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鋅财經,作者 | 陳妍,編輯 | 大風
請問一台智能電視把人逼瘋需要分幾步?大概 …… 從第一步 " 開機 " 起,用戶已經炸毛了。
" 就想看個電視,結果被整破防了。" 前不久,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吐槽自家買的海信智能電視,簡直有毒。
網友吐槽海信電視
首先,想打開海信電視就不容易,它的交互模式讓人感到迷惑。爲了能在有線電視和無線電視來回切換,一台電視會配備兩個遙控闆,分别用來控制電視和機頂盒。需要先用一個遙控器打開電視,然後按鍵切換到機頂盒信号,再用另一個遙控器進行操控。
等了一分多鍾,電視順利開機後,看到的也不是節目,而是讓人一個頭兩個大的操作界面,其複雜程度并不亞于智能手機。左邊豎列有 " 影音娛樂 "、" 親子教育 "、" 運動健康 " 和 " 便捷生活 " 四個選項,對應到右邊相同類型的 App。比如,在 " 影音娛樂 " 專區裏,就有酷喵、芒果 TV、銀河奇異果等視頻 App。
海信電視主頁面
點擊進入某個視頻 App 後,又需要在上方的綜藝、電視劇、電影等選項裏,選擇自己想看的節目類型。這還沒完,選完類型後,還需要點擊細分的子類型。就拿優酷旗下的酷喵來說,在電視劇的類目下,還有 " 寵愛劇場 "、" 懸疑劇場 "、" 合家歡劇 " 等。
智能手機尚且有觸屏功能,交互相對更直接、便捷,但電視用戶隻能手握兩台遙控器,和數十個按鍵做鬥争,經常出現光标不動或亂跑的情況。等到真正找到想看的節目,已經半個小時過去了。
更離譜的是,有的時候電視反應遲鈍,遙控器按得太快就會閃退回主頁面。剛才的一系列操作又得重來。
過去那個 " 開機就能直接看節目,随手切換頻道 " 的傳統電視時代一去不複返。如今充斥在電視市場的,是年輕人吐槽、老年人不會用的智能電視,而層出不窮的亂收費、強制廣告等亂象,更是讓人鬧心不已。
近日,中消協點名智能電視平台 " 套娃式 " 收費,由于智能電視系統内各模塊資源相互獨立,消費者連續充值卻仍無法觀看全部視頻内容。
這背後,是近年來電視市場主要收費模式發生轉變,電視廠商、視頻内容平台等利益方都設法多 " 撈 " 一點,導緻用戶錢花出去了,體驗感卻極差。
上千塊的電視,光給人添堵
其他産品從 " 普通 " 升級到 " 智能 " 都是爲了降低操作成本,改善體驗,唯有智能電視反其道而行之,在逼瘋消費者的路上更進一步。
被迫看廣告,成爲用戶使用智能電視的一個主要環節。電視開機先看開屏廣告,電視劇播放前有貼片廣告,看到一半有中插廣告,視頻暫停時有窗口廣告,甚至關電視前還有關機廣告 …… 無孔不入的廣告,讓許多用戶感慨:花了上千塊,買的大概不是電視機,而是一塊 " 大型廣告屏 "。
今年 1 月,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台上反映,自己買了一台海信智能電視,購買時商家沒有告知有廣告存在,廣告無法關閉,時間超長,對他的身心造成嚴重影響。對此,海信客服管家的回複僅僅是:非會員在觀看視頻時會有片頭廣告,充值會員後将享受更好觀看體驗,可以除片頭廣告。
黑貓投訴平台截圖
類似的情況并不在少數,《2021 年智能電視開關機廣告調研報告》顯示,超過 89.9% 的消費者家中的智能電視存在開關機廣告,86.09% 的廠商沒有設置開關機廣告的 " 一鍵取消 / 關閉按鈕 ",而在購買前已知曉有廣告存在的消費者僅占 9.6%。
B 站博主對比電視有無開機廣告
如果以爲看完廣告就能好好看電視,那就天真了,還有龐大的會員收費體系在後面等着。看廣告 120 秒,允許試看 5 分鍾,并告知 " 該片爲 VIP 專享 ",想要接着看?交錢。
愛優騰芒等主流視頻平台,各家有各家的會員,許多獨播的影視版權互不相通,想要看更全面的影視資源,就得開通不止一個會員。而且這些視頻平台針對手機等移動端和電視端的會員,并不是同一個體系。也就是說,如果僅僅是移動端會員,在電視端是看不了 VIP 專享作品的。
如果升級成電視端會員,要交的費用會更高。比如,愛奇藝的白金 VIP 連續包年首年爲 228 元,次年續費 348 元;騰訊超級影視 SVIP 連續包年首年爲 278 元,次年續費 348 元;優酷的酷喵 VIP 連續包月爲 35 元,一年就是 420 元;芒果 TV 連續包年首年爲 248 元,次年續費 348 元。
芒果 / 愛奇藝 / 騰訊 / 酷喵電視會員
僅四家主流視頻平台的會員,一年就起碼花費上千元。
除去視頻内容平台,電視廠商們也有自己的會員體系,比如華爲的超鑽石會員、小米影視會員、海信聚好看影視 VIP 等,這些會員基本是整合視頻内容平台的部分内容,比如小米會員主要包含愛奇藝的内容,海信會員則是優酷、芒果、華數部分内容的集合。
這些會員也不便宜,華爲的會員費爲 248 元 / 年,小米的 VIP 年卡則是 298 元。
更過分的是,開通電視會員隻是一個開始,當打開少兒頻道或體育頻道時,系統又會提示必須開通專門會員才能觀看。智能電視 " 套娃式 " 的會員開通模式,讓收費項目源源不斷地出現。
這樣算下來,一年給智能電視交的費用,可能比買一台新的電視還要多。
各方逐利,用戶買單
智能電視的套路爲什麽這麽深?究其根本,是智能電視行業長期發展以來,各方商業博弈後的結果。
在智能電視時代,硬件已經不是主要的營收來源。自 2014 年小米電視 2 上市以來,電視市場的打法變了,主流趨勢是電視尺寸越來越大,定價卻越來越低。比如,如今小米一款 65 英寸的智能電視售價不到 2000 元,TCL 一款 55 英寸的智能電視售價不到 1500 元。
這背後的邏輯是,電視廠商想把硬件的錢補貼給消費者,把智能電視的開機率和聯網率當做真正的 " 搖錢樹 "。也就是說,消費者付出了相對較少的硬件費用,但從此以後都需要接受各種增值服務的狂轟濫炸。
智能電視本質上是互聯網化的電視。在互聯網體系下,其利益主體相對複雜,包含了電視廠商、牌照持有方以及視頻内容平台方。三方都想要有利可圖,最好的盈利模式就是:會員和廣告。
淘寶截圖
一般情況下,電視廠商和視頻内容平台都會合作預裝 App,每賣出一台電視,視頻内容平台都需要給到電視廠商補貼或者授權費。所以電視預裝的 App 越多,電視廠商前期能拿到費用也就越多,這也導緻了許多定位相似的 App 同時出現在一台電視裏。
而智能電視裏預裝的 App 越多,會員的種類和收費模式也就會越多,造成各種會員體系交錯冗雜,層層收費的現象出現。在這過程中,用戶每開通一次會員,電視廠商和牌照方都會拿到一筆分成。視頻内容平台爲了覆蓋其中産生的成本,又将費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這也是電視端會員比移動端會員貴的原因。
電視廠商自行推出的會員模式也是相似套路,把幾個内容平台的資源進行整合,統一收取會員費,并從中賺取差價。
至于廣告,裏面的水就更深了。
試想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麽從打開電視到看上節目,中間的鏈路會那麽長?從技術角度來說,智能電視不會比智能手機複雜,廠商完全可以設計出操作更加便捷的電視。如此 " 反人性 " 的設計,更大的可能是,用戶每多增加一個操作步驟,就可以多插入一個廣告,廠商也就能多賺一筆錢。
《2021 OTT 商業化白皮書》中提到,僅做到品牌曝光已然不能滿足廣告主需求,大屏内容營銷正在從系統層、内容層曝光走向全鏈路閉環打通。
其中,系統層的開機廣告一直是各大電視廠商攫取利益的必争之地。榮耀 CEO 趙明曾在采訪中表示,每年每台智能電視開機廣告收益是幾十塊人民币,以十年爲一個周期,就會産生幾百塊的收益。再乘上千萬級的電視保有量,光開屏廣告業務就能達到百億規模。
電視開屏廣告
巨大的利益驅使下,導緻用戶被迫看廣告的時間越來越長。
用戶們變成了電視廠商等利益方精心培育的長期 " 韭菜 ",鐮刀早就舉起,長出來一波就收割一波。
需求錯位," 智能化 " 成原罪
必須要承認,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了。
根據奧維雲網提供的數據,2022 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全渠道零售量規模爲 1672 萬台,同比下滑 6.2%;零售額規模爲 531 億元,同比下滑 10.5%。同時,電視機的日均開機率也已不足 30%。
随着智能手機、平闆搶奪市場,内容注意力轉移到短視頻上,電視行業在數字化時代 " 日落西山 " 是不争事實。年輕人越來越不愛看電視,而原本作爲用戶主力軍的中老年人,卻因爲不會用智能電視,被迫将其抛棄。
在很多電視廠商看來,處于信息娛樂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電視就不能隻專注于 " 看 " 的功能,隻有把它定位成家庭娛樂中心,才能重新換回消費者歡心。智能電視的使用場景也從單一的收看節目拓展到遊戲、K 歌等多元化服務。
電視 K 歌
可結果卻是,智能電視的功能越來越雜,真正能 " 打 " 的功能一個都沒有。90% 都是用不到的功能,而剩下 10% 用得到的功能,卻被廣告和會員體系綁架,導緻電視想看看不了,成了客廳裏最大的擺設。
在多屏時代,如何以更豐富的内容和更優質的體驗留住剩餘的觀衆,并吸引更多其他用戶,是值得每個電視廠商思考的問題。
電視剛剛興起的那些年,一排人會圍坐在一起,看畫質不清晰、信号也不好的唯一一台老電視。電視在當時那麽讓人着迷的主要原因,或許是它起碼做到了以觀衆爲核心,滿足了人們想 " 看電視 " 樸素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