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說呢?慶功酒也喝不下了,今晚直接回工廠了,也不睡覺了。這一年産能都用完了,連夜開會想辦法。
小米 SU7 發布當晚,小米汽車高管胡峥楠表達了他的擔憂,對于一家剛剛起步,産能極其有限的車企而言,這潑天的富貴,還真不一定能接得住。
▲ 發布會當晚微博熱搜榜前五名,除了雲南和李鐵,剩下的都是小米汽車
不僅看熱鬧的人多,買的人也真的多。
今天上午,雷軍在小米 SU7 首批交付儀式上宣布,小米 SU7 在短短幾天時間裏,收獲了超過 10 萬份,鎖單量也已經超過 4 萬單。
随之而來的是交付問題。小米汽車 App 顯示,SU7 标準版鎖定訂單後預計 13-16 周交付,Pro 版預計 16-19 周交付,Max 版則需要 24-27 周才能交付。換言之,如果你現在下定 SU7 Max,你至少需要等半年才能提車。
小米汽車倒也有所動作,連夜開會總要有點結果。
據第一财經報道,小米汽車今日要求供應商增加産能至月産 1 萬輛,其中,更有性價比的高配車型被要求重點增産,「公司正在全力提升産能、加快交付」,小米汽車回應稱。
加班加點的不隻是小米汽車亦莊工廠,各地的小米汽車一線銷售,也經曆了一個噩夢般的周末。
上海小米汽車門店有店長向澎湃新聞透露了周末的日程安排,幾乎所有門店都擠滿了大量前來看車的顧客,門口大排長龍,有店員坦言,試駕已經排到了淩晨兩三點,稱「從來沒見過這麽多人」。
試駕到淩晨 3 點結束,4 點下班,6 點到家睡覺,9 點又要開始上班,從發布會到現在,每天隻能睡兩小時。
小米造車,最受傷的不是極氪,而是全國各地的小米汽車銷售們。
不僅如此,在龐大客流的壓力之下,小米汽車還被指部分銷售「不夠專業」,出現了被顧客反向教育的情況。
也不知道是培訓不到位,還是真的上班上迷糊了。
還記得 2019 年 MIX Alpha 剛發布的時候,全國各地的小米之家也迎來過一波密集客流,想要一睹環繞屏的芳容。可當時的銷售們可不用帶試駕,晚上 22 點準時拉下卷簾門,再擦擦亞克力面闆上的指紋即可。
回到車圈,上次面對如此客流壓力的是理想汽車。可以說,MEGA 上市時的線下盛況,絲毫不亞于小米。相比之下,理想的準備要比小米充分許多。
春節前,理想汽車組織全國銷售人員分批進行了 MEGA 車型的統一培訓,包括銷售、交付和售後人員,培訓内容包括 MEGA 車型的全方位靜态講解、動态時間和競品分析,并針對 4 款競品制定了銷售話術。
這場培訓甚至嚴格到考核不及格直接辦離職。
充分的培訓讓理想延續了該品牌長期以來保持的高質量服務,從容面對一家多口的輪番提問。但問題在于,有不少人隻停留在「問」這一步。
盡管理想汽車沒有公布 MEGA 的具體銷量,但從懂車帝公布的數據來看,自 3 月 11 日開啓交付以來,理想 MEGA 的周銷量保持在 1000 輛左右,遠遠落後于李想此前定下的目标——
不論動力形式、不論車輛類型,50 萬元以上的全品類銷量第一。
痛定思痛後,李想在一封深刻内部信中,将 MEGA 遇阻的本質原因歸爲兩點:
對于純電戰略節奏的誤判,導緻 MEGA 的節奏混亂
過分關注銷量和競争,讓欲望超越了價值
同樣是第一次造電車,小米和理想的境遇迥然不同。
技術決定高度,需求決定廣度
理想汽車做産品有一條基本方法論:
關注用戶價值,超越用戶需求。
在李想看來,超越用戶需求就是回歸産品的本質,真正的用戶價值,一定是幫助用戶解決了某個問題,或者完成了某項任務,而不是僅僅提供了某個簡單的功能。
李想在産品公開課中舉了個例子:
手機普及之前,很多有繩電話的用戶會提意見說,希望電話繩加長一些,因爲他們打電話的時候喜歡到處走。但是,今天我們都知道,如果電話公司真去加長電話繩,就算加到 10 米,用戶最後也會抛棄你,去購買手機。因爲用戶真正的需求,不是更長的電話繩,而是打電話的時候可以自由走動,不受空間限制。手機才是根本的解決方案。
挖掘用戶的真實需求,把别人的痛點變成自己的賣點——這是李想交付了 70 萬輛車之後總結出來的方法論。
在理想汽車内部,團隊所有工作的起點,都是 PEA(Product Experience Assessment,産品體驗評估),無論是做一個服務,開一個發布會,還是構建一個産品功能,都需要提交 PEA 評審。
而在需求的驗證方面,理想同樣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其核心在于「場景」二字——
不要憑空地說這個需求存不存在,而是到具體的場景中去驗證,看場景是否足夠真實,執行是否足夠徹底。在這樣有序的模式下,理想團隊對用戶需求的理解愈發透徹,「超越用戶需求」這句話,自然就不會成爲一紙空談。
有趣的是,小米 SU7 也是這樣的套路。
回想小米 SU7 那長達 2 個小時的上市發布會,雷軍的所講的信息點并不多,城市領航輔助駕駛、800V 超快充、不到 3 秒的零百加速等汽車發布會裏的常規内容,都被雷軍一筆帶過,有些内容甚至講都不用講,直接通過影片來展示。
在那場直播中,雷軍的目的隻有一個:讓大家知道小米 SU7 和其他車型的區别在哪裏,而他的對比對象包括但不限于燃油車和特斯拉 Model 3。
區别如何産生?和理想汽車一樣,把别人的痛點變成自己的賣點。
造了 13 年手機的小米,早就積累了一大批品牌擁趸,随着小米開始造車,他們也将成爲 SU7 的基本盤。然而,這一部分用戶對于汽車的産品和市場認知都較爲有限,初入車圈的雷軍不僅要做好一輛車,還需要通過一系列配置,把「好用」二字貼在臉上。
——這也是小米汽車把技術發布會放在 12 月的原因之一。技術決定高度,需求決定廣度。
小橘是一位 95 後女生,打算購入一輛特斯拉 Model 3 長續航版,但又擔心後面會降價,猶豫了許久都未下定。這時,SU7 發布了。
雖然她本人從未購買過小米手機,但作爲在互聯網浪潮中成長的一代,她對雷軍在機圈的「江湖地位」也有所耳聞,回看小米汽車發布會後,小橘當即決定買一輛 SU7 Pro。
「其實我看到前面三分之一的時候就決定要買它了」,小橘回憶稱,當時雷軍剛好講到「好看、防曬」。
事實上,無論是觸手可達的雨傘槽,還是可以化身充電寶的強光手電,亦或是讓女性車主摘下冰袖的遮陽傘,都是雷軍觸達用戶「心巴」的靈感之作。那一晚,他一項又一項地縷清 SU7 的優勢,并以此來體現「比 Model 3 還便宜 3 萬」的誠意。
這就是雷軍的高明之處。
定價不是越便宜越好,要把握用戶心裏的微妙感受,和其心理定價保持一緻。
對于如何設置有競争力的價格,李想之前也分享過它的觀點,他認爲,用戶的心理價位并不完全取決于産品的成本,高感知的功能也能讓定價更有競争力。
盡管産品定位并不相同,但本質上,作爲後來者的小米,其造車邏輯與理想非常接近,甚至更加出色。
高調的李想,藏拙的雷軍
據 36 氪汽車報道,4 月 3 日下午,理想汽車發布全員公告,宣布開啓矩陣型組織 2.0 升級,同時進行多個部門組織架構調整。
此次組織變動主要集中在理想汽車 CEO 辦公室部門,商業部副總裁劉傑、産品高級副總裁範皓宇、供應部副總裁廖澤華等人均在其中。而在此次公告中,該部門正式更名爲「産品與戰略群組」,弱化了供應鏈、商業銷售職能,更加聚焦産品和戰略。
具體職能涵蓋:
産品線負責車型全生命周期的操盤
産品線團隊收集、彙總來自用戶、專家、合作夥伴、行業的各類信息,并據此進行統籌,确定産品定義,并協調各個部門工作
在産品開發階段,側重和研發、供應團隊配合
在上市期,側重和銷售端(包括 GTM、銷服)、市場營銷端配合
這是 2022 年底至今,理想汽車最大的一輪組織變動。
「這次調整确實跟 MEGA 有關系。之前内部複盤下來,公司在用戶價值、經營效率方面都沒太想清楚,決策落地執行也不夠到位。所以要通過升級來保持組織靈活性。」有知情人士表示。
用組織的成長來支撐産品的成長,是李想的慣用手法,但實際上,需要成長的不僅是組織,同時還有李想本人——
同樣是玩社媒的,李想樹敵無數,而雷軍廣交朋友。
和上市前「公路高鐵」的稱号有所不同,理想 MEGA 在上市後遭遇大量抹黑,在輿情的重創下,被稱作「微博之王」的李想,已經一個月沒有發微博了。不少人認爲,正是由于李想平日在社交媒體上過于高調,才招來了黑公關的眼紅。
回顧理想汽車的發展曆程,你會發現,這家公司自誕生之初就是一家「高調」的企業,僅用 8 年時間就從一家創業公司成長至世界 500 強企業,成爲國内第一個實現盈利的新勢力車企。、
在此期間,向輿情奮起反擊似乎已經成爲了李想的習慣,「用光明反擊黑暗」,是他的宣戰書。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雷軍面對輿情時展露的微笑,「懇請各位口下留情」,說完後他對着鏡頭深深鞠了一躬。
有人說,雷軍這也太老實了,殊不知,看透世事的隻有微博居委會王大伯 @來去之間:
人這是藏拙,你真口下不留情試試……
*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小橘」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