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 53 歲,終于熬到無人問津的年齡,領導嫌棄我老,不願意安排工作;同事嫌棄我慢,不願意跟我合作,于是,我主動邊緣化了,不争不搶,不惹事、不添堵,有評選樹優的指标都讓給同事,有測評領導的表格統統打滿意,在單位活成了一個可有可無、又少不了(當分母)的人。
我開始喜歡獨處,不願意跟一群中年女同事在一起八卦,不願意像她們那樣上廁所都結伴去,更不願意跟她們相約去食堂吃飯。她們覺得我孤獨,我笑她們看不穿,獨處不是孤獨,而是自我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正如泰戈爾的詩句: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獨處是一個人的狂歡。
我主動邊緣化之後,領導松了一口氣,對他來講,跟無欲無求、無欲則剛的中年女性相處,真的很難,不如眼不見心不煩。主動邊緣化之後,最大的感觸就是這種能量向外擴散,很快其他人也感受到了,有些人也開始疏遠我,不願意打擾我,見了面也點頭擦肩而過。
其實,職場江湖,人到中年,如果你在單位裏熬到了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散步、一個人喝茶,在生活中喜歡一個人跑步、一個人旅行、一個人看出,除了幾位多年摯友之外,沒有應酬、沒有聚會,甚至幾乎沒有電話,不必要的社交一律避免。
在心态上,無欲無求、雲淡風輕,不在乎别人的評價,不想刷什麽存在感,甚至連虛情假意都懶得裝,随心而活、知足常樂、順其自然,沒人能夠用語言傷害我,沒人能夠用冷漠打擊我。在單位裏,我不關心大事,不在乎小事,不期盼自己的好事,也不在意名利得失,一切都變得無所謂。
其實,有位長者對我說:你已經達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看似孤獨,實則灑脫,看似索然無味,實則跳出了世俗的困擾,一個人怡然自得,正如一個塵埃飄蕩在廣袤的宇宙裏,沒有束縛,自由自在。
當我喜歡獨處之後,我發現認識的人越少越簡單,朋友越少爛事也越少,當你無錢、無權、無地位的時候,簡簡單單地生活也是一種平靜、平淡、平和之美。仔細想想,所謂的關系、人脈、社交,底層邏輯都是利益關系,利盡人散,天經地義,與其如此,不如越簡單越好。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其實,我們隻是一個能力平平、普普通通的人,性格直爽、心地善良,做人實在、不會演戲,那麽,簡簡單單的圈子、平平淡淡的生活,也許對我們來說,這才是最好的活法。越簡單越幸福、越簡單越自由,一個人獨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群人在身邊卻覺得很陌生,可怕的是手機有幾千個名字卻一個也不想打,可怕的是有一群朋友卻找不到人傾訴。
有人說,你剛過半年,不能躺平。我隻想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風風雨雨一輩子,見到太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涼,越是認真負責的人越不被領導賞識,越是見風使舵、請客送禮的人混得越如魚得水。有時候,人看開了,通透了,并非自己的覺醒,而是被現實打醒的。
不管是自我覺醒也好,被現實打醒也罷,人到中年萬事休,船到碼頭車到站,在單位強推年輕化的浪潮之下,年齡大了就是 " 罪過 ",無論你再努力,無論你再優秀,年齡過 " 線 " 了,都要被 " 一刀切 "。所以,到什麽山唱什麽歌,到了什麽年齡做什麽事,不要總想着做什麽大事,安安分分端自己的碗,吃着碗裏的看着鍋裏的,有時候就是在折磨自己。
回顧這一生,一眨眼就到了臨近退休的年齡,努力了就不強求,争取過就不後悔,盡力了就随緣吧,人的手就那麽大,不可能什麽都能握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接濟天下。我們沒有能力照顧天下,把你生的和生你的照顧好,就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成功。在世上,除了生死,其他皆爲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