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中科創星|硬科技冠軍企業創業營課堂精華。
分享嘉賓:袁博,中科創星合夥人。
高級筆記達人 | 李雲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值班編輯 | 青羊
第 7366 篇深度好文:8430字 | 22 分鍾閱讀
精益創業
筆記君說:
創業是一件"兇險"的事,有時決定生死的,可能就是一個小小的決定。
創始人膽戰心驚,一步步都想走得正确,就會考慮很多的問題。而投資人,作爲創始人的幫手,也會思考這些問題——到底做了什麽,才能保證一家新公司活下去?
能活下去的企業,無外乎是做好了"心、事、人、時"這4件事。今天的文章就圍繞這4點展開,希望對你有所啓發。
列夫·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公司也一樣,成功的企業往往有很多共性,而失敗企業背後的問題卻各有不同。
作爲投資人,我們關注的是如何讓企業更好、更快地發展起來。不過,我們不僅在投資的時候會思考這些問題,我們在企業創立之初,也會将影響企業成敗的因素考慮進去。
因此,"創(業)"與"投(資)"是分不開的。而關于創投的經驗與體會,我主要分享4個方面:心、事、人、時。
"心"指的是,要關注人内心的一些本質,這些本質是更重要、更恒久的力量;
"事"指的是,企業做好産品的前提在于創始人的初心和動力。
"人"指的是,要搭建好團隊,帶好隊伍。大家經常講投資就是投人,人對了,很多事情就對了。
"時"指的是,時機、時間點,時機是非常複雜的命題。選時機,任何時候都很難。
一、心
1.遠見和信仰
遠見(Vision)非常重要,但每個人對遠見的理解不太一樣。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神通廣大讓人豔羨不已,很多人都十分推崇這個角色。但是,西遊團隊能夠取得真經的關鍵人物其實是唐僧。
作爲創始人和"一号位",唐僧具備堅毅的品質——不管發生什麽,他隻有一個目的,就是取得真經;同時,他能夠給予"團隊成員"相應的理解和釋放的空間,以及他是一個格局很大的人——一心追求普度衆生。
同理,在一個創業團隊中,創始人的心力、遠見和能力是創業成功與否最關鍵的因素。接下來,我舉幾個例子。
于是,他花一個小時寫了個小程序,用來自動收集網上的二手票信息,一有搜索結果就用短信通知他。在寫完這個程序之後他就出門了,結果剛出門不到半小時,就收到了短信提示,于是,他就買到了車票。
通過這件事,張一鳴發現,大家獲取信息的媒介都是網頁——信息就在那裏,需要我們自己去看,去搜索,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麽多時間和精力。于是,他想到了"推薦"。
張一鳴認爲,推薦比搜索好,因爲機器推薦給你想要的東西,比自己搜索節約了時間,這樣更符合人性。即使我們現在看推薦會造成信息繭房,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推薦比搜索提高了效率。
2012年12月底,張一鳴也察覺到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這個前提下幫用戶發現感興趣、有價值的信息,機會和意義都變得非常大。"當時,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卷積神經網絡這類技術在國内還沒受到重視,所以能做推薦算法的人才很少。
張一鳴首先找了宿華,但宿華沒有加盟。後來,張一鳴又看到了《推薦系統實踐》一書,讀後大受震撼,他便去找書的作者項亮溝通合作,不過也沒有成功。
實際上,由于當時字節的資源禀賦都很差,很難找到合适的人加入團隊。在這種情況下,張一鳴決定自己慢慢做。雖然到今天爲止,字節還沒上市。但它有極強的技術能力,一直專注于做推薦系統,是最牛的獨角獸公司之一。
簡言之,基于自己的親身經曆和對周圍的人的觀察,張一鳴看到了推薦系統的未來,并一步步呈現出來,于是就有了字節跳動。即使過程中很困難,他也沒放棄。遠見和信仰,支撐他和字節取得了如今的成就。
② ChatGPT
第二個例子是人工智能。如果回到2015年,可能很多人都很難想象ChatGPT今天會如此"厲害",但是GPT-4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人類實現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能。
當時,做一個特定行業應用的人工智能更容易成功,比如,商湯科技最早便專注于人臉識别。但ChatGPT的研發公司OpenAI則認爲,通用人工智能在未來能解決絕大部分問題,所以堅持做AGI。
2017年6月,谷歌發布了一篇文章《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在這篇論文中,谷歌提出了使用相對簡單的Transformer模型來替代CNN或者RNN,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這也意味着谷歌也看到了AGI的前景要比解決特殊行業的人工智能的前景更寬廣。
反觀OpenAI,馬斯克作爲OpenAI的投資者之一,他認爲如果AI具備了學習、推演能力,将對人類産生非常大的威脅。如果這項技術隻有谷歌掌握,那将是人類的災難。
所以,他們要挑戰谷歌,爲這項技術成立另外一個主體,發出不一樣的聲音。所以,OpenAI創立之初的定位是一個以基金會的形式建立的公益性組織。
OpenAI 用大語言模型做出GPT-1的時候,達到了一億個參數,展現了超強的能力。谷歌因此非常"緊張",立即做出了BERT系統(BERT系統采用了掩蔽語言模型和下一詞預測技術),對GPT-1産生了碾壓級别的效果。
不過, OpenAI 團隊并沒有對此産生過激反應,依然堅持自己的遠見,堅持做生成式系統,從GPT-2到GPT-3到GPT-3.5(ChatGPT)再到GPT-4,最終在今天實現了大爆發。
③ 特斯拉
第三個例子,是尼古拉·特斯拉的故事。
1884年,尼古拉·特斯拉加入了愛迪生的公司。當時,愛迪生投入了大量資金在直流電系統中,但直流電的短闆非常明顯——輸送距離短,線損過大。于是,特斯拉就建議愛迪生發展交流電機,可是這條富有創見性的建議沒有被愛迪生采用。
由于理念的不同,加之愛迪生沒有兌現許諾特斯拉的5萬美元獎金,1885年特斯拉離開了愛迪生的公司,創立自己的公司,對外推廣交流電。不過,不到一年,特斯拉就遭到投資人的排擠而被迫離開公司,專利也被騙走。
1887年,在西方聯合電報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的阿爾弗雷德·布朗的幫助下,特斯拉終于建立了自己的特斯拉電力公司。
1888年,美國發明家和企業家喬治·威斯汀豪斯希望能向愛迪生發起挑戰,他把賭注押在了交流電上,邀請特斯拉到他的公司工作。
最終,特斯拉以顧問的身份加入西屋電氣公司。很快,西屋電氣在交流電設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對愛迪生的公司産生了一定的影響。
不過,由于愛迪生的公司已經布局了很久的直流電,投入了很多錢,因此,爲了不讓特斯拉搶走自己的市場,愛迪生開始了商業和政治操作,處處打壓特斯拉。
例如,愛迪生給不懂科學的民衆表演高壓的交流電如何瞬間電死大象,還創造性地發明了"電椅",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使政府用交流電來處決死刑犯,一下子就把特斯拉和交流電的民間形象拉得很低。
這場交鋒分出勝負,是在1893的芝加哥世博會上。西屋電氣用交流電同時點亮了世博會所有場館的電燈,讓世人明白了交流電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特斯拉的交流電報價比愛迪生的直流電報價足足低了50萬美元。
所以,什麽是遠見?什麽是信仰?
遠見是現在還沒發生,但未來大概率會發生的一件事——社會會向那個方向發展、演化;信仰是當你看見了未來,即使當下所有人都不認可,你卻願意爲它不斷地付出努力和投入。
因此,創始人要有遠見和信仰。有了遠見和信仰,你的夢想才能感召到其他人,你才能說服投資人,說服合作夥伴。尤其是在公司遭遇生死存亡的時候,你會想盡一切辦法、盡最大的努力做成事情。
2.初心
① 持心正
有人認爲創業是爲了賺更多的錢、過更好的生活。但是,如果隻爲錢而創業,到某個時候一定會因爲遇到困難而改變或放棄。
反之,如果創業是爲了利用自己的智慧(知識和技術)去解決社會的問題,并讓這些智慧(知識和技術)爲國家、社會、行業做出貢獻,堅持這樣的初心,在碰到各種困難時,才有能可能堅守下去。
② 向善
商業的本質就是交換,交換既要利己,也要利他。創業過程中會碰到各種困難、誘惑。例如,決策時會有鬥争的心态,可能會傷害到别人。但如果以善念爲本,不違背良心,既不能幹"損人不利己"的事,也不能幹"損人利己"的事,要幹那些"既不損人,又能利己"的事,這樣你的朋友越做越多,最終會讓所有利益相關者團結在一起,走得更遠。
3.技術情結
作爲技術出身的硬科技投資人,我非常希望創始人有技術情結,也看好有技術情結的創始人。
如何理解技術情結呢?一個人如果有技術情結,就會把技術做好、做精、做透,轉化爲産品去服務客戶,服務社會。
但有技術情結的人也容易有完美主義傾向,總想把産品做到100%滿意才投入到市場。這種思維是有缺陷的,因爲技術需要快速叠代、不斷反饋,進而在叠代過程中,去消化解決掉很多問題。
4.笃定與權變
創業是一個充滿着矛盾的過程。
例如,如果一直很笃定,不撞南牆不回頭,肯定不對。因爲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企業的産品或方向必須随之變化。
不過,環境經常變,企業的戰略、策略也跟着不停地變,這樣也不行。因爲"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收獲也會非常有限。
所以,創業是一個把握分寸感的過程,需要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不斷地修煉、磨練。
5.開放
颠覆式的創新經常發生在小企業中,大企業則是被颠覆的對象,因爲大企業的組織開放程度往往不夠。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就是這個意思。
那麽,企業如何保持開放?
① 創始人頭腦要開放
人的大腦既是一個粘性體,也是一個彈性體。一些好的知識會被粘到大腦中,一些過時的、錯誤的知識會被彈出去。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判斷的模型,在不斷吸收新東西的同時,又在修正自己的模型。創始人也一樣,不斷吸收新知識的同時,還要不斷地叠代和修正思維。如果創始人不夠開放,他的判斷和決策都是對已有認知的不斷強化,最終會陷入自我封閉的牢籠。
② 不預設立場
對個人來講,開放就是不預設立場,兼收并蓄,不斷叠代。如果預設立場,就會不斷地找觀點去支撐,不斷地固化,最終成爲了固執己見的人,這是創業者的大忌;
對組織來講,開放就是要不斷吸引優秀人才的加盟,成就更大的事業;
對産業生态來講,開放是要不斷地和上下遊去交流,把産業鏈其他廠商吸引進來。
二、事
1.定位和定義
企業的定位就是企業的标簽,指的是要想清楚自己的差異化在哪裏。即使做國産化替代,也要有自己的特色。
提到中科創星,就知道有它有中科院、早期、硬科技、科技成果轉化這幾個标簽。提到仁爍光能,行業的人就知道它是做鈣钛礦電池的企業,尤其是在大面積制備上優勢非常明顯。
定義指的是定義産品。做産品,首先要了解客戶需要,不斷地和客戶交互、叠代,知道了客戶真正的需求,才能把産品定義清楚。
産品定義清楚了,就能以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讓用戶感覺更好的方式去解決行業場景中的問題,這就是産品的價值,也是産品定義的價值。比如,B端客戶的需求相對容易挖掘,但C端客戶需求要複雜得多。
2.技術
第一個,技術路徑選擇問題。
技術路徑選擇得合理不合理,不僅重要而且緻命。有關技術的合理性,公司的創始人、技術團隊是最清楚的。即使他們對路徑的優勢、劣勢,沒有完全正确的評估,但也能對其有個大概率方向的認識。
比如,新能源電池有非常多的路線,每條路線都有其應用場景。如果創始人當時想得不夠清楚,選錯了技術路線,也會有從頭再來的機會,但在發展中所經曆的輾轉迂回,會讓創始人倍感痛苦。
第二,技術門檻。
創始人一定要對技術門檻有非常清醒和深刻的認識。技術門檻如果足夠高,看不到對手,試錯、叠代的時間就會長一些。而技術門檻不夠高時,就要求你的技術叠代、運營等能力要更高一些,這樣才能比别人跑得快一些。
3.打磨産品與叠代
做技術創業,團隊把産品定義清楚後,要把大部分時間、精力花在産品打磨上。在打磨産品過程中,要不斷叠代,不斷地和上下遊、生态系統、客戶去交互,最終讓交付的産品超越客戶的預期,這時候産品就有了競争力,如果成本方面具有更好的優勢,客戶自然會慕名而來。
同理,作爲投資機構,我們希望創業企業需要具備戰略耐性,也希望創始人有匠人精神,并用這種精神來打磨産品。日本、德國有很多隐形冠軍企業,就是因爲他們具有極緻的匠人精神。我們一直說的硬科技精神,就包括了"十年磨一劍"這個概念。
4.客戶突破
在開發産品的過程中,如果你不斷地和客戶溝通、打磨,你在技術層面就和客戶建立了較深的協同和信任。
除了在技術層面和客戶保持信任外,你還需要在商務層面投入、跟進,特别是大客戶的銷售,采購決定環節非常多,這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創始人要建立銷售體系,快速地把自己的産品變成别人的商品。
例如,銷售總監要對客戶的預算、質量要求,包括客戶的工藝磨合等深入溝通和了解,最終才可能形成銷售訂單,完成銷售回款。
5.聚焦
創業要聚焦,因爲初創企業的資源非常有限,要把這些有限的資源集中到最核心的地方,做出最拿手的産品,才有可能産生競争優勢。
6.創新
創新分兩種:颠覆性創新和漸進性創新,各有千秋:
① 做從0到1、颠覆式的創新,對遠見能力要求更高、更難,開發周期漫長。加之從教育客戶到讓客戶接受的周期也非常漫長。因此,投資回報的結果不一定很明朗。
② 做微創新的企業,比如做國産替代的企業,他們是從1到10、從10到100的創新,銷售收入增長很快,團隊規模擴張很快,估值也增長得很快。
上述兩種創新雖然不同,但創業者都要重視。它們的困難程度不一樣,創始人對它們的預期也要不一樣。
如果用替代、叠代的打法做颠覆式創新,便難以産生大的突破,甚至會胎死腹中;而做微創新時,用颠覆式創新的思路去開展,會走得很慢,随時都會被對手抛下。因此,辨别自己屬于何種創新,用什麽資源、策略去做,也很關鍵。
比如,中科創星投資的上市企業源傑科技就做了很多微創新。之前通信行業的激光器主要用住友、三菱、博通等國外品牌,但他們的激光器因爲光的發散角較大,需要帶一個隔離器,而源傑把發散角做小了,不需要隔離器,不僅降低了成本,而且産品的效果也更好了。
三、人
1.搭班子
創始公司班子搭不好,會帶來很多問題,有的公司會因爲這些矛盾分家、散夥。
搭班子最關鍵的是要理清楚公司到底需要哪些能力,包括當下需要什麽能力、未來3年需要什麽樣能力、未來5年需要什麽樣的能力。明确這些後,再去找具有這些能力的人。
例如,雷軍做創立小米初期,爲了找合夥人,也曾數十次和潛在合夥人交流,用自己的遠見、願景去感召他們,吸引對方來加盟。
找到合夥人後,下一步就是根據其能力把股權分好。在這個過程中,合夥人對各自的能力,能做出的貢獻以及對于未來的預期進行分析,直至相互認可之後,再做股權分配。
在股權分配中,切忌平均主義,避免出現"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局面。股權配置上要實行"一超多強",必須要有一個大家都認可的"老大",有絕對的權威,這是公司生存下去的一項基本原則。
作爲老大,一方面要承擔帶領大家幹這項事業的責任,同時也享有股權上的控制權,拿最多的股份,再根據貢獻分配餘下的股權。這對公司期權池的預留提出了要求。
爲什麽要預留期權池?
首先,合夥人的能力也是階段性展現的,股權一旦發放出去,是很難收回來的。當下的股權配置是基于當下的貢獻,未來也會根據不同的貢獻增加股權的配置。
其次,随着企業的發展,未來還需要其他能力來促進公司的發展,也就意味着後來的人才也會根據能力享受股權的分配,否則公司很難吸引到優秀的人才加盟,公司規模也難以擴大。
有了上述保障機制,加上事業遠景的感召、使命的感召,大家就會越幹越有勁,事業的成果也将不斷顯現。
2.帶隊伍
"将軍必發于卒伍"。領袖是在帶領大家完成一場場勝仗中産生的,遇事就推過攬功的人當不了領袖,隻有勇于承擔責任,身先士卒,才能産生威信。對于員工來說,跟着這樣的領袖,大家才能越來越幸福。
其次,保持公正,要遵守一定的規則。這個規則對公司所有人都适用,沒有人可以淩駕于這些規則之上。因此,要看過程,看結果,看能力。
此外,最忌諱的是親戚參與到公司中來。因爲一旦涉及到家庭、親情的問題,保持公正的難度就大了。這個時候隻有做得比沒有親戚時更公正,才能凝聚人心,讓别人信服。
再次,帶隊伍也需要激勵人。從人的需求層面出發,公正地滿足員工不同層次的需求。這樣在公司遇到困難時,也會有員工跟着一起扛。否則公司一旦遇到問題,他們就作鳥獸散。
此外,除了物質層面的滿足,在精神層面也需要激勵員工。管理者要不斷地給予正向的反饋,除了打勝仗、裏程碑等關鍵事項之外,一切對公司有利的信息也要和員工分享,讓員工感受到公司的進步,感受到他們在不斷地從一個勝利走向下一個勝利。
同時,領導者也要将一些不好的方面講給員工,但更多的是需要領導者默默承擔。
3.激發人
德魯克将管理定義爲激發人的善意和潛能。管理者要信任員工,充分給予授權,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認識到事情的意義和重要性,他們就願意爲這項事業努力。
尤其面對現在的知識工作者,管理者更要帶領大家不斷地打勝仗,得到正反饋,形成正向的回路,激發每個人的善意和潛能。
4.工程商人
經營企業都會面臨如何獲取利潤的問題。一個偉大的産品,從調研到成爲商品,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因此,創始人不僅要有一定的戰略耐力,還要做出一些長久的資源規劃。
比如,公司以現有的資源,不能保證堅持到偉大産品的爆發。創始人就可以在堅持主業的同時,适當地用一些主業中的副産品變現,支持和輔佐主業的成功,這就是産品路線中的"沿途下蛋"。
5.決策
作爲創始人,每天花時間最多的就是決策,這些決策既有簡單的,也有複雜的。簡單一點的決策如"今天跟誰見面""交談多少時間"等;複雜一些的決策如"産品定義與定位""團隊、股權的構建""客戶的分層分段開發"等。
其次,做決策要聽取大家的意見,但一定要分清理論家和實踐家的意見區别。
真正幹事的人的意見很重要,實踐家在摸爬滾打過程中,有過糾結,有過痛苦,既需要把控,又需要拿捏;沒幹過事的人的意見也要聽一聽,理論家隻看結果,隻關注理論完不完美,他們對過程沒有太多感受,對實際的生産、生活指導不夠,因此意見的分量、權重更低。
外部的咨詢隻能起到啓發的作用,讓你考慮到更多的維度,而不是讓他們的意見作爲決策的依據。
例如,華爲主張"讓聽見炮火的人來呼喚炮火",就是充分授權給一線,讓他們在決策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總之,最終承擔責任的人是決策者,不是理論家。
四、時
1.善于觀察,勇于選擇
"風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林)莽之間",被人們用于形容各種事物的起末,形容有些事在不經意間發生,經過一番轟轟烈烈,最後重歸于平靜。
同樣,對公司和行業來說,變化也起于細微之處,找到行業變化中起小風的原因,構建模型,不斷推導,就有可能推導出未來的發展趨勢。
"處處留心皆學問",說的是一個人如能細心揣摸,就能真正做到世事洞明。行業的變化往往如同"溫水煮青蛙",這些變化都需要人保持敏銳度,然後去判斷、思考、體悟。
通過多觀察,多思考,多體悟,多總結,之後你對于未來的遠見,預測未來的能力都會逐步提升。例如,很多創始人坐出租車的時候,都喜歡和司機聊天。因爲在這個過程中,創始人從細微之處,對當地城市的商業情況就有了一定的了解,最後形成了商業洞察。
2.時點選擇
選擇什麽時候幹,其實非常難。
華瑛微電子緻力于打造半導體晶圓的環保處理方案,迄今已經堅守了20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非常艱難。因爲方案太過先進,國内沒有客戶,華瑛微電子早期通過檢測服務生存了下來。
直到最近兩年,國内芯片産業逐步發展之後,華瑛微電子才終于等來了春天。這其實也體現了創始人的遠見,如果不從20年前開始,就不用堅守那麽多年,但産品、技術可能達不到現在的效果。所以,時點的選擇非常考驗創始人的功力。
3.領先半步
同樣的技術方向,時間點不一樣,市場成熟度不一樣,客戶教育程度不一樣,結果也會大不相同。因此,對技術的領先程度要深刻洞察,往往"領先半步成先知,領先一步成先烈"。
例如,摩托羅拉當年做銥星,花費了50億美金。當時電話、手機都沒有,沒有用戶,項目不得不中斷。而現在馬斯克的星鏈,已經有了很多客戶。
4.沿途下蛋
在堅持一項偉大産品的過程中,創始人要想想這項技術能否賦能更多的行業。換句話說,在創業過程中保持小步快跑,不斷有裏程碑,讓大家感覺到組織在不斷增長,這是最好的。
例如,用超導體做可控核聚變,可能需要30年,50年的時間,這個周期非常漫長。但超導技術用在超導發電機、超導輸電等技術上,就是可實現的應用場景。
5.融資節奏
創業企業要控制好現金流,保持賬面資金超過10個月的支出,特殊情況下(比如疫情或者行業動蕩等情況)要超過12-14個月。到了這些節點上,再考慮融資的問題,一般保持1年半到2年左右融一次資的節奏。
融資的估值也要合适,不一定越高越好。如果想拿太多融資,釋放的股權太多,很快創始團隊就成了小股東,沒有控制權,也不能堅持原有的初心和遠見。
總之,如熊彼特所言,經濟的真正動力階層在于企業家,他們把新的思想、新的技術,通過新的組織形式和新的制度投入市場,并且不斷地開拓市場,這樣使得經濟得以發展。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主辦方簡介——
"中科創星 · 硬科技冠軍企業創業營",是國内首個專注于硬科技領域的創業訓練營,緻力于發掘與長期陪伴硬科技冠軍企業,打造開放、深度的"頂級硬科技創業者圈層"。
冠軍營從"好同學""好課程""好鏈接"作爲切入點,遴選優質的早期科技企業創始人加入,打磨出硬科技特色的實戰化、産業化原創課程體系,并提供資源鏈接與專家服務。賦能早期科技創業者系統提升商業認知,突破從科技到商業鴻溝中的關鍵障礙,成就硬科技冠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