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的五年間,劉安娜經曆了北漂、三線漂,在最後掙紮了一次回籠漂後,她選擇了縣漂。
原本以爲這一次是頭也不回地破釜沉舟,沒曾想,還沒等她在縣城體驗夠懸浮的感覺,就已經在小城的南牆撞破了頭。
這幾年,大城市裏隻有一張床,小縣城裏卻可擁有一套房的安逸,确實吸引了不少受夠漂泊之苦的年輕人;千層山,萬重浪,不如小縣城的一碗湯的召喚,确實喚醒了常年 " 外賣胃 " 的記憶。
縣漂的滋味,在如今也有了多種口味,但是否能夠順利消化,還得因人而異。
舊時縣漂:人生敗北,落荒而逃
過去談到縣漂,關鍵詞更多的可能是遇上裁員、父母生病、混不下去才有的無奈妥協 …
回縣城的人多是被動,既要接受工資打骨折的薪資滑鐵盧,又要承受過密地缺少邊界感的熟人社會的新困擾。
在過去,縣漂有點對标大城市混不下去的 loser,回到縣城總得圖一樣:
可能是一輛電瓶車,不足半小時就能摸到小縣四壁的确定性;也可能是過去交房租,現在當存款的現金流好處;或是按時下班,周末雙休的舒适自由 ...
有很多縣漂表示,縣漂就像是一場成長中學會的妥協的藝術。總的來說,都要适應一些失落,倒也可以勉強接受。
當代縣漂:内卷方向,人生曠野
如今的小縣城也在偷偷成長,驚豔着它撫養長大的孩子。
@鹹魚的夢 這次回老家發現我家縣城裏藏着很多的一線品牌,那些常見咖啡奶茶服飾品牌早已占領縣城市場。我坐在縣城星巴克裏辦公,突然覺得跟在上海沒差。反而在縣城裏還能解除通勤焦慮。
@舒亦 我的老家在江蘇的一個小縣城,漂在上海的時候,就像生活在鋼筋混泥土鑄造的森林城市裏。城市雖好,但我更喜歡老家的那種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自然感。本以爲自然跟落後相連,但近幾年有了高鐵 15 分鍾直通一線城市,更重要的是縣城有很多年輕人創業,退可攻進可守。
@阿陳 他是 " 景漂 " 中的一員。不同于其他人的回自己的家鄉漂,他漂去了景德鎮。他在英國留學,因爲一次旅行意外發現了景德鎮,就加入了 " 藝術 " 大軍。據說現在已經有了 6 萬景漂。
随着 " 縣城文學 "" 縣城旅遊 " 的興起,一些縣城正在崛起,縣城也在擁抱着人口回流。似乎人們對于縣城的刻闆印象都在打破,人在哪裏,機會就在哪裏,越來越多人湧向了縣城。
是否 " 奔縣 ":切勿跟風
看到過一句話,卷也好,躺也好,不被大風吹倒就好。
但必須得補充後半句,在分不清是什麽風的時候,先别着急跟着跑。要不要加入縣漂還得想清楚幾個問題:
1. 縣域差異大,發展潛力最重要
如果你走過南北 100 個縣城就會知道中國的縣域差異有多大。有些縣城回去的正确打開方式可能隻有考試和人才引進兩種,但有些縣城就算是自行車後座賣串也能賺得盆滿缽滿。
在縣城基礎設施不完善,産業單一的情況下,如果想要回到縣城請慎重考慮。其中有一樣重要參考标準就是看 " 高鐵經濟 " 如果你所在的縣城有了高鐵,說明它的發展潛力還在提升。
2. 專業包容差,其中取舍要明析
關于縣城就業,流傳着一句話:對于文科廢物,縣城真的沒有傍身之計可以過活。
這句話雖然是文科生的自嘲,但卻也道出了一個現實。縣城就業很多時候需要抛棄專業。特定專業想通過縣漂安全着陸就是對專業的浪費。
但像一些數字遊民,生活在縣城,工作在線上,縣城就是選擇的上上簽。
3. 認清現實性,落差心态要解除
江豔 985 碩士畢業," 體面 " 縣漂後,不得不面對一些現實。她之前的工作是策展,有着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審美積澱,本來以爲到了現單位可以做做相關工作,哪怕就是布置會場,負責會務安排也行。
沒想到,單位卻讓她成了 " 大内總管 ",守着鑰匙,看好大門,偶爾還要卸貨。
跟她一樣回縣漂的人,有很多跟她是一樣的處境,用一句話來說就是:" 碩士覺得自己在下凡,縣城覺得自己在接盤。"
如果決定縣漂,還是要降低預期,以打破這種落差心态。
有人說,走上縣漂的路就是回家。" 縣漂熱 " 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升溫越來越快。
但縣城進去容易,出來難。漂與不漂都是選擇,選了其中一條路,就主動要錯過另一條道上的機會與風險了。
祝願我們都選的對,選的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