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的咽炎又犯了,作爲帶貨主播的他今年播的場次比以前都多,但帶貨業績卻遠不及預期,甚至不到去年的一半," 都知道今年的雙 11 不好打,我們和商家買流都太貴了,每天都壓力很大 "。
從 2009 年淘寶商城開啓第一屆雙十一大促起,到今年已經是第十五個年頭。回顧過往的大促節,作爲 " 電商行業的春節 ",對于每年的雙十一,外界都會賦予其一個獨特的主題,顯然,今年的主題,一度被價格掩蓋。
淘寶天貓在首頁推出 " 淘寶好價 " 頻道;京東從去年底開始推出 " 低價戰略 ";拼多多一如既往推出百億補貼;抖音主打 " 單件立減 ";就連小紅書上,9.9 元的低價包也成爲平台爆款。
各大電商平台似乎将雙 11 變成了 " 低價 " 的角鬥場。然而,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發現,對價格的強調,實則是前一波流量紅利枯竭後的必然——野蠻增長的故事已經講不下去了,如何通過價格等一系列方式将流量變成 " 留量 ",變得比什麽都重要。
講求留存的電商新 10 年,已經開始了。
一些有意思的現象開始出現。私域訂單意外開始暴增,淘寶天貓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 11 月 7 日,淘寶天貓平台商家會員訂單連續多日增長超 100%,平台老客複購訂單多日達到同比兩位數的增長,服飾、快消、運動戶外、食品等行業多日同比增幅超過了 45%。
一邊是互聯網人口增量放緩,一邊又是私域和複購帶來的銷售增長。這樣的現實對比背後,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大背景轉化下,電商行業進入新周期,商家與平台已無法複用此前大水漫灌的粗放式流量打法。
這并不意外。當電商玩家紛紛将以店鋪爲核心的貨架電商視爲終極模式後,通過私域運營沉澱店鋪人群資産,便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毋庸置疑,這是平台與商家打開新周期的一把重要鑰匙。
與此同時,AI 等新技術的加入,也爲行業走向增添了幾分變數。
多年來,技術飛躍往往會帶來商業變革,這不僅存在于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各個重要節點,更是千百年來,人類社會不斷演進的基本法則之一。在今年雙 11,AIGC 對商家經營效率的全面提升,已經初露鋒芒,以淘寶天貓爲代表的頭部電商平台,正通過 AI 化改造,開啓一波新 AI 紅利。
舊時代已經遠去,新時代即将到來。電商這篇沃土之上,新的紅利故事,才剛剛開啓。
1
流量時代遠去,商家亟需尋找新增量
" 現在哪裏還有人去花大錢買流量啊,反正我身邊沒有 "。在談到電商平台的商家們對流量的态度時,已經進入行業十年的王博文抱怨,如今流量價格幾乎是幾個月一變,遍地都是水漲船高的競争。
電商剛興起的那幾年,剛離開大學象牙塔的他奮不顧身地入場,做起了數碼零配件的生意," 前期根本不用擔心沒人買,作爲商家隻要通過質量和價格把關就能很輕松賺到第一桶金。" 王博文說,那時候他的同學們看他混的風生水起,有不少在上班後又辭職,也當起了網店老闆。
但是近幾年來,他有個明顯的感受,就是顧客的引流越來越難。習慣投流玩法的商家一度寄望于一些新興平台的流量,但這些平台的流量費也在迅速膨脹," 我把數字說出來你根本不敢想,幾年前,每天用在推廣上的錢還是 300 元,現在已經漲到了 26000 元了,但是到店人數和成單量還是沒有很明顯的漲幅 "。
事實上,随着流量代價越來越高,以前的投流模式,幾乎已經走到了盡頭,有相同體驗感的不僅是小店鋪,大中商家也能對此現身說法。
曾操盤藍月亮、索芙特、拉芳、滋源等知名品牌,2019 年創立口腔護理品牌冰泉的程英奇也曾經表示," 整體格局上,現在流量是更碎片化,越來越分散;從價格來看,流量成本确實越來越高,獲客成本也更高了 "。
不僅是商家,身處電商行業的其他人也有同樣的看法。
作爲服裝制造企業紮堆的市場,東莞一直是電商經營者的集中地。早在幾年前,東莞市電子商務聯合會常務副秘書長李海娜就曾經表示," 對于一些大型服裝賣家而言,一個月投入 30 萬元買流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近幾年直播電商興起之後,甚至有些品牌商甯願在直播間推出 " 買東西送 iphone" 的活動,也不願意花錢去買流量。
顯然,一個不争的事實是——在多年不斷發展和成熟化之後,流量紅利已經見頂,電商的流量時代也行将結束。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在去年 4 月發布了《2022 年度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報告》,報告顯示,2022 年,國内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 137853 億元,同比增長 4.89%。而從 2015-2017 年,該數據的增速一直保持在 30% 以上,此後徘徊在了 20% 左右。到了 2021 年,增速大幅下滑到了 10% 左右,直到去年,該數字首次成爲個位數。
根據今年 8 月份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 52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 2023 年 6 月,我國網民規模達 10.79 億人,其中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 8.84 億人,較 2022 年 12 月增加 3880 萬人,增速下滑至不到 4.6%,用戶規模也已經占到網民整體的 82.0%。
QuestMobile 數據報告也顯示,超過 80% 的移動網民均有線上購物習慣,近一年來的移動購物行業活躍滲透率一直維持在 85% 左右,在雙十一等大促節日期間,這一數字甚至可以達到 90% 以上。這說明,留給商家們争奪的新用戶數量已經隻剩一成左右。
投流買量的難度體現在實銷轉化率的滑落,這不僅是因爲新增用戶正在肉眼可見地減少,也還在于老顧客的留存率越來越低。
用戶是店鋪最重要的資産,如何留住老客戶,是現在商家的當務之急。
2
店鋪自己的,才是長久增量
一知智能聯合創始人顧澤良認爲,新品牌如果私域能做好,是會有彎道超車的機會的。
電商行業中,将品牌商家的經營場域分爲 " 公域 " 和 " 私域 " 兩大類。其中,公域指的是那些不屬于品牌 " 自有 " 的," 品牌自我 " 之外的線上線下的所有場域。與之相對的 " 私域 " 是指品牌直接擁有的,可重複的低成本、甚至免費觸達用戶的場域。
而私域運營就是指企業通過私域獲取用戶的基本信息,然後通過數據分析和精細化運營手段,對用戶進行精準營銷和服務,這種運維方式更加講求與用戶關系間的建立和穩定。
在互聯網人口紅利見頂,消費者購買習慣向線上轉移之後,想要活下去,就需要節流,商家如何用較低的獲客成本從線上平台獲取增量成爲難題。此時,私域運營自然應該成爲商家們的主要選擇。
而當私域用戶進入轉化場景時,就成爲了 " 私域流量 "。由于這些私域流量是企業已經擁有的用戶群體,這些用戶已經對品牌或企業産生了一定的認同感和信任度,比起需要額外投入大量資源宣傳、吸引新用戶的外部流量,私域流量可以直接在現有用戶基礎上進行運營和提供增值服務,無需廣告費用。
而私域運營的目的,往往在于獲得 " 複購 "。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 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是時間和複利。而基于時間産生的複利效應,擁有着最強大的力量。" 将複利思維對應到企業經營中,就不難理解複購的含義以及其重要性了。
複購即消費者購買商品在 2 次及以上,複購次數越多,意味着用戶的認可度越高。ToB 行業中有個營收公式:收入 = 客戶轉化率 * 客單價 * 複購率 * 轉介紹,亦即在乘數效應的強大作用下,企業在用戶複購上的投入,幾乎決定了企業的經營情況。
這樣的模型公式,幾乎可以同樣移植到當前流量紅利不再的電商行業中。對于商家而言,增量難尋,存量複購成爲新周期紅利。
商家通過私域運營,将用戶轉化爲私域流量,沉澱爲店鋪用戶資産,進而增加複購率,這是商家們面對日益昂貴的獲客成本後合理且必須的選擇。
在武漢運營着一家美妝店電商的劉丹,對私域運營和複購的。
從 2009 年淘寶創立雙十一以來,劉丹每年都參與到了大促其中,算得上是淘寶的元老商家。最近幾年,她明顯有一個感受," 遠親不如近鄰,新客不如老客 "。
當然這并不意外着新客不再重要,而是老客的價值,理應被提升到更爲重要的位置上。
在她的回憶裏,過去平台和電商剛起步的那些年,店鋪想要拉新獲客非常容易且便宜,而新客戶帶來的收入增量又很可觀,但在前幾年因故暫停了兩個月的店鋪營銷,在總結收入占比的時候,她發現開發 10 個新客戶的回報,往往不如 1 個老客戶。
" 一個老顧客可以影響身邊的 10 個朋友,顧客介紹的成單率也大于 80%,那兩個月營收裏,老顧客及其介紹的業務收入占比超過了 90%"。
美妝行業并非特例。在一個相對穩定固定的市場中,回頭客對于商家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遊戲行業的著名巨頭 Hothead Games 曾經做過統計,在通過使用 Google Play 遊戲登錄功能後,第一天的用戶留存率就提高了 125%,之後該數據持續上升,到第七天,留存率提高了 182%。
根據統計數據,購買了一次的顧客有 27% 的可能性會再次購買,而如果企業能夠成功吸引客戶進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購買,那麽他們複購的概率就會激增至 54%。這表明,随着客戶購買次數的增加,他們再次購買的可能性也會逐漸提高。
對于即使如遊戲商家這樣的存在,做好私域,增加回頭客比例,增強用戶留存率,也已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流量成爲如今的新生命線。
不過,想要做好私域運營,沉澱店鋪資産,實現會員 / 老客長期複購,并非易事,也不是商家單方面的事情。
2019 年,王琳在淘寶開了一家定制服裝店,初開的幾個月裏,她店裏的顧客一直不多," 當時我焦頭爛額,自己買過幾次流量直通車,短期效果不錯,但是退貨也增加了,而且主要是沒啥長期穩定的效果,回頭客不多,我們店小二和一些顧客聊天,他們說産品挺好的,但是記不住我們店,店鋪特色不突出 "。
在和平台運營溝通和了解到一些平台的思路改變後,王琳開始動手改變之前的思路。雖然人手不多,她安排專人專崗,定期聯絡建立顧客檔案,從顧客的姓名、性别到愛好、性格,再到生日、職業、着裝風格、體型、喜好顔色等進行資料建檔,定期向他們發放優惠券,贈送禮物 …… 一系列操作都旨在加大對老顧客的聯系密度和優惠力度,從而提高留存率。
而今年 4 月淘寶打通店鋪訂閱、直播間、逛逛之間的粉絲,7 月,淘寶天貓向平台所有商家 0 門檻開放會員運營權限。乘着這個風口,王琳又吸納了一批會員客戶,在她這幾年做電商的感受裏就是," 留住了用戶,就留住了訂單。"
私域運營之下,沉澱店鋪資産,實現會員複購,成爲商家難得的新紅利。
今年雙 11 首日,淘寶天貓平台商家的品牌會員成交額破億品牌數首破百家,同比獲得兩位數增長。與此同時,雙 11 期間商家會員訂單也多日增長超 100%,包括服飾在内的多個行業表現亮眼,會員人群貢獻度近 30%。
數據還顯示,在淘寶,消費者在店鋪的複購規模也在持續高速增長。截至 11 月 7 日,淘寶天貓平台老客複購訂單多日錄得同比兩位數增長,其中,服飾、快消、運動戶外、食品等行業多日同比增長超 45%。
顯然,越來越多人明白,對于現如今的商家而言,能夠在平台的工具、技術以及自身的私域運營下,做好店鋪資産沉澱,留住用戶,就抓住了當前存量電商市場的周期性紅利之一。
像在天貓雙 11 大促期間,平台就通過粉絲挑戰賽、入會立減等私域玩法,幫助商家實現店鋪人群資産的快速規模化增長。
而更多的增量,或許來自于技術力帶來的創新性改變。
3
新紅利周期,從流量到技術
一直以來,新技術的出現,往往會帶來商業生産力的躍遷。AI 浪潮在今年席卷全球,被 AI 賦能也成爲各行各業的全新機會。如果說複購是電商既有市場中的一大紅利,那麽 AI+ 電商的全新組合,就是開啓新一輪紅利周期的另一大法寶。
事實上,要理解 AI+ 電商,需要先厘清二者的結合方式。
現有的電商市場,一般被分爲三大主體:電商平台、品牌商家、消費者。AI 與他們均可結合。
對于電商平台來說,AI 的出現可以挑戰固有的流量分發機制,例如當用戶嘗試使用 AI 咨詢消費建議時,占用的是潛在裏 " 逛 " 電商平台的時間,這種沉沒成本的代價是,平台遭遇到了分流。原有的交易格局也被實質性的改變。此外,AI 客服的出現也降低了平台客服的人工成本。
而對于品牌商家而言,AI 可以降本增效。和平台一樣,AI 客服同樣可以降低商家的人力成本,此爲降本;AI 還能通過大數據和用戶畫像迅速、準确地篩選不同特征的目标消費者,提高了廣告投放的效率和精準度,此爲增效。
至于消費者,AI 助手對于精準匹配消費者需求、提升購物體驗自然有着更加明确的指導意義。對于消費者交易全過程更是可以起到革命性的影響。
對于 AI 的出現,無論是有意間還是無意間,三方都需要經曆一個改變的過程,這種改變的關鍵詞都是 " 精準 "、" 高效 ",這種氛圍的熏陶下,理所當然的結果就是電商交易的體驗感加強、交易頻次增多。這也就是電商在新市場裏待所有人挖掘的新紅利。
連續參加了七年雙 11 的小元,她就認爲今年體驗和往年最大差異之處,在于部分電商平台推出了 AI 工具參與其中。
" 跟 AI 工具近距離接觸,才親身感受到現在的科技發展真快 ",往年的她屬于糾結型人格,用她的話說," 對于購物選擇有一定‘選擇恐懼症’ "。但今年,她嘗試了一下淘寶推出的淘寶問問,很容易就做出了決定。" 我把我想要的褲子的品牌、品類、版型、尺碼、顔色輸入進去,它很快就給了我一些選擇,我最多再考慮一個價格就行了。" 在淘寶問問的幫助下,她既找到了最優解,又節約了時間,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到," 體驗感蠻不錯的,我今年‘剁的手’比以前都多 "。
能感受到 AI 對電商行業影響力的,還有經營着鞋品店鋪的張遠。
" 你看這個照片拍的好不好?" 他指着自己網頁上的模特說," 其實這是 AI 幫我生成的 "。以往,基于不同的内容生産創意,他需要配備不同的拍攝場景、找到合适的拍攝模特。外拍與後期修圖的成本極高。AI 不僅幫助他節約了這些成本,還解決了圖文、短視頻這些内容素材的問題。" 我隻需要上傳鞋子圖片,‘他’馬上就給我匹配了模特合成試穿圖 "。
不僅如此,在淘寶的 AI 直播間的幫助下,張遠還直接讓自己的店實現了全天不停播,一直直播," 過往夜間我休息了訂單就比較少,現在經常休息起來之後發現有新訂單。可以說今年 AI 的出現,幫我省了不少精力,還幫我提高了工作效率 "。
截至 11 月 8 日,淘寶天貓的數據顯示,在雙 11 準備及開賣期,平台上的商家調用 AI 次數已經超過 15 億次。
海通證券甚至直接指出,AI 技術、商家私域、内容化是今年天貓雙 11 重要的三大增量紅利闆塊。
新紅利期的入口已經顯現,即便如此,AI 帶來的紅利期也是有時間窗口的,和互聯網流量時代一樣,随着市場環境和競争态勢的不斷變化,風口也會溜走。剛開始,行業會得到快速發展、市場會得到豐厚利潤,在某個階段這個紅利會被最大程度放大。但随着行業的市場飽和、技術進步、政策調整、消費者需求變化等等不穩定因素開始顯現,新的紅利期也終有結束的一天。
4
寫在最後
流量時代的落幕,已經是既定事實。雖然會不免讓人感到迷茫,但一個時代的結束往往伴随着全新的機遇的出現。
流量紅利的消失也并不代表着電商行業紅利的消失,至少在既有紅利中,還有私域複購有待攫取,而新時代中,對 AI 技術如何賦能的探索也是關鍵,前者代表對已有市場進行深度上的挖掘,後者則是對未來市場進行廣度上的拓寬。
然而,紅利不是時代的産物,而是叠代的産物。沒有紅利期是永恒的。我們應該強化的是善于捕捉變化的能力和對未來不停求索的決心。
這不僅僅體現在今年的雙十一,也不止體現在淘寶天貓,事實上,将視線放到全年,整個電商行業都正在探索前路。在新機遇到來之時,如何把握住機遇,赢在起跑線上,無論是電商行業還是其他行業,無論是哪個個體還是族群,都應該有所思考。
複購 +AI,馬太效應之下,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