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汽車今年是要面臨一點困難的。公司産能龐大,說造車是欻欻的出貨,市場能不能消化完這麽多産品,如果消化不完,那就隻能給二級市場和各地的代理壓貨。
比亞迪的産品好不好,和比亞迪的産能大不大是兩碼事。汽車固然是一分價錢一分貨,但是比亞迪公司裏面是否存在一些人,爲了自己的功勞,瞞上欺下,一邊騙王傳福說我們的汽車全都賣給了消費者。
另一邊店大欺客,給各級代理瘋狂壓庫存,不管人家賣得出去賣不出去。一定要給人家,人家不要就威脅取消代理資格。
這樣的人有沒有,我看比亞迪公司的高管裏面是有的。不是一定沒有。
二級市場和各路代理要消化比亞迪公司賣過來的車,如果在 2017 年,什麽問題都沒有,汽車市場在 2017 年之前,年年擴張,就算是再爛的品牌,都能賣出小幾十萬。
但是 2018 之後,汽車市場的消費就逐漸趨向于飽和,成本大約不到 2000 美元的自動駕駛有人做出來了,雖熱不是車規級,但是升級到車規級要不了多少錢。
汽車真正的成本也就是燃油車的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還有電動車的動力電池、電動機和底盤。成本不高,如果研發成本居高不下,而且研發出來的東西不好用,一定是有人在瞞上欺下。
就像是德國的大衆集團,前段時間就把研發車機的團隊整體打包開除掉了。這些人就是在瞞上欺下,對消費者和公司一起說,我們的研發很需要錢,結果最後天天坐在工位上領工資不幹活。
汽車市場銷售量下行,品牌減少的數量遠遠趕不上現存汽車廠增産的數量,這就是王傳福今年成敗的關鍵。巨大的産能爆出來的汽車堆給了二級市場,二級市場的車商們很少有全款買車,地皮是自己的。
大部分車商都是租着店面和倉庫,貸款買着汽車,然後雇傭銷售,把車賣給消費者。一批車進來的越快,出去的越快,周轉的越高,車商越賺錢。
如果車商的車壓在手裏,賣不出去,就會産生破産的風險。一家車商因爲積壓庫存賣不出去破産,影響的是隻是法人能不能坐高鐵的問題。
如果全國很多地方的 4s 店因爲壓庫存幹不下去了,那受影響的就是市場對品牌的信心。這些人不管市場行情的變化,不管比亞迪是否還存在降本的區間,一定要給二級市場和 4s 店壓貨,歸根到底是爲了自己的業績。
再說白了,就是爲了在給王傳福彙報的時候露臉,拍着胸脯說王總我才是你的大功臣,你快給我升職加薪。
老闆身邊有小人,這是正常的。很多的時候搞得好不如說得好,能幹活不如能彙報。有一兩個這樣的小人,倒是問題不大。
可是如今,市場總量下行,營銷外有小米入局,旁有長安華爲賽裏斯等品牌競争,内部的小人如果多起來,一旦别的品牌把消費者拉走了,大量 4s 店吃不住比亞迪出廠的汽車,紛紛倒閉。
比亞迪的商業品牌馬上就要在口碑上出大問題。
到那時候,各路高管們跳槽走了,不痛不癢。王傳福和消費者們輸的底掉。
原來有個車廠的高級經理,是個女人,霍霍了好幾家合資車企,現在還在圈子裏面混,順風順水,立華我不點名。
自古以來,高管們就是如此,反而是公司和消費者的利益,大體一緻。
就像是江南大儒們,從來不在乎國家的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