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的味道,是什麽味道
Fast Reading
■
宮崎駿電影的秘密藏在畫面裏,手繪表現出生命力和情感張力很難被電腦和 AI 取代。
高辨識度的 " 吉蔔力風格 " 背後,是大量資金、人力投入和低效率,以及對導演個人才華的過度倚賴。
被 AI 包圍,宮崎駿的創作方式終将消亡。但 AI 的到來,究竟是解放生産力,還是吞噬創造力?
作者丨陳丹
封面來源丨 IMDB
告别之作——人們這樣定義宮崎駿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以下簡稱《人生》)。83 歲的動畫電影大師,白發蒼蒼,創作艱辛,他甚至 " 做好了在制作這部電影中間死去的準備 "。
告别的另一重意義則在于,純手繪的動畫電影作品不多了。
和以往一樣,宮崎駿的《人生》采取手繪的方式,60 位畫師同時工作,平均一個月隻能完成 1~2 分鍾,總片長 125 分鍾,曆時 7 年才制作完成。在被 AI 包圍和 " 入侵 " 的動畫行業,如果不是宮崎駿這塊金字招牌和他異常的執拗,這是件難以想象的事。
電影上映之際,一段數年前的舊視頻被翻了出來,被冠以 " 宮崎駿批判 AI" 的标簽沖上熱搜。
在 NHK 2017 年拍攝的紀錄片《不了神話:宮崎駿》中,面對用 AI 制作的動畫片段,滿頭白發、系着标志性白圍裙的宮崎駿感到憤怒和憂傷:" 我是絕對不會把它運用在我的工作上的……恐怕世界末日要到了,因爲人類已經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7 年過去,AI 已經開始沖擊畫師的飯碗,堅持手繪完成所有長片的宮崎駿,也來到了告别的岔路口。他憑一己之力維持運轉的吉蔔力工作室,岌岌可危,後繼無人。
宮崎駿之後,再無手繪?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海報
圖源:豆瓣
拒絕 AI 的動畫大師
擁抱還是拒絕 AI,這是擺在很多藝術家面前的一道難題。
宮崎駿的選擇是後者。
2015 年,在又一次宣布隐退兩年後,75 歲的宮崎駿興緻勃勃地開啓了一個十幾分鍾的短片項目——《毛毛蟲波羅》。在這支短片中,一向忠實于手繪的宮崎駿首次嘗試了 CGI 技術(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3D 動畫)。
《毛毛蟲波羅》劇照
開始,項目進行得很順利。宮崎駿将早已準備好的分鏡手稿交給年輕人,看着電腦中一步步搭建起來的毛毛蟲身體,他十分興奮,連連贊歎神奇。
但 CGI 的魔法并未持續太久。
影片的第一個鏡頭,是波羅從繭裏探出腦袋打量世界,但電腦生成的動畫中,波羅腦袋轉動幅度過大,速度過快,完全不像剛出生的嬰兒的動作和神态,效果跟宮崎駿設想的相距甚遠。
宮崎駿無法向技術人員用言語描述出其中微妙的細節,隻好自己在繪畫屏上動筆,但他從來沒接觸過數碼繪畫,無法像手繪時那樣處理 0.1 毫米級别的細節。急切中,他不知道按錯了什麽按鍵,導緻整個畫面一團糟。
最後,宮崎駿想到了技術之外的解決辦法,在毛毛中周圍加上許多 " 夜魚 ",改善視覺效果。
這次失敗的嘗試之後,宮崎駿又回到了手繪的傳統方式。包括《人生》在内,他從業至今所有的長片都是手繪完成。
但宮崎駿之外的整個世界,幾乎都選擇了更容易、更高效的另一條道路。
自上世紀 90 年代以來,CG(Computer Graphics,數字動畫技術)逐步取代手繪。賽璐珞片、繪畫用具、膠片等傳統物理設施從制作現場消失了,制作效率得到了飛躍性的提高。
1995 年上映的《玩具總動員》,是首部完全采用 CG 技術制作的動畫長片。締造這部動畫的皮克斯公司兩位元老艾德 · 卡特姆和帕特裏克 · 漢拉汗,憑借在 3D 圖形和 CG 電影制作領域的突出貢獻,在 2000 年獲得了計算機領域的諾貝爾獎——圖靈獎。
《機器人總動員》劇照
如今,AI 技術的普及,正在給動漫産業帶來新的變革。
2017 年,宮崎駿将 AI 生成的人物動作視爲 " 對生命的侮辱 " 時,AI 短片技術尚不成熟。但現在,很多 AI 生成的圖片、視頻,幾乎已經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
2023 年,日本奈飛聯合日本 WIT 工作室、微軟小冰公司日本分部(rinna)共同制作《犬與少年》,這是曆史上第一部用 AI 技術生成背景的商業動畫片。片中的場景繪制工作絕大部分由人工智能完成,而片中的人物和動物角色,則是用傳統的動畫片制作方式手繪完成。
有人站宮崎駿,認爲人類期望 AI 幫自己 " 偷懶 ",但最終被吞噬的是創造力。也有人認爲,科技浪潮不可逆轉,宮崎駿已經跟不上時代。
什麽是 " 手工的味道 "
别人的電影是從劇本開始,而宮崎駿的電影是從作畫開始。
《懸崖上的金魚姬》一開始的籌備并不順利,直到宮崎駿畫出了站在海浪之上的波妞。這是這部電影的第一幅原畫,也是該片的精髓所在。
《懸崖上的金魚姬》劇照
由宮崎駿兒子宮崎吾朗擔任導演的動畫片《開滿虞美人的山坡》,創作一度陷入瓶頸。宮崎駿不認可宮崎吾朗所畫的分鏡頭,直斥其沒有生命力、人物沒有靈魂,父子間一度無法直接對話。最終破局的方式,是宮崎駿根據電影主題親自畫了一幅原畫,宮崎吾朗豁然開朗。
獲第 96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的《人生》,同樣全部由手繪完成,重現了很多宮崎駿作品的經典元素。雖然是宮崎駿作品中豆瓣評分最低的一部,但它在中國市場的票房仍然超過了 6 億元。
" 我真的佩服宮崎駿,活了八十多,經曆戰争、石油危機、泡沫經濟崩壞等之後,依然能說出幾遍世界滿目瘡痍也要回到那個世界的話。" 在豆瓣上,這條評論獲得了 1.3 萬個點贊。
漫友文化 CEO 賴春晖告訴雪豹财經社,《人生》最打動他的,正是宮崎駿作爲創作人的那種堅持。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劇照
宮崎駿電影的秘密,都藏在畫面裏。
電影《起風了》中,有一個主人公穿越人群的 4 秒鏡頭,宮崎駿要求團隊細緻描摹人群中每一個人的面貌,而這個鏡頭中 426 個角色同時運動。爲了完成這個任務,團隊花了一年零三個月。
《懸崖上的金魚姬》中,波妞與宗介重逢擁抱的一幕,裙角飛揚的幅度、兩人擁抱的手臂線條等細節,都關系到畫面的生命力和情感沖擊力。隻要線條對了,人物自然而然就活了起來。
在宮崎駿的理念中,一個鏡頭就能看出電影的好壞。對畫面的極緻追求,締造了吉蔔力美學。吉蔔力工作室不僅是日本動畫的代表符号,也成爲一種享譽世界的美學風格。
" 在動畫電影的曆史上,有兩個人對這種藝術形式的貢獻超越我們所有人。"2014 年,著名導演約翰 · 拉塞特在第六屆奧斯卡爲宮崎駿頒發終身成就獎時這樣說," 第一位是沃爾特 · 迪士尼,第二位就是宮崎駿。"
宮崎駿多年好友和工作搭檔、《人生》制片人鈴木敏夫曾在一次采訪中表示," 手繪也好,使用軟件制作也罷,創作方式不能決定作品的質量。但有些效果隻能通過 CG 來達到,同理,有些細節則必須依賴手繪。"
至少,宮崎駿引以爲傲的生命力,無法通過 AI 實現。
就像日本另外一位知名插畫家長谷川真也所說,對畫畫的人來說," 線 " 這種東西是其他人表現不了的,獨屬于那個人自身的個性。但殘酷的是,變成統一的賽璐珞畫和 CG 之後," 離工業制品更加接近,手工的味道就逐漸消失了 "。
宮崎駿的世界結束了?
堅持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哪怕隻是手繪動畫。
宮崎駿的電影票房在日本影史排名前列,吉蔔力工作室卻經常陷入财政危機。因爲堅持手繪,工作室的運營成本比同行高得多。同行把基礎工作外包或使用廉價實習生,吉蔔力則隻招成熟畫師,所有工作都由全職員工完成。
2014 年,因運營負擔過重,吉蔔力中斷了動畫制作,隻做版權管理,反而靠過去的經典作品活得不錯,淨資産從 2014 年的 100 億日元漲到了 2019 年的 200 億日元。
手繪燃燒的不隻是經費。
在很多紀錄片中,都可以看到宮崎駿創作時的精神狀态:抓耳撓腮、不斷揉着自己的頭發,一根又一根地抽着煙。" 分鏡會畫完的,電影會做完的,世界會完蛋的。" 他曾這樣吐槽做電影時的壓力。
吉蔔力工作室的骨幹近藤喜文在第一部長篇作品《側耳傾聽》項目中近乎瘋狂地工作,之後又無間隙進入了《幽靈公主》項目。最終,這位曾被視爲宮崎駿接班人的動畫導演在 47 歲時過勞而亡。
《側耳傾聽》劇照
" 你以爲創作出少女在花田裏奔跑的動畫的人,就是那種在花田裏奔跑的人嗎?怎麽可能呢,是走火入魔地伏案工作、嘔心瀝血燃燒生命創造作品的人。" 在日劇《LEGAL HIGH》中,律師爲一位被職員告上法庭的動畫工作室老闆辯護。
在這個案例中,漫畫工作室職員因長期忍受老闆辱罵和超負荷工作,導緻精神失常。這個工作室老闆被外界認爲影射的正是宮崎駿。
兼具高品質與高辨識度的吉蔔力風格背後,意味着高額的資金投入、大量的人力,以及高度集中的導演權力。2018 年,與宮崎駿共同創辦吉蔔力的導演高畑勳去世,宮崎駿也已步入耄耋之年,他的兒子宮崎吾郎以 " 沒有能力扛起 " 爲由拒絕接班。後繼無人的吉蔔力,在去年被日本電視台收購。
在日本,動漫産業是勞動密集型産業。動畫從業者平均每月工作時長約爲 231 小時,比法定原則上限的 205 小時還要多出 26 小時。2019 年,日本動畫師的年平均收入約合 8 萬元人民币——同年美國動畫師的平均年薪超過 50 萬元。
AI 的誘惑之一,在于能夠将人類從高強度工作的苦勞中解脫出來。
《犬與少年》的導演、在片中負責故事和圖畫創作的牧原亮太郎認爲,作爲故事創作者,他可以在 AI 的幫助下,把自己從繁重的繪畫中解放出來,騰出時間去思考故事和情節。對動畫片生産者而言,生産力提高就是 AI 給人類的禮物。
《犬與少年》劇照
賴春晖則告訴雪豹财經社,AI 是一種工具,無所謂對錯,但當這種工具成爲主流,也就意味着像宮崎駿這樣的創作形式将慢慢退出曆史舞台,雖然殘酷但無可奈何。在他看來,宮崎駿的創作形式本來就不是工業化的,而是很大程度上依靠個人的天才與勤奮。無論在日本還是中國,他的作品都不太可能被複制。
在《人生》中,因爲積木無法維持平衡,塔樓坍塌,創造出這個異世界的舅公說," 我的世界結束了 "。
被 AI 包圍,宮崎駿的手繪世界還能堅守多久?
參考資料
NHK 紀錄片《宮崎駿:十年一夢》
NHK 紀錄片《不了神話:宮崎駿》
NHK 紀錄片《行家本色:吉蔔力與宮崎駿的 2399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