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嘟嘟
電影《阿飛正傳》的最後:
梁朝偉在電燈下面數鈔票,數清一沓,放進西裝内袋,再數一沓,拿出一副撲克牌 …… 接下來,他全身筆挺,對着鏡子梳頭,三七分,講究 …… 最後,關燈。
● 電影《阿飛正傳》梁朝偉經典片段
在作家金宇澄的眼裏,這半分鍾,是上海味道。
電影在這裏結束,《繁花》從這裏開始——阿寶出場了。
● 電視劇《繁花》片段
當他走進劇集,他便走進了寶總的傳奇人生;當他走進書本,他便走進了上海的煙火人生。
前者是王家衛,後者是金宇澄。
2012 年,《繁花》出版,不久之後,王家衛就問他買下了影視改編權。
王家衛說:" 侬寫的,就是我哥姐的生活。"
金宇澄被打動。
10 年之後,王家衛拍的電視劇終于跟觀衆見面,故事跟原著沒幾毛錢關系,金宇澄說 " 沒法看 "。
● 金宇澄做客《魯豫有約》
盡管書粉對王家衛有所不滿,但我依舊想說,這未必不是一件幸事。
走進真實的上海,還得翻開《繁花》,而走進《繁花》,先要走進金宇澄。
《繁花》的故事始于 20 世紀 60 年代,那是金宇澄的少年時代。
他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因爲生産時非常順利,父母便爲他起名爲 " 金舒舒 ",可惜生逢亂世,他自打出生就很不舒坦。
金父是落魄家庭出身的少爺,1937 年抗日戰争爆發後,他棄筆從戎,投身抗戰,加入了中共秘密情報系統。
母親姚雲,是複旦大學中文系學生,家裏經營着銀樓,打小衣食無憂。她與金父一樣,是那個時代的進步青年,熱血奮進,渴望救國。
● 金宇澄父母在太湖留影
1942 年 7 月 29 日深夜,金父在寓所中被日本憲兵隊逮捕,刑訊多日,下肢幾乎癱瘓。随後的一年,他被囚禁在 " 遠東第一大獄 " ——上海提籃橋監獄,
幾經轉移牢房後,金父出獄,家境卻零落了。
1952 年,金宇澄出生,然而三年後金父又受到牽連,接受了 20 多年的審查。
那些年,父母隻能通過寫信來分享舒舒的成長。
到了上學的年紀,報紙上号召全社會支持 " 民辦小學 ",父母便爲他報了名。哪知這種非正式的小學,條件一塌糊塗,老師都是粗通文墨的弄堂婦女,教室也都是在居民的家裏,地點換了又換,實在難有學習的氛圍。
● 少年金宇澄
民辦小學教育粗糙,根本不關心小孩的心理健康," 金舒舒 " 這個名字,也讓大男孩屢遭嘲笑,漸漸地,他就開始逃學了。
他的興趣都在學堂之外,收集植物标本、去小書攤看書、畫畫、攢郵票、看電影 …… 興趣多種多樣,但人總是獨來獨往。
後來,他提出要改名,金父一想," 舒舒 " 的确 " 過于資産階級化 ",于是才引用了毛主席 "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裏埃 " 裏的一詞,爲他更名 " 宇澄 "。
● 金宇澄在《繁花》開頭客串一位作家
1969 年,金宇澄 16 歲,初中畢業,恰逢 " 上山下鄉 " 開始。
在雲南和黑龍江之間,金宇澄果斷選擇了後者,因爲 " 雲南一年四季種地,東北冬天不用幹活 "。
而實際上,東北的生活也異常 " 慘烈 ",他在這裏種地、蓋房、裝窯、伐木、養馬、做棺材 …… 什麽髒活累活都幹過。
難得吃上一頓肉,他也顧不上文青的體面,一頓哄搶,狼吞虎咽。
● 1971 年,在黑龍江嫩江農場的金宇澄(左)與哥哥金芒
長達七年的知青生涯,給金宇澄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全是灰色影像。
大時代下的人,命運如同蒲公英,吹到哪兒就落在哪兒,一切都由不得自己做主。
該如何形容那些歲月呢?金宇澄說:
" 好多年的恩怨情仇,罄竹難書。"
東北的蠻荒之地,精神資源也一樣貧瘠。
知青們彼此交換僅有的幾本小說,反反複複地閱讀,一冊普希金的《葉甫蓋尼 · 奧涅金》幾乎被盤出包漿。
● 普希金《葉甫蓋尼 · 奧涅金》1950 年俄文原版
實在沒書可讀,金宇澄就開始給上海的朋友寫信,聊的盡是東北的生活。爲了更加生動,他還在信中配上了大量的插圖。
朋友讀着很歡喜,有一次他在回信中說:" 你寫得太好了,以後應該可以寫小說。"
這句話在金宇澄心裏,埋下了小小的種子。
● 金宇澄作品《理想系列》,絲網版畫
政策寬松之後,越來越多的知青開始返鄉,爲了盡快回上海,知青們想盡各種辦法。
那時候隻要生病,便可以辦病退回上海。于是金宇澄在患胃潰瘍的一個月中,冒名幫六個上海青年進行胃部鋇餐檢查,醫生說這簡直是搏命般的瘋狂。
1976 年,金宇澄終于回城。
此時的他,既是本地人,又是外鄉人,難尋自己的位置,兜兜轉轉,他進入了一家小的鍾表企業,整日與滴滴答答的時間作伴。
工作之餘,金宇澄開始了寫作。
● 金宇澄在書房
早年間他書寫的都是東北記憶,看那些作品,你大概會以爲他是個東北作家。
1987 年,他的小說《風中鳥》獲得了《上海文學》短篇獎,第二年,他便被調入《上海文學》編輯部,從此與文字爲伴。
那是個文學蓬勃發展的年代,金宇澄也想展示自己的文學才華,于是邊當編輯邊寫作。
但同時幹這兩個活兒非常擰巴,晚上好不容易琢磨出來的東西,第二天一早坐到編輯的位置上一看,怎麽都不順眼,索性,一門心思當個編輯。
30 多年過去,小金變成了老金,一晃大半輩子。
● 圖片來源:《十三邀第四季》
這期間,時代變了又變,改革開放了,人們有錢了,文學的光也逐漸暗淡了。
一切都在變,隻有金宇澄沒有。
某個平凡的一天,他在靜安寺遇見了一個老太太,她在擺攤賣一些小孩子的東西,任憑叫賣,無人問津。
她不認識他,但他記得她,一個曾經遠近聞名的美女,一個曾明豔地生活過的人。
時間從她身上碾壓過去,她老了,無從掙紮。
金宇澄的内心一驚,這一幕讓他下定決心寫點什麽。
有些東西再不記錄,就真的消逝了。
2011 年 5 月 10 日,金宇澄以 " 獨上閣樓 " 爲筆名在 " 弄堂網 " 上發了一個帖子,寫一些雜亂零碎的故事。
讀者都是上海人,所以他也一直使用着滬語寫作。
原本隻是消遣,但金宇澄卻越寫越上頭,有時候會淩晨跑進網吧猛敲鍵盤。
那些瑣碎的、荒誕的,甚至是三觀不正的故事,多是他從飯局上聽來的,故事中那些被世界忽略的人和事,都真實地流淌在上海這座城市的毛細血管裏。
每個故事,都得到了熱烈回應,網友每天催着他更新。
● 金宇澄繪制的《繁花》插畫
5 個多月的連載,竟積累下一本長篇小說,暫名爲《上海阿寶》。
2012 年,這部作品正式在《收獲》雜志上發表,起名爲《繁花》。
《繁花》一出,驚豔世人。
作家李敬澤給出了超高評價:"《繁花》延續了《紅樓夢》《金瓶梅》的情感調子,它無限地實,又無限地虛,把人生比附于自然,萬物榮枯,盛極必衰;現代以後的中國小說中,得到《紅樓夢》真正精髓的不是很多,應該說金宇澄做到了。"
3 年後,《繁花》成功拿下了茅盾文學獎。
●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的金宇澄(左二)
某天,單位門房交給金宇澄一封信,他打開一看是一份祝福:" 你當充分享受你的快樂 "。
這封信沒有署名,但金宇澄猜想,他或許就是當年鼓勵自己寫小說的那個朋友。
人生的際遇有時就在一瞬間。
朋友的一句話觸發了他的作家夢,一個無意中的帖子成就了一本著作,再往前看,七年的東北經曆也是源于下意識的抉擇。
命運是看不清的,難分對錯的,金宇澄把這個态度也帶到了《繁花》裏,那些大大小小的故事,他隻做陳述,不做評判。
所以,《繁花》是親民的,從人群中來,到人群中去。
● 電視劇《繁花》劇照
寫就《繁花》之時,金宇澄 60 歲了,他形容自己是 " 老妪懷孕 "。
一時間,鮮花來了,掌聲也來了,金宇澄難以招架。他坦言,成就感所帶來的幸福隻有幾秒鍾。
劇版《繁花》正在熱播,宣傳鋪天蓋地,熱搜上個沒完,但金宇澄卻是沉默的,他拒絕了所有采訪。
對于他而言,《繁花》的使命已經結束,他該走向下一個地方了。
年輕時,他對作家有着迷之崇拜,以爲作家是個全知全能的神。
到這個年紀他才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莫說世界之大,能把自己立足的幾平米寫明白,就已經十分了不起。
《繁花》之後還有繁花嗎?
金宇澄不響,他隻說,自己的筆不會停下 ……
● 參考資料
[ 1 ] 十三邀第四季丨茅盾文學獎得主講故事 怪異裏才有自由,2020 年 4 月 19 日第 11 期
[ 2 ] 金宇澄丨繁花,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 年
[ 3 ] 金宇澄丨回望,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 年
[ 4 ] 澎湃新聞丨金宇澄對談傅月庵:知青、編者、作者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 / 網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