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晨 豐色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衆号 QbitAI
很突然," 超級高鐵 " 明星公司 Hyperloop One 宣布即将倒閉,解雇了大部分員工,12 月 31 日徹底結束。
一時間馬斯克又成了話題焦點,出現兩種不同聲音:馬斯克重塑交通的夢想破碎或馬斯克又一個謊言失敗了。
這家公司一直與馬斯克綁定在一起,其實它既不是馬斯克經營的,也不是馬斯克投資的,背後原因爲整個 " 超級高鐵 " 的概念都是由馬斯克提出的:
在真空管道中運行,預計最高時速 800 英裏。
換算過來是每小時 1287 公裏,從北京到上海鐵路全長 1318 公裏,一小時出頭就跑完了。
Hyperloop One 是馬斯克把構想發布成白皮書之後第一批成立,也是最受矚目的參與者。
他們在 2017 年就測試成功,吸引到商業航天公司維珍銀河創始人投資,創辦以來總計融資 4.5 億美元,紅極一時。
現在卻走到了令人唏噓的一步:
關閉洛杉矶辦事處,試圖出售測試軌道和機器等剩餘資産,最關鍵的知識産權也全數轉移給投資方。
馬斯克并不打算實現的構想
與馬斯克的殖民火星、清潔能源、腦機接口等宏大願景一樣,超級高鐵也非常有颠覆性。
在 2013 年的白皮書中形容其爲汽車、火車、飛機、船之後的 " 第五種交通方式 ":
安全、快速、低成本、更方便、不受天氣影響、能源自給自足、線路周圍的其他事物都無法幹擾其運行,連地震都不怎麽怕……
整個想法、包括管道、車廂、推進系統的技術細節,安全和可靠性的設計全部公開。
一種解讀是當時馬斯克正忙于特斯拉和 SpaceX 事業脫不開身,公開這個想法,讓其他有志者去推動創新。
但馬斯克傳記《矽谷鋼鐵俠》的作者 Ashley Vance 提出不同觀點,認爲馬斯克并不是真的想建成超級高鐵,而是爲了反對當時加州正計劃修建的正常高鐵。
在這本書中有一處常被人忽略的細節:
在一次采訪中,馬斯克告訴我,他的主意源于他對加州提出的高速鐵路系統的厭惡。
" 他們計劃在加州建造的價值 600 億美元的高速子彈列車是全世界每英裏造價最高但速度最慢的火車," 他說," 他們這是在以完全錯誤的方式創造紀錄。"
" 每英裏造價最高但速度最慢 " 這句評價,馬斯克當年在美國媒體舉辦的 D11 大會上提出,後來又多個場合不斷重複。
作爲對比,馬斯克堅稱他的超級高鐵造價在 60 億~100 億美元之間,比飛機還快。
知名科技記者 Paris Marx 認爲,當年的加州高鐵計劃與馬斯克作爲汽車制造商的利益相悖,沒有證據表明馬斯克支持改善公共交通。
比如 2017 年 NIPS(現 NeurIPS)會議的活動中,馬斯克公開表示 " 公共交通令人痛苦,它太糟糕了 "。
在自己的推特賬号上也會抱怨 " 交通快把我搞瘋了 " 這樣的話。
他自己創辦的隧道挖掘公司 The Boring Comany,與最初的超級高鐵設計有一個關鍵不同:隧道裏跑的是特斯拉汽車,而不是特制列車。
對于馬斯克構想中的成本低至 60 億美元,很快就被指出根本不現實。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 Dan Sperling 認爲至少低估了 10-20 倍,實際可能高達 1000 億美元。
論據是石油運輸管道比超級高鐵管道窄 7 倍,當時每英裏造價都要 500 萬 -600 萬美元。
而且超級高鐵管道無法像石油管道那樣突然改變方向,必須按照比任何管道都高的标準建造。
經濟學家還從商業的角度分析,如果按建設成本 1000 億美元計算,設計運力每小時運送 840 位乘客,單程票價要定 1000 美元才有投資回報。
即使技術上可能,經濟上也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這都沒能阻攔全世界創業者和投資人對重塑交通的熱情。
2013 年 -2015 年,HyperloopTT、Transpod 等一系列公司相繼成立。
其中馬斯克手下工程師創辦的 Hyperloop One 吸引到巨額投資,成了整個行業的代表。
成立近 10 年,合同一單未接
Hyperloop One 成立于 2014 年 6 月,CTO 兼聯合創始人 Brogan BamBrogan 是 SpaceX 的前工程師。
2017 年之時,由于維珍銀河創始人 Richard Branson 投資了該公司,公司也冠上了 " 維珍 " 之名,一度改名 "Virgin Hyperloop One"。
技術進展上,Hyperloop One 于 2017 年 7 月宣布成功完成世界上首個在真空環境下的全系統超級高鐵測試。
該測試在沙漠私下完成,用的是公司的測試跑道 "DevLoop",該跑道總長 500 米,直徑 3.3 米,可推進部分長度爲 300 米,配備專有懸浮系統。
據稱,第一階段測試共在真空中滑行了 5.3 秒,時速則約爲 112 公裏 / 小時。
而在第二階段中,Hyperloop One 實現了 10.6 秒滑行,以及最高時速約 310 公裏 / 小時,峰值加速度爲 1.48Gs,相當于 1.85 秒内從 0 加速到近 100 公裏 / 小時。
在這輪測試結束後,Hyperloop One 也放出豪言:
2020 年就在全球範圍内投入使用超級高鐵。
也是這一年,維珍投資了 Hyperloop One,具體資金不詳。
Hyperloop One 累計 4.5 億美元的投資主要就是由他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航運公司 DP World 提供。
接下來的重大進展便是在 2020 年之時,宣布在經過 400 多次無人測試後終于進行了首次載人試驗,但時速僅爲 172 公裏 / 小時,遠低于最初承諾的七倍。
就在當初的全球夢遙遙無期之時,去年 2 月,Hyperloop One 便突然調整公司方向,改爲專注于貨運。
并同時解雇了 100 多名員工,大概是原有的一半;幾乎所有高管和創始人也都離開了。
土崩瓦解大概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同年 11 月,Hyperloop One 失去維珍支持,公司恢複爲原始名稱。
今年 4 月,Hyperloop One 則被曝與一家空殼公司合并,空殼公司的股東成爲 Hyperloop One 的唯一所有者。
然後就是開頭我們所看到的那些情況了——
這次,馬斯克的超級高鐵夢真正宣告破碎。
所以,Hyperloop One 究竟出了什麽問題?
從前面的進展來看,Hyperloop One 基本都沒能如約按計劃完成技術兌現。
而據了解,這家在成立近十年間,從未拿下一份建造合同。
這樣的隻出不進也讓公司面臨資金短缺問題。
據 The Verge 稱,維珍創始人 Richard Branson 曾出手幫助公司從兩名現有投資者那裏拿下 5000 萬美元新投資,用途之一就是 " 履行工資義務 "。
不僅如此,在公司瓦解之前,高管們也狀況百出。
最初的 CTO 兼聯創 Brogan BamBrogan 在公司更名維珍之前被匆匆下台(他曾在上班時發現自己的椅子上有一根繩套),然後反手就對公司提起了訴訟。
另一位聯創則被指控性騷擾後辭職,一位董事則在異國被捕,罪名是欺詐和貪污,但據稱與 Hyperloop One 無關。
當然,具體是哪一根稻草最後壓垮了公司,我們還不得而知。
超級高鐵創業現狀
盡管 Hyperloop One 經過多年的努力也未能實現超級高鐵之夢,但這個概念還是讓很多人都很 " 着迷 " ——
相關的公司遠不止此一家。
但,它們進展也都不順利或者還處于起步狀态。
2013 年同樣在美國成立的 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簡稱 HyperloopTT),融資遠不及 Hyperloop One,至今也還在造原型,今年初的合并上市計劃也告吹。
來自荷蘭的 Hardt Hyperloop,則還要到 2024 年才開始測試。
來自瑞士的 Swisspod Technologies(兩位 SpaceX 工程師創立),去年還在衆籌 50 萬歐(不到 400 萬人民币)用于研發和早期生産驗證。
此外,最值得關注的是 Hyperloop One 聯創 Brogan BamBrogan 在被開除後火速成立的競品公司 Arrivo,也早就解散了。
One More Thing
随着馬斯克的超級高鐵概念的第一聲夢碎,也不由自地讓人想到了他的隧道公司。
情況如何?
也很一言難盡。
據了解,截至到今年 11 月,The Boring Company 在 7 年間總共隻挖了 2.4 英裏(約合 3.8km)。
要知道,當初的豪言壯志可是每周建造 1 英裏,計劃可謂遠遠落後。
并且,原計劃是在隧道中運行自動駕駛服務,現在卻是由司機負責運送乘客,速度也隻有不到 64km/ 小時,和預定的 240 千米 / 小時差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