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雷科技互聯網組 | 編輯:Hernanderz
" 計劃未來三年建設覆蓋全球主要國家的供應鏈物流網絡,構建包括海外倉網、國際轉運樞紐、海外國家本土配送網絡及跨國運輸網絡在内的供應鏈體系。"
這是京東物流國際物流事業部負責人薛群在英國物流巨頭 Evri 中國 VIP 客戶日上提出的 " 三年計劃 ",也就此揭開了京東物流加速出海的序幕。
最近幾個月,物流行業可謂相當活躍。這一邊順豐、菜鳥相繼官宣赴港 IPO,那一邊極兔已成功上岸。早已登陸二級市場的京東物流,自然也不會閑着。面對國内市場的激烈競争,以及電商出海熱潮帶來的新機遇,果斷将增長的希望放在海外業務身上。
然而,出海之路也注定不會一帆風順。前有 UPS、FedEx 和 DHL 三座大山,後有同樣對海外市場虎視眈眈的菜鳥、順豐,京東物流的前方群狼環伺。在國内大獲成功的供應鏈模式,能否在海外發光發熱?
(圖片來自京東物流官方微博)
京東物流加速出海并不令人意外,前期能找到許多蛛絲馬迹。
一方面,在京東零售海外戰線一再收縮、全面撤出東南亞的時候,京東物流的海外業務并未按下暫停鍵。其中,京東物流在印尼、泰國等地的數十座智能物流園一直在正常運營。這些基礎設施,以及這些年在海外積累的客戶資源,都爲如今重啓擴張奠定了基礎。
另一方面,京東物流國際物流事業部近期高度活躍,可見高層早已有意爲出海造勢。比如今年 9 月,京東物流亮相第 17 屆中國(深圳)國際物流與供應鏈博覽會時,就爲國際業務安排了專門的展示區,并在各個社交媒體大肆宣傳。做好各項準備、預熱工作後,正式提出 " 三年計劃 " 也就水到渠成。
" 三年計劃 " 剛剛公布,京東還來不及披露詳細的發展規劃、側重的市場和投資規模。但按照京東物流一貫的作風,供應鏈基礎設施投資肯定要占據較重戲份,技術出海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方向。
京東物流方面表示,将努力向海外合作夥伴輸出自動化解決方案。比如在 9 月物博會上重點展出的 " 天狼 " 智能倉儲揀選系統、" 地狼 " 搬運系統,還有今年 8 月亮相世界機器人大會的多款物流機器人等,就有望大範圍應用于在海外業務中。
(" 天狼 " 系統演示圖,圖片來自京東物流官網)
無獨有偶,京東物流不是唯一一個發力海外業務的物流巨頭:菜鳥也在近期加大海外投入,聯合阿裏速賣通在英國、西班牙、荷蘭、韓國、比利時上線 " 全球五日達 " 服務。
早在今年 6 月,菜鳥就預告會在年内上線 " 全球五日達 " 服務,并重點發力歐洲和亞洲市場。而在過去一段時間,菜鳥主要圍繞清關、分撥和末端配送三個環節進行優化,且充分借鑒國内業務的成功經驗。
菜鳥方面表示,日後将會聯合速賣通向更多國家和地區推廣 " 全球五日達 " 服務,和京東物流一樣,将征服全球的野心寫在了臉上。
京東物流和菜鳥都是國内物流業的頭部玩家,它們的動态某程度上也是整個行業的風向标——出海的熱潮,無疑已經蔓延到物流業。主動也好,被動也罷,每一個走出國門、擁抱海外市場的物流巨頭,内心肯定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盤。
國内物流市場過飽和,是京東物流、菜鳥加速出海的重要原因。
官方數據顯示,2022 全國快遞業務量爲 1105.8 億件,連續 9 年位居全球首位,業務收入爲 1.06 萬億元。然而,業務量和收入的同比增速分别僅有 2.1% 和 2.3%,增長接近停滞。物流市場增長動力不足的根源,則可以追溯到國内電商行業的發展放緩,這在當下仍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與此同時,入局的企業還在不斷增加。企查貓數據顯示,截止去年年底全國共有超過 8600 家快遞物流企業,廣東、上海都超過 2000 家。這樣一來,僧多粥少的情況隻會越來越突出。
衆所周知,物流行業沒有捷徑可走,錢都是靠一票一票的快遞賺回來的。物流企業的核心競争力是配送效率和客戶滿意度,要提高這兩個指标得靠強大的倉儲網絡和末端配送團隊,這都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包括老大哥順豐在内,幾乎所有物流企業的利潤率都起伏不斷,盈利的壓力如影随形。
在此背景下,海外市場的新增量讓京東物流、菜鳥嗅到了商機。尤其是東南亞、歐洲兩片熱土,電商與物流齊飛,還有大量潛力有待釋放。
海外市場湧現的新商機,可以從兩個維度理解。首先,國内電商平台出海熱度有增無減,物流作爲最重要的配套産業必須跟上節奏。
艾媒咨詢的報告預測,到 2024 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将達到 2.95 萬億元。除了上面提到的阿裏速賣通之外,SHEIN、Temu 和 TikTok 的影響力也有目共睹,此外還有大量初創企業争相入局,并吸引了不少國貨品牌推出品牌獨立站——近段時間被推向風口浪尖的花西子,就是其中之一。
速賣通和菜鳥血脈相連,達成深度合作是情理之中。而對于其他跨境電商平台來說,選擇京東物流、菜鳥等本土企業也有充分的理由:溝通交流更方便、彼此知根知底、政策支持以及更高的性價比。
其次,受成本因素影響,壟斷除中國外近九成物流市場份額的 UPS、FedEx 和 DHL 三巨頭對部分利潤微薄的電商件不是很上心,給市場留出了空白地帶。
FedEx、DHL、UPS 三巨頭都以高質量服務聞名,前提是客戶願意支付對應的價格。比如 DHL 的收費标準對小型商品更友好,而針對家具等超過 70KG 的大型商品,國内、國際件要分别收取數百元的超重費。FedEx 則有 330CM 的包裹長度限制,除了東南亞和美國本土外,其他地區的配送價格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SHEIN、Temu 這種銷售規模較高的平台情況尚好,畢竟高配送量一般能帶來高議價能力,或通過集中配送、清關分攤成本。但對于廣大的初創企業來說,使用 FedEx、DHL 和 PUS 的服務還是有些奢侈。京東物流和菜鳥則恰好能填補這個空白地帶,提供更高性價比的選擇。
三巨頭對這部分小客戶的态度自然是了然于胸,但這并不會促使其全面改革價格體系。而京東物流、菜鳥想接住這份紅利,也不是那麽簡單。
過去幾年,國内物流企業在海外市場的劣勢很明顯:覆蓋範圍小、缺乏配套服務、發往不同地區的商品時效性差别過大。如今京東物流、菜鳥分别加大海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和末端配送效率,就是爲了補上這個短闆,并試圖通過提升業務量攤薄前期建設成本。
機會已經出現了,接下去就看誰的執行力更強,更早上岸。
能不能同歸不好說,京東物流和菜鳥肯定是走向了殊途。
前者延續此前在東南亞地區的發展路線,重金押注供應鏈業務,将投入大量資源打造倉儲網絡。
京東物流早在 2020 年進入海外倉加速建設期,目前的跨境網絡總倉儲面積已經超過 90 萬平方米,較三年前增長超 70%,自營倉占據絕大部分份額。根據薛群的說法,京東目前共擁有近 90 個海外倉、直郵倉,未來三年的全球供應鏈網絡也将圍繞這些基礎設施打造。
而在海外倉的選址上,京東物流也有自己的講究:歐洲、美洲和亞洲爲核心,選定了西歐的德、法、英、荷,東南亞的越、馬、泰、印尼和北美的美國等國家爲樞紐,通過幹線、航空運力打造端到端的倉儲體系。
菜鳥出海方式則和國内的路線恰好相反,重點放在末端配送環節。
在國内,菜鳥對自家供應鏈業務的定位是 " 坐二望一 ",業務占比遠高于快遞配送。在出海方面,國際快遞才是發力重點,而不是選擇更耗時耗力的供應鏈業務。而菜鳥在海外的目标同樣是打造端到端的配送網絡,将攬收、幹線運輸、轉運和末端配送各個環節都攥到自己手裏,并針對這些環節進行優化。
比如其大力推行的 " 關倉一體 " 模式,在商品落地後直接清關、就地分撥,抛棄了傳統的分撥中心模式,明顯提高了清關、分撥時效性。而面向商家和消費者這一側,菜鳥也提供了多語種客服、免費退貨等配套服務。
之所以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和雙方的優勢、現實的制約密切相關。
供應鏈建設一直是京東物流的優勢,國内的成功經驗完全可以移植過去。此外,随着京東國際業務持續收縮,京東物流如果做末端配送包裹量得不到保障,也更需要第三方合作夥伴的支持。做供應鏈則可以同時爲物流企業、電商企業提供服務,明顯比專攻末端配送更有潛力。
菜鳥最大的底氣,則是背靠阿裏國際數字商業集團這棵大樹。除了速賣通之外,阿裏在海外還有 Lazada、Miravia 等業務,此前甚至有消息稱阿裏要将天貓模式複制到歐洲,可能會再推出一個全新的平台。阿裏旗下這些業務有大量的訂單卻缺乏末端運力,和菜鳥恰好是互惠互利。
做供應鏈和做末端配送,說不上哪條路更好走,隻能說雙方的發力點完全不一樣,也要面對不同的挑戰。
京東物流做供應鏈服務,需要重金建設基礎設施,關鍵是控制好成本,所以得把 " 天狼 "、" 地狼 " 等自動化系統、設備搬到海外,努力提高效率。菜鳥則要在性價比和服務質量上取得平衡,時效性領先國内一衆同行 " 全球五日達 " 必須做好,并打造成菜鳥海外物流的招牌。
值得一提的是,UPS、FedEx、DHL 雖然留出了市場空白,但并不意味着它們會放任京東物流、菜鳥們一步步挺進自己的腹地。DHL 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吳東明就在去年年底的進博會上表示,會重點發力跨境電商國際物流設施、運力建設,并且 " 十分重視 " 中國跨境電商物流的發展機遇。
三巨頭深耕全球供應鏈數十載,無論倉庫等基礎設施還是末端配送團隊上都有巨大優勢,這是京東物流、菜鳥在短時間内很難抹平的鴻溝。這也意味着,京東物流和菜鳥需要在 UPS、FedEx、DHL 回過神來、加入混戰之前,先建立自己的江山。
這是一場與對手、與時間賽跑的遊戲。未來一段時間,加速、擴張仍會是京東物流、菜鳥海外業務的主旋律。
End
鴻蒙系統支持 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