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郎玉峰
華爲親自 " 下海造車 ",這話題相信已經屢見不鮮,華爲自己也多次出來 " 辟謠 ",但似乎大家都形成共識,華爲的辟謠隻是幌子,到了合适的時機,也許想隐瞞也瞞不住了。
華爲到底造不造車,是很多華爲粉絲最迫切想要得到的答案,畢竟華爲此前已經官宣自己不會造車,而是做市場最好的供應商,但華爲的所作所爲着實 " 言行不一 "。
1
AITO 更名 HUAWEI?
3 月 8 日,AITO 汽車官方平台發布宣傳海報,在海報中,原本一直都以「AITO 問界」爲品牌宣傳口徑,突然全部變成了「HUAWEI 問界」,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從 AITO 轉變爲 HUAWEI 了,隻是上次在引起全網轟動以後,華爲立刻官方辟謠,宣稱不造車,隻是和賽力斯将開展更深度的合作模式。
不光 AITO 問界官方社交平台發布了該海報信息,在「華爲終端」賬号中,也同步發布了 HUAWEI 問界的最新海報,所以在該海報爆出以後,迅速引起了全網的關注,當然最核心的就是很多花粉真的 " 高潮了 ",之前在華爲還沒有真正主導的時候,筆者就看到很多問界車主,将車尾的賽力斯扣掉,自行貼上了 HUAWEI 字樣,怎一個瘋狂了得。
先不談華爲粉絲,我們言歸正傳,華爲一直都說自己不造車,但爲啥還将 AITO 改成了 HUAWEI,是和賽力斯合作終止,還是有其它 " 隐情 "?
AITO 問界,自發布以後,首批交付便赢得了市場不錯的數據表現,尤其是交付 3 個月,交付成績破萬,對于一個新品牌而言,已經讓很多新勢力的 " 老大哥 " 很羨慕了,當然這主要的能力,還是要歸功于華爲的銷售渠道,畢竟一台車擺入華爲體驗店,加上華爲體驗店的客流量,這車想不火都難。
其次,AITO 問界的産品發布以後,的确内部采用了華爲的很多技術,比如問界 M5,使用了 HUAWEI DriveONE 純電驅增城平台,以及備受矚目的 Harmony OS 智能座艙,尤其是鴻蒙 OS 座艙,在最初極狐阿爾法 S HI 版亮相時,就吸引了全網的關注,所以在問界 M5 搭載首發以後,因爲行業領先的智能交互體驗,确實讓問界 M5 收獲了不少的訂單,從客觀的角度來證明,華爲的确是 AITO 問界銷售的「主心骨」。
華爲同賽力斯合作,無論是技術、流量、銷售等各個維度,華爲都是起到主導作用,用毫不客氣的講,目前賽力斯,的确像是給華爲 " 打工 " 的。
華爲有三種合作模式,第一種爲純零部件供應商方式,第二種爲 huawei inside 模式,将華爲智能輔助駕駛、智能座艙、電驅系統等關鍵技術進行深度融合,代表作有極狐阿爾法 S HI 版和阿維塔 11,而最後一種就是華爲智選模式,産品華爲将和合作品牌共同深度主導完成,并且産品将擺入華爲的銷售渠道,目前僅有 AITO 問界一個品牌。
此次 AITO 問界更名爲 HUAWEI 問界,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将不是深度合作,而是在内部「話語權」上,徹底扭轉趨勢。
2
1+1<2 該如何整改?
目前華爲以三種合作模式,已經在汽車行業混的「風生水起」,很多和華爲合作的主機廠,都要聽華爲的話,甚至合作的費用都是不菲的,也許傳統汽車行業永遠都想不明白,一個跨界來汽車行業的,突然比自己在汽車領域深耕多年,更有話語權,更讓用戶接納,這就是「明星企業」嗎?
雖然目前問界産品被外界定義爲「含華量」最高的車型,但很多技術其實由于問界兩款車型的 " 局限性 ",根本無法讓華爲的全部技術進行賦能。比如問界 M7,行業内普遍認爲,就是東風風光 iX7 的換殼車型,因爲産品本身的平台、基礎都是 " 換殼 " 過度産品,華爲的很多技術和配置都無法快速主導和賦能,以至于問界 M7 車型登場以後,普遍認爲還不如問界 M5。
除此之外,無論是問界 M5 還是問界 M7,都隻是爲了快速 " 推出 " 的過渡産品,問界 M5 采用了并不完善的平台,雖然可以快速推出增程式結構來滿足彼時理想 ONE 統治的市場,依靠華爲的銷售渠道推廣,确實爲問界 M5 帶來了相對不錯的市場表現,但仍舊有很多産品的缺陷,否則也不會僅依靠鴻蒙 OS 一個核心賣點去宣傳,歸根結底依舊是一套半成品的産品,日久見光死是毋庸置疑的。
問界 M7,前文說過,作爲東風風光 iX7 的換殼車型,在上市的當晚,就被網友曝光和纰漏了出來,當時作爲三排座椅的新能源 SUV 産品,競争的就是彼時風光無限的理想 ONE,但沒想到剛上市就被網友扒的「底褲都不剩」,所以問界 M7 一直都不受市場待見。
無論是問界 M5 還是問界 M7,都沒有采用華爲真正的技術實力,包括 750V 高壓平台,華爲智能輔助系統,都無法在問界兩款産品上布局,即便是行業内都說問界是「含華量」最高的産品,無非就是兩個品牌合作關系最深而已。
2023 年,華爲也看到了目前和賽力斯合作的弊端,依靠賽力斯此前積累的「經驗」,固然無法發揮華爲的最大能力,所以目前 AITO 問界在積極轉變爲華爲主導的主要原因。此前根據内部消息可知,目前雖然問界産品在華爲體驗店銷售,但銷售人員仍然爲賽力斯員工,甚至包括營銷、傳播等,都是由賽力斯來負責,所以想要徹底爲了品牌的進步,華爲針對内部的結構調整也是情理之中。
2023 年,AITO 更名 HUAWEI 以後,無論是銷售人員、營銷整合、渠道投放,将全部轉型爲華爲主導,并且在新産品研發和布局上,應該也會摒棄賽力斯此前的 " 淘汰 " 平台,很有可能,此前我們看到的 HUAWEI inside 模式的全部技術,将融合至華爲智選的系統中,也就意味着,HUAWEI 問界,相較于 AITO 問界,才是真正的完全體。
無獨有偶,在 3 月 8 日,AITO 剛更名爲 HUAWEI 以後,3 月 9 日,在工信部最新一批申報名單中,問界 M5 增程版就推出增加激光雷達的新款車型,在激光雷達加持下,問界 M5 也終于在智能駕駛系統中再次接近,而激光雷達的加持,不難猜測,HUAWEI 将在最新問界 M5 車型中,徹底「主導」,也将智能駕駛系統徹底下放給問界車型。
年初在漠河曝光的問界 M9 車型,定位爲全尺寸 SUV,也将是理想 L9 的最強競争對手,從目前華爲主導問界産品以後,可以猜想一下,問界 M9 很有可能是華爲徹底主導問界以後的首款「完全體車型」,如果在擁有華爲的全部技術賦能以後,問界 M9 的登場,很有可能真的會沖擊到理想 L9 的市場,當然,如果真的達到了理想的效果,賽力斯就真的隻能退居幕後,徹底淪爲華爲的 " 打工仔 "。
從 AITO 到 HUAWEI,僅僅一年時間,從賽力斯 SF5 到 AITO 問界 M5,僅僅半年時間,一年半的時間,華爲将賽力斯完成「革新」,當然在 AITO 徹底更名爲 HUAWEI 以後,在汽車市場中,毋庸置疑會再一次迎來高升之勢,而最重要的是,如果在更名以後,能夠真正融合華爲的汽車領域技術,對于消費者才是最好的結局。
寫在最後
AITO 更名 HUAWEI,對于未來華爲在汽車市場的主導和地位,将得到再一次的攀升,尤其是 2023 年以後,真正的華爲智選模式下的産品,才稱之爲真正的完全體,對于問界的老車主,筆者也隻能說句 " 心裏苦 "。
賽力斯雖然已經抱上了華爲的「大腿」,但由于内部技術的缺陷,即便是華爲賦能下,也在 2023 年迎來市場的下跌,所以想要尋求品牌更好的發展方向,此次全面革新,對于賽力斯而言,是無奈之舉,但對于華爲而言,才是拯救品牌于水火之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