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甲流的兇猛程度,讓很多省級醫療機構也難以招架,引發地方醫保求購奧司他韋。
3 月 21 日,甘肅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通知,以 130 元 / 盒、127 元 / 盒緊急采購東陽光藥、倍特藥業生産的奧司他韋(75mg×10 粒裝),合計日供應量約 6000 盒。此外,湖南省、河南省也先後将奧司他韋納入緊急采購藥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甘肅省醫保局采購的奧司他韋由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産,13 元 / 粒的價格與院外平台相當,但已是廣東東陽光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東陽光藥)奧司他韋膠囊集采中标價(0.999 元 / 粒)的 13 倍。
去年,奧司他韋納入國家藥品集采,廣東東陽光藥(75mg×30 粒裝)中标價爲 29.97 元 / 盒(0.999 元 / 粒),其他品牌 75mg×10 粒裝的産品中标價在 14.96 元 / 盒 ~27 元 / 盒(1.496~2.7 元 / 粒)。
作爲流感常用藥,奧司他韋在這個流感季頻頻短缺。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調查發現:一邊是多地醫保局緊急采購,另一邊,有的中标企業卻表現得讓人看不懂。
按集采結果,中山萬漢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山萬漢)本應供應湖南省,但湖南省出現奧司他韋短缺,廣東中潤藥物研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中潤)本應供應甘肅,而甘肅出現短缺。換言之,兩家公司的産品已不能滿足集采供應省份。但同時,這兩家 " 缺貨 " 的公司卻出現在河南省醫保局奧司他韋應急挂網議價名單上,拟向河南供貨。
在河南省的議價名單上,公司承諾的供應價格,高出了集采中選價格數倍。
多省醫保緊急求藥,有的采購價超集采價 10 倍
圖片來源:3 月 27 日網絡截圖
甲流高峰出現拐點,但仍未結束。根據國家流感中心的周報,3 月 13 日至 3 月 19 日,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上升趨緩,北方省份下降。本周共報告 858 起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
每逢流感暴發,奧司他韋都會出現斷貨、漲價。納入 2022 年的全國藥品集采後,這一現象仍未得到緩解。
今年 2 月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撥打北京多家藥店電話,對方均表示店内目前沒有奧司他韋。
其中一家東城區的藥店員工介紹,26 日到貨 40 多盒,當天就賣完了," 平時(到貨量)會更多一點,現在要的人太多了 "。
3 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搜索成都一家外賣平台,發現僅有少數當地商戶有奧司他韋類藥物的現貨出售,大部分需要等待 3~5 天才發貨。
在非高發期零售價 50 元 ~70 元的 " 可威 "(宜昌東陽光藥生産的奧司他韋藥物,75mg×6 粒 / 盒,膠囊劑),近期售價超過了 100 元,更有甚者報價超過 200 元。藥房網商城數據顯示,3 月 12 日至 18 日," 可威 " 的平均價格爲135.42 元,較 3 月 5 日至 11 日均價 121.07 元上升 11.83%。
有業内人士對記者透露,宜昌東陽光藥和廣東東陽光藥生産的 75mg 規格奧司他韋商品名都是 " 可威 ",但宜昌東陽光藥沒有參與集采,10 粒裝售價 130 元,廣東東陽光藥參加集采,30 粒裝 29.97 元。
另據媒體報道,經中間商和流通渠道提價,部分地區的奧司他韋采購價已經超過此前的零售價。
貨源緊缺、藥價上漲,近日,河南、湖南和甘肅省相關部門均發文,緊急采購奧司他韋。
其中,湖南省醫保局在 3 月 21 日發布通知中稱:對磷酸奧司他韋膠囊啓動備供保障機制,備供企業(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磷酸奧司他韋膠囊(75mg×10 粒 / 盒)自即日起轉爲中選産品。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同日,甘肅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 " 省級短缺預警藥品奧司他韋應急挂網結果 ",宜昌東陽光藥和倍特藥業生産的奧司他韋膠囊中标。其中,宜昌東陽光藥按130 元 / 盒供應奧司他韋(75mg×10 粒裝),企業承諾日供應量 2000 盒;倍特藥業按127 元 / 盒供應奧司他韋(75mg×10 粒裝),企業承諾日供應量 4000 盒。
如果按集采價,廣東東陽光藥的奧司他韋每粒報價 0.999 元。
折算下來,宜昌東陽光藥參與的緊急采購價(13 元 / 粒),是廣東東陽光藥集采價的 13 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相關途徑了解到,甘肅省内醫療機構的奧司他韋已經出現短缺,此次應急采購主要是滿足省内公立醫療機構需求。
河南省則将包括奧司他韋膠囊在内的 42 個供應緊張藥品進行臨時挂網。記者注意到,臨時挂網的奧司他韋膠囊出自中山萬漢、廣東中潤、雙鹭藥業(SZ002038,股價 8.8 元,市值 90.4 億元)等生産企業。而這幾家企業都在去年的奧司他韋集采中成功中标,在河南省的臨時挂網(采購)中,這幾家企業的報價也超出去年集采中标價數倍不止。
這波應急采購中,漲價并不是唯一值得關注的點。
在集采中标省份缺貨 卻在外省參與應急采購?
在全國第七批藥物集采中,奧司他韋納入其中,共有 10 家企業中标并分到了各自供應區域。
既然有供應企業,上述三省爲何還會出現緊急采購奧司他韋的情況?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中,甘肅、河南等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省醫保機構的工作人員均表示:跟原中标企業溝通過,但原企業供貨量跟不上,表示 " 缺貨 " 了。
以中山萬漢爲例,該公司本是湖南等三省奧司他韋膠囊的供應企業。按照湖南省醫保局在官網上發布的通知,中山萬漢近期在湖南省的供應比較緊張,不能有效保障當前流感治療臨床需求。
圖片來源:全國藥品集中采購中選結果表(GY-YD2022-1)截圖
湖南省醫保局方面獨家回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 2 月進入流感高發期後,省内醫療機構、醫藥配送企業、市州醫保部門等頻繁反映,第七批國家藥品集采中選産品磷酸奧司他韋膠囊(中選企業:中山萬漢)供應量不足,供應時斷時續。
湖南省醫保局方面還介紹:經查,中山萬漢磷酸奧司他韋膠囊首年約定采購量爲 349177 粒。2023 年 1 月 1 日至 3 月 24 日,中山萬漢共供應湖南磷酸奧司他韋膠囊 78357 盒 783570 粒。同期,全省醫療機構對該企業磷酸奧司他韋膠囊采購需求量 218317 盒 2183170 粒,奧司他韋膠囊配送率僅 35.89%,臨床需求缺口139957 盒1399570 粒,供需矛盾突出,保供壓力巨大。
按湖南省醫保局回複的數字,今年前三個月,中山萬漢供應的奧司他韋膠囊已經超出集采約定的采購量。但按照全國藥品集中采購文件的規定,中選企業若在采購周期内提前完成當年約定采購量,超出部分中選企業仍應按照中選價進行供應,直至采購周期屆滿。但現在中山萬漢無法正常供應了。
湖南省醫保局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一步表示:" 爲此,我們反複與中選企業聯系,了解情況,督促其履行好保供主體責任,及時足量供應我省。但據反映,由于該企業供應的省份都處流感高發期,藥品需求量同時爆發式增長,藥品報量不足,企業産能有限,難以穩定足量供應其中選省份。"
但在湖南市場 " 難以穩定足量供應 " 的中山萬漢,卻出現在了 3 月 17 日河南省醫保局奧司他韋的議價名單裏(如下圖),共參與了河南省醫保局 5 個批次奧司他韋供貨議價,拟供應價格遠高于集采中标價格。
圖片來源:《奧司他韋膠囊等 42 個挂網藥品清單》截圖
記者就此采訪了河南省醫保局。該局工作人員在電話中表示:河南省的原奧司他韋中标企業供應不足,所以将其他企業的奧司他韋膠囊進行了增補挂網。承諾拟供應價格是企業自行提報。具體成交價是由醫療機構去跟企業商定協調,不會高出企業的承諾拟供應價,采購量也是由省内有需求的醫療企業與供應企業自行商定。
按前文所述,中山萬漢奧司他韋(75mg×10 粒)的集采中标價是 21.77 元/ 盒。
但在河南省的挂網名單中,該企業的 "75mg、轉換系數 10"(按前文工作人員說法,與 75mg×10 粒爲同規格)奧司他韋價格爲 123 元 / 盒,是中标價的近 6 倍。
爲何會出現這種情況?中山萬漢難以足量滿足湖南,是爲轉去河南想賣個 " 更好的價錢 "?
另外,中山萬漢還是甘肅省的備供企業,爲何沒有進入後者的應急采購名單(甘肅緊急采購了宜昌東陽光藥和倍特藥業的奧司他韋)?
據企查查和中山萬漢官網信息,中山萬漢成立于 2013 年,是港股上市公司碧生源(HK00926,股價 2.94 港元,市值 3.6 億港元)的控股子公司。目前公司擁有 3 條關于奧司他韋産品批文,規格分别爲 75mg、30mg、45mg。集采結果顯示,中山萬漢奧司他韋(75mg×10 粒)的中标價是 21.77 元 / 盒,供應湖南、青海及雲南省。
記者注意到,在某電商平台,名稱爲 " 萬漢大藥房旗艦店 " 的商戶有奧司他韋膠囊(75mg×10 粒)在售,标價 88.9 元 / 盒,48 小時内快遞發貨。該産品的月銷量顯示爲 "70 萬+",發貨地址顯示爲中山萬漢所在地廣東省中山市。用戶王曦(化名)今年 3 月 9 日在北京被告知多家三甲醫院都沒有奧司他韋,但通過電商平台下單萬漢大藥房旗艦店銷售的磷酸奧司他韋膠囊,并在三天後收到了貨。
3 月 23 日,記者通過公開電話聯系上中山萬漢一位工作人員,該人士表示将把記者的信息轉給公司相關人士,但截至發稿,沒有進一步聯系。
3 月 24 日,記者再次撥打中山萬漢公布的多個公開電話,均無人接聽。此後,記者又多次以郵件、官網留言的形式向中山萬漢、關聯企業中山萬漢醫藥有限公司(企查查顯示二者控股股東相同)發去采訪提綱,截至 28 日發稿未得到對方回應。
随後,記者又以醫藥公司的身份試圖聯系中山萬漢,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我們是有膠囊,但現在沒貨。有貨也是先供中選區域。" 該工作人員還稱,公司在中選地區已經有了供應不夠的情況。
當記者問及公司爲何出現在河南省的臨時挂網議價名單中時,該人員表示,公司有專門的招标同事負責這部分業務,但對方坦言:"這種緊急臨時挂網是我們自己去做的,進了名單之後,就可以把産品作爲中選應急藥品進行正常供貨。"
有業内人士對記者表示,很多奧司他韋廠家有集采和非集采品種,集采的價格低利潤少、但是帶量供應,流感真的暴發後,按醫院報的量是遠遠不夠的,這時就可以供應不帶量的那份了。醫院一直超量采購集采的那份,企業肯定不願意大量供應。記者注意到,中山萬漢隻有 3 個批号,公司也有 75mg、45mg 和 30mg 三種規格的産品,而一個産品隻能對應一個批号。另外,其官網的産品介紹中,奧司他韋隻呈現了商品名爲 " 萬漢靓力 " 的産品,品規爲 75mg*10 粒。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情況不是單一案例,另一集采中标企業廣東中潤原本以24.80 元 / 盒(75mg×10 粒)的價格中标,供應河北、黑龍江及甘肅省。但甘肅省同樣因奧司他韋短缺啓動應急挂網,并采購了宜昌東陽光藥和倍特藥業的奧司他韋。
在河南省的挂網名單中,廣東中潤也出現了,公司以 127 元 / 盒的價格供應奧司他韋膠囊(75mg×10 粒),供應價是其集采中标價的約 5 倍。
3 月 27 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企查查公開電話聯系廣東中潤藥物有限公司,對方表示 " 知道公司奧司他韋中标集采,不需要采訪 ",随後挂斷電話。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集采藥品是醫保資金兜底,而緊急或臨時挂網藥品是地方财政資金等兜底,分屬兩個體系。因此緊急或臨時挂網藥品價格更多是由市場供需關系決定,不受集采限制。
原料藥企業數量少,臨時擴産 " 無米下鍋 "
自本輪流感暴發以來,很多人都在讨論爲何奧司他韋這麽難買?記者了解到,這與奧司他韋市場格局變化密切相關。
在奧司他韋的市場競争中,東陽光藥(HK01558,股價 8.03 港元,市值 70.7 億港元)曾 " 一家獨大 ",自 2013 年起躍居成爲國内奧司他韋品類銷售量最大的生産廠家。2019 年時,公司奧司他韋膠囊、顆粒當年營業額逼近 60 億元。2022 年 7 月後,伴随着第七批國家藥品集采開标,東陽光藥報出的最低價 0.999 元 / 粒直接壓縮了所有企業的利潤空間和市場規模。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文多 攝
按第七批集采約定的奧司他韋膠囊(75mg)首年采購量 1446.66 萬粒來看,中标的 10 家企業将負責供應其中的 80%,即 1157.33 萬粒。
按照廣東東陽光藥分到的山東、湖北、廣東和重慶市場,這四大區域的 80% 約定采購量合計爲 505.78 萬粒,占整體采購量的約 43.7%,這已經是第七批集采中,奧司他韋中選藥企分到的最大份額。但因單價不及此前的 1/10,對應的約 500 萬元銷售額,甚至不到東陽光藥 2021 年的營收零頭。
75mg 奧司他韋膠囊的剩餘采購量爲 651.55 萬粒,即使按中選最高價 2.7 元 / 粒計算,合計金額爲 1759.19 萬元,再攤到 9 家企業身上。
一家中選企業代表此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集采之前," 可威 " 讓新進企業基本沒有市場空間,所以即便有的企業通過了一緻性評價,也沒有真正投入生産、銷售。
集采後,除保供産量以外,生産企業也不敢貿然增加産能。業内人士表示,奧司他韋的銷售與季節性流感暴發情況強相關,如果快速擴張産能,未來沒有暴發季節性流感疫情,則難以收回前期投入成本。而前兩年流感感染人數不多,奧司他韋銷量低迷,企業都比較保守。
倍特藥業方面就對記者表示,公司針對奧司他韋産品采用的是訂單式生産,會根據市場需求來安排生産計劃。一品紅(SZ300723,股價 44.77 元,市值 129 億元)方面也曾表示,公司采取的是 " 以銷定産 " 原則。而未中選企業幹脆離場或集中火力生産奧司他韋其他劑型。在奧司他韋市場需求非正常爆發的情況下,企業供應能力難以滿足。
另一方面,醫院在集采前的報量也很小心。一名業内人士以其負責的醫院舉例,流感不暴發的時候一個月開不了 100 盒,結果全年就報了 1000 盒的量,還有下面的小醫院隻報 100 盒。但等到暴發的時候,一個月又需要 1000~3000 盒。
與此同時,國内原料藥生産廠家少,這也讓多家企業在這波流感高峰過境時 " 無米下鍋 "。數據顯示,當前在國内登記的奧司他韋原料藥企業 27 家,境内生産 16 家、境外生産 4 家、進口 4 家、國産 3 家;已批準在上市劑型中使用的原料藥涉及 12 家企業。
第七批全國集采中中标奧司他韋的藥企中,東陽光藥、中山萬漢、諾泰生物(SH688076,股價 29.69 元,市值 63.3 億元)三家都有原料生産資質。
倍特藥業相關負責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這一輪奧司他韋保供中,努力保證原料藥的采購是公司的重要任務之一。
該人士坦言:" 公司磷酸奧司他韋的原料藥系外購。在流感暴發伊始,公司已經采購了該品種的原料藥并增加了采購批次。但因原料藥有一定的供貨周期,加上今年市場需求增長較大,在原料藥采購過程中确實也遇到了困難。面對這一困難,公司已在積極解決中,比如考慮新增原料藥供應商。但是否實現新增,還需要經過嚴格的考察、篩選和藥品穩定性的驗證以及監管部門的批準。"
因爲過去兩年流感人數下降,奧司他韋原料藥的使用量驟減,很多企業也沒有在今年恢複,也在一定程度上導緻今年原料藥供給更加緊張。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文多 攝
在上遊市場,原料藥價格也在 " 看着漲 "。
3 月 22 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緻電多家稱可提供奧司他韋原料藥廠家。
有廠家表示隻能供給科研機構。有廠家則稱,公司原來可以生産原料藥供出口,但因疫情已經停止生産。還有一家上遊企業表示:" 如果你要得不多,我們可以把給實驗室用的原料藥發給你們。" 但這家企業的價格開到了 2.4 萬元 / 公斤,其工作人員坦言,這一價格比流感前上漲了 4000 元左右。而且本來是供給試驗機構,所以價格本身就比較貴。
随着流感再次暴發,更多奧司他韋廠家看到了原料藥的重要。2022 年半年報中,一品紅表示爲增強公司供應鏈穩定性,公司申請了磷酸奧司他韋原料藥的開發,該項目已進行申報。今年 3 月,金城醫藥也表示公司奧司他韋原料藥産品已申報,處于審評審批階段。
記者也注意到,繼奧司他韋膠囊之後,即将進行的第八批國家藥品集采将奧司他韋幹混懸劑也納入集采名單。共有 7 家企業參與競争,包括東陽光藥、博瑞制藥、倍特藥業等,既有原料制劑一體化的企業,也有暫不具備原料生産能力的企業。
幹混懸劑集采後,奧司他韋市場又将産生什麽樣的攪動,奧司他韋是否又将在流感高峰中出現 " 一盒難求 ",值得關注。但是,低價中标後又短缺的問題如何解決,每日經濟新聞将持續關注。
記者 |金喆 陳星
編輯 |文多
統籌編輯 |易啓江
視覺 |帥靈茜
視頻 |朱星運
排版 |文多
每日經濟新聞高級記者 金喆 E-mail:[email protected]
每日經濟新聞資深記者 陳星 E-mail:[email protected]
記者手記 | 奧司他韋理應供應充足
流感季找奧司他韋,似乎成爲流感高峰期的一項 " 傳統 "。國産奧司他韋的批文已經有 31 條,又被納入全國藥品集采,爲何一到高峰季還是一盒難求?
記者調查後發現,近期陸續有省份出現原集采中标企業供應不足,轉而向其他生産企業求購奧司他韋的情況。究其背後原因,是否有生産企受經濟利益驅使尋找 " 好價錢 "?是否鑽了非同一批文号的空子?
而作爲集采中的另一方——報量的醫療機構,也囿于此前數年的新冠疫情影響,不敢報出過高約定采購量,才在這次流感高峰中暴露出了藥物短缺的困境。
集采初衷是讓患者享受到擠出水分的藥價,但這需要企業在集采中尋找合理的盈利空間,醫療機構也應 " 寬松 " 報量。藥物短缺是一時現象,但一個理應供應充足的藥物常年在高峰中留白,則值得各個環節深思。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