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業内對于汽車行業的價格戰越發不樂觀,而未來會有品牌支持不下去的說法也越來越多了。
深藍汽車:毛利要高于 15%
日前,長安汽車副總裁、深藍汽車 CEO 鄧承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明年價格戰會更加激烈,而且毛利在 15% 的車企才能基本活下去,而賣一輛虧一輛的品牌,很可能活不下去。

而這一過程,被鄧承浩認爲,價格戰的背後也是良币去驅逐劣币的一個過程。唯有淘汰劣币之後,才有機會讓價值回歸,回到相對合理的市場秩序裏面。
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 1~9 月,全國乘用車降價規模已達 195 款,超過 2023 年全年的 150 款,以及 2022 年的 95 款。
乘聯會數據顯示,2017~2022 年,國内汽車行業單車利潤維持在 2 萬元以上,2023 年下滑至 1.7 萬元。今年前 9 個月,國内汽車行業單車利潤已降至 1.6 萬元,其中 9 月僅爲 1.1 萬元。

降價潮從新能源内卷,變爲了全市場内卷,燃油車也不得不加入價格戰當中。值得一提的是,數據顯示,自主品牌上半年單車利潤超一萬的車企有長城汽車和吉利集團,單車利潤分别爲 12800 元和 11100 元。而工人單車利潤高的理想汽車,單車利潤也僅有 9000 元。

不得不說,自主品牌内卷最爲嚴重,單車利潤也相對較低。對比之下,備受關注的特斯拉 2024 年第三季度财報顯示,整體毛利率高達 19.8%;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251.82 億美元,同比增長 8%;淨利潤約爲 21.67 億美元,同比增長 17%。
自主品牌出路在哪?
國内的新能源内卷嚴重,連特斯拉最近也宣布 Model Y 降價 1 萬元。相比之下,海外的新能源市場就成爲了香饽饽。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 9 個月,中國汽車實現出口 469 萬輛,出口增速爲 26%。在海外市場表現搶眼的車企,今年前三季度業績也紛紛獲得了增長。

以長城汽車爲例,前三季度海外市場累計銷量 32.42 萬輛,其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1422.54 億元,同比增長 19.0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 104.29 億元,同比增長 108.7%。
還有,在海外耕耘 20 年的奇瑞開始到了收獲期,一半的銷量來自海外市場,10 月出口突破 11 萬輛,本月将有望首次突破年出口 100 萬輛。

财務表現方面,《财富》數據顯示,奇瑞控股集團 2023 年營收 390.92 億美元,同比增長 75.3%;利潤 5.86 億美元,同比增長 83.3%;淨資産收益率達到 35.0%,高于同期的豐田(15.1%)。
值得一提的是,奇瑞今年前三季度銷量幾乎追平去年全年,相信今年的财報會更加好看。
話到最後
歐盟關稅問題鬧得沸沸揚揚也說明着,國内新能源對于歐洲汽車市場的沖擊有多大。随着車企出海步伐的加快,自主品牌的利潤會有所提升,相信價格戰也會逐步緩解。而對于消費者來說,想要優惠買車,最近兩年或許是個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