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年輕人的心目中,雷軍是真正的科技創業教父。
和一些依靠信息差和低劣産品起家的企業家不同,雷軍從一開始的程序員到金山高層,再到創立小米,一路走來都很純粹且勵志,如今擁有四家上市公司和數不清的關聯公司。
小米汽車是雷軍最後一次創業,對于他來說這是一個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的項目,那小米汽車準備好了嗎?
電池曝光搭載 101kWh 電池包
嚴格意義上看,目前中國手機廠商親自下場獨立造車的隻有小米一家,所以自帶很強的話題性。第一款車已經多次曝光,車身造型已經八九不離十。
最新曝光的是動力電池的參數,根據諜照透露出來的信息。小米首款車型電池容量爲 101kWh,額定電壓爲 726.7V,額定容量 139Ah,重 642kg。
這塊電池的容量夠大,電壓夠高,放眼現在的市場,也隻有豪華品牌和新勢力的高端車型才配備了同級别的電池。
加上之前曝光的激光雷達,說明小米汽車的第一款車定位不低。硬件層面完全跟上了主流純電動車的進化節奏,800V 架構、大容量高性能電池、激光雷達這些硬通貨一個沒落下,堆料屬于小米的傳統技能。
小米汽車主打智能化
爲什麽手機品牌進軍電動車行業有較大的邏輯合理性?
主要是因爲新能源汽車逐步向智能化發展,而智能化是手機的看家本領之一,華爲在汽車行業的碾壓性優勢也表明傳統汽車制造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小米宣布造車之後,就馬不停蹄的進行了相關的布局。2021 年 8 月小米收購了自動駕駛技術公司 DeepMotion(深動科技),2021 年 9 月小米投資黑芝麻智能。
根據小米公布的研發信息,去年小米自動駕駛項目第一期投入了 33 億,自動駕駛團隊規模已超過 500 人,目标是在 2024 年進入行業第一梯隊。
前不久知名數碼博主 @數碼閑聊站 發文表示," 明年第一台汽車落地,那時還伴随着含金量不錯的自研芯片和車機系統架構,年底可能會有些階段性成果釋出 "。
這說明小米首款車上市之時,就是小米全棧自研落地之時,能夠自研芯片和系統,相信小米的智能化水平很值得期待。
首款車價格會是多少呢?
絕對不會太便宜
兩年前當小米正式宣布進入汽車行業後,雷軍發起過一次關于小米第一款汽車價格的投票。
參與人數達到 1.7 萬人,選擇 10 萬以内定價的人數最多,價格區間越高人數越少,20 萬~30 萬價格區間投票人數不到 2000 人。
因爲當時小米汽車還在醞釀之中,大家沒看到實車,隻能憑借想象投票,參考意義有限。
在小米汽車正式開始測試,并且不斷曝光之後,關于價格的讨論才會更切實際。目前能确定的是車身尺寸爲 4860/1980/1666mm,屬于中型車範疇。
此前曾有爆料說小米汽車 14.99 萬起,按照尺寸級别和 101kWh 的電池容量來看,這個價格是不可能的。市面上中大型轎車 +800V 架構 +100kWh 電池的組合都在 30 萬以上,而小米汽車的定價至少也不會低于 30 萬。
小米品牌本身能撐得起中、高端嗎?
今年 2 月份,雷軍在小米投資者日中談到對于小米智能汽車的規劃時說道:" 我們争取 15-20 年進入世界前五。"
很多人會被雷軍的口氣吓一跳,目标确實很遠大,不過這個時間跨度也很務實。雷軍反複強調,汽車行業是一個百年賽道,說明他對于汽車行業的認知是很深刻的,實際行動也是這樣做的。
蔚小理等新勢力在發展初期,基本上都會走輕資産模式,自己負責核心的研發,制造由代工廠完成,邊積累邊發展。
小米汽車因爲有小米集團的支持,每一步都很厚重。
比如小米已投資 50 多家汽車供應鏈企業,涉及了電動汽車制造的各個細分領域。小米北京的一期自建工廠已經接近完工,年産能爲 15 萬輛。種種迹象表明,雷軍對于造車敢于投資而且穩紮穩打。
通過手機品牌的高端定位成功賦能汽車,有且隻有華爲走通了。
華爲有完整的手機芯片和系統設計能力,屬于行業中最頂層的企業,即便在狂風暴雨般地制裁下也依然堅挺。小米手機自始至終沒有達到過華爲的高度,或許在渠道上能看齊華爲,但是品牌影響力還是略遜一籌。
這也是爲什麽雷軍當初做價格調查,很多人選擇了低價的原因。
從殺入手機行業開始,小米就一直在扮演價格屠夫的角色。
後期進入到智能電視、小家電等周邊,也是通過整合供應鏈突出極緻的性價比。但這種打法在汽車行業中屬于小兒科,再卷也卷不過比亞迪。
從第一款車的尺寸和定價來看,小米也沒有走蔚來、理想等先推頂級車型樹立高端形象,再往下走的路子。
所以小米汽車的定位,或許沒那麽高端,也不會很低端。
寫在最後
在衆多高科技企業當中,大衆對于蘋果造車的呼聲很高,不過至今蘋果也沒有下場。華爲被逼無奈進入汽車零售行業,但依然沒有真的将 " 華爲 " 品牌放到整車上。小米非常有決心,投入了真金白銀甚至賭上了雷軍的後半輩子。在三菱等合資品牌紛紛敗退中國的當下,或許小米未來很有機會成爲國民智能電動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