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企業發展的土壤。日前,南京市出台了《關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3 月 21 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解讀了《實施意見》,并介紹了相關重點工作舉措。
會上,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田峥嵘介紹,《實施意見》是以 " 市委一号文 " 的形式出台,是近年來南京出台的第五份營商環境政策,《實施意見》包含 18 條措施,在附件中将其細化爲 126 項任務,每項任務均有具體内容以及牽頭責任單位,充分體現了南京對優化營商環境的高度重視,也向全社會釋放了強烈的信号,即南京緻力于爲經營主體創造最好的發展機會,努力打造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一流營商環境。
四大特點,包括着眼企業所盼消除堵點體現精準性
據介紹,《實施意見》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着眼對标一流争當示範,體現引領性 。 《實施意見》深入學習各項政策要求,同時結合實際推動更多的 " 南京首創 " 探索擴面、提質增效,讓 " 南京話 " 講得更好、" 南京牌 " 擦得更亮。學習國内先進城市的經驗做法,創新突破,努力推動南京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提升。
着眼五化聯動全面發力,體現系統性 。《實施意見》聚焦集聚高端化資源、深化市場化改革、推動法治化建設、拓展國際化場景、加強制度化保障五個方面,提出十八個方面的具體要求。着力提升政策環境、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顯著增強南京對全省協調發展的帶動力、都市圈中心城市輻射力、國際資源要素鏈接力。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實施意見》的首項舉措是 " 全力集聚高端化資源,全面支撐科技自立自強 "。具體來說,聚焦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高端人才集聚、優化科技金融服務和強化應用場景打造,制定了 18 項工作任務,包括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負面清單、完善科技人才工作一體化推進機制、搭建創投對接平台、圍繞重點領域打造應用場景等。緻力于培育适合科技創新的一流生态,爲高質量發展聚智蓄力。
着眼企業所盼消除堵點,體現精準性。堅持把 " 用戶思維 " 理念貫穿《實施意見》制定全過程,體現 " 問題導向 " 和 " 結果導向 "。據田峥嵘介紹,文件起草前,通過開展市場調查、第三方評估、企業座談調研等形式,收集經營主體發展中的痛點、淤點、堵點問題,并圍繞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縮短行政審批流程、減輕企業經營負擔、強化精準高效監管等企業集中所盼精準發力。
例如,《實施意見》的第二方面 " 全力深化市場化改革,全面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聚焦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縮短行政審批流程和減輕企業經營負擔,制定了 30 項工作任務,包括推進 " 一業一證 "" 一照多址 " 改革、試點産業用地儲備制度、大力推行 " 拿地即開工 "" 樁基先行 "、嚴格規範涉企收費和行政處罰行爲等,全方位降低企業生産經營綜合成本。
着眼務實推進落地見效,體現可操作性。《實施意見》制定了 126 項工作任務,明确了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包括開展民營企業司法保護專項行動、更大力度推動惠企政策 " 免申即享 " 等。
126 條任務如何落實?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實施意見》共有 18 條措施,附件中将其細分爲 126 項具體工作。例如,在人才服務工作方面,市人社局及相關部門将作爲牽頭單位,做好相關國際(境外)職業資格比照認定工作,允許具有經國家認可的境外職業資格的專業人才在甯執業。在服務企業方面,由市政務辦、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積極探索 " 一業一證 " 改革,全面開展企業跨區 " 一照多址 " 改革,免于辦理分支機構設立。爲向企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市政務辦、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工商聯按各自職責負責建立政府部門與經營主體、行業協會商會常态化溝通平台,包括依托 12345" 一企來 " 企業服務熱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等渠道。
會上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辦公室(市發改委)介紹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表示将發揮好牽頭作用,協同相關部門和闆塊,全力落實好市委市政府關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部署要求。具體包括:
發揮試點優勢,提升競争力抓住南京被列入國家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城市的契機,積極争創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以及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爲擴大賦能賦權、提升城市能級和競争力提供更多國家試點和開放政策支撐。
突出重點任務,提升執行力圍繞《實施意見》尤其是 126 條工作任務,進一步突出 " 科技人才試點 "" 拿地即開工 "" 惠企政策直達 "" 跨部門聯合監管 " 等重點工作任務,制定細則和實施方案,定期彙總評價并及時通報進展情況,以重點工作的有力開展,爲服務經濟發展提供最佳的環境。
強化難點突破,提升創造力定期通報營商環境創新案例和不落實典型,做到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 " 雙管齊下 "。在重大項目投資建設、科技創新、政務服務、市場監管等領域開展評估試點,不斷推動政策動态更新、優化升級。
化解焦點問題,提升凝聚力以經營主體的滿意度、感受度作爲第一衡量标準,深化 " 先解決問題再說 " 機制,依托 12345" 一企來 " 企業服務熱線等渠道,常态化實施 " 服務企業 · 面對面 " 等活動,建立健全政企溝通互動機制。
關于營商環境,大家關心的問題答案在這裏
會上,南京市市場監管局、市建委、市檢察院、市科技局等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作了回答。
科技體制改革作爲南京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内容,引起了很多科創企業、科技人才的關注,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長陳爲生在回答 " 南京如何通過科技體制改革提升城市創新競争力,讓創新主體更有獲得感 " 時表示,南京充分發揮全國唯一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的優勢和作用,着力推動科技創新 " 範式 " 轉換,開展了許多改革探索,不斷優化科技創新發展環境。
其中,将探索以市場爲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依托高校院所,鼓勵科技人員持股參與建設新型研發機構,運用市場化機制轉化科技成果,市級 401 家新型研發機構,已孵化 3429 家科技企業,實現營收 158.86 億元。聯合南大、南工大、省産研院三家國家試點單位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共同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負面清單,形成更加合理的科技成果轉化利益分配機制。我市從體制機制上優化創新生态,提升城市科技創新能級。
改革創新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實施人才舉薦制,建立市場化綜合評價體系,由院士、領軍企業家、金融專家等組成舉薦委員會直接推薦,大膽選用 " 非共識性人才 ",對被舉薦人的年齡、學曆、資曆等一律不作要求,經提名的創新創業人才,可同等享受南京市相關人才服務政策。同時,賦予大院大所、創新平台、龍頭企業等用人主體自主權,自主評定舉薦人才,加快高端人才集聚。實行高層次科技産業人才經濟貢獻的獎勵政策,引入市場薪酬評價機制,對引才成效顯著的創新型企業、對企業投入 " 高薪 " 請來的 " 高人 ",給予相應的配套支持和正向激勵。政策實施 4 年來,1.6 萬名人才獲得科技貢獻獎勵近 3 億元。
完善多層次、專業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體系。南京正在建設國家級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立了 " 甯科貸 "" 科創投 "" 科創債 " 多元化市場化金融賦能機制,優化科創企業 " 全生命周期 " 的金融扶持政策,推動 " 科技—産業—金融 " 良性循環。2022 年,5 家科創主體探索發行 10 支創新創業類債券,總發行規模 53 億元," 甯科貸 " 合作銀行累計爲全市科技型企業發放貸款超過 400 億元。
南京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陳元虎,在回答今年在推進部門聯合監管方面,如何通過部門聯合 " 雙随機、一公開 " 監管,減少多頭檢查、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營商環境時表示,2022 年,南京市 98% 的行政執法部門參與了部門聯合抽查,共檢查各類主體 2.74 萬戶,減少執法打擾近 3 萬次。2023 年,将從三個方面進行細化深化:突出 " 擴面 "。進一步擴大聯合抽查 " 朋友圈 ",實現市區兩級行政執法部門全覆蓋。按照 " 應聯盡聯 " 的原則,統籌制定全市部門聯合 " 雙随機、一公開 " 監管計劃。推動各部門拓展聯合抽查應用場景,做到 " 進一次門,查多項事 "。突出 " 提效 "。以信用爲導向提高聯合抽查精準性。對信用好、風險低的企業 " 少打擾 " 甚至 " 不打擾 ",對信用差、風險高的企業 " 常關注 "" 多檢查 ",爲守法誠信企業打造寬松的經營環境,讓違法失信企業處處受限。突出 " 減頻 "。廣泛運用 " 彙總取重 " 工作方法,最大限度避免多頭重複檢查,進一步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的打擾。
現代快報 + 記者 馮茜
(編輯 陳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