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3 月 5 日訊(編輯 李響)今日,備受關注的兩會拉開序幕,李強總理在會上宣讀了 2024 年政府工作報告。
據政府工作報告顯示,爲系統解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進程中一些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問題,從今年開始,拟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别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 1 萬億元。" 連續幾年發行,這是首次提法,意義重大。" 市場人士稱。
這被債市解讀爲利好。從今早市場表現來看,10 年期國債收益率震蕩下行,一度跌至 2.341%。
超長期特别國債将連續發行,今年 1 萬億将出爐
東方金誠首席經濟學家王青表示,此前特别國債并沒有連續發行的概念,後續來看發行規模主要依據兩點:一是宏觀經濟運行對穩投資的需求;二是房地産行業走勢。若未來房地産行業較快企穩回暖,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回升,超長期特别國債發行需求相應下降,規模就有可能下調,反之亦然。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也表示,盡管 1 萬億超長期特别國債不納入赤字,但财政持續擴表的邏輯沒變," 如果納入赤字測算,整體赤字率是接近 4% 的,可以保證經濟平穩運行 "。
同時趙偉表示,當下需要建設和調結構的方向需要偏長期的考量,比如地産鏈條,2019 年的時候就明确強調不将地産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而在當下改革轉型期,超長期限國債支撐基建轉型發展,有其供給的合理性。此外,我國債券市場供給期限整體偏短,發行超長期品種也可以給經濟增長提供更平穩的環境,至于發行量級,也會有一定的靈活性,将依據經濟情形适當調整。
從今早債市表現來看,10 年期國債收益率震蕩下行,一度跌至 2.341%。與此同時,受預期供給增加影響,超長期 30 年國債收益率上漲 0.75bp 至 2.4825%。
速覽超長期特别國債
從曆史來看,特别國債和超長期國債,此前均有發行先例。
我國曾在 1998 年、2007 年和 2020 年三度新發特别國債。其中 1998 年由财政部向國有四大行定向發行的 2700 億元特别國債以提升四大行資本充足率,期限爲 30 年;2007 年發行的 1.55 萬億元特别國債用于購買外彙作爲中投公司的資本金,彼時期限分 10 年、15 年期;此外在 2020 年發行的 1 萬億抗疫特别國債用于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期限以 10 年爲主,并适當搭配 5 年、7 年期,整體期限結構偏短。
而超長期國債的發行始于 2001 年,首批 15 年期和 20 年期的超長期國債發行,推動國債期限結構優化;2009 年,50 年期超長國債首次發行,國債進一步加大對民生經濟的支持力度。2016 年後發行規模明顯擡升、且以 30 年期和 50 年期爲主,2020 年最高達 6200 億元。
圖:曆年超長期限國債發行規模
數據來源:國金固收,财聯社整理
趙偉表示,自 2023 年底以來,多地會議及文件中提及謀劃項目以争取 " 超長期特别國債 " 資金支持," 超長期特别國債 " 意味着債券發行期限大于 10 年,且用于特殊用途、支持特定項目而發行的國債。
光大固收首席張旭稱,超長期特别國債模式有其特有優勢,因爲持有人是人民銀行,因此不會影響到債券市場的供需關系。如果在披露特别國債發行信息的同時,明确由人行持有,即使超大規模的特别國債發行,也不會對金融市場形成明顯擾動,這非常有利于特别國債在較短的時間内以合理的利率快速發行完畢。
債券牛市或仍将持續,但需警惕監管政策風險
信堡投研創始人裴武對财聯社表示,針對先發行 1 萬億特别國債,體現了财政發力和市場預期管理兩重邏輯,未來潛在投資窗口和領域會落實在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在戰略端,涉及到多重目标平衡,但是區域均衡方面如成渝一體、京津冀協同、一帶一路等節點省份城市如新疆等,均有較大的傾斜可能;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則涉及到水利項目、應急管理、衛生醫療等等,會對這些領域持續投入。
國元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固收首席楊爲敩認爲,從專項債發行規模來看,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萬億元,僅比上年增加1000億元,低于預期,在去年高增速的專項債發行下,基建投資快速拉升,今年來看或将有所緩和,這在短期來看對債市仍有支撐。不過楊爲敩也表示,目前債市持續走牛或存在 " 流動性陷阱 ",這裏面并沒有太多貨币政策和銀行自營盤的支撐," 這種上漲有些脆弱,在資産荒背景下,估計政策端不會無視,債市中加杠杆的資金會随着強監管而撤離,或對當前債牛行情構成政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