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守住朝鮮半島
文字:李團長
校稿:朝乾 / 編輯:蛾
在中國和朝鮮的界河——鴨綠江邊,"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爲祖國,就是保家鄉 ......"
這首歌在七十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戰争時期傳唱于鴨綠江兩岸,"跨過鴨綠江" 也是一代中國人對這條河的最大記憶點。
如今,鴨綠江畔甯靜祥和
(圖:圖蟲創意)▼
當年參加這場戰争的中國年輕人,普遍隻有 20-30 歲,也就是當年的 20 後、30 後,70 年過去了,他們已成耄耋老者,那段回憶,也似鴨綠江水,緩緩地流逝,對于今天的青年人,顯得遙遠而陌生。
但鴨綠江還在,曆史還在,70 年尚不遙遠,那些面孔并不陌生。應該記住那段曆史,記住那一代人。
遼甯丹東的抗美援朝紀念塔,銘記過往
對于不了解這段曆史的觀衆,可能無法想象派遣幾十萬志願軍遠赴異國,與當時世界工業、軍事實力最強大的美國作戰,到底是爲了什麽?背後承受了多麽巨大的壓力與犧牲?又是什麽支撐着他們 "以氣勝鋼"?
看了今年國慶檔的電影《志願軍:雄兵出擊》,你也許會得到答案。作爲志願軍的後代,筆者是帶着敬意、眼含熱淚看完的。我想,在今天享受着和平的你我,都不可能不受觸動。那代人的故事,這場立國之戰,應該被我們這代人銘記并傳承。
最艱難的決定
抗美援朝,到底爲何而戰?這個答案對于很多人都是模糊的,當在電影裏看到具象呈現的時候,這種震撼大大區别于文字史料。
《志願軍:雄兵出擊》開篇,就是圍繞究竟是否出兵朝鮮的讨論。電影借一位歸國的軍工專家吳本正(朱亞文飾演)之口,道出了兩國令人絕望的工業實力差距:
" 今年(1950 年)鋼産量,中國至多 60 萬噸,美國絕不會低于 8500 萬噸;發電量是 46 億度對比 3340 億度,原油的中國年産量是 20 萬噸而美國是 2 億 6000 萬噸 "。
《志願軍:雄兵出擊》劇照▼
軍事裝備層面,1949 年的解放軍尚屬于一支輕步兵軍隊,炮兵、裝甲兵、海軍、空軍等高技術兵器無論是質和量都與美軍相差甚遠。美軍一個軍(兩個步兵師及一個機械化師),擁有各種類型、口徑的火炮約 1500 門,而志願軍一個軍隻有 36 門。坦克、自行火炮、戰機、軍艦等技術兵器,志願軍入朝初期則完全沒有。
更何況彼時美國還擁有核武器,而中國則沒有,二戰時美軍使用原子彈轟炸廣島、長崎的所造成的毀滅性破壞還曆曆在目。用電影中的台詞來說,就像一個小孩要去挑戰拳擊冠軍。
《志願軍:雄兵出擊》預告片截圖▼
《志願軍:雄兵出擊》中,主席的台詞可謂振聾發聩:" 現在炸彈已經扔在東北了,下一個會不會是北京?我們這個新生的共和國,還能安居樂業過日子嗎 "。如果不出兵朝鮮," 聯合國軍 " 就會一路将戰火燃至鴨綠江畔,中國唯一的重工業基地——東北就将暴露在敵人面前,新中國恢複國内經濟、發展重工業的計劃都将受到嚴重影響。
爲了維護國内來之不易的和平,爲了世代中國人的幸福安穩,盡管這一仗會付出極大代價,但一歲的新中國,不得不戰。1950 年 10 月 8 日,東北邊防軍正式改組爲中國人民志願軍。
這一部分筆者最感動的是電影中毛岸英烈士主動請纓,與彭德懷司令一同前往朝鮮的情節:作爲主席的兒子,他與千千萬萬普通中國老百姓的兒子一起前往朝鮮一樣,最終長眠在這片異國他鄉的土地上。正是他們這代人的犧牲,換來了今天的萬家團圓。
一個小插曲
志願軍剛剛入朝、發起第一次戰役前,還有一個在戰争史上都非常罕見的小插曲,那就是一支軍隊的主帥,居然比麾下的部隊更早進入戰場。《志願軍:雄兵出擊》電影還原了這一劇情:
志司決定于 1950 年 10 月 19 日夜,開始渡過鴨綠江,向朝鮮前線進發。爲了盡早掌握戰場态勢、與朝鮮方面取得聯系,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僅帶着一名參謀、幾名警衛員和一部電台,一行人乘坐兩輛汽車冒險進入朝鮮。
進入朝鮮境内後,彭德懷發現朝鮮局勢極其混亂:沿途向北撤退的人民軍部隊、逃難的朝鮮百姓擁擠路面,志司的兩輛汽車宛如逆水行舟一般艱難地向南行駛,甚至還與向北進攻的南朝鮮軍隊擦身而過,電影将此處的氣氛烘托得十分緊張,讓人好像身臨其境穿越到了那片戰場。
此時另一台載着電台的卡車又失散不知去向,導緻彭司令無法通過電台與外界聯系。直到 21 日上午,在混亂中輾轉多地,他才終于見到了朝鮮領導人。
萬歲軍的奇迹
抗美援朝戰争湧現衆多英雄事迹,你可能聽過" 萬歲軍 "的名号,但這個稱号的由來卻鮮少被提及,而這就是電影《志願軍:雄兵出擊》裏最讓我熱血沸騰的部分。
作爲志願軍中的王牌部隊,38 軍在第一次戰役中表現并不突出,甚至延誤了戰機,導緻敵軍成功南逃。戰後總結會上,彭德懷司令員怒罵 38 軍軍長梁興初 " 不是虎将是鼠将 "。
爲此 38 軍全軍知恥而後勇,最終在第二次戰役的三所裏、松骨峰打出了 "萬歲軍" 的榮譽。
電影中,38 軍 113 師在師長江潮(黃曉明飾演)的率領下,創造了人類戰争史的奇迹:十四小時行軍達 70 多公裏,創造了人類步兵行軍速度的紀錄。113 師于 28 日早 8 時到達三所裏地區,鐵腳闆跑過了汽車輪,比美第 9 軍早到了 5 分鍾。并且在 " 聯合國軍 " 優勢火力、空中優勢下堅守陣地,切斷了第 9 軍南逃的路線。
松骨峰,在當時的朝鮮隻是一座并不出名的小山,但随後在這裏發生了驚天動地的戰鬥,還有一篇文章,讓這裏被全中國的同胞們所知曉。
電影中着重刻畫的英雄 3 連指戰員,正是來自第 38 軍 112 師 335 團一營。該連在松骨峰北側高地阻擊美軍優勢兵力,打退敵人五次進攻,戰鬥結束後全連僅剩 7 人。
電影在刻畫基層指戰員群體時,并沒有采取 " 一刀切 " 的臉譜化設計,而是将這些基層指戰員塑造成爲了一群 " 最可愛的人 "。他們當中絕大多數都非常年輕,殘酷的戰鬥之餘,也有着豐富的情感,仿佛就如同普通的年輕人。
這不禁讓筆者想起了作家魏巍在參觀松骨峰戰場後,寫下的那篇《誰是最可愛的人》。電影最高潮的部分,正是描寫在電影前半部分還有說有笑的年輕戰士們,爲了堅守松骨峰陣地,最終天各一方。
" 最後,勇士們的子彈打光了。蜂湧上來的敵人,占領了山頭,把他們壓到山腳。飛機擲下的汽油彈,把他們的身上燒着了火。這時候,勇士們是仍然不會後退的呀,他們把槍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嗚嗚的火苗向敵人撲去,把敵人抱住,讓身上的火,把要占領陣地的敵人燒死。" ——節選自《誰是最可愛的人》
相信看到這一幕,很多觀衆都會控制不住潸然淚下。松骨峰戰鬥結束後, 畫面中赫然出現了一顆傲然挺立的青松。盡管這是電影的藝術加工,在慘烈的轟炸下,可能不會有這麽一棵樹還完好無損,但看見那棵松樹,我們就像看見了千千萬萬從未倒下的戰士。
" 有我在,他們就過不去!"這句台詞是堅守松骨峰的 3 連指戰員們的動員誓言,他們最後也用生命捍衛了這句話。
彭德懷司令員在嘉獎令電報末尾,親自寫下了 " 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第 38 軍萬歲!",自此志願軍第 38 軍,原來的東北野戰軍王牌部隊第 1 縱隊,就有了 " 萬歲軍 " 的榮譽稱号。
電影在戰鬥情節中,還使用了蒙太奇的手法,穿插了朝鮮戰場之外的外交戰線。伍修權将軍率領代表團前往聯合國,第一次在國際發出新中國的聲音。飾演伍修權的張頌文,還原了将軍在控訴美國侵略行徑時的 " 铮铮鐵骨 ",擲地有聲,動人心魄。
爲了拍好這場戲,劇組甚至1:1 還原了當時的聯合國會場,坐在影院如臨戰場,一座沒有銷煙的戰場。
遠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的外交團,與太平洋另一邊朝鮮半島前線的志願軍戰士們一樣,爲了國家的安定、人民的和平生活,都在不遺餘力地奮戰。透過大銀幕,那代人的精神力量,擊中了曆史長河這一頭的我,怎麽能不落淚。
【今日福利】
局長發福利啦!~截止 9 月 30 号 18:00,局長将随機挑選留言區的15 位粉絲,每人贈送 1 張《志願軍:雄兵出擊》電影票!快來評論區留言吧 ~
* 本文内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END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