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MIR 睿工業(ID:mirruigongye),作者:MIR 宋波,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2022 年 12 月 21 日,日本産經媒體《日刊工業新聞》報道:松下電器機電(以下簡稱松下)目前開發了新系列 A7 産品,計劃在日本兵庫縣生産,現有 A6 系列産品依舊在珠海工廠生産。
松下稱此舉一方面是為了滿足伺服下遊機器人和半導體行業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是為了縮短新産品的量産和研發速度,加快其投入市場的時間。
消息一出再加上之前有報道稱有大批日企從中國市場撤出,人們不禁對中國市場的前途感到擔憂。有的人甚至斷言:屬于中國市場的時代已然過去!
可是,那些認為 " 松下伺服在中國的時代已經結束 " 甚至是 " 外資自動化在中國的時代已經結束 " 的人,似乎不知道松下正在積極面對着中國市場的新局面,決定在組織架構上進行變革,主要是重組其集團,使之成為新的結構。
不僅如此,同為日系自動化廠商的三菱在 2022 年 3 月也宣布将在中國上海開設 " 中國共創中心 ",以便能夠更快速、更靈活地響應中國市場多樣化的需求,開發更貼合中國客戶需求的 FA 産品應用。同屬 " 日系三劍客 " 的安川在 6 月份也已經完成了在中國常州機電一體化新工廠的建設,以強化中國國内的供應鍊。
不僅僅是日系廠商,歐美系自動化廠商 2022 年以來在中國市場也動作頻頻:2022 年 11 月,施耐德電氣拟在無錫建立施耐德電氣中國研究院 - 自動化研發中心,這也将是繼北京,上海、深圳、西安之後,施耐德電氣在中國設立的第五大研發中心。施耐德電氣這一布局将進一步拓展工業自動化新産品線的研發,加速本地供應鍊的建設。
老牌自動化巨頭西門子似乎比同為歐美系的施耐德更加鐘情于中國市場。據德國媒體消息,西門子的首席執行官 Roland Busch 專門設立了一個名為 " 馬可波羅 " 的項目。該項目計劃将部分業務遷至中國,并能夠根據中國的要求為中國開發更多本地化産品。并且在工廠自動化最重要和最敏感的工業軟件領域,加大在中國的布局,尤其是研究和管理。
放眼全球,中國市場擁有最齊全的基礎設施配套,最熟練的技術工人,超大規模單一市場 * 的優勢。其次,中國的能源結構非常多元化,既有傳統能源穩定輸出,新能源市場也在慢慢成長。并且中國與一些能源大國(俄羅斯,沙特阿拉伯等)的關系比較緩和,能夠保持穩定的能源進口。
* 單一市場是指法律體系統一、稅務體系統一、商業規則統一、語言文化統一的市場。而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單一市場,遵守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體系,漢族人口在人口民族結構中占主體地位,占中國總入口的 91.11%,各民族和諧穩定,均衡發展,漢語作為官方語言,全國通用,商業規則和市場環境也是大體一緻。
總之,屬于中國制造的時代遠未結束,而此次松下電器機電 A7 伺服産線的回撤或許隻是個例。
搞清 " 戰略調整 " 與 " 完全撤離 "
不同于如今很火熱的光伏、锂電、半導體等行業,自動化行業在中國發展曆史較長,其産業規模大、成本穩定、技術成熟、圍觀者不多、買單者基本可以數的過來。市場規模不會有爆發式波動,但市場内部卻會進行 " 新陳代謝 "。
市場沒有永遠的老大,第一名永遠是被用來超越的。随着中國自動化行業國産替代進程加快,部分内資品牌在一些細分産品領域正在占領榜首的位置。像是老生常談的 2021 上半年,彙川在通用交流伺服市場份額暴漲至 16.3%,一躍成為中國通用交流伺服市場排名第一,實現了内資品牌在自動化領域的突破,而彙川吃下的是原來日系廠商的份額。
面對國産新貴的挑戰,再加上近兩年新冠疫情防控,中美關系緊張對供應鍊的沖擊,使得日系廠商意識到必須要進行階段性戰略調整。三菱、安川選擇靠近中國市場,将加強中國本土供應鍊建設;而松下似乎更傾向于收縮戰略,以日本本土為中心,進行供應鍊調整,這兩種模式從本質上都是應對市場變化的一種手段。
這種 " 戰略調整 " 與人們猜想的 " 完全撤離 " 不一樣,完全撤離是像俄烏沖突之後一些歐美企業将公司業務全線撤出俄羅斯,或是賣給當地公司進行經營,原公司業務徹底與俄羅斯市場剝離,是一種物理意義上的存在感消失。
而戰略調整的潛台詞是今後可能會考慮回歸,對于松下來說,現階段公司伺服系統很多核心零件是外采或是能夠自研。因而,此次戰略收縮一是能夠減小突發事件造成的供應鍊中斷風險,二是部分減少了供應鍊中間運營成本,提高了新産品研發的效率。
中國市場不行了?
實際上我們觀察伺服市場甚至整個自動化市場外商投資布局的動态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進而知道整個制造業甚至是整體經濟中外商投資的情況。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數據,中國吸收外資金額占全球跨國直接投資總額的比重不斷提升,從 2017 年至 2021 年連續五年保持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地位。這說明,中國吸引外商投資的基本盤沒有變。但是在這些流入中國的投資中,卻出現了一些結構性變化。
1. 在華投資企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方向發展。這意味着外商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已經告别了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企業紮堆的時代,外商在華投資企業的質量在不斷提高。
2. 2011 年以來,合資企業投資規模快速增長,在 2019~2021 年取代綠地投資和兼并收購,成為 FDI 流入的主要投資模式。
*FDI 的基本投資模式分三種:綠地投資(新建投資)、兼并收購、合資企業(股權參與與非股權參與)
3. 制造業成為吸收外資最為穩定的領域,高技術産業實際利用外資額增速最快。
對于在華投資企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方向發展的變化,一部分是因為近十年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呼籲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戰略,并且不斷付諸實踐,現在看來已經初見成效;另一部分在中國由于現今大量勞動密集型産業因人力成本上漲等因素紛紛遷移至東南亞等國,這從側面為中國産業結構升級騰出了空間;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國産廠商逐漸崛起,吸引外商進行相關投資。
對于中外合資成為 FDI 主導投資模式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經濟下行時期新建和并購消耗企業大量資金,合資企業實現成本共攤,降低風險;
2. 國際投資審查監管壁壘升高,合資企業所承受的監管通常低于新建或并購;
3. 中國部分行業對外商持股比例有限制,必須是合資企業;
4. 疫情大流行下外資企業進一步依賴中國成熟勞動力市場及全面的供應鍊。
對于制造業成為吸引外資最為穩定這一趨勢,則有賴于中國對于制造業發展的倡導和産業轉型升級的戰略目标,使得中國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始終保持着壓艙石的地位。在商務部劃分的 18 類行業中,制造業 2021 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占比接近 20%,是所有行業中占比最高的。當然這還刨除了采礦業、電力、水利等廣義上屬于制造業的領域。可見,在過去的 2021 年當中,外商投資的資金大部分還是流向了制造業相關領域,足以見得,國際資本對于中國制造業依舊看好。
2021 年外商直接投資行業結構概況
(數據來源:商務部外資統計)
另外,在高技術産業方面中國的新能源産業、通信産業、數字産業、人工智能産業等領域快速發展,國内相關布局較為完整,因而吸引了更多的外資流入,并且有些産業中國發展領先世界,所以實際利用外資額增速也相對較快。
地區投資:西方不亮東方亮
從近些年外商在華投資資金來源的地區變化趨勢看,歐洲地區還有美國所在的美洲地區在華投資所占份額并不大,并且還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反倒是中國所在的亞洲區成為了在華投資的熱點區域。據統計,在 2021 年裡,中國受到來自亞洲地區的外商投資金額占比快速增長,投資金額占比超過 80%。
2021 年外商實際投資金額主要來源地占比
(數據來源:商務部外資統計)
在投資熱區亞洲,日韓在華投資近兩年尤為活躍。2022 年 1~11 月,韓國對華投資增長率達到 122.1%,遠超德國、英國等國對華投資的增長。另據韓國企劃财政部公布的數據,2022 年上半年韓國企業總體的海外直接投資金額為 451.8 億美元,同比增長 59.2%,中國是其中的第二大投資目的地。
2022 年前 11 月份主要對華投資國家增長率
從投資産業種類看,在過去的 2021 年,韓國對華投資占比重最大的産業是精密儀器,占比達四成左右,此外分别是精細化學品、半導體、玻璃和石化産品。而在 2000 年,韓國對華投資比重最大的産業是木材和皮革或鞋。從這種變化中不難看出:韓國對中國的消費品投資依存度相對下降,而技術密集型産業的對華出口大幅增加。這就不難解釋當美國要組建針對中國的 " 芯片聯盟 " 并簽署《芯片法案》時,引起韓國方面的不滿。
從企業投資來看,三星仍在繼續擴大對華投資,其中包括在蘇州、上海和西安等地建立裝配線或開設銷售部門等。韓國 SK 海力士也是把中國當作重要的外國投資目的地,截至目前對華投資總額高達 249 億美元。
作為中國開放初期的 " 老師 ",日本這兩年也在平衡對于中國市場的投資,一個比較直觀的結論是:日本近年來對中國投資并不是普遍認為的大面積撤離,而是在整體投資質量上提高了。
從數據來看,2022 年 1~11 月份日本實際對華投資增長 26.6%,總體呈現穩定态勢。其中機械設備、汽車、家電、日化等行業是日本在華投資的重點。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增長領域是機械設備中的機床,根據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數據顯示:2022 年 11 月,來自中國内地的機床訂單額達到 294 億日元,同比增長 11.3%,連續 4 個月實現增長。
機床訂單量作為反映全球制造業投資意願的指标,可視為制造業投資意願增強的信号。來自中國的機床訂購訂單逆勢上升,表明了中國市場信心的恢複,意味着制造業乃至整體經濟的逐步複蘇。
從企業投資信心來看,日企對華投資信心近幾年來成穩定增長趨勢。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三分之一的日本企業表示今後會擴大在中國的業務。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12 月 19 日,松下電器注資 1.82 億元人民币在上海成立松下汽車電子系統有限公司。在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火熱的發展形勢下,松下電器此舉意在擴大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相關業務布局。
除了日韓,東南亞地區近些年來也通過自身的發展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并與中國的地區性經濟聯系愈發緊密。2022 年 1 月 1 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标志着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開始運作,這也掀起了亞洲地區各國之間的投資熱潮。
1987~2021 年東盟對華投資情況
另外,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多年的戰略耕耘也初現成果,拉動了一部分沿線國家特别是西亞、中亞國家的投資。
2013~2021 年 " 一帶一路 " 沿線國家對華投資情況
結語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全球經濟正在面臨衰退的危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國際投資往往是在這個巨大的沼澤中尋找方向的螢火。對于中國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投資市場,國際資本應該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個統一市場中,而不是盲目地政治站隊,逆全球化而行。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制造業也在發生深刻的改變,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已不适用于當今中國的發展,該部分外資産業的轉移,短期來說隻是陣痛,但長期卻是一個 " 去糟粕 " 的過程。中國隻要把握住自身在制造業中的新比較優勢(産業配套、熟練工人、統一的單一化市場),再加上自身開放水平的提高,制造業向全球價值鍊的兩端延伸,疊加雙碳政策衍生出的新産業機會,那麼中國未來在國際資本市場上仍舊是一塊投資寶地。
MIR 睿工業認為随着中國政府逐漸放開疫情的管控,中國市場進一步開放,國際資本應該長期關注中國市場,捕捉中國市場的新型發展機會,摒棄貿易保護的陳舊思路,在中國市場尋求合作共赢,使全球經濟重新進入繁榮期。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MIR 睿工業(ID:mirruigongye),作者:MIR 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