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張磊入籍新加坡的傳言不胫而走,另一邊,張磊與高瓴資本最大的投資項目之一百麗時尚,正在爲港股 IPO 而屢敗屢戰。
2017 年,高瓴資本投入 453 億港元,完成百麗國際私有化,将 " 鞋王 " 收入麾下。之後,優化業務 + 分拆滔搏,完成了張磊 "3 倍回報 " 計劃的三分之二。
不過,滔搏市值從巅峰期的 700 多億港元,跌至如今的 300 多億港元,腰斬還不止。百麗國際剩餘業務組成的百麗時尚,2022 年初開始謀求港股上市,到現在也未能成行。
張磊的《價值》,告訴了大家前面所有的成功故事,卻未曾預料,當下這樣的窘境。
百麗再謀港股上市
資本市場,是時候重新認識百麗了。
百麗創始人鄧耀,早在上世紀 70 年代就已是香港著名鞋款設計師,80 年代初開始創業,1992 年創立百麗品牌,并将業務拓展至大陸市場。
百麗算是中國時尚鞋履産業的開創者。另一家曾與之比肩的女鞋巨頭星期六,其創始人早期正是百麗代理商。
随着旗下 STACCATO、Teenmix、TATA 等品牌相繼創立,百麗從 2006 年開始穩坐中國鞋履市場頭把交椅。
2007 年,百麗國際登陸港交所,随即開啓并購機器,先後收購 millies、Mirabell、森達、SKAP 等品牌。
巅峰時期,公司女鞋門店和運動用品門店合計超過 20000 家,且爲全直營。公司員工總數達十多萬,年銷售 4000 萬雙女鞋、2500 萬雙運動鞋、3500 萬件運動服飾,收入 400 多億元,淨利潤接近 50 億。
但是,這家老牌時尚産業巨頭,未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新品牌與新渠道的沖擊之下,百麗國際船大難掉頭,銷量與業績下滑,門店數量大幅下滑,市值暴跌八成以上。
泥潭之中的百麗國際,終于在 2017 年,迎來了重生的機會。高瓴資本領銜的财團,讓百麗國際以 531 億港元的價格從港股退市。這是港交所規模最大的一次私有化交易。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曾在自己的投資心得《價值》中,描述過投資百麗 "3 倍回報 " 的邏輯:其一,交易價格便宜,有一定的套利空間;其二,運動鞋服銷售業務是優質資産,但被女鞋業務拖累,分拆後價值巨大;其三,傳統業務數字化轉型,可以提升業務價值。
按部就班,百麗國際分拆旗下體育用品業務滔搏,于 2019 年 10 月在港交所上市。張磊的計劃,成功了三分之一。
滔搏是耐克、阿迪達斯、彪馬、匡威等國際運動鞋服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關鍵戰略夥伴,2010 年開始探索多品牌集合店的運營模式。截至 2023 年 8 月底,其門店數量超過 6200 家。
百麗國際旗下另一塊鞋服業務,重組成爲新的百麗時尚。2022 年初,百麗時尚向港交所披露 IPO 招股書,試圖完成又一個三分之一。但市場環境不同了,這次的計劃并不如滔搏那般順利。
兩年之後,百麗時尚卷土重來,3 月 1 日重新遞交上市申請,拟登陸港交所主闆。
當下的百麗時尚,正處于業務的恢複期。截至 2 月 28 日的 2022 年度和 2023 年度,公司收入分别爲 235.10 億元、192.10 億元,淨利潤分别爲 27.35 億元、12.57 億元;截至 2023 年 11 月底的 9 個月,公司收入、淨利潤分别爲 161.12 億元、20.58 億元。
張磊的繼承與優化
現在來看,張磊對鞋服市場的判斷,對了一半。
即便不考慮前幾年的特殊行情,鞋履市場,在近些年一直處于逆周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時尚潮流市場服飾、箱包、鞋履三大闆塊,在 2017 年 -2022 年,增長最爲亮眼的是箱包市場,服飾略有上漲,唯有鞋履,整體處于收縮态勢。期間,鞋履市場也有分化,大衆市場大幅下降,中高端市場整體上揚。
好在,百麗時尚趕上了前幾年鞋履市場高端化的浪潮。2022 年中國中高端時尚鞋履品牌的前三名,STACCATO、 Hush Puppies 及 Joy & Peace,均爲百麗旗下品牌。
前幾年鞋履市場整體哀鴻遍野,達芙妮、星期六、千百度等,均陷入關店、下滑甚至是虧損的危機時刻。唯獨百麗,算是穩住了陣腳,雖也有下滑,但不至于傷筋動骨。
這主要得益于公司進可攻、退可守的品牌戰略。百麗時尚旗下擁有 19 個核心品牌,其中 12 個自有品牌、7 個合作品牌(授權或代理),既有 73Hours、INITIAL、Joy& Peace、STACCATO 這樣的高端品牌,也有 BELLE、TATA、Teenmix 及 BATA 等中端品牌,BASTO、SENDA 等大衆品牌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無論你是哪個層次,你喜歡什麽樣風格,幾乎都能百麗旗下買到合适的鞋。在商場裏,這些品牌甚至開在一起,放眼望去,全是百麗系。" 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都要有百麗 ",名不虛傳。
于公司經營層面,這種品牌組合的策略,是護城河的基座之一。行業上行期,通過培育和收購,做大高端品牌業務;近年消費降級趨勢開始成型,公司繼續力推收入占比最高的主品牌百麗,同時,推動 BASTO、SENDA 這些大衆品牌成爲重要增長極。
這是鄧耀留給張磊的精華。當然,張磊也有他自己的經營哲學。
如何複興百麗時尚?張磊在《價值》一書中有過獨到的觀點:在中國做并購,最好的方式未必是海外基金的通常做法,即買下被市場低估的公司,再通過成本縮減、精英治理取得巨大的經濟回報;而是必須要充分尊重管理層,尊重中國企業特有的文化,理解産業發展的具體階段。
于是,讓百麗原管理層盛放繼續掌舵,辨證施治,成爲張磊對百麗時尚最正确的操盤。
調整公司組織架構,簡化層級;數字化管理;重新梳理部分品牌的定位;智能制造與規模定制相結合;投入線上業務,而且不止電商,也包括短視頻平台,線上業務占比 2017 年不到 7%,2023 年提升至 28%;更重要的是,優化門店布局,削減百貨商場,加碼購物中心,旗下的鞋履門店由 2019 年 2 月底的 13062 家,下降至 2023 年 11 月底的 7444 家。
更輕盈的百麗,能否走出更華美的舞步?張磊,能否耐心等到百麗最綻放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