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春節之後,将迎來兩會,很多代表又要民主提案了,有些提案還是非常接地氣、有溫度的。比如,全國人大代表陳雪萍在去年兩會上提出的建議就非常有人情味:
2023 年在正常的養老金上漲機制中,給退休的獨生子女父母多漲 10%-20%,解決這一代曆史有功人員的養老問題。
陳雪萍是山東某公司油漆工班組長,真正來自一線的女性勞動者,她的建議有一股泥土的芬芳。但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社保專家率先表示反對:
一是違反市場經濟。養老金執行多繳多得的市場機制,誰繳費多誰領養老金多。給獨生子女的父母多漲養老金違反這個市場法則。
二是對有錢人不公平。社保繳費執行 60%-300% 的檔次,鼓勵多繳費,如果給獨生子女父母多漲養老金,對有錢人、多繳費的人不公平。
三是養老基金沒有錢。給獨生子女的退休父母多漲 10%-20% 養老金,養老基金這點微薄的家底根本支撐不了這個漲幅,說到底就是沒錢漲。
四是沒有政策依據。各地區都給獨生子女父母有一定的優待政策,雖然有高有低,但也體現了特殊關照,再多漲 10%-20% 沒有政策依據。
PS:陳雪萍代表建言,當然也是許多獨生子女父母的心聲,一起彙集如下:
【1】國家應該兌現承諾。如圖所示:當年推行計劃生育時,國家承諾 " 計劃生育好,國家來養老 "。很多年輕的父母響應号召,支持國策,隻生一個好。這一批父母當年是做出曆史貢獻的,如今他們已經退休或正在退休,需要國家兌現承諾了。
【2】符合養兒防老的傳統。以前,父母多生子女,無非是養兒防老。國家來養老,才敢隻生一個孩。看看這次口罩放開後對老人的沖擊吧,醫院和殡儀館裡排長隊,都是在送孤獨離世的老人。沒有子女在身邊,老人走得很凄涼。多漲一些養老金,也算是一種安慰。
【3】獨生子女父母還要照顧子女。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已經退休,他們不但享受不到獨生子女的照顧,反過來還要照顧獨生子女。因為他們的獨生子女也進入職業黃金期,又趕上二孩、三孩政策,無法兼顧事業與家庭,隻能依靠父母幫忙帶孩子。
【4】有利于提高出生率。2022 年我國人口首次出現下降的拐點,同比減少 85 萬人。年輕人不願意生育,贍養父母和養育子女的壓力太大了。同樣道理,獨生子女父母的養老壓力和照顧孫輩的壓力也是雙重的。多漲養老金,緩解雙方的壓力,刺激生育。
PS:1962-1972 年,是世界人類曆史上的出口高峰期,平均每年出生 2400 萬嬰兒。嬰兒潮已經或正在演變成退休潮。這一波父母也趕上執行最嚴的計劃生育政策,基本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當年是做出貢獻的,值得心疼,多漲養老金就是最好的安慰。
PS:您贊同嗎?多多轉發,讓有關部門看到,共同呼籲溫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