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4 日,話題 # 一批 985 畢業生選擇主動延畢 # 沖上熱搜。
又是一年畢業季,部分學生做出了另一種選擇——延遲畢業。
在多數人的印象裏,延畢通常是被動行爲,因考試挂科、畢業論文沒通過、學分沒修滿或家庭變故等不得已而爲之。一旦延畢,學生很容易被人以有色眼鏡看待,背負的壓力倍增。
但當考研國家線、國考進面、調劑、春招在三月的熱搜上滾動,升學就業、考公考編、論文科研的迷茫在每個畢業季老調重彈,年輕人們被時間逼到牆角的焦灼也随之翻湧,一些新的共識在角落裏悄悄達成——保留應屆生身份,采取主動延畢的方式應對普遍的困境,像是爲自己争取了多一分機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批 985 畢業生主動延畢
有的人甚至故意挂科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有的 985 研究生爲了以應屆生身份找到更好的工作選擇延畢;有的 985 本科生因準備考研選擇延畢,甚至爲此主動挂科。
受訪者中,連同學就讀的華東師範大學采取的是學分制畢業,如果學分修夠就必須畢業。連同學在大四那年選擇故意挂掉了一門專業實踐課,他也最終 " 如願以償 " 地以 1 分之差順利延畢。
連同學說," 我不在乎别人怎麽看我,接受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 隻要不虛度光陰,多一年少一年,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陸島(化名)是北京大學哲學系研三的一名學生,從 2022 年開始,他就已經在爲畢業後作打算," 讀博深造還是直接工作 " 是迫在眉睫的選擇。熱愛學術的陸島想爲申請讀博試一試,但因申請的材料沒有準備充分加之雅思考試的推遲,最終他沒有被錄取。
陸島還投了一些國企、私企以及家鄉的人才引進項目,也收到了一些 offer,但在經過反複思考與掙紮後,他發現自己還是更喜歡學術研究,清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也果斷選擇了主動延畢。
" 當确定自己延畢的時候,我如釋重負,終于暫時沒有了求職和畢業論文的壓力。" 陸島說。延畢後,陸島每天都充滿鬥志,不但開心地期待着每一天的到來,還總覺得有好多事可以做。一向熱愛嘗試新事物的陸島去了北京環球影城、朝陽公園等地遊玩,還去了長春和延吉旅遊 ……
據《南風窗》," 我敢說,延畢是 21 世紀二十年代往後本科大學生最時尚、最潮流的出路。" 本該在 2022 年夏天就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的小熊,用開玩笑的口吻分享了自己主動延畢進程過半的收獲。
當小熊終于決定延畢的那一刻,覺得 " 心裏一塊大石頭終于放下來 ",大石頭裏包含了學業壓力、父母的期待、想做但沒時間做的事、對未來的恐懼," 如果就這樣直接去工作的話,我還沒準備好 "。
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受訪大學生表示身邊有選擇延畢的同學。沒有修完學分或沒完成學位論文是大學生延畢的首因,其次就是爲了保留應屆生身份。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報
據中青報 · 中青網,記者了解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黨政辦副主任、講師車淼潔的論文《本科生延期畢業現象的透視與解析》,調研了某省 4 所不同類型高校,記錄了這些高校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間本科生的延畢情況。
數據顯示,某省城 " 雙一流 " 高校延畢率約爲 12.5%,兩所省城普通高校的延畢率分别約爲 6% 和 7%,某非省城普通高校延畢率約爲 7%。
主動延畢
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怎麽看
在一些社交媒體上可以看到,選擇主動延畢的學生們即使是權衡利弊後選擇的延畢,也會有很多人在延畢的那段時間裏失去了原本擁有的優勢條件,比如時間、機遇、年齡等。但也有一些學生在選擇延畢後,成功拿到了滿意的 offer 和錄取通知書。
主動延畢對個人發展有什麽影響?有過主動延畢經曆的學生、高校以及用人單位,他們怎麽看?
牛莉(在研究生二年級時申請延畢):如果是爲了躺平,爲了多體驗一年學生生活,爲了逃避就業,爲了跟風,實際上卻沒有什麽計劃,那就沒有必要延畢。
姜芸(在研究生二年級時申請延畢):延畢後多出來的時間裏,生活有了更多可能性,但不确定性也随之而來。在申請延畢之前,大家要想清楚自己能否接受延畢可能帶來的後果,是否能夠堅持初心、充分利用時間來實現目标。
王棟梁(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選擇延畢與否,學生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此外,延期畢業是否會影響自己的未來規劃,例如是否會影響升學、就業等方面的發展,都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李可(工作 20 年的某公司 HR):不論是主動申請還是被動選擇,延畢在很多用人單位眼中都是減分項。在面試時,應聘者還有機會說明延畢不是因爲能力不足的被動選擇。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很多有過延畢經曆的應聘者在簡曆篩選階段就被刷掉了,是主動還是被動,根本沒有機會解釋。
也有專家認爲,企業也應盡量增強包容度,給剛步入社會的年輕學生一些緩沖的時間。" 應當逐步淡化應屆生的身份标簽 "" 看能力、不看畢業時間,爲所有年輕人創造更加平等的就業競争環境。"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理論研究所副研究員郭元婕表示,随着社會的發展,社會包容性也在逐漸增強,學生的價值觀越來越多樣化,延畢早已不再被認爲是一件羞愧的事情。學生選擇主動延畢有主客觀的原因,比如今天社會上的崗位與能夠适應崗位的人之間的匹配度不高,處于一種失衡的狀态。我們既要積極地引導學生,也要以尊重和理解的心态去看待他們作出的選擇,不能産生歧視。
" 但是我個人并不贊同學生們都這樣去做,未來是不斷變化的,你把所有問題都留在以後,并不見得就一定能夠順利地解決問題。" 郭元婕說。
郭元婕建議,應屆畢業生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更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競争力,企業也應盡量增強包容度,給剛步入社會的年輕學生一些緩沖的時間。延畢肯定是在特定情境下對學生本人有利的,但我們并不鼓勵和号召學生這樣做,而是應當更多地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自己,找到更适合的職業發展方向。
編輯|段煉 杜波 杜恒峰
校對 |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北京青年報、南風窗、公開資料等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