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8 日晚間融創中國剛剛發布公告稱境外重組方案獲得高票通過,9 月 19 日就有報道稱融創中國在美申請 " 破産保護 ", 讓融中國創再次成爲流量關注的焦點。9 月以來融創中國熱搜不斷,北京項目熱銷、回歸港股通、股價翻倍上漲等新聞頻頻刷屏,歸根結底還是爲境外債務重組保駕護航。
若重組順利完成,融創将成爲出險頭部房企中,首批通過境内外債務重組的企業之一,整體債務規模将大幅降低,疊加利好政策組合拳,有利于增強市場對其經營恢複的預期。但是,要徹底扭轉現在的困境,回歸正常經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能否成爲暴雷房企中的幸運兒,順利渡過危難期還需要打個問号。
前途漫漫,艱難前行,在當前低迷的市場環境下,正常經營的房企也在積極深耕或者轉型以實現逆勢增長。而在衆多暴雷的房企中,有很多選擇 " 躺平 ", 但也有少數積極破局的房企。雖然不知最後的結果如何,很多暴雷房企也在盯着融創如何去反轉現有局面。我們順着融創中國暴雷後的時間線,來探尋融創中國有多少走出困境的可能性。
公開暴雷違約,難逃高杠杆與高負債發展模式帶來的傷害
2022 年 5 月融創中國公開暴雷違約,公司 4 月陸續到期 4 筆美元債的利息,合計 1.05 億美元(約 7.07 億元人民币),無法在相關寬限期内進行利息償還,也導緻了其股票在當日停牌。其實,在這次票據違約前,2022 年 3 月融創就曾推動 "20 融創 01" 和 "21 融創 03" 兩筆債券展期,董事長孫宏斌甚至 " 押 " 上自己的身家和信譽,爲一筆 40 億元債券提供無限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2015 年,融創的營收是 230 億元,僅 3 年便破千億大關,2018 年達 1247 億元。2020 年進一步飙升至 2306 億元。"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産 " 的神話終究是有破滅的一天,曾經的千億房企走到暴雷這個局面,難免給人一種底子薄,但又好大喜功的印象。其背後的原因也值得深思。
追求規模的慣性讓公司在投資上過于樂觀和激進。除了大家普遍熟知的大量購入萬達的酒店和文旅資産以及對已經陷入困境的樂視集團進行投資外,在拿地儲備方面,融創中國也非常積極。2019 年,融創土地儲備 2.3 億平米,增長 41%。2020 年再增 10%,達到峰值 2.6 億平米,把恒大、萬科甩在了身後。2021 年融創的土地儲備也僅僅下降了 1.6%。
大量的拿地儲備給融創中國帶來巨大的流動性壓力,又疊加了疫情影響,行業形勢急轉幾下,銷售持續下滑,下滑速度遠超預判,公司就此出現了流動性困難。出險前,融創爲保住公開市場信用,通過出售貝殼股份、配股融資、孫宏斌自掏腰包等方式籌集資金,但最終還是在 2022 年 5 月爆發,陷入債務危機。高杠杆與高負債的發展模式在融創中國身上表現的淋漓盡緻。
境内債展期成功,爲境外債選擇低頭
融創中國的債務重組進展,一直備受關注,也是決定其能否成功上岸的關鍵。截至 6 月 30 日,融創中國的借貸總額約 3125.7 億元,資本負債比率約爲 80.5%;融創中國手持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 72.91 億元,債務化解壓力依然較大。
1 月 4 日,融創房地産集團有限公司總計 160 億元的境内債券,整體展期方案獲債券持有人會議表決通過。本次展期共涉及 10 筆公司債券及供應鏈 ABS,加權平均展期期限 3.51 年。成爲繼富力、龍光後,又一家完成境内債重組的房企。
2022 年 12 月以來,融創一直在與投資人溝通境内債券整體展期方案,目前已經按照債券持有人會議規則全部達成整體展期。境内債券展期方案通過後,有望緩解融創未來 3 至 4 年的流動性壓力,改善整體财務狀況,爲公司恢複正常經營創造有利條件。
境内債務重組成功後的融創中國正在努力促成其境外債務重組。6 月 13 日晚間,融創中國公告稱,截至目前,持有現有債務未償還本金總額約 87% 的同意債權人已加入重組支持協議。孫宏斌對債權人再次拿出十分誠意,對重組方案進行調整:主要是調低了債轉股的轉股價,并且強制可轉債的規模上限進一步得到提高了。
雖然這套方案是爲了讓更多債權人同意并選擇 " 債轉股 ",以此減輕融創的債務壓力,但是孫宏斌其實也是融創的大債主,這一次調整之後,孫宏斌就和其他債權人坐在同一條船上。而且 " 債轉股 " 增多會稀釋孫宏斌對融創中國的持股比例。2022 年底,孫宏斌的持股比例是 38.75%。如果方案通過,孫宏斌的持股将會跌到 30% 的危險邊緣,或許會失去融創中國實控人地位。作爲融創創始人,爲了救融創,孫宏斌願意低頭。
6 月 14 日,也就是方案出爐的第二天,融創中國就發布公告稱,關于呈請人陳淮軍就其持有的優先票據 ( 涉及本金 2200 萬美元及應計利息 ) 對公司提出清盤呈請一事,香港高等法院已頒令撤銷呈請,針對公司的清盤程序已被終止。據了解,向融創中國提出清盤呈請的陳淮軍爲安徽金大地房屋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于 2022 年 9 月對融創中國提出清盤呈請。而雙方的糾紛在于融創中國未償還其持有的優先票據,涉及本金 2200 萬美元及應計利息。也說明這次的低頭自救取得了暫時的效果,争取到了還錢的時間和空間,不過欠下的債終歸也還是要還的。
9 月 18 日上午 11 時,融創中國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如期舉行了境外債務重組會議,并于當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境外重組方案都獲得高票通過。其中,債權人數通過率爲 99.75%,債務總額通過率爲 98.3%,均爲近年來行業最高。
公告顯示,債權人對強制可轉債展現出較高的認購意向,融創拟再次上調美元債重組中強制可轉換債券的最高限額,由 22 億美元上調至 27.5 億美元。最終方案是否批準,将于 10 月 5 日在高等法院呈請實質聆訊。由此計算, 27.5 億美元強制可轉債,加上 10 億美元可轉債以及按照 13.5 港币價格轉爲融創服務股權的債務最多約 7.78 億美元,即通過債轉股,融創将消減債務總額合計将超過 45 億美元。
基于目前市場狀況,融創中國提高強制可轉換債券限額,符合其及股東整體利益。此次境外債務重組将大幅壓縮公司整體債務規模、緩解流動性壓力,并将顯著提升淨資産規模和優化其資本結構,更有利于盡快恢複健康經營。不過如若最終裁定批準方案通過,總額數百億元的境内外公開債的重組成功,隻是赢得了片刻的喘息時間,未來的幾年時間内,融創将始終走在化解債務的路上,還未到能輕裝上陣的階段。
在風雨飄搖之中,總部搬回天津
8 月 5 日,融創召開總經理辦公會,總裁汪孟德在會上宣布集團總部搬回天津。随着債務危機不斷加劇,融創把 8 到 13 層的産權抵押了出去,集合在這裏的衆多總部員工,也開始不斷縮減,各區域也在不斷瘦身。" 使館壹号院 " 作爲融創總部的使命,開始正式進入倒計時。據了解,北京總部多數部門的員工都将搬到天津總部,隻有品牌部、融資部等少數部門仍然留在北京,但會搬到融科望京辦公。
2016 年 9 月 18 日,融創 138 億收購聯想旗下融科 41 家公司;三天後,40 億入股金科;2017 年初,150 億馳援樂視;又幾個月,孫宏斌用 438 個小目标,完成了對萬達的世紀并購。都是在承載他人生起落的天津完成的,其實對于融創來說,天津不僅是根據地,也是福地,此前孫宏斌所掌舵的順馳遭遇資金鏈斷裂風險,但後續也重創造了融創的傳奇。
如今大聖歸山,回至原點,在大本營重新聚集力量,如若能返璞歸真深耕區域立足于加強産品創新,再逐步探索新模式,也不失爲是一個相對理性的選擇。
中期經營業績有所好轉,财報背書口吻出現明顯改善
據 8 月 30 日晚發布的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融創中國實現合同銷售額 521.4 億元,銷售回款率超過 90%;實現營業收入 584.7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20.5%;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爲 153.7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 33.9 億元,減少約 18.1%;核心淨虧損約 91.4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 19.2 億元。今年以來,融創中國的經營業績有所好轉,盈利方面有所改善。而核數師立信德豪對融創 2023 年中報給予的是 " 無保留意見 ",相較 2022 年年報的 " 無法作出意見 " 有了明顯改善。證明了融創的基本面和經營有企穩向好的趨勢,并且公司内部管理規範,經受住了嚴苛的審計考驗。
9 月 4 日,融創中國北京東四環朝陽公園闆塊的融創壹号院單日認購 169 套,總認購金額約 56.2 億元,超 7 月全月合同銷售額。不過此番的一些列造勢确實也讓融創的股價漲了不少。
但要知道,在去年的 11 月 28 日,泛海建設控股有限公司的投資人信息發生變更,除融創中國以外,新增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蕪湖華融資本創譽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兩名股東。變更後,融創中國在泛海建設的持股比例由 100% 下降爲 10.322%,中信信托、華融的持股比例分别爲 64.678%、25%。也就是說,該項目融創的控股比例已經很小了,因此實際得到的利潤在融創的巨債中也隻是冰山一角。
而且僅僅依靠北京一個樓盤的熱銷肯定不夠,問題是整個市場的回暖,能否帶動新項目順利啓動?存貨能否順利售出?過億土儲能否價值回歸?隻有回歸千億規模的銷售額,利潤才能覆蓋其負債。
回歸港股通,獲得南下資金的流動性加持
據上交所 9 月 5 日消息,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滬港通業務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滬港通下港股通标的名單發生調整,并自 2023 年 9 月 5 日起生效,融創中國等 22 股獲調入,融創中國也成爲唯一獲調入地産股。這意味着内地資金可以直接買融創股票(此前是隻能賣或持有,不能買)。
通常情況下,獲納港股通名單,可以獲得南下資金的流動性加持,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提升股票的交易活躍度和流動性。同時,獲納港股通往往會給公司估值帶來一定程度的提升。
當日,融創中國股價再次大漲,早盤即大漲 23%,至收盤漲幅達 25.4%,報 1.58 港元,最新市值 86 億港元。截至 9 月 6 日收盤,融創中國股價再度狂飙,報 2.66 港元 / 股,漲幅爲 68.35%,已經連續 3 個交易日實現上漲,累計漲超 160%。不禁讓網友調侃:剛從 " 仙界 " 重回 " 人間 " 的融創,股價卻又漲上了天,着實又讓融創火了一把。
繼恒大之後融創也向美國申請破産保護
9 月 19 日,剛剛高票通過境外債重組方案的融創,就傳出消息稱,融創中國依據美國《破産法》第 15 章向美國破産法院紐約南區法院申請了破産保護,以獲得美國法庭對融創在香港法庭有關協議安排重組的認可。這又是什麽神操作呢?
申請 " 破産保護 ",而并非申請普通人認知的 " 破産 ",有利于公司和債權人達成重組協議避免破産,保全在美資産。而且在 " 破産保護 " 期間,債權人不得強制要求還債,這也是很重要的信息點。
然而在剛剛過去的 8 月份,恒大在同一個法院做了同樣的事。有專家認爲,出險房企申請境外破産保護,至少有兩個方面的意圖:一是出險房企債務重組,境外資産可以得到保護,負債涉及的訴訟等程序可以中止;二來是申請破産保護後,在保障美國債權人利益的情況下,出險房企在美國的資産還可以變現分配給他國代表或投資人。
而融創的這一操作,在外界看來,與恒大的目的不同,許老闆更多是保護自己的海外資産或資金等,也就是爲了自保。而融創或許是爲了境外資産而避免拖累債務重組,從而設置了一道防火牆,以便有效推動債務重組計劃的落地,用破産保護來避免部分債權人在後面反悔的情況。畢竟,最近融創中國的态勢,也正朝着正向在改變。
對于房企來說,恢複正常經營的核心是銷售回正、重啓拿地與獲得公開市場融資。目前的融創顯然還不具備這些條件。
不過在土儲方面,據中報顯示,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融創中國權益土地儲備約 1.22 億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貨值約 1.39 萬億元,超 7 成分布在一二線城市。而上半年融創銷售額中,77% 來自北京、上海、廣州、蘇州等一二線城市,這種布局将爲其在市場好轉後的銷售恢複提供有力支持。當前做好現有項目的去化,盤活現有資産,使其具備内生動力才是融創的重中之重。
公開市場融資層面,融創短期内也不必抱有太大期望,多數民營企業在融資方面還很困難,進一步導緻了債務、經營層面的困難,好在保交付層面,融創還能獲得一定資金支持。由于債務壓力未緩解,雖然得到短暫的喘息,但融創的現金流還在減少,後續依然面臨流動性壓力。在房地産競争格局重塑時期,多路資金正在押注地産股投資價值,不過要明白,資本市場的熱鬧都是短暫的,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融創能否 " 回血上岸 ",關鍵還是要看自身的轉變以及市場端的帶動。
在自身方面,融創以往的打法就是 " 強投資 + 強産品 + 強營銷 ",但現實證明,這個打法的持續性不長,适用性又較爲局限,風險性又大。當前供需轉變的市場背景下,雖然具備利好新政落地的強支撐,但房企首先應該想到的就是業務重塑。從中海、龍湖等優質房企來看,未來能存活并發展的房企,需要同時具備安全性、産品力和經營能力這三大要素。
對于孫宏斌來說,他的人生已經多次大起大落。從畢業之後就加入了聯想,到創辦了天津最大的中介——順馳,再到突破千億銷額的融創。曾經意氣風發,如今卻白了頭,不禁令人一聲歎息。對于融創來說,完成境内外債重組隻是一小步,雖然争取到了還債的時間和空間,不過還是那句話,欠下的債終歸也還是要還的,而還債這條路不可謂不長途漫漫。不過,好在融創從未選擇 " 躺平 ",而是積極自救,這還是值得肯定的,也正是孫宏斌的果斷及魄力,助力其得到了部分支持。
行業複蘇态勢依舊存在不确定性,最終能否闖過這個難關還需要時間驗證。融創靠自己赢得了活下來的機會,但背負巨額債務,負重前行的融創,要活成以前的樣子怕是并不容易。
(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趙晨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