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安潇 ,作者AnnXiao
文 | 安潇
本文授權自:安潇AnnXiao
沒有大人管,一群孩子獨自生活,組成自己的社會,這個社會會成什麼樣子?孩子們能生存下來嗎?
人們普遍認為,孩子們獨自建構的社會,會迅速形成等級制度,強悍和自信的會存活,敏感和脆弱的會受苦,這個脆弱的文明體系最終會趨向于自我毀滅......
1954年的經典長篇小說《蠅王》就是來回答這個構想的。威廉·高丁所寫的這個寓言,講述了一群被困在荒島上的兒童,在完全沒有成人的引導下,建立自己的社會,這些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都堕落成了原始野蠻人。
《蠅王》的主題是備受争議的人性,個體權益與集體利益的沖突,威廉·高丁也為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他的故事和構想讓人唏噓不已,而人們也會争論不休:在現實世界中,如果孩子們獨立生活,人性真的會像《蠅發展王》那樣嗎?
故事的情境不可複制,但耐不住好奇心的"Nurture紀錄片頻道"做了一個"溫和"的實驗:
它将十個11-12歲的英國男孩邀請到一個房子裡住五天,沒有大人的幹預和照顧,十個男孩獨立管理自己、形成自己的社會。現實中會發生什麼?
這個紀錄片的特色是隻有陳述,沒有評論。旁白的語氣就像"動物世界"的播音員一樣波瀾不驚......他僅僅如實地描述男孩們的行為。
沒有評論?那麼就讓我來解說一下,十個男孩在一個房子裡營造了什麼世界吧!
這十個英國男孩,來自不同背景的家庭背景,身高體格也都各不相同,他們相互都不認識。共同點是,男孩們都同齡,要一起在這個房子裡生活五天。
房子裡準備了各種玩具、紙筆和顔料,廚房裡有充足的食物,還有一個大花園。
白天,有攝影師在房子裡拍攝,但是不能與男孩們交談,除危險的緊急情況以外不得幹預孩子們的行為。哪個男孩如果在這個房子待夠了,也可以随時離開。
沒有大人的管控,他們能自理自立及和平相處嗎?這個房子裡都會發生什麼事?(*文末獲取原視頻觀看鍊接)
玩和挑戰底線的本能
沒大人管,十個男孩在一個房子裡能幹點什麼?當然首先就是玩!
周一早上,男孩們到達了。他們各自選了自己的床鋪之後,就開始撒了歡兒地玩。
把水槍充滿了水,打水仗!一邊打水仗,一邊相互自我介紹。然後男孩們開始研究房子裡所有的玩具和花園裡的各種遊戲,同時相互問問都在哪個學校上學。
他們簡直不敢相信房子裡的自由!不消一個小時,就把房子裡的物品都研究了個遍,孩子們高興得滿地打滾。
玩的下一步是什麼呢?是想知道"玩的底線"在哪裡!
他們開始完全脫離規則地玩,腦洞大開地去嘗試那些家裡絕對不能做的事。他們想知道,玩到什麼程度大人才會來阻止?
于是,男孩們想方設法地打破規則:在牆上畫滿塗鴉、把爆米花扔滿地毯、用水槍在沙發上眦水、互相在臉上畫畫......沒人管實在太爽了!
能夠玩得不拘一格也是一件需要創意的事。塗完了牆壁,就開打枕頭仗。他們在房間裡騎自行車、在花園裡用龍頭噴水。
男孩們玩了一整天,到淩晨3點才睡,有兩個孩子幹脆睡在花園的帳篷裡。他們都心情好極了,沒有人管的日子就像天上掉餡餅。
社會分工與協商的本能
胡鬧也是有代價的。無政府地發洩了精力之後,孩子們意識到自己要承受混亂的結果。
很快,房子就髒亂得無處下腳了,男孩們意識到不能再無限地霍霍了,便自發地坐下來讨論分工。
這時,有的男孩天生的"領袖性格"開始顯露,比如喬治自告奮勇當起了"管家"的角色。他拿了寫字闆,寫下了每個人的抱怨,想要形成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小集體。
結果所有人的抱怨都指向邁克:他太淘氣了,他往人身上潑水、用球砸人家的頭、把爆米花都粘在了地毯上,他讓所有人不爽。
大家也開始讨論分工。于是,男孩們嘗試把牆擦幹淨、把地上的爆米花撿起來,但清理的效果并不理想。
清潔仍然是大家最不愛幹的重任。即使有了"領袖",集體分工還是難以順利實現,男孩們不斷争吵"你應該洗盤子!你應該擦地!你應該整理!",可誰都不樂意去收拾。
糖吃夠了,逼出了"自理"
十個半大不小的男孩,他們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嗎?能夠懂得好好吃飯、刷牙和睡覺嗎?他們的自理能力,不到極限狀況不輕易顯露。
比如"吃"這件事,連續一天半,孩子們都在吃糖!他們早上醒來餓的不行了,就躺在床上吃巧克力。中午吃麥圈,晚上喝可樂。
事實上,他們在這之前都特别接受了烹饪訓練,但不到萬不得已,沒人打算使用這個技能。
一天多了,沒人樂意做飯,全體就一直在吃甜食和零食。冰淇淋用盤子來盛!
到了第二天中午,有的男孩終于吃糖吃膩了,想要發揮創意下廚做點什麼。有人煎了培根,撒點奶酪和醬,吃起了漢堡。
還有人用雞蛋牛奶和面粉,嘗試做個餅。廚房裡一片混亂。
到了第三天,男孩們因為吃的不夠好,無政府的自由也沒那麼吸引人了。大家的情緒都有點低落。
這時,就需要更刺激的遊戲才能讓情緒再度高漲。于是他們架起充氣遊泳池,一個個都跳進了水裡!
事實上,他們也一連三天沒洗澡換衣服了,在戲水池裡的時候,也是他們最接近清潔自己的時刻......
終于,吃得太差讓所有人都無法再忍受,再好玩的遊戲也隻能高興片刻。兩個男孩盧克和丹尼爾,決定讓全體吃上大餐!他倆下了軍令狀,揮圓了臂膀開始做飯!
兩個男孩手忙腳亂地想要努力做點能吃的東西,結果是一場與食物的肉搏戰。烤肉餅、炸薯條、煮玉米粒同時進行,油煙讓警鈴大響、抹布被燒糊、食物也翻滾在地。
花園裡一群饑腸辘辘的小野獸們急得直敲桌子。
但"大餐"終于做好了,好幾天沒正式進食的男孩們都興奮壞了,這是他們幾天裡情緒最好的時候,也是全體最和平的時刻......兩個廚師是功臣,自理能力也被生理需要逼出來了。
在大餐之後,戴眼鏡的西姆承擔了洗碗的任務。這也是幾天來大家争端最多的工作,誰都不愛幹。但是西姆認認真真地洗個十個人的餐具,忙了一個多小時,因此受到了組織的尊重......
沖突、排擠與友誼
十個男孩一起住,沖突會少嗎?
從第二天開始,各自矛盾和沖突就不斷發生了。邁克認為西姆不收拾房子,用球打了他的頭。西姆自己坐着,很生氣地掉眼淚。他有點想離開這個房子,但最後還是決定留下來。
在"沖突"中,作為"領袖"的喬治起到了重要的調解作用。這個大肚、正直的男孩在西姆低落的時候過來安慰他,陪他玩拼圖,還邀請他晚上到帳篷裡一起睡。
邁克因為第一天把爆米花都粘在了地毯上,受到了所有男孩的排擠,一直被當作攻擊目标。他決定在帳篷裡睡,卻也躲不開男孩們的圍攻,他們輪流往邁克的帳篷上踢球。邁克傷到了臉,他氣急了。
邁克還損壞了足球機和吉他,房子裡沒啥可以玩的了。大家很生氣,把邁克鎖在門外,甚至讨論是否要一起把他揍一頓。
這時還是"領袖"喬治站出來幹預,讓男孩們給邁克開了門。男孩們不甘心,象征性地把邁克捆綁在椅子上教訓他,不過邁克很快就掙脫了。
被所有人這樣攻擊和排擠,邁克開始傷心了,躺在床上不肯起來。這時,仍然是喬治過去安慰他,陪他恢複心情,然後一起玩桌遊。
具有同情心的喬治,想讓所有人都感受到集體的友情。但一群焦躁不安的男孩,仍然像一團散沙一樣很難找到凝聚力。
戰争的本能
三天以來,除了一頓像樣的正餐,大家都在吃甜食和零食。男孩們每天都是接近淩晨才入睡,白天又因為房子很吵誰也沒法睡,結果是人人都缺覺。
再加上房子裡幾乎所有的玩具都被損壞了,這時,每個人都變得煩躁易怒。
房子裡一片惡臭,到處都是垃圾。
到了第三天晚上,五個男孩就分成了兩個陣營。吵鬧的男孩搬入了大房間,安靜的男孩進入了小房間。
他們分成兩個陣營比賽下棋。可競争的成敗逐漸演變成情緒發洩的理由。輸了的一方拼命在花園裡吼叫。紀錄片開始有了"動物世界"的畫風!
男孩們都跟困獸一樣,這時,暴力本能也開始複蘇。大家把焦灼的情緒釋放在花園裡"捉刺猬"的遊戲上,男孩們竟然拿起了棍棒和物品砸向小刺猬,最後攝影師不得不出面制止。
大家都無聊低落得不行,經常相互扔東西來打發時間,房子裡一片狼籍。
小房間的四個男孩比較安靜和理性,他們對這種"無聊發洩"也是受夠了,決定早點睡覺。
但是大房間的男孩們想要吵鬧到底,不斷來騷擾小房間。小房間的羅伯特決定捍衛四個男孩睡覺的權利,禁止對方進來,把騷擾者一個個推出門。
男孩們争得情緒激動起來,各種推搡、打門、踹門、拽被子,兩個陣營的對抗逐步升級!大房間的男孩們死也要制造噪音,一直鬧到淩晨3點。
到了早上,小房間的男孩們先醒了,輪到他們來複仇了。他們溜進大房間,猛烈制造噪音,在床上蹦來蹦去,把大房間的男孩們全都吵醒。
這下,戰争正式開始了!兩個房間的男孩都怒了。他們開始陣營鮮明地互扔東西!扔的物品越來越重,把牆都給砸了。
然後雙方開始想盡各種方法互相攻擊,門一打開,彈珠直接打到臉上。
全都急了眼。他們把食物也都扔到對方床上,爆米花跟下雨一樣在卧室裡飛,手裡能抓到什麼都往對方陣營的房間裡扔,甚至廚房裡的西紅柿醬也拿來打仗了!
進攻一波接一波,卧室到處都是垃圾,飛竄的物品越來越危險。終于,小房間的兩個男孩投降了,投靠了大房間軍隊,"忠誠"在瓦解。
為了"正義"而站的小房間男孩輸了,他們非常不甘心,猛哭了一鼻子。誰也受不了這裡了,都想盡快走人。
到了第四天下午,房子已經變成了一團破爛。
小房間的男孩們很咽不下這口氣。
讓人欣慰的是,對比小說《蠅王》裡殘忍的戰争升級,現實中的這幾個男孩顯現出了善良和理性。大房間的男孩們來講和了,一遍遍地說:"我們還是朋友。"
既然已經停戰,男孩們不再互相攻擊。那麼極度的無聊如何化解呢?他們隻好再次把精力轉向這個房子,開始了一場"拆房子運動"......
他們比賽扔橘子,把窗戶玻璃也給砸了。所有的紙片和泡沫塑料都撕成雪花滿屋紛飛。
男孩們發洩着最後的精力,把房子裡能拆的都給拆了......一直狂躁到淩晨3點。
自立還是破壞力?
第五天早上,實驗終于到了尾聲。父母們站在外面的草地上,焦灼地等待着孩子們從房子裡出來。這還是男孩們第一次離開家這麼長時間。
孩子們迫不及待撲進家人的懷抱裡。父母們淚眼婆娑,不敢相信孩子們居然能夠自己做飯、刷牙、睡覺,感歎他們的"成長"不隻一點半點。
直到有父母們問:"你們都做什麼事了沒?畫畫、或者創造了什麼東西麼?"
"沒有。"
"那你們幹嘛了?"
"我們把房子裡的一切都弄壞了......"
家長們這才傻眼。
當父母們從窗戶看進房子裡的地震般的慘狀,全都大驚失色。他們無法相信也不能理解,這些男孩如何制造了這樣一場"海嘯"......
當然,和《蠅王》的故事不同,這個實驗僅僅是不到五天的時間,還難以測試出"人性本能"在極端環境中的發展走向。
比起《蠅王》的黑暗結局,這裡的孩子們努力展現善良和友誼,成熟孩子的領導力也在萌芽。但也有人說,再把這些孩子多關幾個星期的話,就很可能會發生可怕的暴力事件。
另一方面,與其期待11歲男孩們的"自理自立能力",可能還是"破壞力"來的更符合預期。也有人評論,看了這房子的下場,還是不要孩子了吧......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男孩社會"的慘狀。十個女孩住在一起,一定會"文明"很多。不瞞你說,過分好奇的Nurture頻道也同樣做了"十個女孩一棟房"的實驗,你想要知道結局的話,可以去找找看哦!
點擊下方「預約」按鈕
并返回少年商學院公衆号主頁
回複【領資源】
即可獲取上述紀錄片的觀看鍊接
作者與授權
安潇,來自北京,居住倫敦,建築、動畫、心理學專業,兩個混血寶寶Suki和Sula的媽媽。我們專注于"遊戲式早教"和"項目式學習",創造和實踐了400多個教育類遊戲。已出版暢銷書《Suki和Sula的早教遊戲筆記——家裡的蒙台梭利教室》
直播預約 | 今天晚上8點,少年商學院創始人張華老師就"孩子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這個話題與大家分享:「教育的留白2023:華哥跨年演講」,識别下方二維碼,開啟直播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