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8-29 日,36 氪 WISE2023 商業之王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盛大舉辦。本屆大會以 " 太陽照常升起 The Sun Always Rises" 爲主題,橫跨一個主會場與六大垂直領域專場。主會場聚焦 " 未來 3650 天 "、" 在産業洪流中 "、" 進擊中的萬聯網 "、"AI 與商業增量 "、" 全球品牌看中國 "、" 科技至上 共鑒創新 " 六大篇章重點議程,邀請全領域商業大咖展開爲期兩天的頂級商業對話,向現在提問,給未來答案。
36 氪首席内容官李洋
以下爲演講實錄,經 36 氪整理編輯:
各位現場嘉賓,各位線上觀衆,大家上午好,歡迎來到 36 氪 WISE 2023 商業之王大會。
一周前,遠在矽谷的 OpenAI 這場大地震,成爲商業科技領域的大事件,劇情幾次翻轉。有人在追劇、看熱鬧,有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奧特曼是誰,而我們在場的所有人,關心未來的人,36 氪所粘合的這個群體應該知道,熱鬧的背後意味着什麽。
OpenAI 發生的事情用一句話講,就是資本主義戰勝了利維坦,企業利益戰勝了對未來的擔憂。山姆 · 奧特曼差一點像當年的喬布斯一樣,從自己創立的公司被趕出去。而媒體把兩者相提并論,本身就是一個信号,因爲誰都知道後者引發移動互聯網革命。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不亞于此,業界認爲它有可能掀起新一輪産業革命,它甚至正在改變國際關系——我們知道,蒸汽機和工業革命都做到了這一點。
如果這一天真的到來,所有行業和個體都要發生本質的改變。經濟也将迎來新一輪康波周期。至少,很多人都持有這樣的預期。在如此強大的勢能下,OpenAI 作爲今年此領域最亮眼的公司,得到了一個奧特曼回歸、原董事會被肅清的結果,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巨大的利益之下,它很難再維持一個非盈利組織形态運作。
36 氪 Wise 大會願意此時此刻,再談一次周期,因爲理解它變得異常重要。2023 年,很多人拼盡全力可能才收獲了一份不及預期的成績單。過去十年,創新類公司很少會主動談及宏觀。但今年不太一樣。這可能不是一件好事。于是有人變得悲觀,以爲好時光再不會歸來。但其實周期一直都在。隻有那些有識、有膽、有備的人才能穿越周期。當資産已經變得非常便宜,比如昨天醫療分論壇的一位投資人談及他們今年從一些優質公司身上拿到有利的條款,光源資本也談到目前投資潮汐時鍾已經位于資産便宜而退出前景明确的節點。你知道聰明人在做什麽:逆周期投資才是王道。
産業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它靠技術、市場和資本加速驅動;公司也有自己的盈利周期,受到大的經濟周期影響。" 曆史不會重演細節,過程卻會重複相似。" 昨天管清友教授也談到,我們此刻也許正站在一個新周期的拐點上。而 AI 有可能就是引爆這個周期的一個要素。人是感性動物,市場的信心鍾擺總是被貪婪和恐懼放大,而成功者善于從中攫取價值。
是的,我們在 2023 年聽到了挺多壞消息,但如果将目光放遠,你會發現什麽?
" 中美貿易戰 "" 中美科技脫鈎 " 可謂 21 世紀迄今爲止全球最重大的國際政治經濟事件之一。但它全然是負面嗎?或者,我們把這個問題再深入一點:你認爲,中國公司和産業的實力未來會變得更強還是會走衰?
後面這個問題顯然更容易回答。因爲你已經看到了如此多的變化。首先,中國當前已經成爲最大的汽車出口國,比亞迪是全球第四大汽車制造商,中國在新能源和智能汽車産業鏈方面的技術積累讓人印象深刻。其次,自主産權的中國品牌已經成功擠入中高端市場。當我提出這一點,遭到了團隊的反駁,她們說:今年價格戰和低價産品策略才是主流。
的确,耐用消費品會受到經濟周期巨大的影響,尤其在内需不足的前提下,但有兩條新聞值得關注:其一是華爲加持的新款 M7 問界汽車今年僅一個月就賣出了 6 萬量,接近去年全年銷量,可謂起死回生,震懾車圈,跟别提其搭載新麒麟芯片的 Mate60 的複生;其二是小米 14 雙十一銷量 145 萬台,創下該公司高端旗艦銷量記錄。國産手機今年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屬于蘋果的份額,幾年前它們還在千元機時代徘徊。自主産權品牌陷于低端市場久已。現在我們看到的變化才剛剛開始。
随便舉的兩個例子隻是在說明,我們現在大談産業投資,那麽多的錢深紮到産業鏈當中,半導體、新能源、新材料、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生物制藥,還有今天接下來的主題人工智能等等,它一定會對中國創新進程産生積極影響。從這個意義上看,卡脖子的影響也不全是負面的。封鎖令之下,國産替代市場迎來了巨大機會,以芯片需求爲例——中國每年進口芯片的花費遠高于石油,中國本土大量的人工智能、互聯網公司,以及智能制造商,它們手持巨額訂單,本土芯片公司盡管仍需要長足發展,但已經可以分一杯羹,從 36 氪獲得的信息來看,這一情況正在發生。
另一個我想談到的趨勢是,中國公司正面臨一個出海時代。不管地緣政治如何幹擾,中國公司出海一定會有所作爲,外部世界并不是鐵闆一塊,它們需要優秀的産品和服務。過去的幾十年,隻有華爲等屈指可數的幾家公司可以稱得上是全球化公司,而現在我們看到比亞迪、字節跳動、shein、拼多多等等越來越多的公司,正以各自不同的方式進入全球競技場。在字斟句酌的二十大發展目标裏,提到要将中國的人均 GDP 從 2022 年的 1.3 萬美元增長到 2035 年的 2.5 萬美元,這怎麽實現?靠内卷肯定是無法實現的。優秀的中國公司和産業會對外輸出過剩的能力,這是可以預見的未來。
人類社會一定會從工業時代向數字時代,乃至數智化時代轉變。剛剛提到的各種技術及其周期,都發生在這個視野之下。太陽當然會照常升起。但什麽時候升起?真正具備能力的人非常喜歡亂世和低潮期。因爲他們能看懂周期,能看到未來,并懂得蓄能。作爲創新的觀察者和守護者,36 氪願大家勇敢地站在新周期的起點上,輪到我們去做點大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