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早上好!
去年比亞迪堪稱所有車企裏最靓的仔,全年狂銷超過 186 萬輛,同比翻了兩番還多。其中居功至偉的就要數 DM-i 混動了,而首款搭載 DM-i 混動的車型就是秦 PLUS DM-i。這款車更是一度超過朗逸、軒逸,拿下了 A 級車的銷冠。
可以說,秦 PLUS DM-i 肯定是不愁賣的,甚至很長時間之内都要提前預定。但就是這麽一款不愁賣的車,最近推出了 2023 款冠軍版,入門價格卻降低了 1.4 萬,起售價來到了 10 萬以内。
那不愁賣的秦 PLUS DM-i 爲啥還要大幅降價呢?比亞迪有啥更大的野心嗎?下面我就一起聊聊。
低配版配置也夠用
當看到秦 PLUS DM-i 冠軍版 9.98 萬起售價的時候,很多朋友的第一反應是這肯定隻是爲了拉低售價的車型,配置寒酸就算了,甚至排不排産都是個問題。
但這麽想就低估比亞迪了,事實上這款車配置并不算低,倒車影像、自動駐車、無鑰匙啓動、8.8 寸液晶儀表 +10.1 寸中控大屏、皮質座椅、語音識别、全 LED 大燈等都有配備,滿足一般家用其實已經夠了。
并且我們認爲這款車的銷量并不會低,雖然續航隻有 55km,但對很多沒有充電條件的朋友來說,55km 的版本反而更合适。因爲不但價格更低,更小的電池組重量更低,對虧電油耗也有好處。
事實上,根據我們的了解,買 DM-i 插混然後完全不充電隻當油混車開的朋友并不少,所以這輛 9.98 萬的版本并不是爲了拉低售價而生,相反,銷量還應該不會差。
冠軍版新增的墨玉蘭配色
另外,120km 續航的版本,也比老款降低了 1.2 萬,配置上 120km 的入門版和 55km 的入門版基本一緻,主要是續航上的差别。
所以,可以看出這車秦 PLUS DM-i 是實打實的降價,入門版車型基本就是走量版。
爲啥不愁賣還降價?
産能大幅擴張
一般來說,不愁賣的車型不但不會降價,甚至加價的都很常見。但爲啥秦 PLUS DM-i 一邊熱銷,一邊又降價呢?
首先就是比亞迪産能迅速擴張,去年比亞迪一直被産能困擾,旗下多款車型都需要等車,有的甚至需要等上幾個月到半年。所以比亞迪去年不惜血本的進行了大規模的産能擴建,而今年這些産能陸續開始投産。
甚至此前有消息傳出,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表示,2023 年的目标是 400 萬輛,而要想達到 400 萬的銷量,一方面需要産能跟上,另一方面繼續擴大現有車型的銷量也至關重要。
秦 PLUS DM-i 不但是最入門的 DM-i 車型,A 級車也是銷量最大的一個細分市場,所以從秦 PLUS DM-i 上繼續擴大銷量就成了首選。而擴大銷量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降價。
電池成本有所下降
2022 年,锂電池的主要原材料碳酸锂從年初的 35.3 萬 / 噸,一路飙升到接近 60 萬每噸的天價,漲幅接近 100%。但是進入 2023 年之後,碳酸锂的價格就又像坐上了過山車一樣,急轉直下。目前已經跌到了 42.9 萬元 / 噸了,與去年同期的 44 萬 / 噸幾乎持平。也就是說,當前的碳酸锂價格已經跌去了去年漲幅的一半。
對新能源車來說,電池成本占了整車成本的很大比例,當碳酸锂價格下降,帶動電池價格下降的時候,那新能源車也就有了降價的空間。
說到這可能有人會問,新能源車的銷量一年比一年高,2022 年中國的新能源車銷量超過了 680 萬輛,同比增長了超過 90%。按理說電池需求肯定越來越大,碳酸锂的價格爲啥會大幅下降呢?
其實,雖然新能源車的銷量還在增長中,但增速卻很難再維持以前動辄翻倍的速度了,理由很簡單,因爲現在基數越來越大了。
2022 年的增速超過了 90%,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理事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2023 年的增速大概将保持在 30%-40%。也就是說,增速相比去年要下滑一大半。所以,碳酸锂價格大幅下降也就不足爲奇了。
不隻追求一款車的利潤
而是希望擴大插混陣營
如果隻是爲了追求一款車的利潤最大化,那 2023 款秦 PLUS DM-i 漲價才是最好的策略。以其現在的熱銷程度來說,就算漲價 1 萬,相信也不愁賣。
但比亞迪的野心和眼光不止于此,比起一款車的利潤,比亞迪更看重的是擴大整個 DM-i 陣營在市場上的份額和影響力。
事實上,對普通用戶來說,現階段買車的話,純電的續航焦慮和充電焦慮還不能徹底解決;在電動化和智能化的今天,很多人也很難再接受一輛純汽油車。所以插混車型就成了一個更具适應性的選擇。甚至我們可以把插混車看成是新能源時代的油車。
如果說,插混車在 A 級車市場逐步取代純汽油車是大勢所趨,那秦 PLUS DM-i 的使命就不隻是爲比亞迪掙得更多利潤了,而變成了撬動整個 A 級車大盤從汽油轉到插混的關鍵一環。
就像當年 iPhone 開啓了智能機時代後,三星、華爲、小米等一群後起之秀迅速把功能機推到了市場的邊緣一樣。如今的秦 PLUS DM-i 就要做當年的那個 iPhone。
所以,秦 PLUS DM-i 即便不愁銷量,但在改款後依然大幅降價,爲的是進一步擴大插混車在整個 A 級車市場的基本盤和市場份額,目标直指軒逸、朗逸和卡羅拉等。
以前秦 PLUS DM-i 沒有任何終端優惠,而軒逸、朗逸、卡羅拉等的策略是,用一個極其寒酸的配置 + 極低的價格,再配合上殘存不多的合資車的品牌溢價來俘獲消費者。
但秦 PLUS DM-i 冠軍版 9.98 萬的價格,直接擊破了它們這道防線,冠軍版的一個重要競争力就在于實現了" 油電同價 ",也就說是擁有更長純電續航、更低虧電油耗的插混版,價格上直接看齊了合資競品的入門版,這對軒逸、朗逸、卡羅拉等将是一個巨大沖擊。
所以,秦冠軍版不到 10 萬的價格,很可能在 A 級車市場掀起一股風潮,那就是當國産車擁有了性價比和産品力雙重優勢的時候,合資品牌在這個市場的銷量可能會快速萎縮。而 A 級車市場又是銷量最大的轎車市場,是兵家必争之地,所謂的主流品牌,就必須是在主流市場擁有主流的銷量。而軒逸、朗逸、卡羅拉等一旦在 A 級車市場失守,将會是對整個品牌的重大沖擊。
冠軍版後排空間
寫在最後
以前國産車在品牌力、産品力都不如合資車的時候,唯一能拼的就是性價比。但秦 PLUS DM-i 這次,卻是在産品力占明顯優勢,品牌力也已經不輸合資競品的情況下,還主動挑起價格戰。
以前消費者是看不上國産車所謂 " 性價比 " 的,覺得那不過是低質低價的一個好聽的說法。所以也從沒覺得國産車的性價比是真正的優勢。但其實想做出性價比真的不容易,在保證産品力的情況下降低成本,對任何車企來說都是核心競争力。
而今天,比亞迪的新能源車,産品力早已得到公認,又憑借垂直整合的模式和規模優勢,做到了其它車企難以企及的成本優勢。而今天比亞迪就是要利用這一點,發起份額戰,至少在 A 級車市場擺出了一副要大殺四方的架勢。
最後,大家覺得 9.98 萬起售的秦 PLUS DM-i,市場表現會如何呢?朗逸、軒逸們還會熱銷嗎?歡迎大家留言讨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