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糊弄,又不糊弄。
題圖來自 B 站 UP 主 @香蕉柿子梨
早些時候," 生活糊弄學 " 曾引起一波熱潮,被稱爲是新一代年輕人的處世之道。
這種 " 糊弄學 " 被分解爲社恐、i 系人格表征、讨厭精神壓力,還有敷衍乃至擺爛的生活态度。十幾萬 " 弄弄子 " 們甯願在豆瓣打上萬字分享糊弄之法,也不願意在聚會乃至微信上多說一句消耗自己精神能量的話。
自動結束聊天,Gif 來自抖音 @山前合歡
而最近,新的糊弄學又在互聯網上占據了一席之地,這便是新菜系——吃飯糊弄學。
在這條賽道上,以往卷到飛起的美食博主必備條件全軍覆沒。糊弄學領導者們主打一個 " 攀比 " 簡陋,餐具廚具背景一概沒了講究,連一個手機原相機的美食濾鏡都不肯加。
他們争取從操作到吃完飯,出鏡的基本工具保持一緻。
不用菜刀、不拿鍋鏟、端鍋吃飯屬于基本條件,如果還能在工序上再做精簡,則必然能在同類中脫穎而出,量大實惠,則更是佼佼者。
他們的評論區寬容度遠高于以往美食博主,什麽 " 油太多 "" 量太少 "" 不正宗 "" 制作過程太假 " 之類的常見評價幾乎沒有,挑剔的食客早已被烹饪過程過濾掉了。
在美食區異軍突起的這類博主,也在重新書寫 " 糊弄學 " 的定義。
1
吃飯糊弄學,可謂掌握着正兒八經的生活糊弄真谛。
随手打開一個吃飯糊弄學的視頻,過程簡單,但一般都包含标準開頭和結尾:做飯和光盤。
做飯是全篇重點,但他們的竈台都是極盡簡易之能。一隻鍋一隻勺子作爲全部基本工具,環境背景亦是白瓷磚水泥地,縫隙間擠出三個字 " 接地氣 "。
B 站博主 " 大家的養分 " 堪稱典型,她做飯的工具則是一個電磁爐一隻白鐵盆,鐵盆另有一隻備用,粘鍋了就換一個。
砧闆菜刀等我國廚房必備工具,不存在于這類博主的世界裏。糊弄菜博主們綠菜蔥花基本靠手撕,實在不方便就用剪刀鐵勺,期間一些食材分離工作,都可以在鍋裏完成。
食材方面,主打一個有啥用啥,但一鍋之中花樣要豐富。新鮮蔬菜基本頓頓要有,不過用量要少,因爲洗菜麻煩,起到心理上補充營養足矣。至于需要進行更多處理的菜,直接就從食譜上劃掉,像另一位 UP 主 " 香蕉柿子梨 ",豆腐番茄之流從來都是整個下鍋。
在觀衆不解的眼神中,博主們操起勺子或炒或煮,完成了烹饪過程。至于吃飯,那自然是用飯後收拾的器具爲标準。以鍋爲碗十分常見,雖然僅限于一人食,但也十分安逸舒服。
整個操作下來,頭一回見這情景的網友已經無話可說。而你似乎又無法從他們的操作中找到什麽硬傷。最有趣的是,博主會用一幹二淨的盤子告訴你,這頓飯味道還不錯。
到此,吃飯糊弄學已經已經集齊了省錢、方便等要素。通常這類菜不存在什麽難度,但你很難斷言博主們是料理苦手——畢竟他們非常精準粗暴地省略了做飯最費時費力的部分,甚至暴打各大家電商的消費主義,讓企圖跻身必備家電之列的炒菜機顯得甚是尴尬。
當然,這種情況下就别太要求賣相了。
糊弄菜當然不負責教會别人什麽,經常以霍霍剩飯利用剩菜爲前提,用看似極爲輕佻的方式對待做飯這件事。不過即便與精緻二字相去甚遠,倒也真的能對人有所啓發。不難想象工業半成品食材在其中使用率極高,但看多了,你就會發現這些博主對它們有超越常人的理解。
比如想吃東北飯包,難處理的土豆直接用成品薯條頂替;又或者把午餐肉或肉腸捏碎取代肉餡炒菜;番茄整個下鍋,會讓去皮更容易 .....
同時,任何所謂的必需品都可以被替代。韓式辣白菜肥牛湯中用炸雞代替肥牛,上海年糕湯中以芋圓代替年糕,聽起來令人皺眉,但好像又說得過去。
你很難将看似在做糊塗菜的博主們,劃歸到 " 美食博主 " 這一欄,但也不能完全說他們真就什麽都沒教——他們在身體力行,簡單粗暴地告訴新手,給自己整點可以下咽的東西吃上,就是這麽簡單,沒必要照本宣科一闆一眼。
糊弄菜其實并非真的糊弄,它講究一個該馬虎馬虎,該認真認真。所以糊弄學博主每頓飯的制作過程和用料都令人一言難盡,然後你會驚訝的發現他們甚至要加一道自制甜品——至于甜品這種複雜的東西怎麽操作,别擔心,沒有什麽是傑倫代言過的手抓餅所不能解決的。
名頭響亮的豆沙包、紫薯派和芝士派其實都沒啥難度,現成的餡料往裏面一裝,兩頭捏起來,塞進空氣炸鍋。事實證明在不考慮熱量的情況下,再粗糙的糖油混合物也永遠踩在人類味覺底線之上。
正所謂生活中任何事情都可以糊弄,沒人看見你攢了多少襪子才塞進洗衣機。但糊弄他人容易,唯有在吃飯這事上,你糊弄味覺,味覺也會糊弄你。
吃飯糊弄學并非真的糊弄,甚至并非真的不懂做飯。例如懂行的人一眼看出某些博主炒菜吃飯共用的鍋,偏偏是一口方便颠勺,十分講究的大鐵鍋。在拒絕食不厭精、脍不厭細的便捷要求下,用最低的成本删繁就簡直達目标,還收獲一定的生活儀式感,才是其底層邏輯和終極奧義。
而引人矚目的神來一筆,肯定是風卷殘雲後,得意洋洋地将勺子扔進空鍋裏來畫上句号的潇灑。一切挑剔都黯然失色,诟病其 " 浪費糧食 " 的人更是被堵在了當場,亦有不少人已經開心的 " 學到了 "。
2
關于 " 吃飯糊弄學 " 的靈感,如今難以找到準确的來源,一方面是當今打工人七零八落的生活導緻的必然,另一方面也有幾代海外留學生們生活寫照的延續。
老幹媽、可樂雞翅吃到吐,對于他們來說早已司空見慣。很多人無法适應飲食差異導緻吃飯水平直線下降,所以做糊弄飯算是基本功。B 站 up 主 YE-NONO 曾更新過幾十期 " 糊弄學 " 視頻,做飯的風格就是以 " 吃飽 " 爲主題,冷凍蔬菜、雞胸肉、意面、玉米片都是常見食材,把幾樣能吃的東西攪拌到一起,基本就大功告成——盡管由于不太擅長烹饪,網友們經常爲她的某些舉動而上頭。
類似情況的海外視頻博主不在少數,他們大多都以各種發達的工業半成品輔以冷凍或少量新鮮蔬菜維生——和國内最近興起的吃飯糊弄學還有一個類似之處,就是大家都喜歡用 AI 方言配音,配合他們一切皆可湊合的行爲,有種愈發欠打的感覺。
下館子的物價,和指望不來的外賣,讓很多人本着一種 " 有的吃就不錯 " 的心理,認真經營自己的糊弄學飲食。他們在國内互聯網上頗爲常見,常常彼此交流心得。
後來 " 吃飯糊弄學 " 出了國内特供版本,從味道、方法,乃至營養上略顯不同,畢竟國内物流産業發達,新鮮蔬菜種類繁多,也成了糊弄菜中最生活最講究的存在,且必有一席之地。
中國人刻進 DNA 裏的種族天賦當然不僅僅體現在種菜上,更體現在吃菜上。除了蔬菜消耗量位居世界第一這一堅實數據外,可能還體現在很多人對豬羨慕的目光中。
社交媒體上有一類視頻博主專精一種内容:做豬食。
大家或許多少見過豬圈裏的豬食,賣相色澤都很感人,實在看不出制作這類東西有什麽觀賞價值。
而事實并非如此。根據視頻可知,豬崽們吃的東西一點沒比人差多少:頓頓都是農家應季蔬菜,這個季節你還沒吃上的筍,已經變成膘貼在它們身上了。豬食博主們不知從何處發掘了人們對豬食烹饪的喜愛,于是把握住了新賽道。
網友們一開始對博主們利落的身手感興趣。這些蔬菜處理起來異常簡易,把泥沖幹淨,在生了火的竈台邊,大砍刀如開了倍速一般揮出殘影劈段,順勢丢進鍋裏,等它們煮爛。
起初看切菜隻是解壓,久而久之人們就迷失在蔬菜鮮豔的色澤裏,隻剩下食欲了。在這類視頻下,打工人的羨慕嫉妒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因爲豬崽隻需要對食物最簡單處理(連皮都不用削),就能收獲如此豐富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
甚至産生了幻想
看似粗糙,實則美味和健康雙豐收,這或許就是吃飯糊弄學的 " 野望 ",不願被工業化飲食徹底馴服的年輕打工人們,試圖一種用最簡單的方式收獲美味和健康。
3
不可否認的是,當吃飯糊弄學變成一種熱門視頻品類,追逐方向就會發生詭異的變化。一部分人似乎有着脫離原本軌道,向更混亂邪惡發展的苗頭。
比如使用隔夜外賣剩飯作爲食材原本在糊弄菜中不算過分,但暴露在鏡頭下的衛生問題,就有些令人畏懼了。
而如果在糊弄這條路上不遵循人類可以接受的章法,自己恐怕就會首先迷失自我——米飯、面條、餃子、沙拉、還有剩菜湯都可以下到一個鍋裏,理論上沒有問題,但已經有了走上 " 邪路 " 的既視感。
失序的大亂炖
糊弄菜系或許不值得學習,但你可以從中體會精髓,比如不必再被 " 适量 " 二字困得不能動彈。又或許可以打開做飯的思路,每種食物都有另一面,同時每樣食材都不是不可替代的。更可以放開打工人的枷鎖:其實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這樣吃飯的。
" 吃飯糊弄學 " 和生活糊弄學一樣,它可以被稱爲懶惰,但當生活的壓力來到每個打工人面前,糊弄也可以成爲一種對抗——删繁就簡,但絕不妥協。
公衆号近期改版,文章容易在時間線消失
推薦把遊研社設爲星标,不錯過每一篇報道
點擊下方卡片關注遊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