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點電影原創
奧斯卡剛剛與今日上午揭曉。
楊紫瓊主演的《瞬息全宇宙》橫掃包括最佳女主角在内的 7 項大獎。
重磅表演獎項中,唯一旁落的就是影帝桂冠。
今年 54 歲的布蘭登 · 費舍憑借增重 + 特效化妝,展現了一個重達272 公斤男子人生中最後的一周。
脫胎換骨神演技,帶來無窮無盡的震撼與感動。
今天就來說說這部——
文學教授查理在女兒 8 歲時出櫃,并愛上自己的學生。
爲了追求真愛他抛妻棄子,但幸福日子沒過多久男友就去世了。
查理陷入絕望之中,同時襲來的還有曾經抛家棄子的深刻愧疚感。
心态垮塌後,查理患上了飲食失調症,自暴自棄地吃成一個" 肉山大魔王 "。
即便各髒器已經瀕臨崩潰,心髒随時可能衰竭,但查理還是無法停止瘋狂進食。
在一次心髒病發後,他想起自己還有最後一個使命必須完成。
查理決定與九年未見的女兒聯系,修複父女關系。
這是一個關于自暴自棄、自我認同、贖罪、彌補的故事,它深刻、動人、寫實,通過肥胖症患者的心理,細數那不爲人知的遺憾。
開篇觀衆就知道男主隻剩下一周的壽命, 字幕中 " 星期一 "、" 星期二 " 這些再平凡不過的日期,卻在此刻變成死亡倒數。
這一周内,我們看盡了他因肥胖而面臨的生活不便、歧視和健康問題。
心病的折磨和生理的痛苦都讓人不忍直視。
即便世界偶爾對查理釋出善意,但往往下一秒就會殘忍收回。
出于自閉,查理總是讓披薩外賣員把食物放在門廊,天長日久外賣員開始關心起查理。
結果在目睹查理真容後,丢下一句 " 我的天 " 就落荒而逃。
雖然飽嘗心碎的痛苦、肉體的磨難,但看似消極厭世的查理卻帶着真摯回望生命中的所有人。
在他那純淨溫柔的眼睛裏,似乎沒有絕望隻有希望。
在生命苦痛之外《鲸》讨論了人的同理心,那是不論外表、背景或信仰,人與人之間本能的羁絆與關懷。
年輕傳教士盡管知道他的同志身份,也曾被查理的朋友驅離多次,卻仍希望能在他最後的日子幫助他。
查理的女兒雖然滿腔憤怒,卻不斷回到查理的公寓陪伴,即便她難以原諒父親曾經的過錯。
而已故愛人的妹妹把查理視爲至親,她理解查理的痛苦,即便不忍他暴食傷害自己,卻還是帶給他最喜歡的食物,靜靜陪他走過最後的時光。
《鲸》是一個關于救贖的故事,電影裏的每個人都在等待着被救贖。
最後,影片并沒有選擇讓一衆正常人拯救查理這一位失常的病人,反而讓查理打開女兒的心結,讓水火不容的母女有了和解的可能。
既銳利,又兼具撫平傷痕的細膩,賦予邊緣群體自述的機會。
而不是以勵志的減肥主線,穿插克服障礙的狹隘叙事結構,加上取巧意淫男主的肥胖臃腫,最後滿足大衆對正向成長的病态執念。
拒絕妥協、讨好的态度,正是本作讓人敬佩的原因。
在劇作上,《鲸》也是一部缜密的作品,堪稱單一場景拍片的教科書。
原作是塞缪爾 · D · 亨特創作的同名舞台劇,全劇隻有 6 個角色,所有故事都發生在一間屋子裏,電影版請到原作者親自改編劇本。
之所以用《鲸》做片名,首先是男主龐大的身軀在外觀上的相似,其次是因肥胖産生的呼吸道哮喘、啰音,與鲸魚的低鳴互相呼應。
二者看似龐然大物,但其實沒什麽殺傷力,通過不斷回蕩的旅程找尋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爲了強調《白鲸記》這個關鍵書目,電影以奇觀式的角度呈現查理碩大蒼白的體态。
視覺上舍棄了常見的寬銀幕畫幅,全片以接近正方形的 1.33 :1畫面比例拍攝。
鏡頭強調男主過着極度狹隘生活的同時,也刻意讓他在畫面中看起來更爲巨大懾人。
擅長心理驚悚題材的導演達倫 · 阿倫諾夫斯基以近似肉體恐怖(body horro)的方式呈現查理罹患肥胖症的外形,将常人對肥胖的恐懼用病态甚至畸化的碩大身軀體現,創造不适感。
片中一幕刻意将攝影機放置于低角度,拍攝查理赤身裸體并緩步前進的畫面,搭配詭谲如同怪物出場的背景音樂,達到怵目驚心的觀影感受。
除了視覺上的分量,在音效上安排了數首磅礴的配樂,在查理步行、胸悶以及悲痛時插入,打造全方位的沉浸感。
觀衆仿佛是在浪濤中前行,随着劇情發展左擺右晃,再加上順暢的場面調度,讓環繞于狹小平房的故事充滿着張力。
由于本片的場景非常之少,在沒有任何大場面、華麗特效的情況下,故事的重心完全壓在男主布蘭登 · 費舍的演技上。
爲了飾演查理,布蘭登每天得花六小時化妝,穿上重達300 斤的人造皮裝,光脫下這套妝造就得花上整整一小時。
這套特殊服裝讓布蘭登在拍攝過程中吃盡苦頭。
由于這套裝備完全不透氣,道具師隻能在皮套下加裝類似賽車手的冷卻冰衣,冰衣上布滿管線,可以讓涼水在裏面循環流動進而降溫。布蘭登說他每天都要融掉七、八大袋冰塊。
在着裝完畢後,從化妝室走到影棚大約 70 多步的距離,得靠一名壯漢推着他移動。
因爲每場戲拍攝的内容不同,布蘭登身上需裝備 50 到 300 斤不等的額外重量,所以身旁必須四、五人随時待命,協助他站立、坐下、補充水分、更換他背後的冰袋和管線。
片中查理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特化團隊也準備了幾組膚色漸變的手臂、腿部和身體部位,以反映角色的健康狀态。
而臉部的人造皮無法重複使用,在拍攝期間特化團隊必須每天準備新的人造皮。爲了顯得更加自然,布蘭登面部的人造皮和毛發都是一根根手工貼上,之後再進行人工修剪。
層層重壓下,片場表演的布蘭登幾乎等同于受刑。
每天收工時将脫下皮衣後會感到頭暈目眩,片中飾演女兒的薩迪 · 辛克(《怪奇物語》中的 Max)說兩人在拍攝期間幾乎沒有聊天," 他的特殊服裝太熱了,所以在拍戲空檔,布蘭登總是被迅速帶到有空調的帳棚内,避免中暑暈倒 "。
所幸,一切努力沒有白費。
布蘭登憑借 " 毀容級的演出 " 勇奪奧斯卡影帝,本片在威尼斯影展首映後,全場觀衆起立鼓掌長達 6 分鍾。
而布蘭登這次帶給人們的感慨,其實不隻是電影本身,還包括他真實的經曆。
他幾乎與片中男主一樣,充滿了糾結的選擇跟自我悔恨,最終仍想奮力一搏,在黑暗處找到光,用愛救贖。
《木乃伊》系列中的布蘭登堪稱老妹兒的童年男神。
演藝生涯本該順風順水,結果卻慘遭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前主席菲利普 · 博克性騷擾,拒絕潛規則遭到業界封殺,加上母親過世、離婚等衆多打擊,演藝事業開始走下坡,他的外貌、身材和健康狀況,也跟着惡化。
有近 7 年的時間,布蘭登經常進出醫院進行脊椎、膝蓋、聲帶等多處大大小小的手術,以治療他在拍攝《木乃伊》系列造成的損傷。
女主角蕾切爾 · 薇茲曾透露,當年他甚至在片場停止了呼吸,最後靠 CPR 撿回一條命。
之後隻能在小成本電影中混口飯吃。
導演爲了把《鲸》搬上銀幕籌備了近十年,最大的困難就是不知該找誰出演。
試鏡的明星情緒都不對,找來的肥胖症素人專業性不行 ……
直到某天,他看到一部巴西獨立電影的預告片,布蘭登在裏面演了一個小角色,才想到邀請他。
沉寂多年後,布蘭登挺過了惡意中傷的評論,終于重返大衆視野。
本片之所以能打動人心,除了那些能量豐沛的角色诠釋、張力戲碼,在穿透奇觀外皮的凝視、建構深刻之外,更投入足夠深邃的人文關懷。
除此之外,《鲸》更照亮了許多深陷同樣處境的人,包括布蘭登自己。
正如他在赢得美國影評人票選最佳男主角獎時,說的那樣——
" 我想讓你知道,如果你也可以站起來,往光明前進的話,好事會發生的。"
那些感覺自己正在黑暗海洋飄流的人,
任何時候,請别放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