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我會從一個島國援交女身上得到治愈。
日本影視向來擅長找小而邊緣的人物作切口,講述溫暖治愈的溫情故事。
而這一次,日本導演今泉力哉将鏡頭對準一個曾經 " 下海 " 最終又 " 上岸 " 了的性工作者:女孩千尋作爲主角,譜寫了一部剖開治愈表殼,挖掘寂寥底色的《風俗女 " 從良記 "》。
這部電影在日本和英文片名均爲《叫我千尋》,但引入内地後,譯名變成了具有雙重含義的《千尋小姐》。
本來是充滿噱頭的身份和切入視角,但整部電影看下來,卻不見一絲豔俗,隻有滿屏的清新治愈,溫暖又催淚。
這島國援交女,
不該被罵 " 髒 "。
一個名叫 " 千尋 " 的女孩,來到一座海邊的小城,找了一份便當店的工作。
這可太稀奇了,引發小縣城裏無數常駐民的好奇窺探,各種葷段子和嘲諷的流言傳遍小城。
原因很簡單,因爲千尋的上一份工作,是在風俗店當援交女。
無數男顧客排着隊上門買便當,順便一睹昔日風俗店 " 頭牌小姐 " 的芳容。
當然,他們色性大發,可不僅僅 " 看 " 那麽簡單。一邊購買便當,一邊開黃腔口頭上占便宜:" 吃好點今晚才能好好滿足你 "。
千尋雖然曾經從事援交,但她對這段 " 黑曆史 " 卻從來不諱言遮掩,反而坦坦蕩蕩,在嬉笑謾罵之間回怼了這些葷段子,又奚落了這些色鬼,堪稱應對自如。
被不明内情的同事大嬸目睹後,有點嫌惡地吐槽她:" 不愧是當過小姐,對付男客人真有一套。"
千尋小姐不以爲恥,甚至笑容燦爛地把這當成表揚,感謝同事的誇獎。
同事大嬸内心是有輕蔑和鄙夷的,壓根不怕得罪她,連場面話都懶得說。
但無所謂,千尋并不在乎。
不論是女人的鄙夷,還是男人的意淫,還有來自明面的暗地裏的窺探,她吊兒郎當又混不吝地一概全收,但也一概抛諸腦後。
工作時候熱情地招待形形色色的客人,閑暇的時候像個旅客一樣遊走在海邊、街頭、無人打擾的巷尾街角,溜貓鬥魚抓鳥……
明明是個閱人無數,千帆過盡的性從業者,千尋卻常常像個天真浪漫不谙世事的少女。
但就這樣一個有過不光彩的從業曆史,性格也有點百無禁忌,無所顧忌的女孩千尋,通過許多日常小事,用奇怪又看不透的赤誠和良善,給這座海邊小城的居民帶來光芒。
被風俗女治愈的一群人?這題材也真的隻有日劇敢拍。
有一天,千尋在閑逛的時候,救助了一個在大街上遭到霸淩的拾荒老人。
千尋趕走了鬧事的人,請他吃自己的便當。
對背着大包小包路上撿回來的垃圾,渾身髒兮兮,散發着異味的拾荒老人,她沒有絲毫的介懷,反而像認識了許久的朋友一樣絮絮地講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等老人家吃完後,女孩體貼又給對方留足餘地,建議要替他洗漱一下,換洗上自己的幹淨衣物。
拾荒老人是聾啞人,說不出話來,面對千尋的善意,他隻能再三地鞠躬表達感謝。
那是千尋在這個小鎮認識的第一個朋友。
她好幾次都帶着便當來找拾荒老人,一同吃午餐,還被介紹了一個廢棄大樓作 " 秘密基地 "。
然而好景不長,在某天過後那位老人家就失聯了,千尋四處尋找,最後在一個偏僻無人涉足的廢棄小屋後發現了他的屍體。
在去世時,拾荒老人身上穿着的,還是多日前千尋贈送他的衣服——那大概是他爲數不多接收過的,陌生人的善意。
當然,千尋後面還結識了其他幾個小鎮的居民。
家境富裕雙親俱在,但家裏充滿權威父親的拘束,和唯唯諾諾賢良母親的順從,絲毫感受不到導家庭溫暖而郁郁寡歡的富家女;
身在單親家庭的熊孩子,母親因疲于讨生活而無暇照料自己,于是故意搗蛋使壞引起大人注意……最後被千尋蘿蔔加大棒地 " 收服 "。
但看似陽光明媚的千尋小姐,比起他們,卻更像是流浪在這小城裏的另一個 " 拾荒老人 "。
身邊明明簇擁熱鬧,卻又像空無一人。
故事裏并沒有交代她的原生家庭,但寥寥幾筆勾勒出了她的過往:
有一日正悠閑地曬着太陽,千尋接到弟弟的電話,被告知母親去世了,她隻是淡淡地 " 哦 " 了一聲。
電話那頭,弟弟急切地問她:要回家參加母親的葬禮嗎?
千尋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克制的情節和台詞令人浮想聯翩:
什麽都沒說,但又似乎什麽都說完了。
隐姓埋名,瞞着家人來到這個海邊小城的 " 失足女 " 千尋小姐,越發像是一個迷——
她一直在換工作,換城市,遊曆在不同陌生人的身邊,是個看似親切實際疏離,原生家庭不幸,身世飄零,凄清孤苦的流浪者。
就算被生活迎頭痛擊,
還可以尋找自己同類。
電影《千尋小姐》極具個人風格,氛圍和畫面唯美,從頭到尾沒有什麽劇烈的沖突,也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件大成就。
情節風輕雲淡得像一杯夏日裏的,冰塊逐漸融化變成常溫的果汁。
超過 1.6w 的網友在豆瓣給出 7.8 的高分:
" 設定果然很日本,邊緣人治愈主流人,怪怪地活着挺好的。"
" 寵辱不驚,随心所欲,主角像照亮他人的天使,又隻是一個孤獨的過客。很慣常的日式治愈,在許多金句裏窺見細微的人生哲學。"
" 導演今泉力哉最會拍小人物故事,再平凡普通的人都能透過特定角度折射出耀眼的光。"
整部電影講述的不過是一個 " 異鄉人 " 闖入小城後,與其他原住民不期而遇間發生過的交集。
千尋小姐悄悄地來到了這座海邊小城,但也在酒酣飯足之後,又悄悄地離開了……就像她來時那樣。
因爲怕愛會消失,溫暖終将冷卻,所以對友誼和愛情都保持疏離:爲了不再失去,所以幹脆在最初就放棄擁有。
如果沒有後面講述千尋的經曆,那前半截的種種善舉,不過是天性熱情樂觀的少女将滿溢出的愛和善意揮灑人間……這種輕飄飄的故事。
三個場景,揭開這個本名叫 " 绫 " 的女孩,如何成爲 " 援交女千尋 " 的故事。
一個年幼的女孩沒有雙親庇佑,夜間獨自坐在階梯上吃自己做的粗糙飯團,遇見一個打扮得性感妖娆的援交女。
看她一個小孩也怪可憐,援交女陪她聊了一路,握住了她想牽又不敢牽的手。臨告别前,那個援交女從胸口撈出一張名片,告訴她:我叫千尋。
一個走投無路的女白領,也曾想過一了百了,完全是憑着最後一絲求生意志,來到風俗店應聘當 " 小姐 "。
店主覺得她不是那種 " 料 ",但又擔心拒絕了她就一心求死,于是收留了她,從此她給自己取了個藝名,叫做:千尋。
多年以後,千尋像是逐光一樣,遇見了一個友善的阿姨,她在傾盆大雨之中怡然自得地開着店。在千尋坦白自己上一份工作是當小姐之後,這位女士不曾流露出輕慢和鄙夷。
隻是有點了然,又有些悲憫地感慨了一句 " 原來這樣 ",讓千尋意識到,原來過去的不光彩經曆也沒那麽丢人。
于是千尋留了下來,在這位溫暖得不是母親更似母親的女士面前,千尋又變回了 "绫"。
沒有來處,也沒有歸宿的 " 過客 " 千尋,是個一無所有到手上僅剩一把火柴,也要點燃來溫暖他人的女孩。
自己經受過孤苦和寂寥,所以更能對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
因爲懂得,于是慈悲。
《千尋小姐》本質上是一個孤獨的人,辨認出散落在人群裏其他孤獨的人,決定短暫地互相取暖,然後揮手告别的故事。
像個日式版的公路電影,截取了一個社會邊緣的人物片段式地展現,女主不知從何而來又将往何處去,畫面和鏡頭由始至終地克制疏離:
不交代前因後果,沒有功利和目的性,不打算摁頭教觀衆做人,也沒有填鴨似的試圖灌輸價值觀,卻反而能給觀衆情緒上的共鳴和撫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即便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孤島,但在這趟逆旅之中,有緣一定會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