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今年以來全世界最驚人的财富大蒸發,那肯定要數津巴布韋股市。
到底有多奇葩?
直接暴跌 99.95%。
其實,準确來說,基本上都是在今年 4 月以來跌的。
你想想,如果你在 4 月初,在股市裏有 100 萬,結果 20 來天,就隻剩下 500 塊……
用 " 蒸發 " 都沒法形容這樣的财富消失速度了。
今年以來津巴布韋的股市指數走勢
直接原因是,津巴布韋要發行新一代鈔票。
說到津巴布韋的貨币,簡直是人類曆史上的奇觀:
建國 44 年,已經廢了 5 代貨币,最短命的一代隻用了 2 個多月!
這次準備搞的是第 6 代貨币。
這樣瘋狂的背後,是津巴布韋整個國家治理的大潰敗。
還有一點就是瘋狂的通貨膨脹。
但誰曾想,就在二三十年前,津巴布韋還是 " 非洲明珠 ",也算得上是比較發達的國家。
現在,卻是名副其實的失敗國家!
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貨币是國家主權的重要象征。
可津巴布韋的廢鈔史,完全像扔手紙。
讓人瞠目結舌。
先簡單回顧下。
津巴布韋在 1980 年 4 月 18 日脫離英國殖民,正式獨立,也開始印起自己的鈔票。
第一代:1980 年,津巴布韋發行津元(Zimbabwean dollar,縮寫 ZWD)。這是到目前爲止,最長命的津巴布韋貨币。
第二代:2006 年 8 月 1 日,津巴布韋發行新貨币。這一代,用了 2 年。
第三代:2008 年 8 月 1 日,津巴布韋又發行第三代津元(縮寫:ZWR),用了 6 個月。
津巴布韋紙币
第四代:2009 年 2 月 2 日,津巴布韋再發行第四代貨币。2009 年 4 月 12 日,津巴布韋政府決定在未來一年時間裏正式暫停使用津巴布韋元,然而,此前第四代津巴布韋元實際已經停止在市面上流通,這一代貨币的壽命大概隻有 2 個多月,短得可憐。
其實,從 2008 年開始,美元、南非蘭特等外國貨币,已經在津巴布韋市面上廣泛使用。
第四代津元廢除後,津巴布韋實際上已經沒有了可信的本國貨币。
第五代:2019 年 2 月 20 日,也就是 10 年之後,津巴布韋又搞了新一代津元,名字叫:即時總額清算元(ZWL)。
這一次,勉強堅持了 5 年。
第六代:今年 4 月 5 日,津巴布韋宣布推出一種新貨币:津巴布韋黃金貨币(ZiG)。
津巴布韋這樣像變臉一樣,更換貨币,最直接的原因是:
通貨膨脹,就像毒蛇一樣,死死咬着津巴布韋。
鈔票面額,已經追不上上漲的物價,錢不夠用,隻能印面額更大的錢。
在 2000 年後,津巴布韋通脹狂飙。
津巴布韋通脹率在 2001 年是 112.1%,這個水平其實放在非洲也不算多奇怪。
2002 年,就猛增到 198.93%,2003 年 598.75%,2004 年 132.75%。
2005 年開始加速,當年通脹率 585.84%,2006 年 1281.11%,2007 年 66212.3%,2008 年 2200000% ……
津巴布韋通貨膨脹率走勢
體現到現實生活中,就是錢變毛了(貨币貶值)。
就拿彙率來說。
津巴布韋建國初期,津元還是很堅挺的,最高時甚至能達到 0.68 津元兌換 1 美元。
但到 2008 年年初已經變成 5300 津元可以兌換 1 美元,短短 8 個月,到 2008 年 8 月,津元與美元的比值急劇增長到 1200 億:1。
最誇張的是,在 2009 年 2 月 2 日,1 美元可以兌換 300 萬億(3 後面 14 個 0)津元!
爲了追上瘋漲的物價,津巴布韋貨币的面額越來越大。
第一代津元的最大面額是 1000 津元,到第二代,最大面值達到了 5 億津元。
第三代,最大面額是 100 萬億津元……
在這期間,對于新舊貨币兌換,當地的辦法也是簡單粗暴:比如,第四代津元鈔票直接抹掉 12 個 0,也就是第三代的 1 萬億津元等于第四代津巴布韋元的 1 元。
所有的津巴布韋人,上一刻還是 " 億萬富翁 ",到下一刻卻成了名副其實的乞丐。
津巴布韋鈔票上的 0 已經多到快數不清
而這些枯燥數字背後,更是 1600 多萬津巴布韋普通人日常的悲慘生活。
吃一份香腸三明治要花 5000 萬,買一袋土豆要花 2.6 億……
十年前,50 萬能買一套房,十年後什麽都買不到。
最瘋狂的時候,津巴布韋人拿着最大面額的 100 萬億津元,竟然隻能買到半個面包。
就像文章開頭的圖片裏,津巴布韋人上街随便買個日用品,需要拿小推車裝一車的鈔票。
物價,随時都在漲。
甚至,人們都不敢刷卡消費,因爲要付的面額大,輸入的數字多、時間長,還沒刷完卡,可能價格就翻上去了。
坐出租車出行,下車數錢的時間,可能和在路上花費的時間一樣長。
最後,人們不得不采取措施:抵制本國貨币,用美元和其他國家的鈔票。
或者,幹脆物物交換。
政府信用徹底破産。
最後,政府采購也隻用美元。
原本,一切不是這樣。
津巴布韋,曾經是非洲經濟基礎還不錯的國家。
在獨立初期,津巴布韋的經濟發展水平僅次于南非。
津巴布韋是非洲自然條件最好的國家之一,它雖然地處熱帶草原氣候區,但因爲平均海拔超過 1000 米,所以,氣候溫和,可耕地面積高達 3300 多萬公頃。
1986 年津巴布韋發行的郵票,可見其當時的發展水平
在曆史上,津巴布韋是世界主要的烤煙出口國、歐洲鮮花市場的第 4 大供應商,糧食不僅自給有餘,還能出口,被稱爲 " 南部非洲糧倉 "。
津巴布韋已探明 40 多種礦産,像鉻(主要用在不鏽鋼、合金、電鍍上)的儲量約占全球的 12%,還有大量的鐵、煤、石棉礦,鎳、黃金儲量也很豐富。
在 1981 年,津巴布韋人均 GDP 一度超過 1000 美元!
要知道中國是在 2003 年,才實現人均 GDP 破 1000 美元。
我們熟悉的韓國是在 1977 年人均 GDP 超過 1000 美元,中國台灣地區是在 1976 年人均 GDP 超過 1000 美元。
這樣對比,也可以看出來,津巴布韋的底子并不差。
但誰曾想,津巴布韋獨立初期,竟然是國家最輝煌的時期,然後就一路走下坡路。
津巴布韋人均 GDP 走勢(藍線)
據說,1985 年,鄧公在一次外事活動送走客人後評價:" 這個人聽不進去勸,将來是要吃大虧的。"
他說的這個人就是穆加貝,執掌津巴布韋 37 年的政治強人。
而他也是津巴布韋悲劇的直接制造者。
穆加貝
津巴布韋獨立後,英國白人殖民者被趕走。
穆加貝逐步掌權。
而穆加貝掌權初期,推行的政策毀譽參半,一方面他加強了教育、醫療開支,增加了民衆的福利。
但同時,津巴布韋的政府等公共部門急劇膨脹,整個 1980 年代,光是公務員數量就年均增長 12%。
政府開支狂飙,到 1980 年代末,津巴布韋中央政府開支竟然占到 GDP 的 44.6%!
政府原本不直接産生經濟效益,卻消耗了巨量的經濟産出。
最終,政府赤字飙升,債台高築。
著名經濟學家格裏高利 · 曼昆曾說過:一切惡性通脹都來源于國家的财政政策。
穆加貝也正是這樣,他選擇了一條好走的路,也就是大家前面已經看到的:
瘋狂印鈔,收取全民 " 鑄币稅 "。
1997 年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的一處街景
而更魯莽,也是自己找死的一招,發生在 2000 年。
2000 年起,穆加貝推動了激進的土改運動。
津巴布韋一度面臨一個殖民時代的曆史遺留問題:占人口 3% 的白人擁有全國 70% 的可耕地。
穆加貝則以公平爲口号,要求少數白人農場主讓出他們多餘的農場,讓沒有土地的黑人得到安置。
一方面,面對政府的強制力,大部分白人農場主敢怒不敢言,甚至紛紛出國避難。
而收回的土地,據說,大部分被該國的特權階層瓜分。
另一方面,即便拿到土地,當地的黑人也缺乏耕作經驗,還不願意學習,把種子一撒,就不管了,不去施肥、除草,也不澆灌,不聞不問,完全靠天收。
結果,這個昔日的 " 南部非洲糧倉 ",國内糧食産量節節下降,不隻是沒有了出口,國内五六百萬人還陷入饑荒。
這樣一個農業大國,沒有了糧食,反過來,又加劇了通貨膨脹。
國民生活水平甚至回到 1950 年代,倒退 50 年以上。
津巴布韋人接收聯合國的救濟糧
社會經濟搞得一團糟,津巴布韋上下不滿。
2017 年,津巴布韋軍方發動政變,執政 37 年的穆加貝被趕下台。
但津巴布韋已經被折騰得奄奄一息,直到今天,仍然沒有複原。
回看津巴布韋,給人最大的感受可能不是刷破天際線的通脹,而是一種震撼:
國家的發展并不是永遠向上,國家倒退之下,普通人的境遇堪稱慘烈。
✎
THE END
歡迎點擊下方名片關注正解局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能核實版權歸屬,不爲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