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巨潮 WAVE,作者 | 小盧魚,編輯 | 楊旭然
8 月中旬時,科大訊飛發布過一則公告,表示董事長劉慶峰通過大宗交易賣出公司 3995.61 萬股股票,其對公司的持股比例從 7.27% 降到 5.54%,但劉慶峰表示 " 仍堅定地看好人工智能和公司發展前景。"
劉慶峰的減持理由是,因爲要償還在 2021 年時爲認購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而形成的債務,而且爲了避免本次減持對二級市場的沖擊,劉慶峰選擇采用大宗交易的方式,并付出了對應的折扣代價。
在減持時點的選擇上,劉慶峰也做了解釋,稱 " 之所以在科大訊飛2023 年半年報發布之後、召開訊飛星火大模型 V2.0 發布會之前減持,就是爲了避免投資者将公司圍繞星火大模型開展的各項推廣活動誤解爲資本炒作的套路。"
劉慶峰的一番解釋看似合理又體貼,卻沒有起到安撫投資者的作用。8 月 16 日,即科大訊飛召開大模型 V2.0 發布會的第二天,其股價單日重挫 8.63%,成交量也高達 61.35 億元,明顯放量下跌。
在這個 AI 行情搖搖欲墜、股市情緒敏感脆弱的時點上,劉慶峰的減持選擇,給投資者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也被認爲是 AI 行情見頂的重要标志之一。
AI 行情可能會見頂,但劉慶峰 2021 年借貸抄底之後,一度因爲股價的下跌而被強行平倉,在多方的支持助力下才幸免于難,再到 2023 年趕上行業大行情的東風,再到選擇在頂端抛售并不惜支付折價的全過程,堪稱極限操作。
01 AI" 人設 "
作爲科大訊飛的創始人,劉慶峰既是科學家也是企業家,這讓他每次在公開場合力挺人工智能發展的時候,都多了些耐人尋味。
2021 年,劉慶峰在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開幕式作了以 "AI+ 工業:數字經濟新動能 " 爲題的主旨報告,表示 "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深度融合,能夠将資源、信息、物體和人緊密聯系,用互聯網激活傳統工業,保持長期的競争力。"
科大訊飛此前定制的業務規劃布局
這一年,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業務在教育、醫療、消費者、智慧城市、運營商、汽車智能服務等領域播種生根,市值也成功突破千億大關,成爲了當時 A 股裏少有的人工智能龍頭股。
談到科大訊飛的發展計劃,劉慶峰更是直言要成爲 " 全球人工智能産業領導者,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的偉大企業 "。可以看出,作爲科學家的劉慶峰确實堅信人工智能足以改變世界。
但作爲企業家,擺在劉慶峰眼前的是科大訊飛實控權的問題。
當時教育部、國資委要求将中國高校在企業的股權要收歸國有,這意味着持有科大訊飛股權比例 3.75% 的中科大控股很可能要将這筆股權劃撥給其他國資公司。而中科大控股原本是劉慶峰最重要的一緻行動人。
由于創業初期沒有妥善考慮股權結構的問題,劉慶峰在 2021 年初通過直接與間接持有公司股權的比例合計僅爲 6.71%,低于單一最大股東中國移動的持股比例 11.60%。
隻有加上創業團隊其他成員和中科大控股的助力,才能讓劉慶峰這個 " 實際控制人 " 擁有表決權的股權比例合計達到 16.17%,從而穩定住科大訊飛的控制權。
認爲" 實際控制權,對我們實現我們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的夢想至關重要 "的劉慶峰,最終選擇将所有身家(股權)質押掉,借得資金 23.5 億元,通過定增購入科大訊飛股票,以期繼續控制住公司。
科大訊飛股價表現(2018 年 10 月至今)
這筆定增的價格是 33.58 元 / 股,而借款銀行設置的預警線是 39 元,平倉線是 35 元。考慮到科大訊飛增發時股價正處于曆史高位,劉慶峰通過借款購入公司股票還是承擔了不小的風險的。
事實上,在劉慶峰購入股票後不久,科大訊飛的股價便下跌到了平倉線附近,其創業多年來攢下的身家幾乎就要付之一炬。好在地方政府和其他金融機構給予了劉慶峰很大的幫助,才讓他撐過這一劫。
穩固了對公司的控制權後,劉慶峰也确實在加速對人工智能産業生态的布局。
除了占據 2020 年 80% 營收的教育、智慧城市、開放平台及消費者業務,科大訊飛同時野心勃勃地謀劃着控股子公司安徽科大訊飛醫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分拆上市,并與合作夥伴推出了第一代聆思芯片。
就像劉慶峰一直對公衆宣傳的那樣,人工智能正在一點點改變這個世界,隻不過,對科大訊飛股價的改變速度似乎更快一些。
02 業績 " 謎題 "
ChatGPT 的橫空出世,一舉點燃了海内外投資者對人工智能闆塊的熱情,無論是美股的英偉達,還是 A 股的科大訊飛,作爲 " 龍頭股 " 的公司股價都在暴增。
比起其他 " 硬蹭 " 熱點的公司,投資者眼中的科大訊飛似乎更有談論人工智能的底氣。而且去年 12 月,科大訊飛已經正式啓動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 1+N 的專項攻關計劃,"1" 對标 ChatGPT 通用認知大模型,"N" 賦能各行業賽道應用。
随着訊飛星火大模型 V2.0 的發布,券商分析師們紛紛表達了對科大訊飛發展前景的看好,認爲其 AI 布局國内領先、産品端開始取得商業化成果、2023Q2 的經營績效也在全面改善。
不過結合科大訊飛上半年的業績來看,這種樂觀似乎有些爲時過早。
根據科大訊飛财報,公司在 2023 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78.42 億元,同比下降 2.26%;實現歸母淨利潤 7357 萬元,同比下降 73.54%;實現扣非淨利潤虧損 3.04 億元,同比下降 208.99%。
按照科大訊飛的解釋,這份成績單應該拆分來看。今年第一季度業績下滑較爲嚴重,主要是因爲受美國實體清單、中國經濟複蘇等情況的影響,但是到了第二季度,公司已經實現歸母淨利潤、扣非淨利潤、現金流均轉爲正數。
但是在比較關鍵的 AI 商業化問題上,科大訊飛隻能回答出正在試行的路徑,缺乏直接的業績來量化這種商業化的成果。
類似賦能現有産品以增加産品銷量、流量分成及訂閱付費、助力企業提質增效等表述,投資者早已在互聯網造富時代聽得耳熟能詳。
倘若往前回溯幾年,科大訊飛的業績增長其實一直存在惹人争議的地方,比如每年都在财報中出現的政府補貼,在 2021 年 15.56 億元的淨利潤中,政府補貼就達到了 4.39 億元。
不過對于科技公司來說,技術實力與研發投入一直是業績之外的另一大賣點,所以科大訊飛重點強調了自己在人才、算法、算力上的投入與積累。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達到 16.56 億元,同比增加 3.57%。
劉慶峰也放出豪言:" 針對大模型的技術投入,我們該投的投、絕不手軟、應投盡投,飽和投入。"
至于投資者怎麽想,一方面,微軟、英偉達等科技巨頭在人工智能 ( AI ) 帶來的額外利潤預期的刺激下,股價已實現大幅飙升,另一方面,股市對這些科技巨頭們的業績瑕疵容忍度也變得非常低。
這個道理放在科大訊飛上同樣适用,所以劉慶峰的減持時點更顯得微妙。
03 資本 " 盛宴 "
以科大訊飛8 月 14 日的收盤價 63.98 元 / 股計算,劉慶峰此次減持可套現 25.56 億元,而減持的股票數量僅占兩年前新購入的股票數量的 56.75%。
而 2021 年科大訊飛增發時,劉慶峰本人認購 7040 萬股,成本約爲 23.5 億元;言知科技認購 599 萬股,金額約 2 億元。
所以劉慶峰在一借一還、一買一賣之間,不僅清空了銀行的借款,還在賬面上保留了約 21 億元的浮盈,同時穩固了自己對科大訊飛的控制權,簡直一舉三得。
雖然劉慶峰強調自己沒有選在财報公布之前、訊飛星火大模型 2.0 發布之後這種更有利的時間點減持,但比起其禁售期剛結束時 38 元左右的股價,劉慶峰在 8 月的哪一天減持,其實都能大賺一筆。
或許劉慶峰在年初時并沒有意識到 AI 闆塊的行情會如此來勢洶洶,但是科大訊飛年内最高 150% 的股價漲幅,相信足以令劉慶峰動心。
尤其進入到 6 月以後,AI 行情明顯開始熄火,人工智能闆塊指數從 1374.96 下跌至 1182.56,科大訊飛的股價從 81.9 元 / 股下跌至 60.85 元 / 股,倘若繼續觀望下去,隻怕許多股東的賬面浮盈都會消失。
恰巧 8 月上旬時科大訊飛的股價又有所回升,因此回過頭來看,劉慶峰減持所選的時間節點确實頗爲精妙。
當然想在股價高位減持套現的不隻劉慶峰,同樣受益于 AI 行情的 360 周鴻祎、昆侖萬維創始人前妻早前便已被質疑 " 離婚式減持 ",與這種操作手法相比,劉慶峰的吃相恐怕還算不上難看。
昆侖萬維在減持公告後立即跌出了 "20cm" 的跌幅,股價已經從 6 月的 64.70 元 / 股下跌至 37.09 元 / 股,同期 360 的股價也從 16.16 元 / 股下跌至 10.85 元 / 股,如此大的跌幅和如此快的跌速,與公司業績和股東減持之間必然是有關聯的。
請鴻博股份股價表現(2018 年至今)
不過也有公司借着 AI 的東風,在下半年剛剛創下了股價新高。
長期從事安全印務、彩票新渠道服務、書刊印刷等業務的鴻博股份,通過 " 賦能中心合作 " 成功與英偉達、算力等概念綁定,在 8 月 22 日漲停,年内漲幅超 581%。這也是 A 股人工智能闆塊首次跑出一年十倍的股票。
令人唏噓的是,與英偉達的合作目前隻占鴻博股份經營收入的一成,在今年一季度鴻博股份的扣非淨利潤更是同比下滑了 59.17%。有人忙着收割就有人準備進場,關于人工智能的資本盛宴并未真正結束。
至于劉慶峰還清個人債務後還會有什麽資本操作,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能否在 10 月 24 日全面對标 ChatGPT,科大訊飛後續的業績和股價又将表現如何,投資者可以拭目以待。
畢竟國産通用大模型混戰遠未結束,有公司黯然離場,也會有公司脫穎而出。至于究竟是誰能脫穎而出,也許就像劉慶峰說的,要看 " 誰能在具備社會剛需的應用場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