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蘭西 24 電視台 28 日報道,奧迪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工廠永久關閉,數千名員工面臨失業且無法獲得遣散費。
奧迪母公司德國大衆汽車集團表示,盡管布魯塞爾工廠規模不斷擴大,但其運營導緻了高昂的物流成本。同時,該工廠也是布魯塞爾最大的私營雇主。近期,公司工會代表多次批評奧迪過度依賴 " 綠色 " 議程,并指出該工廠專注于生産高端車型,未能重視大衆市場需求。
奧迪布魯塞爾工廠永久關閉
數千員工面臨失業
據央視财經 3 月 2 日報道,德國汽車制造商奧迪當地時間 2 月 28 日宣布,其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工廠當天正式停産關閉,預計将導緻約 3000 名工人失業。
當天,奧迪工廠的很多員工收拾好自己的物品,陸續離開。有些老員工難掩失落的心情。

2024 年 9 月,超過 5000 人走上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街頭進行示威,要求歐盟當局制定更加切實的工業政策,以捍衛歐洲汽車業的就業。而當時奧迪宣布将于 2025 年關閉在布魯塞爾的工廠,正是這一示威活動的導火索,許多奧迪員工因此走進抗議隊伍。

奧迪稱,将爲員工在當地的就業提供幫助,并計劃于 2025 年 4 月舉辦招聘會,提供 4000 個職位。

奧迪布魯塞爾工廠的曆史超過 70 年,自 2018 年起轉型爲電動汽車生産,曾被視爲公司電動化轉型的起點。不過全球市場對高端電動 SUV 的需求下滑,導緻工廠的旗艦産品 Q8 e-tron 車型銷量銳減。此外,物流及生産成本居高不下等結構性問題也讓經營難以持續。

根據規劃,歐盟希望到 2035 年将全面淘汰内燃機汽車。然而歐洲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不高,加之高昂的購車成本,導緻電動汽車銷售持續低迷。
汽車數據公司分析師 Felipe Munoz 曾表示,奧迪工廠關閉是歐洲汽車制造商面臨的挑戰的第一個信号。更實惠的中國電動汽車充斥市場,而消費者還沒有習慣購買電動汽車,這讓歐洲汽車制造商陷入困境。
而這背後,是奧迪集團驚人的利潤跌幅。
2024 年 11 月 6 日,奧迪集團發布第三季度業績。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奧迪營收爲 153.22 億歐元,同比下滑 5.5%;營業利潤僅爲 1.06 億歐元,暴跌 91%。

奧迪 1-9 月的營收從 503.9 億歐元降至 462.62 億歐元,同比下降 8.2%;營業利潤從 45.95 億歐元降至 20.9 億歐元,同比下降 54.57%。

對營收影響最爲直接的就是銷量。
數據顯示,2024 年前三季度,奧迪集團共交付了 125.14 萬輛汽車,去年同期則爲 140.44 萬輛,同比下滑 10.9%。其中第三季度汽車交付量爲 40.74 萬輛,同比下降 16%。
包括中國市場在内,奧迪的所有主要市場銷量均出現下滑。奧迪在中國市場 2024 年前三季度的銷量約爲 47.95 萬輛,下降了 8.6%;在德國,奧迪交付了超過 14.95 萬輛汽車,同比下降了 19.7%;北美銷量爲 14.45 萬輛,下降了 16.5%;歐洲的交付量約爲 50.85 萬輛,下降 9.8%;在其他市場,銷量爲 11.89 萬輛,下降 16.9%。

對于全球業績的大幅下滑,奧迪解釋,主要是由于布魯塞爾工廠可能關閉導緻重組成本高昂,零部件供應有限以及激烈的市場競争帶來的挑戰。奧迪還在财報中評價中國業務稱,公司在整個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經曆重大轉型,正通過更廣泛的産品組合重新定位自己。
奧迪首席執行官高德諾(Gernot Döllner)此前在新聞稿中表示:" 我們正在推進的車型計劃彰顯了奧迪的發展方向。2024 年是我們邁向全新産品組合的過渡階段。" 他提到,憑借清晰的産品和技術路線圖,奧迪正在有條不紊地更新其産品組合。2024 年和 2025 年,共将推出 20 餘款新車型。此外還将推出多款新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德國大衆汽車作爲奧迪母公司,經營狀況也不太理想。
根據德國大衆汽車集團 2024 年 10 月 30 日公布的最新财報,由于汽車銷量下跌和重組費用增加,集團 2024 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爲 785 億歐元,同比下跌 0.5%,淨利潤同比下降了 64%,僅爲 15.8 億歐元。這一結果遠低于市場預期。
大衆方面表示,公司将通過一系列節約措施來應對利潤下降的局面,包括關閉至少三家德國本土工廠,并裁撤上萬名員工。目前大衆汽車在德國擁有 10 家工廠,員工約 12 萬人,如果關廠計劃得以實施,将是該企業自創立以來首次在德國關閉工廠。此前大衆方面已經取消了一項持續 30 年的就業保護協議,該協議承諾直到 2029 年年底前都不會裁員,而終結協議後,大衆可以從 2025 年中開始強制裁員。

當地時間 1 月 8 日,德國大衆汽車董事會成員基利安(Gunnar Kilian)對媒體表示,大衆汽車管理層将在 2030 年前總共減薪 3 億歐元,其中董事會成員減薪幅度更大。
去年 12 月,大衆汽車管理層與工會達成協議,決定 2030 年前在德國裁員 35000 人。工會方面同時提出,管理層也要爲過去的決策失誤承擔責任。
中國市場競争激烈
多年以來,中國市場一直是 BBA(奔馳、寶馬、奧迪)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即便是嚴重下滑的今天也依舊沒有改變這一狀況。
但在中國市場,随着蔚來、理想、問界等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崛起并引領市場,傳統豪華品牌的份額正被嚴重擠壓。在 BBA 的财報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 " 中國市場競争激烈 "。
中國自主品牌正在強勢崛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4 年 11 月,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 205.1 萬輛,環比增長 6.2%,同比增長 31.8%,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 68.3%,銷量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 8.6 個百分點。而在 2024 年 10 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占比更是突破 70% 大關。
從各大車企發布的 2024 年度銷量數據來看,自主品牌表現愈加亮眼,其中比亞迪、奇瑞、吉利、長安、長城全部實現了全年銷量正增長。
具體來看,比亞迪在 2024 年再次展現出不俗實力,全年累計銷量突破 400 萬輛大關,達到 427.21 萬輛,同比增長長 41.26%,超額完成 360 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标,穩居國内車企銷量首位。在海外市場,比亞迪同樣高歌猛進,2024 年實現乘用車出口量累計 40.77 萬輛,同比增長 71%,銷往全球 50 多個國家和地區。
奇瑞集團2024 年的成績也較爲亮眼,全年累計銷量爲 260.39 萬輛,同比增長 38.4%,創曆史新高。2024 年,奇瑞集團累計出口汽車 114.46 萬輛,同比增長 21.4%。
創造年銷量曆史新高的還有吉利汽車。根據官方數據,吉利汽車 2024 年全年銷量爲 217.65 萬輛,同比增長超 32%,超額完成全年銷量 200 萬輛的目标,創年銷量曆史新高。作爲吉利旗下高端純電品牌,極氪 2024 年交付 22.21 萬輛,同比增長 87%。
值得一提的是,長安汽車2024 年的銷量也創下近七年來新高。官方數據顯示,2024 年,長安汽車累計銷量約 268 萬輛,實現連續 5 年正增長。新能源車型方面,2024 年,長安汽車新能源車型銷量超 73 萬輛,同比增長超 50%。其中,深藍汽車交付超 24 萬輛,阿維塔銷量約 7.36 萬輛。長安汽車 2024 年出口量超 53 萬輛,同比增長超 47%。
長城汽車方面,其 2024 年累計銷量約 123 萬輛,同比增長 0.21%。其中,新能源車型累計銷售約 32.18 萬輛,同比增長 41.55%。長城汽車全年出口累計銷量達 45.31 萬輛,同比增長 43.39%。
在中國高端汽車市場中,自主品牌已經取得了一定的話語權。中汽協分析認爲,智能化、新能源化轉型給中國汽車品牌進入高端市場帶來了機會。中汽協數據顯示,2024 年,新能源乘用車中,各級别銷量均呈不同程度增長,其中 B 級電動化趨勢明顯,C 級和 D 級電動化引領消費升級,以問界等車型爲代表的中國高端新能源品牌快速發展,促進高端品牌乘用車新能源汽車占比大幅增加。
封面圖片來源: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财經、奧迪官網、澎 · 湃新聞、每經 app(記者)
感謝關注每日經濟新聞,每天都有精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