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7 日,《三角洲行動》開啓了大規模 PC 端測試。這是它第二次公開測試了,但我依然覺得它有些離譜。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這款産品的胃口和野心未免太大了點。
衆所周知,FPS 領域一直是歐美廠商的重地,國産 FPS 在它們旁邊,仿佛就是站着如喽啰。可《三角洲行動》卻面向全球市場,想要融合頂尖的 gunplay,生存撤離、大戰場玩法,以及用《三角洲特種部隊》的 IP 去做單人戰役,來上一個 " 我全都要 "。
騰訊憑什麽敢和那些歐美 FPS 神仙叫闆?更讓人不敢想的是,它還要同步登陸 PC、主機、手機,要知道寫實風格的高規格多端産品,現在還沒有廠商做到過。
而就是這樣一款有點 " 貪 " 的産品,似乎還收獲了不少玩家認可。引用 B 站上的經典評論就是:一不小心,真讓他縫出了國産 FPS 天花闆。
這個月初,《三角洲行動》官方也在上海舉辦了快閃試玩活動,玩家無需預約,來到現場即可試玩。當天早上活動還未開始,門口的玩家已經排得水洩不通。從中你應該能感受到玩家的期待。
甚至在試玩台上,還能看到外賣小哥忙裏偷閑的身影。
直播捕捉到的外賣小哥,
接完電話就溜了
所以,《三角洲行動》當真那麽能打嗎?騰訊的這份野心到底是狂妄,還是有着真材實料?一向求穩的騰訊,又爲什麽會投入 4 年,去做這樣一款産品?
01 工業化能力的體現
首先,《三角洲行動》敢和海外 3A 掰手腕的底氣,一部分原因或許源于騰訊的工業化能力,以及團隊在射擊領域的積累。
早在去年,我就體驗過《三角洲行動》的 PC 端首測。當時它給我的第一感受,就和玩家最早看到預告片時一樣:" 不會吧,這真是騰訊做的?" 而到了本次測試,我發現遊戲仍在提升基礎品質,這可能也是吸引許多玩家的第一要點。
新開放的全面戰場模式就是最直觀的體現。
這是一個 32v32 的多人戰場玩法,如果玩過《戰地》的突圍模式,那你對它應該不會陌生。此前,還沒有什麽國産 FPS 可以駕馭這個玩法,不說它的設計難度,光是大戰場的氛圍呈現與優化,就足以難倒大批廠商了。某種程度上,一旦遊戲能吃下這個玩法,也說明了你無需擔心它其餘部分的表現。
而《三角洲行動》很好地保留了大戰場應該有的一切,諸如坦克、武裝直升機、運兵船等海陸空三栖載具,以及各種狂轟濫炸下引發的場景破壞,都能流暢運行,實際表現比此前播片中,略顯卡頓的效果還要好上很多。
戰鬥時随處可見的硝煙塵土、水體反射,以及擦着頭皮飛過的槍線,也在光追的加持下表現到位,整體戰場具備了一定的沉浸感。
而且,遊戲也在不斷優化。去年首測時,遊戲的最低配置要求還鎖在 3060 顯卡,現在才過去了 3 個月,門檻就已經降至了 1060。
一開始,我還十分懷疑,這樣的畫面效果,真能在手機上跑動嗎?結果,制作組在去年的除夕報告會上,直接展示出了正在研發中的手機實機畫面。
團隊的技術專家曾在與媒體交流中表示,爲了讓遊戲同步登陸多端,并且保證各平台的畫面表現,他們制定了一套适配多端的生産管線。借由這套管線,PC、手機端不再是獨立開發,策劃和美術團隊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統一環境下進行,由此他們生産的材質就不需要額外替換。這就相當于,團隊在做好一個 PC 版本時,手遊版本也已經是 ready 狀态。
此外,在經過多款射擊産品的積累後,《三角洲行動》的 3C 打磨也獲得了不少玩家的認可。角色動作和射擊手感雖說還不能比肩《使命召喚》,但其水平放在國内也算是頭一檔了。
此前,天美工作室 Y1 總經理姚遠就曾告訴葡萄君,他們在動作射擊方面的 3C 能力,已經做到了海外大廠 80% 的水平。
當然,目前《三角洲行動》的品質還不能算是盡善盡美。部分玩家就表示,遊戲的原創動畫不足,此前姚遠也曾說過,他們正在這方面瘋狂補課。比如團隊請來了前動視的資深動畫專家,組建了一支精英團隊,持續補足這方面的能力。
又比如,在角色動作設計上,他們找到了有國際 3A 遊戲動作開發經驗的專家,以 3A 産品的标準和流程做動捕。拿這次新增的幹員 " 威龍 " 來說,從下面的這個動作,我想你一眼就能認出,他來自哪裏。
上次測試還有不少玩家反饋,遊戲場景的光照過于刺眼明亮,部件與植物顔色過于豔麗,導緻整體戰損感和戰場氛圍不足。
到了本次測試,制作組也對應地降低了部分視覺元素的飽和度,并在場景中增加了更多破損、彈坑及戰鬥痕迹,遊戲中遠景中還會出現一些宏大的戰火特效,以此強化戰場的寫實拟真度。
總體來說,站在國産 FPS 的角度,《三角洲行動》在射擊遊戲上的品質突破,還是肉眼可見的。可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三角洲行動》的野心有點太大了。
02 全都要的野心
此前,我們已經清楚了《三角洲行動》的玩法框架。它一共有三個模式:單機劇情的戰役模式,生存撤離玩法的危險行動,以及大戰場玩法的全面戰場。
抛開還未公開的戰役模式,就目前體驗到的兩個聯機玩法而言,我認爲這裏面可能反映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點——危險行動和全面戰場就像是兩個極端,遊戲節奏截然不同,一個極慢,一個極快——這意味着,《三角洲行動》想要同時取悅兩個方向的玩家。用制作組的話說就是,他們想滿足所有類型的射擊玩家。
先來看看危險行動。在本次測試中,遊戲開放了該模式下的第二張地圖,零号大壩。相比起首測的長弓溪谷,它的面積更小,這意味着玩家的作戰距離會從中遠距離,轉變到中近距離,交戰節奏也會更加密集。
不同地圖在玩家體驗層面的區分度十分明顯。在零号大壩中,我們要時刻注意交戰與舔包的時機,提防被附近摸過來的敵人撿漏。很大程度上,這也讓 " 背箱子,轉移至安全區域,後舔包 ",變得更有必要。
此前制作人 shadow 曾告訴葡萄君,遊戲每張地圖的設計,都有着對應特點,以此滿足不同種類的玩家。比如後續有的地圖,還會更注重 CQB 體驗(室内近距離戰鬥),玩家可能需要留心每一扇門後,有沒有藏着老六。
而對于威龍這樣,戰術裝備設計更适合室内作戰的幹員而言,他也就有了更多發揮空間。按照這個思路,遊戲的戰術性、策略選擇後續還會得到不同程度的延展。
從以上内容來看,制作組對單個玩法有着不少考慮。遊戲爲喜歡生存撤離玩法的玩家,提供了不少多樣化體驗。當然,盡管如此,在整個生存撤離的框架下,玩家的遊戲節奏還是緊張、謹慎的。
而全面戰場則是完全反過來。它節奏快,強調娛樂性與拟真大戰場的高強度持續作戰。
上文我們提到,在該模式下,玩家可以駕駛坦克、武裝直升機等強勁的軍事武器,幹碎對方防線,也可以來上一個步坦協同,将戰術發揮到極緻。在戰場模拟上,《三角洲行動》架構起了一個還不錯的基底。
同時,針對 " 爽 " 這一點,《三角洲行動》也做了一些讨巧的設計。比如,雖然每一張戰場地圖的總面積都足夠龐大,但每個點位的攻防拉鋸距離,其實不遠。玩家複活後,往往在數秒之内就能奔赴戰場前線,這大大減少了跑圖時間。
而幹員系統也在全面戰場中擁有了更好的戰術表現。
比如過去在危險行動中,蜂醫的組合技 " 治療煙霧 ",受限于隊友之間的距離與小隊規模,一般很難發揮出足夠的效果,常規情況下,不如直接紮針。但到了大戰場中,拉起一道煙,他卻可以化身再世華佗,直接奶起數十名隊友。
也就是說,幹員戰術裝備的作用與存在感,在快節奏且目的明确的大戰場攻防之中,被放到了更顯著的位置。
看完這兩個玩法,你應該能感受到,玩家在不同模式下的遊戲習慣其實是相悖的:一邊要求你小心翼翼地生存摸金,别被逮到;另一邊則要求你不斷作戰,大喊 " 戰鬥,爽 "。甚至,就連幹員的正确打開方式都有可能不同。
所以,想要同時兼顧這兩個玩法,《三角洲行動》的野心是真的大。
從系統上看,兩個模式互爲獨立,有着各自的成長線,哪怕兩邊玩家不會互相轉化,如果能各自安好,吸引到一批核心玩家,也挺不錯。
可實際上,遊戲又還是一個整體,幹員、槍械互通,牽一發而動全身。如何才能讓這些内容在兩個模式中有着足夠的表現空間,同時又不會設計得一邊倒,影響另一邊模式的平衡?如果一名幹員的玩法就是更适應慢節奏的生存撤離,那它要如何在大戰場中體現出價值?又或者說,不同模式的地圖設計和玩法節奏,該如何去綜合考量?光是想想,這個難度就挺高的。
過去,不少知名 FPS 遊戲,也都有過這種 " 我全都要 " 的想法,但幾乎沒有一家能做成,一不小心反而還撿了芝麻丢了西瓜。比如《使命召喚》《戰地》《彩虹六号》都曾試圖引入市面上新的射擊流行玩法,但很多時候,這都會與遊戲原有玩法的風格、節奏産生互斥,從而變成四不像,哪都差一點,哪都不得勁兒。
就目前我的個人體驗來說,《三角洲行動》兩種模式的互斥感還不算強烈,但随着後續内容的增多,它能否保證兩個模式都足夠受歡迎?又該如何考慮玩法設計的平衡?這些或許都将會是他們未來面臨的難題。
03 一場錯位競争
當前,《三角洲行動》已經積攢了足夠的玩家關注度。遊戲在 B 站上的官方視頻,大多收獲了不俗的播放量;測試期間他們的相關話題,也在抖音、B 站登上了熱搜;開測當天,全平台的開播數就達到了 1000+,光是 B 站就有超 460 個直播間,其中不乏《守望先鋒》《絕地求生》《逃離塔科夫》《使命召喚》《戰地》等各個射擊圈子的大佬、kol ……
不過,盡管遊戲吸引了衆多 FPS 愛好者,但在嘗鮮過後,部分玩家也提出了經典的死亡發問," 我們有 COD,有戰地,有塔科夫,爲什麽還要玩《三角洲行動》?"
是的,暫且不談上面提到的玩法互斥風險,《三角洲行動》想要做到 " 全都要 ",很大程度上,就要把兩個玩法都做到足夠比肩頭部标杆,否則就隻能靠 " 我都有 ",來吃到兩個圈層的交集用戶。但更悲觀一點的話,這部分交集用戶,可能也不會因此去青睐《三角洲行動》,畢竟他們已經被海外 3A 産品教育多年,讓他們去玩一個沒那麽好的遊戲,還不如換着遊戲玩。
所以,《三角洲行動》真的是想要搶奪海外頂尖 3A 産品的市場嗎?未必,這個難度太高了,人家可是數十年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超越的。
姚遠此前也在采訪中表示,他們很清楚市場上最好的 FPS 遊戲仍然是《使命召喚》,它可能會吃掉整個市場的 70%、80%。而《三角洲行動》會是一個更輕量化、錯位競争的、跨端的産品。
因此,他們瞄準的市場,或許是還沒有被品類所覆蓋的玩家,以及沒有被滿足的玩家——這才是他們真正的野心。
前者很好理解,比如在當年的戰術競技熱潮之後,無論是 PC 還是手遊,幾乎所有玩家都被占領了。所以即便《三角洲行動》拿出了更好的品質表現,但也依然沒有去做戰術競技。而生存撤離和大戰場則不同,這兩個玩法目前還沒有大規模流行,這意味着在更廣闊的 F2P 市場,它還是一片藍海。
後者則是出于種種原因,始終持有需求的玩家。比如觀察《逃離塔科夫》的玩家圈層,不少玩家都在吐槽遊戲的長線運營問題,希望看到更好的平替;又比如對多端有所需求的玩家,尤其是東南亞等設備配置較低的地區玩家,一款輕量化的跨端産品,顯然有着更強的吸引力。
而且不要忘了,騰訊最擅長的還是用戶體驗。在優化、匹配、網絡、反外挂等 GaaS 服務上,它能滿足不少 FPS 玩家。
此外,騰訊的工業化能力,應該足以支撐它同時做好多個玩法模式的長線更新,這估計也是很多廠商難以跨越的壁壘。
說到這裏,你應該理解了:《三角洲行動》看起來确實是一款高品質的 FPS 産品,結合輕量化體驗和新興玩法,它有機會在國産 FPS 領域實現降維打擊,滿足大家對國産 FPS 的期望;同時,它也有機會和海外 3A 掰掰手腕,但它可能并不會和對方硬碰硬。
當然,《三角洲行動》未來面臨的挑戰仍然是一片汪洋大海。比如在叙事、畫面等内容層面,他們就還有許多課要補,單機戰役模式具體表現如何也還未可知;又比如,如果要去細究這次測試的玩法設計,仍有着不少值得優化的地方,像是現在大戰場模式的攻守勝率就缺乏平衡;更不用提兩個模式耦合起來,其設計難度可能會呈指數級提升。
不過,從制作團隊這段時間的公開發言來看,這些問題他們都已經注意到了,并且正在持續改進。
我挺喜歡琳琅天上團隊的一個特質。幾乎從一開始,他們就一直強調,要用遊戲的實際版本說話,随即便在下次測試中,拿出了超預期的内容。因此,現在我們對産品的許多疑慮與猜測,或許都将在下次測試中得到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