刻度吸引,對該武器的 " 遠射能力 " 感到驚訝。然而,公正地說,裝上槍套 - 槍托的長槍管毛瑟确實具備了出色的射程:優秀的射手能夠在 300 米的距離上擊中目标——這是其他左輪手槍和自動手槍(即使是現代手槍)難以企及的距離。
保羅 · 毛瑟爲 "Pistole 7,63" 加入的改進将原型槍變成了量産的 C.96
總體來說,費德勒 - 毛瑟手槍充滿了步槍元素。除了步槍式梯形瞄準具和對于手槍而言過長的槍管(這些因素提高了遠距離射擊的精度),前置彈匣的設計也是 " 步槍的遺産 "。費德勒設計的這款 10 發雙排彈匣是固定式的,牢牢嵌入手槍框架中。它的裝填方式也如步槍般,從上方通過彈夾裝填。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手槍來說,這種固定彈匣設計相比于早期出現的博查特手槍的可拆卸彈匣而言是 " 倒退一步 ";博查特手槍的彈匣位于握把内,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在一秒内安全卸載;而毛瑟隻能通過射擊或手動拉動滑套 10 次逐個退出子彈來卸載。
毛瑟 C.96 手槍的剖面圖(展示了通過彈夾裝填的方式)。同樣的手槍進行了簡單的拆解(用于清潔)。
前置彈匣的另一個缺點是它會影響武器的平衡,裝滿彈匣後槍管的重量會導緻重心前移,自然,這種前移的重心會影響單手射擊的精度,需要射手經過長期訓練才能習慣這種武器的特點。由于重心前移,C.96 在快速反應的交火環境中不太适合 " 迅速瞄準 " 射擊;此外,較重的槍身也會導緻射手在長時間射擊時手臂容易疲勞。然而,保羅 · 毛瑟爲 C.96 設計的槍套 - 槍托組合彌補了重心不穩的問題,并提高了射擊的精度。下圖展示了德國測試中,7.63mm 口徑毛瑟 C.96 手槍在 100 米距離上 " 單手射擊 " 的散布情況。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種散布(53x42 厘米的橢圓形)可能顯得較大。不過,考慮到這是在極其遠的 100 米距離上、且在沒有槍托的情況下,單手無支撐射擊的結果,不得不驚歎于這把手槍的潛力。
在一些俄國出版物中,給出了關于 C.96 手槍在 100 米射程上的精度數據,這些數據在初看上去更加引人注目,射擊散布範圍從 30 厘米到 15 厘米不等。然而,這些數據并未指明射擊時是否手持或配有槍托,也沒有說明使用了什麽類型的彈藥。自 1916 年起,一部分 C.96 手槍使用的是 9x19 毫米魯格彈,其射擊精度與 7.63x25 毫米毛瑟彈有所不同(9 毫米手槍的後座力不同,且更重的彈頭彈道也有所差異)。此外,這些數據來自 20 世紀 20 至 30 年代蘇聯的測試,那時在蘇聯使用了多種不同口徑和槍管長度的 C.96 毛瑟手槍,其作戰性能也略有不同。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德國和蘇聯在測量散布時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德國采用的是橢圓散布(高度與寬度),而蘇聯則采用圓形散布半徑(隻有直徑的一半,更接近德國的橢圓散布)。因此,爲了得到一個相對等效的結果,需要将蘇聯的散布數據乘以 2。(注:這裏所提到的信息僅針對最好的射手和 100% 的命中率,50% 的命中率及平均射手的數據我将忽略。)
我認爲,最可信的數據是 1933 年蘇聯的 C.96 毛瑟手槍射擊指南中提供的數據。這份指南針對兩種口徑(7.63 毫米和 9 毫米)且槍管長度相同的手槍(140 毫米),根據蘇聯的測試數據,9 毫米毛瑟手槍在使用槍托并依靠支撐射擊時,其 100 米的射擊散布半徑爲 12.5 厘米(直徑 25 厘米)。至于 C.96 長槍管手槍在 50 米标準軍用手槍最大有效射程上的射擊精度,根據德國數據,7.63 毫米手槍的散布爲 16x12 厘米的橢圓,而 9 毫米手槍的散布在蘇聯的數據中爲 7 厘米半徑(直徑 14 厘米)。在最常見的 25 米标準手槍使用距離上,沒有提供 7.63 毫米 C.96 的射擊數據,而 9 毫米毛瑟手槍在手持射擊時的散布半徑爲 2.1 厘米(直徑 4.2 厘米)。
爲了對比,還提供了其他著名手槍的射擊數據。蘇聯的 7.62 毫米 TT 手槍使用的彈藥幾乎與 7.63 毫米毛瑟彈相同,其 50 米射擊散布半徑爲 15 厘米(直徑 30 厘米),而在 25 米時的散布半徑爲 7.5 厘米(直徑 15 厘米)。現代的 9 毫米馬卡洛夫手槍(ПМ)在 50 米的散布半徑爲 16 厘米(直徑 32 厘米),在 25 米的散布半徑爲 7.5 厘米(直徑 15 厘米)。爲了簡化理解,數據彙總成表格如下:
除了散布之外,另一個評估手槍性能的重要指标是射擊威力,在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人們常常将射擊威力與子彈的穿透能力聯系在一起。那時穿透能力的測試方法是用手槍射擊 1 英寸(2.5 厘米)的松木闆。7.63 毫米毛瑟手槍在 100 米距離上可以穿透 6 塊這樣的木闆,而在 50 米距離上能穿透 7 塊。而 9 毫米毛瑟手槍在 100 米距離上能穿透 5 塊木闆,在 50 米距離上能穿透 6 塊。對比一下,俄羅斯軍隊的标配納甘左輪手槍在 50 米距離上隻能穿透 3 塊木闆,而在 25 米距離上則能穿透 5 塊木闆。
根據 20 世紀前半葉的标準,7.63 毫米 C.96 的威力被認爲高于 9 毫米毛瑟手槍的威力。在穿透障礙物方面的确如此;然而,20 世紀初還沒有形成 " 停止作用 " 的概念,這一概念如今被視爲手槍威力的主要指标。在這一方面,雖然 9 毫米子彈的穿透力較弱,但由于其沖擊力較大,它能更迅速地使敵人失去戰鬥力(9 毫米魯格彈的動能爲 584 焦耳,而 7.63 毫米毛瑟彈爲 550 焦耳)。
除了上述優點外,毛瑟 C.96 的另一個突出優點是其極高的使用壽命。在 C.96 的早期測試中,進行了超過 1 萬發的射擊," 沒有任何損壞或顯著的零件磨損 "。這證明了它卓越的技術耐用性:即便是在今天,一些百年前制造的 " 毛瑟手槍 " 樣品仍然具備良好的戰鬥性能,并能繼續使用!
然而,毛瑟手槍的缺點也很明顯,比如它的體積較大,重量超過 1 公斤。雖然與極其敏感的 " 博查特 "(Borchardt)手槍相比,毛瑟對污染的敏感度較低,但仍然比耐用的左輪手槍要敏感得多。C.96 隻有在經常清潔和潤滑的情況下才能可靠工作,而左輪手槍在行軍條件下數月不潤滑也能正常工作。此外,由于槍管相對握槍手的手過高,再加上強大的後坐力,導緻開槍時槍口擡升過高,緻使用單手快速準确射擊變得相當困難。
而當 C.96 配上槍托後,可以進行快速精準的射擊,但毛瑟的槍管很快就會過熱——在 20 發子彈後便變得炙熱,而在射擊 100 發後,觸碰槍管甚至會導緻手部燙傷。毛瑟的握把也不能說是足夠符合人體工學(畢竟手槍不是掃帚),而握槍的舒适度也會影響射擊的準确性和射擊散布。此外,當握把被高位握住時(這在使用槍托時是不可避免的),手槍的擊錘在回退時會夾住射手的手,傷害到拇指和食指的連接處。
毛瑟 C.96 結合了優點與缺點,這不足爲奇。Federle-Mauser 是在自動手槍的早期開發階段創造的;它是最早期的型号之一,因此無法做到完美——當時對于新型 " 短管槍 " 的要求尚未明确,對自動武器問題的解決方法也剛剛開始被人們意識到。作爲 " 先驅 ",C.96 依然是一把結構複雜的手槍,包含許多 " 花哨 " 的零件,往往需要手工調整。這使得毛瑟手槍過于笨重且昂貴。高昂的成本和複雜的結構、對污染的敏感性使得 C.96 難以被軍事用戶廣泛接受。在此期間……
1896 年 8 月 20 日,彼得 · 保羅 · 毛瑟與費德爾 · 費德爾爾在波茨坦的皇帝住所卡特琳霍爾茨向德皇威廉二世展示了他們的新武器。皇帝親自從展示的手槍中射出了 20 發子彈(據說非常準确)。随後,威廉二世與保羅 · 毛瑟進行了交談,期間威廉二世對德國槍械制造者的最新成就表示滿意。在交談期間,早已準備好的毛瑟刻工在帝國測試過的 C.96 槍上刻下了銘文:"Halte mich in Ehren! Kaiser Wilhelm II hat aus mir geschossen"(" 尊敬我!威廉二世皇帝曾用我射擊 "),并标明了日期和事件地點。毛瑟随即将這把标記過的手槍贈送給皇帝。
彼得 · 保羅 · 毛瑟和獻給威廉二世皇帝的毛瑟手槍上的銘文。
當然,彼得 - 保爾 · 毛瑟指望感動了的皇帝立刻下令将 C.96 毛瑟手槍列裝帝國軍隊。然而,威廉二世卻給出了 " 暫停 ":這種新武器看起來太不尋常了。此外,皇帝也知道毛瑟的競争對手們也在完成自己的設計。所以不急于做出決定:需要等待其他半自動手槍的出現,将它們與毛瑟進行比較,然後再做出最終決策。
毛瑟 C.96 手槍技術參數(1933 年版手槍使用指南中的數據)
• 手槍空槍重量:1180 克
• 手槍帶彈重量:1287 克
• 手槍加上挂槍套重量:1750 克
• 手槍全長(無槍套):290 毫米
• 手槍全長(帶挂槍套):840 毫米
• 手槍高度:150 毫米
• 手槍寬度:31 毫米
• 槍管長度:140 毫米
• 條形彈夾内子彈數量:10 發(9 發在彈倉 +1 發在槍膛)
• 扳機力度:3 公斤
• 槍管膛線數量:6 條(早期型号爲 4 條)
• 7.63 毫米子彈初速:425 米 / 秒(另有數據爲 443 米 / 秒)
• 9 毫米子彈初速:340 米 / 秒(另有數據爲 396 米 /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