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空間秘探,作者 | 孫小麗
暑期來臨,經濟型酒店價格上漲,甚至接近千元新聞頻上熱搜,盡管有個别純屬炒作,但經濟型酒店在暑期越來越貴也是不争的現實。在普遍感覺住不起經濟型酒店的同時,市場上關于青年旅舍突然也再次回到大衆視野……
經濟型酒店高漲 " 帶火 " 青年旅舍
酒店漲價是今年老生常談的話題,五一小長假的 " 酒店刺客 ",端午節,暑假遊的每一波價格浪潮下頻頻聽到網友對酒店價格的不滿,這個暑期經濟型酒店價格也持續高漲,少則 300-500 元,部分區域甚至高達 1000 元,一些經濟型酒店以高性價比爲名卻在這個夏天價格直逼萬豪、希爾頓,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網友的各種吐槽,比如 " 月薪兩萬住不起經濟型酒店 ","500 元的經濟型酒店還不如住洗浴中心 " 等,或許正是因爲如此,一度銷聲匿迹的青年旅舍這個暑期又開始 " 重出江湖 ",在經濟型酒店 " 傲嬌 " 漲價的背景下,青年旅舍成爲暑期不少年輕住客的新選擇之一。
攜程數據顯示,截至 8 月 9 日,近一周預訂國慶期間出行的訂單環比前一周增長了 55%;其中,近一周國慶期間的酒店預訂環比前一周增長了 44%。上海、北京、杭州、成都、廣州、西安、重慶、長沙、南京、常州等城市,是國慶出遊的熱門目的地。以上海主城區的住宿爲例,OTA 平台(攜程)顯示,國慶期間上海同地段的 CitiGO 歡閣酒店 781 元,而上海一家森林青年旅舍的價格日租在 230 元。事實上今年除了酒店供不應求外,青年旅舍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根據途家民宿數據今年 7 月青旅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 1.5 倍。
疫情三年,青年旅舍已經不止是單一的 " 窮遊族 "," 背包客 " 的聚集地,更多不同類型的人群開始湧入這個住宿産品。旅遊者、長租客、求職者,跨省求醫的人都成了青年旅舍的主要客源。在上海求職的小梅(化名)就是一名典型的住在青旅的長租者。2022 年從貴州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畢業後,一直在準備事業編公務員考試,沒能上岸的她 2023 年初選擇從貴州到上海求職,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教培機構當老師,但是試用期沒過公司就辭退了她,爲了能降低在上海的開銷,也爲了能更好的找工作,他選擇了上海商圈的一間森林青年旅舍的 10 人間,在這個 10 人間的青年旅舍裏她住了近四個月,在這段時間有面試她會選擇去面試,沒有就會選擇在旅舍的公共區域投簡曆或者是學習,她說她要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才會選擇出去租房子。她算了一筆賬,在上海 20 平米的小單間月租需要 4000 元還得押一付三,而住在青年旅舍,她每月月租不到 3000 元還不用打掃房間。當然住在十人間的她室友也在不斷地更換,她們或是到上海來求職的應屆畢業生,或是囊中羞澀的旅遊愛好者,也或者是來上海求醫的患者家屬。
選擇住青旅的人未必都是因爲 " 窮 ",很多選擇住青旅的人追求的是一種情懷。80 後的纭七柒仍然保持着出門遇到心儀的青旅必打卡的習慣。從 2006 年開始,她住過了全國 90 多家青旅。能在青旅裏邂逅不少有趣的 " 靈魂 " 是最吸引纭七柒的地方,她也收集了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故事素材。風花雪月、中隐于市、古宅煙雨、繁華靜處……這是纭七柒對這些青旅的歸類。
經濟型酒店價格上漲帶火了青年旅舍,同時青年旅舍的客群也引起了大衆讨論,青年旅舍從最初的旅遊愛好者目标群體到如今的客群多元化構成,青旅行業開始尋找一種新的發展方向。
青年旅舍在中國的 25 年
1998 年,廣東省旅遊局将 " 青年旅舍 " 的概念引入中國,在廣東建立了第一批青年旅舍,希望通過旅舍服務鼓勵世界各國的年輕人來中國旅遊、學習及文化交流,并提供 " 安全、經濟、衛生、友善、舒适、環保 " 的住宿服務,随後青年旅舍的文化理念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中國市場上的青年旅舍也開始不斷增加。青年旅舍在中國的發展較爲複雜,比如以 YHA(國際青旅聯盟在中國的名稱)加盟爲主的青年旅舍,國際上對青年旅舍的定義是具有教育意義的非盈利機構,并且受到政府政策優惠及社會人士的資助,所以價格相對較低,但是中國本土的青年旅舍屬于自營式,加入國際青旅聯盟的加盟費用過高,并且無法帶來像國内 OTA 一樣的流量空間,截止到 2017 年,國内正式加入青旅聯盟的僅有 300 家,但是如果算上國内的單體青旅,青年旅舍的數量可達到 4-5 萬家。
2005 年,中國已經出現了青年旅舍連鎖品牌——萬裏路(Utels),萬裏路 · 國際青年旅舍連鎖品牌是中國青年旅舍協會通過學習國際青年旅舍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市場實際創立的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民族品牌,但是經營的連鎖品牌高開低走,網上關于萬裏路青年旅舍的信息也寥寥無幾,大部分信息也隻更新到 2014 年。
相比于 " 萬裏路 " 的高開低走," 背包十年青年旅舍 " 的發展更好一些,2014 年," 背包十年 " 落地麗江古城,2020 年已經頗具規模,落戶西安的 " 背包十年 " 被稱爲全亞洲最大的青旅産品。從麗江古城的 1.0 版本、成都的 2.0、西安的 3.0 産品,發展至今," 背包十年 " 已經開了 10 家青年旅舍,能爲旅行者提供豐富的功能區(民謠舞台、閱讀區、影廳、遊戲區、閑坐區、超大吧台、周邊産品展示售賣區以及公共廚房。
然而更多的單體青旅選擇獨立運營,同時由于不得不依賴于 OTA 平台流量,導緻商戶的利潤不斷被壓縮。他們試圖找尋新的渠道來分散風險,于是也就形成了許多的青旅聯盟組織,其中規模最大的爲旅行黑卡,2014 年成立的旅行黑卡和國際青年旅舍聯盟一樣,以銷售會員卡和收取招商加盟費爲主。與國際青旅聯盟不同的是,黑卡的加盟費也隻要 1000 元保證金,擁有自己獨立的 OTA 平台免費服務于合作商家,目前已有 300 多家合作商家。
如今,青年旅舍正處于轉型化發展階段,豪華酒店巨頭也在逐步開拓高級青旅市場(Poshtel), 将高端品質和青旅民宿的平價結合在一起,在住宿形态的基礎上,增強房間的設計感,同時在公共區域配備酒吧和餐廳餐飲銷售。青旅市場在中國的 25 年來逐漸本土化,不斷探索新路子,從加盟走向連鎖,未來青旅市場或許會出現更多的細分領域。
市場激蕩下青旅的三個特點
從舶來品到本土化,青年旅舍這一概念已經不能簡單的理解爲社交平台,經營狀況,目标客源、行業狀況都會影響到青年旅舍的發展情況。
年齡成爲跨不過去的坎
7 月 1 日社交平台出現一條關于 " 多家青旅拒接 35 歲以上中年人 " 的消息讓 " 低調 " 已久的青年旅舍今年首上熱搜,關于 35 歲不能住青年旅舍,人們有了更多的疑惑。有網友戲稱,35 歲不能考公務員、35 歲的求職者不好找工作,現在 35 歲以上的消費者連入住青旅的資格都失去了。事實上,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青年旅舍對入住者的年齡一直都有限制,大部分的青年旅舍年齡限制在 18 歲到 40 歲之間,部分青旅對年齡沒有限制,但也有其他注意事項,不過這确實是青旅第一次将 35 歲年齡段者強行劃分到中年人圈層,而青年旅舍給出的回複是擔心 35 歲以上旅客年齡大了不安全,不過,這個理由明顯站不住腳。
有專家表示,青旅強行劃分圈層的背後并不是身體原因,更多的原因是不便于管理。青旅的主要客源除了外出求職的大學生和窮遊者,35 歲以上的大部分入住者入住原因複雜,在日常作息,生活習慣方面和年輕人相悖,影響到雙方的住宿體驗感。于是爲了管理簡單化,更多的經營者選擇按照年齡劃分客群。
情懷褪去,效益争先
早年開青旅的人是有情懷的,大部分人開青旅的原因是自己旅遊時住青旅得到了很多的收獲和回憶,但是發展多年,單靠情懷經營已不現實。
最初青旅的目标客戶是 " 窮遊者 "、" 背包客 ",但疫情三年 " 背包客 " 大量減少,青旅的主要客源變成了因房租太貴選擇住青旅的長租者;酒店價格高漲選擇住青旅的外出務工者,來大城市求醫的患者家屬們,青旅的低價成爲度過疫情期間經營困難的優勢。空間秘探調查發現,有些青旅提供包月服務,在疫情期間,北京青旅 50-70 元左右一晚,甚至還有 30 元一晚的,疫情結束以後,青旅爲了盈利價格也上漲了,例如者行孫青年旅舍,去年多人間同期價格還在 70-80 元一晚,今年上漲到 140 元。
根據市場變化調整價格需求是行業能夠長久發展下去的必要因素,國外的青年旅舍是非營利性組織,具有政府的政策補貼,而在中國青年旅舍始終還是一個需要盈利的住宿産品。
褒貶不一,管理松散
中國的青旅市場并沒有大量的傳播青旅文化,很多人聽到青年旅舍的第一反應就是廉價,因爲便宜所以衛生條件不好,也有很多人表示選擇青旅就像是開盲盒,沒到地點之前你永遠不知道等着你的是驚喜還是驚吓,空間秘探通過百度搜索關鍵詞 " 青年旅舍 ",在相關搜索欄上分别是 " 青年旅舍安全嗎 "," 青年旅舍是混住嗎?"" 爲什麽不建議住青年旅舍 " 這些負面的搜索信息。這些信息的背後是部分青年旅舍經營管理問題,例如小紅書平台上一網友 " 你猜我是誰 " 所發布的青旅吐槽筆記中表示,他在一家廣州的壹壹青年旅舍(客村地鐵站店)時,房間男女混住,地上有很多貓毛,感覺床單被套沒有換過,衛生不幹淨等情況。
這幾年來,關于青年旅舍的質疑聲一直都有,大部分的青年旅舍屬于單體經營,住宿環境、營收往來往往由經營者自主決定,導緻青旅行業青黃不接的現象時有發生。
青年旅舍的未來究竟在哪裏
青年旅舍作爲外來舶來品,在住宿行業的發展曆程中仍然在自我摸索轉型階段,如何重構 " 青旅文化 ",如何打造地域特色,如何規範行業标準将成爲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各類住宿産品競争激烈的當下市場
青年旅舍又該如何把握新機遇?
經濟型理念向成長型社區回歸
國内的部分青旅和經濟型酒店類似,甚至就是經濟型酒店的平替。近幾年來酒店行業發展快速,經濟型酒店競争愈加激烈,低價成爲青旅和經濟型酒店競争的市場策略,也逐步與青旅的初心相悖。其實,青旅是具有社交屬性的平台空間,是一個信息交流的場所,打造好社區環境,提供公共空間的活動體驗感,讓住客願意走出房間交流活動才是未來青旅應該發展的方向。例如 naive 理想國是集書籍、咖啡、雞尾酒爲一體的多功能空間,鼓勵大家可以走進落地空間," 感受另一種可能 "。以天真稚嫩的心态,去探索自我獨立的生活方式與品位,并通過線下綜合體可能呈現的多種形式,讓思想落地,讓藝術回到生活中。
青年旅舍試圖培養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與人交流的習慣。從初期的發展到現在,國内的青年旅舍不斷豐富青旅文化内涵,提供一個更良好的青年旅舍。所以,青年旅舍不能抛棄社區型住宿産品的标簽,這正是區别于經濟型酒店的優勢之一。
打造具有特色風格的旅舍環境
城市具有自身的獨特魅力,這也是吸引許多旅行者前來遊玩的原因。網絡上千篇一律的網紅住宿環境隻能 " 紅 " 一時,但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旅舍環境往往能讓人拍手叫好,住宿環境是了解一個城市最快的方式,一座城市有沒有溫度,對這座城市的感覺如何是有住宿開始的,具有特色風格的環境更能吸引年輕人的市場。例如 De-Hostel 青年旅社,De Hostel 的前身是糧食局,同時也是德興米廠的創始人張德才先生的故居,商家在知道糧食局這段曆史後把 " 舊 " 作爲原始概念,對現有木結構火車站前的私人倉庫和景觀用地的關系進行了梳理。設計保留了原來的結構并發展了 " 夥房 " 這一正在消失的客家傳統建築類型。通過使用當地傳統的材料和建造方法,重組并延續熟悉的集體記憶。
随着 "citywalk"、" 淄博燒烤 "、" 貴州村 BA" 的火爆,可以發現年輕人越來越喜歡 " 接地氣 " 更有人情味的社會環境。對地域文化的探索設計同樣吸引 " 懷舊 "" 新鮮 " 的大衆市場。盡管民宿和酒店也正在打造特色風格,但青年旅舍就如同毛細血管一樣,往往更能滲透對一個城市的人文肌理中去,這個優勢值得青年旅舍經營者參考借鑒。
确立青年旅舍行業标準
國内的青年旅舍情況複雜,單體青年旅舍、國際青年旅舍還有連鎖的青年旅舍等多類型的青年旅舍難以管理," 安全、衛生、經濟、健康、環保 " 一直是青旅在國際上公認的标簽,但國内的不少青旅粘上了 " 不安全、不衛生 " 的廉價感,想要撕掉這些标簽就需要行業經營者多學習運營、管理的能力,以國際青年旅舍爲标杆,單體青旅、連鎖青旅向國際青年旅舍學習。加盟國際青旅聯盟的旅舍往往被認爲是正規的青旅,社交平台上對國際青旅也是好評如潮。國内的青旅學習國際标準,促進單體青旅連鎖化,确定統一的行業規範。疫情結束後的報複性旅遊所反映出的問題足以證明,年輕人需要一個更多元的住宿平台,青年旅舍仍然有很大的市場。
綜上,無論是酒店、民宿還是青旅,都是爲了滿足旅行者的多元化住宿需求,青旅的未來能否持續火爆,或許并不取決其他的住宿産品,也不僅僅靠價格低廉占領市場,青旅文化的營造、管理的規範、服務的優質或許才是更爲重要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