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邊萬莉
編 輯丨周鵬峰
圖 源丨視覺中國
近日,央行貨币政策委員會 2023 年第一季度(總第 100 次)例會在北京召開。
和去年第四季度會議通稿相比,今年一季度貨币政策委員會内容的變化,主要是對于經濟形勢的判斷由 " 三重壓力 " 轉變爲 " 呈現恢複向好态勢,但恢複的基礎尚不牢固 "。同時,增加了 " 促進政府投資帶動民間投資 "、" 加快完善住房租賃金融政策體系 " 的表述。
對于貨币政策的定調基本不變,穩健的貨币政策精準有力,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科學管理市場預期,切實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控金融風險。
關于經濟形勢的判斷:呈現恢複向好态勢,但恢複的基礎尚不牢固
對國内外經濟金融形勢的分析,會議認爲,今年以來宏觀政策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穩健的貨币政策精準有力,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科學管理市場預期,切實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控金融風險。
會議指出,當前國際經濟增長放緩,通脹仍處高位,地緣政治沖突持續,發達國家央行政策緊縮效應顯現,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國内經濟呈現恢複向好态勢,但恢複的基礎尚不牢固。要精準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調節,更好發揮貨币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全力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着力支持擴大内需,爲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
而去年四季度會議的表述則是,"2022 年以來我國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效實施宏觀政策,最大程度穩住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盤。" 另外," 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通脹高位運行,地緣政治沖突持續,外部環境動蕩不安,國内經濟恢複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 " 的表述已删除。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表示,去掉了 " 三重壓力仍然較大 " 相關表述,一季度我國需求緩慢恢複,信貸社融超預期增長,消費逐步恢複,投資保持較高增速,房地産市場觸底回升,供給能力提升,預期逐步改善,三重壓力已得到較大緩解,故此央行提到 " 國内經濟呈現恢複向好态勢 ",但保留了恢複的基礎尚不牢固判斷。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與 2022 年四季度仍處于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階段相比,2023 年一季度宏觀經濟已進入回升過程,即 " 國内經濟呈現恢複向好态勢 "。由此,今年一季度例會公報強調 " 搞好跨周期調節 ",而上一季度則是 " 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 "。逆周期調節往往伴随貨币政策顯著加大穩增長支持力度,其中一個标志就是持續實施降息降準,更多通過總量型工具發力來托底經濟運行。而跨周期調節則重在長短兼顧,特别是不能因大水漫灌而爲将來留下風險隐患,同時注重調結構,因而更加重視使用結構性貨币政策工具,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進行精準滴灌。
增加 " 促進政府投資帶動民間投資 "
會議指出,進一步疏通貨币政策傳導機制,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貸合理增長、節奏平穩,保持貨币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重點發力支持和帶動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政府投資帶動民間投資。在國内糧食穩産增産、能源市場平穩運行的有利條件下,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
此外,結構性貨币政策工具要堅持 " 聚焦重點、合理适度、有進有退 ",延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等三項貨币政策工具,繼續加大對普惠金融、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綜合施策支持區域協調發展。
對比來看,關于貨币政策的表述最大的變化是增加了 " 促進政府投資帶動民間投資 " 的内容。王青表示,這意味着短期内基建投資增速不會明顯回落,但将吸引更多民間投資進入基建領域,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同時,本次例會重申 " 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 ",意味着未來一段時間制造業投資也會保持較強韌性,這将較大程度抵消房地産投資下滑(年初降幅已有所收斂)的影響,穩住整體投資增速。
增加 " 加快完善住房租賃金融政策體系 " 的表述
會議表示,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産負債狀況,紮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完善住房租賃金融政策體系,推動房地産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其中," 加快完善住房租賃金融政策體系 " 是新增的表述。值得一提的是,央行、銀保監會于 2 月 24 日發布《關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簡稱《意見》),圍繞住房租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以商業可持續爲基本前提,重點支持自持物業的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爲租賃住房的投資、開發、運營和管理提供多元化、多層次、全周期的金融産品和金融服務體系。《意見》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重點:一是加強住房租賃信貸産品和服務模式創新;二是拓寬住房租賃市場多元化投融資渠道;三是加強和完善住房租賃金融管理。
關于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支持實體經濟、平台企業等表述不變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方面,除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之外,依然提到了 " 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
會議指出,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的體制機制,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支持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努力做到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與民營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适應。以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爲目标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優化大宗消費品和社會服務領域消費金融服務,繼續加大對企業穩崗擴崗和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此外,引導平台企業金融業務規範健康發展,提升平台企業金融活動常态化監管水平。推進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向添雨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