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不是來談話的,我們是來談判的!"
還記得 2019 年蔚來命懸一線的時候,正正是那些高度忠誠的蔚來創始用戶們給予了蔚來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但是李斌恐怕怎麽也不會想到,有一天會被自己極力讨好的用戶反噬。
近日,一則蔚來 ES7 車主和李斌的交流溝通會的錄音曝光,但是與其說是溝通,車主代表卻一上來就是一句 " 我們是來談判的!",不明真相的吃瓜群衆還以爲蔚來這波是不是又幹了什麽見不得人的欺詐勾當或者什麽嚴重的故障翻車。
然而并不是。
說白了,就是因爲全新 ES6 亮相,不僅價格明顯低于 ES7,而且部分配置也優于 ES7,于是去年買了 ES7 的用戶感覺自己被背刺了,要求蔚來給予相應的補償,于是就有了這場名爲 " 維權 " 實爲撒潑的溝通會。
用戶代表給出的其中一個 " 理由 ",是 ES7 采用的都是和舊款 ES6、EC6 相同的配件,認爲蔚來交給用戶的是舊的技術。
但是,衆所周知,無論是特斯拉、極氪、理想、比亞迪……基于平台化打造車型,零部件通用應該是行業常識。車主第一個借口明顯是站不住腳的。
其次,新老産品存在時間錯位是每一個車企乃至消費類公司存在的,對于全新 ES6 的上市消費者其實也是預料之内的。關鍵是去年 ES7 上市的時候,同級市場并沒有多少可以替代 ES7 的産品,用戶是基于自身的需求下的單,而并不是因爲銷售某些欺騙的誘導手段。
因爲一款新産品比老産品更 " 劃算 " 就去 " 維權 ",放在哪個行業都是無法被認可的。否則,當年買 iPhone 4 的都應該去找蘋果 " 維權 "。維權的前提是侵權行爲的存在,但是作爲一個邏輯思維正常的消費者你都無法理解,蔚來的這種操作侵犯了老用戶的什麽權。
如果非要給用戶找一個 " 合理 " 的理由,那隻能怪蔚來沒有講清楚,切換二代平台後,ES7 就是獨立産品線,而不是 ES6 的替代品。
但是這樣的理由放在哪家企業,你都無法認定是廠家的責任。
在溝通會陷入僵局的最後,李斌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做事就是問心無愧,我沒法讓大家都滿意,今天這個世界,要做到讓每個人都滿意,那是不可能的。"" 還是希望大家相信我,我會去做一些事情,讓大家感受更好一些,但那是一個長期的事情。"
誠懇的字裏行間塞滿了無奈和心寒。
作爲 CEO 的李斌主動下場直面維權車主無疑是值得稱贊的。
但是換個角度看,蔚來那個最矢志不渝的用戶企業的标簽,不僅把用戶寵壞了,甚至已經開始出現反噬蔚來的趨勢。
一直以來,蔚來的海底撈式服務在行業都是有口皆碑,甚至可以用無人能敵來形容,首任車主免費換電權益、移動補能、一鍵維保、駕享服務等(除了提供上門洗車、代駕代泊類的常規項目,還能提供上門喂貓,接送孩子,輔導作業等特别服務),年費約 1.2 萬元的 " 服務無憂 "(包含保險代辦、代理賠,維修保養等項目)……這些都是基操,甚至還有各種李斌親自參與的用戶活動,最誇張的見過 CEO 李斌親自背着一個車主在做遊戲……
不可否認,在蔚來品牌創始初期乃至到 2021 年蔚來累計交付突破十萬輛這段成長期,這些貼心的服務和深度的用戶互動,是蔚來品牌影響力和銷量擴張必不可少的手段。因爲彼時蔚來影響力有限,而電動車在市場的滲透率也相對冷清。
但是 2023 年的此時不同,提到新勢力,蔚來幾乎是第一個浮現在消費者腦海的代名詞,而新能源滲透率已經突破 30% 的大關,市場對于電動車的認知和接受度早已今時不同往日。
随着客群的擴大和服務資源的加劇緊張,蔚來這樣的海底撈式服務對于新晉的用戶來說,體驗會不斷被稀釋,不斷被挑戰,高預期帶來的高需求越來越難被滿足,就會帶來高失望。對于蔚來本身來說也無法帶來明顯的銷量規模增長,反而會持續增加蔚來的财務壓力。這也是蔚來前不久大舉削減用戶權益的底層邏輯。
最關鍵是,那種初始用戶與車企之間相互扶持、相依相伴的高粘度已經被越發純粹的消費關系所取代。
正如那位維權車主對李斌說 " 我們其實也不熟,我們是來談判的。"
未來幾年,平台技術叠代加速是不可避免的,這意味着往後這樣所謂的 " 産品背刺 " 會越發頻繁,那麽蔚來還要以這樣無奈的姿态和用戶對話多少次?而這又有什麽意義?
人性的欲壑終究難填。如果越來越多的車主覺得,隻要一鬧騰,就能薅到蔚來的一把大紅包大補償,長期以往終将成爲蔚來不可承受之重。
說到底,蔚來需要的是訂單,車主需要的是一台好車,與其爲注定陷入僵局的 " 用戶溝通 " 費神,不如回歸最單純的消費關系,認真做最合适消費者的産品和服務,要是不能滿意,好走不送。
這樣回歸本質的操作,對于眼下增長乏力、不得要領的蔚來,或許才是個求變良方。
- END -
梁非凡
所有的人類
都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變成光。
2023.04.29
[ 高管們在車展上互怼上瘾,中國車市醞釀連天戰火? ]
[ 全面提速電動化,看豐田如何在中國布局未來 ]
[ 智能化下半場,着眼未來的豐田如何繼承與進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