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9 日,乘聯會公布最新月度乘用車銷量市場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23 年 7 月乘用車市場零售爲 177.5 萬輛,同比下滑 2.3%,環比下滑 6.3%,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 64.1 萬輛,同比增長 31.9%,環比下降 3.6%。此外,截至 7 月底,國内狹義乘用車累計零售 1,129.9 萬輛,同比增長 1.9%,其中新能源汽車爲 372.5 萬輛,同比增長 36.3%。
數據顯示,7 月自主品牌零售 94 萬輛,同比增長 15%,市場份額爲 53.2%,同比增長 5.8%,比亞迪、吉利、長安、奇瑞等國産車企市場份額提升明顯。主流合資品牌零售 59 萬輛,同比下滑 28%,其中德系品牌市場份額爲 20.8%(0.8%),日系爲 15.8%(-5.0%),美系爲 7.7%(0.7%)。
根據乘聯會公布的國内車企零售銷量榜單來看,兩極分化十分明顯,前十車企中僅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實現增長,其它均呈現下滑狀态,其中上汽大衆、廣汽豐田、一汽豐田跌幅均超兩位數。榜單中,耳熟能詳的東風日産、東風本田、廣汽本田等合資品牌均未見蹤迹。
作爲唯一實現全電動化的品牌,比亞迪汽車(含騰勢)零售 23.09 萬輛,同比增長 45.2%,仍是漲幅最大的品牌。據了解,比亞迪于 2022 年 3 月停産燃油車,成爲國内最早實現全電動化的車企,此後其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不斷攀升,全年銷量超過一汽 - 大衆成爲國内最大廠商。今日,比亞迪第 500 萬輛新能源汽車迎來下線,從過往數據來看,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從 100 萬輛到 200 萬輛用了 1 年,從 200 萬輛到 300 萬輛僅耗時半年。
吉利汽車和長安汽車在國内汽車行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7 月吉利汽車銷量同比增長 7.5% 至 11.76 萬輛,長安汽車同比增長 3.0% 至 11.74 萬輛。目前,吉利汽車和長安汽車也不在電動化、智能化等展開布局,共同推動中國品牌向上。7 月 6 日,吉利銀河 L6 發布,新車定位緊湊型車,将搭載新一代雷神插電混動系統。7 月 20 日,長安啓源 A07 亮相,新車定位中大型轎車,提供增程式混動以及純電版本供消費者選擇。
7 月,長城汽車零售 7.13 萬輛,同比下滑 6.4%。其中,哈弗品牌爲 4.49 萬輛,坦克品牌爲 1.07 萬輛,歐拉和魏牌分别爲 8577 輛、6652 輛。在業内看來,長城汽車在新能源轉型方面行動緩慢,缺少強有力的發展節奏,但随着技術提升以及産品矩陣不斷完善,長城汽車也開始走向新的階段。從市場反應來看,長城汽車興能源轉型已經逐步顯現。據了解,7 月長城新能源銷量前三車型分别是歐拉好貓(7786 輛)、哈弗枭龍 MAX(6197 輛)、藍山 DHT-PHEV(5566 輛)。
相比之下,合資品牌市場分化極其嚴重,品牌之間相互競争明顯,無一品牌實現增長。其中,一汽 - 大衆同比跌 1.0%,是榜單中跌幅最小的合資品牌,而作爲 " 兄弟企業 " 的上汽大衆跌幅達 16.7%,而總部同樣位于上海的上汽通用,跌幅也達到 9.8%。
日系品牌更加慘淡,前十榜單僅豐田合資公司擠進前十,但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的跌幅也均在兩位數以上,分别爲 16.6%、13.1%,其中一汽豐田是榜單中跌幅最大的品牌,而東風日産、廣汽本田、東風本田均未見蹤迹。數據顯示,東風日産銷量爲 5.6 萬輛,同比下滑 34.66%,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分别爲 4.9 萬輛、4.1 萬輛。
總的來說,7 月是汽車行業的銷售淡季,傳統汽車銷量下滑不足爲奇,但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呈現穩步增長狀态,布局電動車的企業具備增長的潛力,整體市場呈現出 " 淡季不淡 " 的特點。
年初以來,汽車市場面臨史無前例的白熱化競争。進入下半年,随着國六排放政策的實施,以及庫存車帶來的價格影響消退,下半年燃油車市場價格走勢将回歸正常。随着秋季燃油車需求的回升,可能會呈現 " 先穩後回收 " 走向。
進入 8 月以來,上汽大衆、零跑汽車、奇瑞新能源、長城歐拉等多家車企開啓優惠促銷活動,對旗下部分車型降價或推出權益等優惠活動,這是否是新一輪降價潮的開始,還不得而知,但短時間内價格戰還将持續,淘汰賽遠未到結束。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