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網絡流行語來形容華爲的回歸,那句 " 我感覺一切都回來了 " 應該最合适不過。
和之前的 Mate 60 系列一樣,華爲沒有選擇開辦發布會預熱。在官宣 P 系列将升級爲 "Pura" 系列的三天後,華爲商城在 10 點 08 分上線了華爲 Pura 70 Ultra 和華爲 Pura 70 Pro。前者起售價高達 9999 元,後者的起售價了來到了 6499 元。
僅僅一分鍾,Pura 70 Ultra 和 Pura 70 Pro 兩款手機在官方渠道就已經售罄。
和 Mate 60 系列不同得是,作爲華爲回歸後的第二款旗艦手機,Pura 70 被給予了更多的期望。華爲不僅宣布了 P 系列的品牌升級,還在官方渠道發布了預熱視頻。同時從價格上也和 Mate 60 系列做了區分。過去 P 系列手機的定價會低于 Mate 系列,但這次華爲 Pura 70 Pro 的定價和 Mate 60 類似,Ultra 版本的定價甚至還要更高。
不難看出,華爲希望通過 Pura 系列和 Mate 系列的雙旗艦策略去重新奪回高端份額。
事實上,國内的手機競争格局随着華爲的回歸已經發生了松動。
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數據顯示,2023 年四季度,華爲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從一季度的 others 長到了第三位的 15.2%。今年前六周,華爲更是以 16.5% 的市占率超車蘋果,僅次于 vivo。
近日,華爲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華爲分析師大會上表示,打造鴻蒙原生系統是 2024 年最關鍵的事,并期望今年 Mate 70 系列銷售時能夠帶着 " 純血 " 鴻蒙上市。
無論是關鍵硬件的解決、操作系統生态的打造,還是自身品牌的獨特調性,華爲都展示出高出其他同行一等的競争力。
那麽問題來了,同行們喊了幾年的中國高端手機市場之争走到終局了嗎?
華爲湊齊高端陣容
過去幾年,主流手機市場的高端打法基本确定。爲了覆蓋足夠多的用戶人群和價格區間,國産廠商們一般采用了雙旗艦和中杯、大杯、超大杯去做區分。
比如 Mate 系列通常着眼于水桶性能,講究一個全能。而升級後的 P 系列則主打一個影像能力突出。餘承東也在宣傳片中表示," 華爲 P 系列的發展史,就是移動影像的發展史,也是科技美學的演進史。我們用創新技術,擴寬移動影像邊界,更融入藝術與文化 "。
Pura70 也确實在這場攝像頭大戰了做出了讓人耳目一新的改變。後置攝像頭采用三角形相機島設計,取代了 P 系列上一代長方形的攝像頭模組設計。同時在配備了 1 英寸大底傳感器、1 英寸傳感器位移防抖、F1.6 可變光圈等技術的基礎上,帶來了旋動伸縮鏡頭結構的新設計。這個結構通常被用在相機上,但還是第一次被用在智能手機上。
IDC 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表示," 這是 P 系列品牌升級之後第一款産品,也是華爲回歸後第一款 P 系列産品,意味着華爲雙旗艦産品戰略正式回歸,而且 Pura 系列的品牌重要性已經與 Mate 系列并駕齊驅了。"
從銷量上來說,有了 Pura 70 系列也就意味着華爲在國内的份額有了更多的保障:既覆蓋了對影像有着更多需求的人群,也彌補了 Mate 系列在換代期間的銷量問題。
去年華爲 Mate 60 和 Mate 60 Pro 兩款設備發售後,累計激活量達到 1733 萬台。而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則發報告稱,Pura 系列出貨量在 2024 年可望同比增長 230% 至 1300 萬— 1500 萬部,如果需求放緩,也有望增長 150% 到 1000 萬 -1200 萬台。
去年四季度,在 Mate 系列回歸後,華爲在全球高端市場的份額已經來到了第三,升至 22.8%,相對應的蘋果回落到 60% 以下。
考慮到華爲在折疊屏手機的強勢姿态:2023 年華爲折疊屏手機出貨量以 37.4% 的市場份額牢牢占據第一的寶座,在發售 Pura 70 系列後,華爲基本完成了對于高端市場的全覆蓋。這也意味着華爲對于國内高端市場的統治力将進一步增強。
Pura 70 在前,鴻蒙生态在後
過去幾年,國産手機品牌們的高端叙事總是逃不過兩個維度,一是 Soc 芯片,二是系統。
作爲當下智能手機的最核心競争力,這兩個沒一個好啃的。芯片自不用說,投資大,研發周期長。短期難見成效,長期也難言結果。
根據 36 氪報道,有業内人士拆解 SoC 芯片的成本:4nm 所需光掩膜版的價格需要 2000 萬美金,購買 IP 專利和研發人員的費用是掩膜版的 3-5 倍,大約需要 1 億美金。
除了華爲早早布局,其他包括三星在内的玩家都沒能真正意義上實現關鍵 Soc 芯片的自研。
小米 2014 年便和聯芯合作成立松果電子,2017 年,就推出了第一款芯片澎湃 S1 芯片。但在随後的叠代中,澎湃 S2 一年内流片 4 次,均以失敗告終,小米的造芯計劃也就此一度暫時擱置。OPPO 的 ZEKU 則在一片遺憾中解散,三星即便搗鼓出了 Exynos,也因爲性能問題而不得不使用高通。
從去年 8 月開始,華爲陸續發布的 Mate 60 系列、大折疊屏手機 Mate X5 等新機全都采用華爲自研芯片,這也意味着華爲突破了不可抗力的封鎖,解決了此前的 " 缺芯 " 問題。
系統的難題則是另一個維度的。無論是谷歌的安卓還是蘋果的 ios,之所以能今時今日的地位,除了操作系統本身的研發外,還有無數開發者的貢獻。而能夠吸引開發者的重要因素是利益。
正常來說,即便以華爲的品牌力,也很難号召起同行做重複造輪子的事。但在經曆華爲被美國制裁的事件後,不僅華爲積累了巨大的品牌聲量,在消費者中也形成了一個不小的共識——需要自建操作系統。這也就有了鴻蒙操作系統的誕生。
2021 年,鴻蒙 OS 替代了即将更新的 EMUI 12,成爲國内華爲手機的操作系統。在 2021 年華爲開發者大會上,華爲雲 CEO 張平安說華爲目前集成 HMS Core 開放能力的全球應用已經超過 17.3 萬個。這個數據與 GMS 相差甚遠。
但随着華爲回歸和以及愈發重要的市場地位,加入鴻蒙生态正在成爲越來越多開發者的選擇。在今年 1 月的發布會上,華爲展示了首批參與鴻蒙原生應用開發的 200 多家企業名單,覆蓋了國内大量高頻應用,例如,愛奇藝、招商銀行等。
而在近日的華爲分析師大會上,徐直軍表示希望先把智能手機上使用超過 99% 時間的 5000 個應用全面遷移到鴻蒙原生操作系統上。
随着操作系統生态的完善,華爲繼續在和友商的競争中拉開身位。
寫在最後
盡管從重新回歸高端市場到現在,華爲一直保持着淩厲的進攻勢頭,不僅僅是國内廠商們收到了影像,過去三年最大的受益者蘋果也在國内市場栽了跟頭。即便在中國市場頻頻開展促銷活動,今年前六周蘋果在華銷量仍然下降了 24%。
不過對于華爲而言,挑戰仍然不少。
一方面是市場競争。盡管推動了國産産業鏈的突破,但華爲在一些硬件層面的競争仍然不容樂觀,比如芯片能力。而随着國内同行們持續加碼高端化,市面上并不缺乏産品力足夠且價格感人的旗艦手機。
同時 AI 手機也成爲了手機行業的新風向。小米、榮耀、vivo、一加、努比亞等一衆品牌争相發布 AI 手機新品。從高端到中端,從千元機到百元機,AI 手機的 " 下沉 " 速度比外界預想得更快。競争也在轉向新的維度。
另一方面,由于安卓在海外的強制和美國的封鎖,導緻華爲幾乎隻能把精力放在國内。這也某種程度上意味着華爲受單一市場的影響會更大。
想要做回以前的那個自己,華爲還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