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眼間,2024 年又接近尾聲,在這一年時間裏手機市場發生了很多新的變化:越來越大的電池、越來越強的影像、更多時尚潮流的玩法和更惹眼的設計。當然,假如要小雷評選一個最會整活的手機細分領域,那隻可能是不太受到數碼愛好者們關注的線下中端手機市場。
中端線下手機也一直是各廠商們出貨量最高的系列,這些手機到底有什麽令人着迷之處?借此機會,雷科技也想要和各位一同回顧一下在過去一年時間裏表現出色的線下中端手機們,這些機型無論是設計、配置、影像玩法,又或是系統,都有值得說道的地方。相信看完雷科技這篇盤點後,大家的心中也會有自己的答案。
2024 年的确是線下手機大爆發的一年,相比起 2023 年各家都在追逐設計和猛堆配置,這一年似乎都不約而同開始追求玩法上的突破。比如 vivo S20 系列的一拍得膠片相機、OPPO Reno13 的 LivePhoto、榮耀 300 系列的超清旅拍等等。那麽今年這一衆線下中端手機裏到底哪些機型值得我們關注呢?别着急,小雷這就給各位盤一盤,評選出 2024 年七大年度 " 線下手機 "。
一、OPPO Reno12:安卓 Live 圖「開山鼻祖」。
說起今年線下中端手機的兩大特色:LivePhoto 和「果味」,其實都是從 OPPO Reno12 系列開始的。其中,标準版 Reno12 更是打出了「潮流小直屏」的口号,對标的機型也是不言而喻了。

(圖源:OPPO)
Reno12 整體來看算是今年比較有代表性的一款線下中端手機,一是回到了簡約化設計,從前的圓盤鏡組 Deco 被矩形方案代替,視覺上清新了不少;二是開創了安卓手機也能拍攝、分享 LivePhoto 的先河,從這款手機開始,不能拍攝 / 分享 LivePhoto 的手機已經變得不夠「時尚」。
當然,抛開象征意義而言,Reno12 本身也是一款相當不錯的手機,首發天玑 8250 星速版處理器、單反級人像三攝方案,再加上 Y2K 千禧風的亮銀色設計,的确吸引到不少學生群體的關注。
二、小米 Civi4 Pro:極緻輕薄、徕卡影像。
今年線下手機市場到底有多卷,其實看小米就知道了。比如 Civi4 Pro,小米爲了讓這個系列獲得更強的影像配置,不惜将旗艦同款的徕卡影像下放,甚至先于小米 14、小米 14 Pro 獲得 AISP 影像大模型算法,稱其「米家長公主」也毫不爲過。

(圖源:小米)
小米 Civi4 Pro 更具代表性的其實還是均衡,在今年一衆主打顔值、時尚、線下市場的機型裏,它是第一款用上骁龍 8s Gen 3 移動平台的機型,同時也用上了數字系列同款 1.5K 分辨率華星光電 C8 發光材料,可以說是要性能有性能、要顔值有顔值。
不過,小米 Civi4 Pro 比較令人遺憾的就是極緻輕薄的設計,使其無法很好地控制這顆旗艦芯片的能耗平衡,且 4700 毫安時電池容量在今年也确實小了一些。此外,原 Civi 系列的産品經理馨心輪崗到 REDMI,該系列後續未來會有一些新的調整,也許明年我們就能見到更完善、更全能的小米 Civi 新品了吧。
三、華爲 nova 12 Ultra:顔值最高的鴻蒙中端手機。
作爲華爲 nova 系列的旗艦機型,nova 12 Ultra 擁有不少旗艦同款配置,比如更強的通信網絡、Mate 系列同款昆侖玻璃等。當然,nova 系列最大的特色就是時尚先鋒的設計,而 nova 12 Ultra 也是今年一衆線下中端手機裏少數還在堅持素皮後蓋的手機,握持手感、質感都相當好。

(圖源:華爲)
在近期的鴻蒙 NEXT 升級計劃中,nova 12 Ultra 也成爲了 nova 系列第一款支持升級到純血鴻蒙的機型,這對于想要體驗鴻蒙 NEXT 但又不太喜歡 Mate 系列那種偏商務風格的消費者而言,這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不過,nova 系列畢竟定位中端,在極限場景的體驗下肯定還是與自家 Mate、Pura 系列有微小的差距,比如電池容量,nova 12 Ultra 隻有 4600 毫安時,也并不支持無線充電。nova 12 系列能夠保持暢銷的秘訣,主要還是鴻蒙系統體驗好、配置相對均衡,整機時尚度拿捏得恰到好處。
四、真我 13 Pro+:千元潛望長焦,真無敵了。
在多數消費者心中,真我應該是主攻線上市場的品牌,尤其是在徹底獨立門戶之後,真我幾乎沒有什麽線下渠道可言。但今年真我官方也已經宣布了線下門店的計劃,雖然主要開設在大學城,但從今年真我數字系列的更新節奏及配置來看,想要吃下線下中端市場也是真我明年的目标之一。

(圖源:真我)
真我 13 Pro+ 最令小雷感到驚訝的莫過于在不到兩千元的價位裏下放了一顆 IMX882 潛望式長焦鏡頭,這顆鏡頭是今年 OPPO Find X8 的同款,而兩款手機的價格差距接近一倍。然而,對于中端手機而言,每一個旗艦同款配置都需要用另一個硬件的削弱來換取,真我 13 Pro+ 唯一的遺憾就是處理器相對羸弱。
從市場角度來看,真我 13 Pro+ 也是徹底将低價位長焦鏡頭帶火了,随後發布包括 OPPO、vivo、榮耀在内的品牌,紛紛也在中端手機上加入潛望長焦設計,這對于消費者而言也确實是好事一樁。
五、vivo S20 Pro:旗艦同款,同檔位最強。
自 S18 系列開始,vivo 就找到了 S 系列的生存之道:用旗艦同款配置降維打擊競品。

(圖源:vivo)
正如 vivo S20 Pro 一樣,處理器用上了天玑 9300+ 移動平台,主攝、長焦都是 X200 系列的同款傳感器,尤其是這顆長焦鏡頭,也是 S 系列首次配備潛望式設計的等效 85mm 焦段長焦。另外,vivo 還爲其帶來了 X200 Pro 同款的「舞台長焦」模式,在同檔位競品裏确實是各方面配置都堆得最滿的一款。
而 S20 Pro 也帶來了一拍得模式和全新膠片濾鏡,時下流行的高清 LivePhoto、超清人像等功能也一應俱全。更重要的是,與 OPPO 的「果味」不同,vivo S 系列一直都堅持中國風設計,這次的鳳羽金、紫氣東來配色,都極具東方美學韻味。
六、榮耀 300 Ultra:外圍配置拉滿。
榮耀時隔多年再次在數字系列上推出超大杯機型,與此前榮耀 70 Pro+ 不同,這次直接定位到「Ultra」級别,配置、性能都足夠豪華。

(圖源:榮耀)
榮耀 300 Ultra 應該是今年線下中端手機裏整體配置最均衡的一款,性能上,第三代骁龍 8 移動平台加持;通信上,支持北鬥衛星通信 +Wi-Fi 7 高速無線網絡;外圍配置部分:3D 超聲波指紋、類自然光綠洲護眼屏、硬件級圓偏振技術。
綜合來看,榮耀 300 系列的思路其實和 vivo S20 系列有些相似,但榮耀在超大杯上給了更多最新的旗艦技術,這也就意味着消費者們能用更低的價格享受到這些目前最優質的體驗。不過,假如要結合起 4199 元的售價,榮耀 300 Ultra 其實已經摸到 Magic7 标準版的底價了,兩款手機之間界限也變得有些模糊。
七、moto S50:色彩最亮麗的小屏中端機。
誰能想到今年第一台小屏中端手機是出自 moto 之手呢?

(圖源:moto)
moto S50 最大的特色就是 6.3 英寸小直屏,配合 2024 年最新潘通流行色:拿鐵、花木藍、好柿橙,視覺、握持體驗全部拉滿。而 S50 的整體配置也算是比較均衡,15W 無線充電、天玑 7300 移動平台,外加 1000 萬像素的 3X 長焦鏡頭,基本上是性能、充電和影像都對得起中端的定位。
近兩年 moto 比較受市場關注的其實還是旗下的折疊屏手機産品線,作爲縱向折疊屏手機的鼻祖之一,moto 每一次的叠代升級也确實很有誠意。但在小雷看來,2024 年也是 moto 朝着中端市場發力的一年,尤其是這台 moto S50,小巧、時尚、均衡,加上 2000 元左右的定價,在同檔位裏基本不存在能正面對抗的競品。
整體來看,2024 年的線下中端手機市場主打一個「百花齊放」,除了在設計上下功夫,不少廠商也瞄準了玩法多樣、長焦影像和多彩配色等各個方向抓住消費者的眼球。那麽你認爲今年的線下手機裏面,哪一款最有誠意呢?歡迎各位分享你的看法。
曾幾何時,線下中端手機隻能用着過時的旗艦技術、性能一般的處理器以及幾乎沒有什麽特色的影像玩法,這也就導緻大多數消費者對這類手機并沒有好感,甚至稱它們爲「花瓶」,也就是設計好看,但并不好用。
而在今年,這些不被看好的線下中端手機卻在引領手機市場的走向。
一是 LivePhoto 的到來,讓移動影像有了新的玩法和新的方向。OPPO 在年初 Reno12 系列上首發了安卓平台的 LivePhoto 拍攝、分享功能,在此之後,OPPO Find X8 系列、vivo X200 系列、榮耀 Magic7 系列等旗艦機型紛紛加入到 LivePhoto 陣營。

值得一提的是,僅半年時間過去,OPPO 又在 Reno13 系列上首發了 2K 高清 LivePhoto 拍攝和前後 1.5S 錄制,以及 AI 高清封面重塑功能,這些影像的新玩法給消費者帶來了完全不同的拍攝體驗。當然,截至目前,Reno13 系列首發的特性仍未下放至旗艦 Find X8 系列。
二是超大容量電池,讓本就注重長續航的線下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同時也反哺到旗艦手機領域,讓廠商們不惜重金開發矽負極電池、半固态電池,增加容量的同時降低厚度。早在 2021 年,vivo 就嘗試在 vivo Y55s 上首發了 6000 毫安時電池,但當時的技術仍未能處理好體積和容量之間的關系,這款手機厚度達到 9.17mm。

對于中端手機而言,由于性能不需要太激進、散熱系統無需占據較大面積,單純做超大容量電池并非難事。或許是市場普遍反映大電池帶來的長續航效果實在太好,這才讓廠商們下定決心開發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截至目前,vivo S 系列、榮耀數字系列均已經用上旗艦同款,甚至高于旗艦機型能量密度的電池。
當然,從使用體驗角度而言,線下中端手機市場最不容忽視的還要數「堅固耐用」這一新興特性。
去年 7 月,榮耀 X50 正式發布,憑借十面扛摔特性收獲了海量消費者的支持。官方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10 月,榮耀 X50 的全球累計銷量已達 1500 萬台,穩居安卓第一。而在 X50 發布後,線下中端手機也開始卷扛摔、耐劃等堅固耐用的特性,比如 vivo S19、S20 兩款今年發布的新機,均配備了金剛盾雙抗玻璃;OPPO 也在 K12 系列、A3 系列中加入了扛摔特性,主打超長年限的堅固耐用。

不難發現,相較于旗艦手機和線上手機而言,線下中端機型的創新點基本拳拳到肉,比如提升整體的質感、增加好看時尚的配色、LivePhoto 等趣味的影像玩法、堅固耐用等,這些都是消費者在線下體驗店上手便能感知到的優勢。這或許就能解釋,爲何這類線下手機往往并不是同價位裏硬件最頂級的,但銷量依然力壓性能機型一頭。
今年算得上是線下中端手機最爲激進的一年,各廠商幾乎都使出了渾身解數提升銷量、市場占比。不過,根據 PD 觀測發布的報告來看,今年上半年 OPPO、vivo、榮耀的線下中端手機漲幅都不太明顯。但考慮到線下中端手機更新周期短、銷售周期長,市場銷量反饋的滞後性也比較嚴重,比如 vivo 在去年發布的 S17e,今年仍然有不俗的銷量。
随着國補、消費券、以舊換新補貼等政策出爐,消費者到線下實體店購買新手機的概率也在增加,這顯然是各廠商出手的好時機。因此我們也能看到,下半年更新的這一波線下中端手機,相比上半年要更有誠意,相互競争的意味也更明顯。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裏,線下市場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賽道,而廠商們要如何制定刺激消費者更新換代的決策就顯得尤爲重要,在今年我們看到了一些以玩法取勝的亮點,而明年廠商們又會使出什麽樣的招數呢?我們拭目以待。
25 年 1 月 7 日,CES(國際消費電子展) 2025 即将盛大開幕,雷科技報道團蓄勢待發,即将飛赴美國 · 拉斯維加斯現場全程報道,敬請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