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砺石商業評論 ,作者伊查克 · 愛迪思
随着創業精神的衰退,公司會從壯年期進入穩定期,并最終到達貴族期。如果不加幹預,這是很可怕的過程。
在貴族期的公司,人們之間的相互交往關系變得愈發重要。大家都希望少一些沖突,少一些變化。相比較之下,在成長階段,盡管變化會引起沖突,但是人們依然鼓勵和促進變化,人際關系僅僅具有很小的意義。
處于貴族期的公司有以下特點:
發展的欲望降低了。
對于征服新市場、新技術和開辟新領域興趣不大。
重視過去的成就,而不是未來的發展前景。
對變化産生了懷疑情緒。
獎勵順從者、讓幹什麽就幹什麽的人。
與承擔風險相比,對人際關系更感興趣。
将錢花在控制系統、福利及各種設施上。
更關心如何做事,而不是做什麽和爲什麽做。
重視着裝、說話和慣例是否正式。
雇用的員工都是關心公司是否有活力的人,但公司運營的箴言卻是 " 别沒事找事 "。
内部隻開展微不足道的創新,通過兼并其他公司來獲得新産品、市場,甚至創業精神。
一切目标都是爲了使公司更有錢。
由于缺少長期視角,公司中出現了新的行爲方式。貴族期公司中的氛圍是相當沉悶的,評價一個人不是看他完成了什麽或做了什麽,而是看他是如何做的。隻要低調一些,不惹事,就會在公司中活得很好,甚至會得到提拔。成績——或沒有成績——則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貴族期公司中的成員顯得很特别,他們的行爲舉止與生命周期其他階段公司中的人極爲不同。看看他們的着裝,他們在哪兒開會,他們如何利用空間,他們彼此之間如何稱呼對方,彼此如何溝通,以及如何處理沖突,你就明白了。
01
着裝規則
在嬰兒期公司裏,如果你能幹,你可以把衣服反過來穿,隻要你有成果,沒有人會在乎你的衣着。等公司到了學步期,員工開始穿西裝或休閑外套,并且打領帶,但并沒有嚴格的着裝要求。
壯年期公司則要求員工看起來更專業,他們穿西裝,裏面是價格适中的白色或藍色襯衫,而領帶也有一定的款式要求,這樣的一緻性傳遞出自信的形象。
等公司進入了貴族期,着裝的一緻性保留了下來,但不一定在功能上體現出所希望的那種形象。貴族期公司的着裝規則爲的是表現一緻性,管理層的着裝就好像要去參加婚禮或葬禮。
每個人着裝上保守的一緻性反映的是每個人在思想上保守的一緻性。在這種組織氛圍中,重視形式要大于重視功能,這一點也表現在辦公室家具、着裝規則、公司箴言和人們對空間的使用上。
02
會議室
嬰兒期公司的人們在哪裏開會?他們沒有時間開會,所以也沒有正規的開會場所。在去往機場的出租車裏、在餐館吃飯時、在走廊裏、在電梯裏都可以開會。
學步期公司的員工如果有會要開的話,會在創始人的辦公室裏,也就是權力中心。一邊吃早飯、中飯和晚飯,一邊工作,是學步期生活方式的常規表現,由于基本上是由創始人做出所有決策,因此讨論都很簡短,人們不斷地從一項工作轉到另一項工作,因此很多時候人們都不知道讨論怎麽就得出了這樣的決策。
青春期會發生多次權力轉移過程,所以會議很多。
人們不再是在路上做出決策,而是通過開會來決定責任、規章制度、政策、信息需求,以及獎勵制度。
存在異常問題的青春期公司中,真正的會議是在正式會議之外,在走廊裏或在某個人的家裏半夜三更舉行的,這些非正式的聚會是謠言制造廠。2 正式的會議沉悶乏味,充滿着緊張和克制的憤怒。到處都是小團體活動,每個人都在警惕地注視着别人:誰正在和誰交談?誰要和誰一起吃午飯?
等公司到了壯年期,會有非常正式的會議室,執行委員會就是在那工作的。會議室配備的用具,實用性超過舒适性:結實的椅子和桌子、很好的照明、大的黑闆架,以及配有各種彩色标記筆的白闆。
貴族期公司所設計的會議室通常都會讓人驚訝于它的與衆不同。在一個典型的會議室裏,幾乎可以肯定你會看到一張巨大的、閃閃發光的黑色木質桌子,圍着一圈與之配套的豪華椅子。地毯很厚,光線昏暗,而窗戶則被厚重的窗簾遮擋着。一幅比真人還大的創始人照片,表情嚴肅,注視着整個房間,仿佛是在提醒每個人都要記住他的地位。
當然,不是所有的貴族公司都把創始人的照片挂在會議室的牆上,許多公司懸挂的是曆任總裁的照片,或者一些非常古典的美術作品。
寂靜籠罩着一切。當與會者進入這樣一個會議室時,昏暗的燈光、統一的黑色西裝,以及那幅表情冷峻的照片,使得他們感到渾身不自在。他們怎麽可能告訴公司的領導者:" 嗨,夥計,我們正在失去市場份額!"
我曾經爲一家大銀行做過顧問,這家銀行的會議室位于大樓最重要的樓層,會議室的門可能稱爲關卡更好一些:有兩層樓那麽高,做成了凱旋門的樣子,好像是紀念從西奈山上上帝那兒拿回十條戒律的摩西。門上沒有把手,每當有人接近時,門會感應到并自動打開。當我走進這個會議室時,我有一種超自然的感覺,仿佛是天堂之門在向我打開,一個長長的紅木桌子占據了房間的大部分,大得足夠容納 30 人,每個與會者都坐在帶有厚厚坐墊的椅子上,面前有麥克風,房間裏很暗,因爲沉重的窗簾把外面的世界遮擋在外,我真切地體會到了一種脅迫感。
工業心理學家指出,空間、燈光和色彩等會影響人的行爲,高管們也不例外。這種正式的會議室在提示每個進來的人:" 别沒事找事。"
03
空間的使用
嬰兒期公司沒有空間概念,大家共享桌子、打字機和電話,從事小本經營的每位成員,成本觀念都非常強。
在典型的學步期公司裏,員工分散在全市或全國各處,可能銷售部位于主大道,财務部位于幾英裏之外的另一個大樓裏,而公司總部則位于另一個城市。
爲什麽?
因爲學步期公司是受機會所推動的公司,它沒有計劃,隻是做出反應。當銷售上升時,它就會做出反應:租用另外的辦公場所,并招聘新的人手。
随着學步期公司變得成熟并進入青春期,公司會把分散的辦公場所集中到一起,但同時其作用就如同爲制造小道消息的機器添加了催化劑。
當公司到達壯年期時,其辦公場所會固定下來,并搬到一個能容納所有部門的地方去。大家會爲他們有效利用空間的方式而感到自豪。辦公場所安排得非常好,并根據職能要求配齊各種設備。壯年期公司不會迷戀于過分的豪華、奢侈或吸人眼球。
然而,等公司到了貴族期,形式壓倒了功能,僅僅是它那空蕩蕩的走廊就足以滿足好幾個嬰兒期公司的需要。總裁套房的租金——具有私人浴室、餐廳和秘書辦公室——可能就會超過在學步期時公司爲所有設施所付的租金。
對于一家貴族期公司來說,爲它的總裁辦公室、家具和裝修花上 100 萬美元,是很常見的事。我曾見到過一套有着超豪華浴室的總裁套間。
04
彼此如何相稱
嬰兒期和學步期公司裏的人在相互稱呼時,習慣上用名字相稱(不稱其姓)。在青春期公司裏,人們直接稱呼對方名字的方式不适用于正式文件了。當公司進入壯年期時,人們彼此相稱時,會同時使用姓和名。
等公司進入貴族期,在會議上彼此相稱時,幾乎無一例外地稱呼姓了,他們變得非常正式:這是史密斯先生,這是瓊斯小姐。在辦公室裏,他們可能比較随意地稱呼名字,如鮑勃、瑪麗,但在正規的會議室裏,稱呼就會變得十分正式。
在某些國家,這種正式性還通過具體稱呼其軍事、教育、社會頭銜而更加強調出來。例如,在德國文化中,人們會說:" 這是施瓦茲上校(已退休)" 或 " 這是亞曆克斯博格博士 "(盡管他的博士學位是關于中世紀文學的,并且與他在公司裏的職位毫無關系)。
在墨西哥,人們會說,這是亞曆山德羅先生或因基尼艾洛 · 岡薩雷斯先生等。在意大利,那些完成了大學本科學業的人,會被帶有敬意地稱作 " 博士 "。而在巴西,隻有在稱呼高管級别的人時才使用頭銜。
05
溝通
在孕育期, " 讨論 " 這個概念是十分模糊的。人們在談論自己的想法和感覺時,他們不停地重複,不斷地否定自己,他們很容易惱怒,但這并沒有損害他們對問題的敏感性。與享受浪漫曲折孕育期的人們截然不同 , 嬰兒期的人們要求談話簡短扼要、直截了當,偶爾還會帶有殘酷但誠實的冒犯。行動比說更重要,行動代表一切。" 現在就去把它搞定!!!" 是嬰兒期公司的座右銘。
在學步期公司裏,溝通成爲接連不斷的混亂的來源。人們提出各種要求——不管是否有人會對其做出反應。要求員工做到最好,但無論他們怎麽做,總是達不到那些強勢的、自負的創業者的要求,在這個時期,公司中标準的表達方式是用四個字母構成的詞。在青春期,偏執情緒盛行,每個人都在沒完沒了地解釋和說明誰說了什麽,以及爲什麽那麽說。
在一個正處于壯年期的公司中工作,是多麽惬意!每個人都知道做什麽、爲什麽做、何時做、如何做,以及由誰來做。工作要求很高,但是大家都能夠完成。人們在說話時,會考慮他們的措辭。他們說話從容,語氣有分寸,仿佛在掂量自己所說内容的重要性。
到公司進入貴族期時,表達的方式成爲最本質的東西——方式本身就代表某種信息。人們說話很慢,但這與所說内容毫無關系。管理者過多地使用視覺工具和書面溝通方式。在開會時,人們避免做正面答複,會使用一連串的雙重否定和限定詞:" 這看來似乎是,在某種情況下,可以認爲如此,但是,從另一方面說,也不一定如此,我們或許可以推斷…… " 在離開會議室後,都不知道究竟做了些什麽。會議記錄的副本,讓人如讀天書,裏面充滿了隐喻、暗諷和含蓄的影射。
在貴族期,人們處理問題的方式,就和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對待性的方式一樣,每個人都知道發生了什麽事,但沒有人會去談論它。
我聽到的一個笑話,很适用于衰退階段的公司。一個人到診所看病,請求一位眼耳科醫生給他看病。" 我們沒有那種醫生。" 護士回答說。" 或者是耳鼻喉科醫生,或者是眼科醫生,爲什麽你要眼耳科醫生?" 她問道。" 因爲我聽到和看到的完全不一樣。"
如果你在私底下悄悄問一個人會議上都讨論了什麽,他可能會告訴你:" 我們正在失去市場份額。" 爲什麽在會上人們不會直接說出這個問題?如果是在處于嬰兒期或學步期的公司中,人們一定會直接說出來的。在貴族期的公司中人們不會那麽做,是因爲問題尚未達到嚴重的程度,而每個人都知道攪起波瀾将帶來怎樣的危險。
因此,人們希望公司能挺過這場暴風雨,他們相信,如果公司能挺過目前的困難,就沒必要采取任何行動。他們認爲,能否生存下去不取決于他們的控制。
" 或許政府會改變法律。"" 競争對手不可能這樣繼續擴張下去,他們肯定會遭受增長所帶來的痛苦。" 貴族期公司不依賴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來改變形勢,它們迷戀于過去,沒有能力面對未來。
這種面對問題明顯的無動于衷或行動遲緩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權力中心的軟弱無力。
《企業生命周期》是一本大家眼中的神書。出生于南斯拉夫、生長于以色列、在美國工作的猶太人伊查克 · 愛迪思博士所寫的這本書,暢銷 30 年,在全球被翻譯爲 20 多種語言,影響了無數人。
這本書把企業的發展比作一個人的成長曆程——從孕育、成長,到壯年,再到衰退,不同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準确認識自己的公司所處的階段,并采取恰當的幹預,是企業健康發展、長盛不衰的關鍵。大多數人會在書中看到他們自己、他們的團隊、他們的公司是如何被生動刻畫和描述的。對這一切進行深入研究會讓你避免很多類似的失誤。
做企業和很多事情一樣,其實是跟周期對抗的過程。閱讀這本書,可以讓你站在特别的高點、用一個長寬幅來看待問題;了解周期,會幫助你更好地與這個世界、這個國家和自己所在的企業對話,對它保持一份更平和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