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是令人困擾的社會問題,每當相關新聞出現,網上總會出現各種建議:
及時告知老師和家長、學學防身術強身健體,要避免招惹不良學生等等 … 但這些種種建議,真的有用嗎?
故事的答案,要從剛剛播出的這部《弱小英雄》來找找看——
劇集開篇就讓人精神一振。
考試之後的教室,老師在台上念答案,學生在座位上幾家歡喜幾家愁。
一個學生猛然拍了一下桌面,顯然卷面錯了太多題,他這一拍整個教室都安靜了下來。
本以為不過是學生沒考好惱羞成怒,誰知下一秒,他已經轉身沖向教室後方,輪起一本書朝着一個同學的臉上砸了過去。
這個暴力學生是本校的尖子生延施恩,他少言寡語,生活隻圍着 " 學習 " 二字。
每天第一個到學校,從不與其他同學交談,放學就去補習班,回家還要繼續苦讀。
憑借這番努力,他在學校理所當然的成為——一個朋友也沒有的學霸。
從來有第一名就一定會有第二名、第三名 ……
班上的另一個男生全永彬,和他的 " 小跟班 " 以欺淩同學為樂。
他家境優渥、頭腦聰明,唯一令他倍感挫敗的,就是總在成績上壓他一頭的施恩。
嫉妒令永彬瘋狂,他從小事開始挑釁施恩,卻沒想到機緣巧合中,施恩的孤獨人生中居然前後出現了兩個朋友:
專業格鬥的安秀浩。
此君志不在學習,上課睡覺,放學打工,終日嘻嘻哈哈像個老好人,但是偶然展露實力就是以一打整個運動隊。
似是氣味相投,又或者是惺惺相惜,秀浩主動接近施恩,數次向施恩施以援手。
議員養子吳範石。
作為議員給自己臉上貼金用的 " 孩子 ",吳範石是個典型的苦孩子。
在家被養父精神肉體雙重虐待,在從前的高中也遭遇校園霸淩,好不容易轉學到了新學校,剛來第一天就被永彬盯上。
永彬對施恩的惡意十分強烈,他執意要徹底的傷害施恩,不是單純的毆打他的肉體,而是徹底摧毀他的靈魂。
于是新轉學來的範石被逼成了幫兇,将芬太尼貼片在考試前粘在了施恩脖子上。
在考試時,施恩出現幻覺,無法集中精神,他隻好用力抽自己耳光維持清醒。
但還是沒用,這次考試施恩還是考得一塌糊塗。
他很清楚自己被永彬坑害,于是就有了開篇的一幕:
學霸的暴力,腦子裡回想的是策略和物理技巧,最厚的書用最大的力氣掄在對方臉上,筆紮透跟班的手背,再把罪魁禍首的腦袋用窗簾蒙住,然後用書劈頭蓋臉的砸下去 ……
如果不是秀浩制止了施恩,施恩恐怕會當場打出人命。
這份狠震懾了永彬,也震驚了範石,他開始關注秀浩與施恩,一心想成為他們的朋友。
于是當範石發現永彬要對施恩不利的時候,他主動跑去叫醒了秀浩,拯救了施恩。
從此,在校園霸淩的陰影裡,三個好朋友變成了彼此依靠的同盟。
但他們的抵抗,真的能終結校園霸淩的摧殘嗎?
三位主角的設定讓劇集變得刺激熱血:
暴力學霸、職業格鬥學生、議員孱弱的養子。
三位主角的性格,也決定了他們的路注定走向令人唏噓的方向;
回避一切霸淩的可能性有用嗎?施恩告訴你,沒用!
施恩的生活,除了學習就是學習,從不找麻煩。
面對生活中的麻煩,施恩也懦弱膽小,他總是第一時間做好攻擊的準備,活像隻時刻豎起尖刺的刺猬,基本做到了不惹事也不怕事。
而且他學業優異,是老師重點關注的學生,是學校未來升學率的保證。
但,他不惹事,事會主動惹他。
當永彬對他心懷惡意,施恩一樣無法抵抗無孔不入的攻擊。
生于破碎的家庭,施恩的優秀,成為母親未别人上網課時吹噓的資本,成為父親唯一關心的事情。
雙親缺位,老師也無法有效保護,成年人從施恩的生活裡缺位,他隻能憑狠勁保護自己。
身強體壯、武藝高強有用嗎?秀浩告訴你,沒用!
實力堪稱以一當十的秀浩,在校園裡面對永彬的時候絲毫不用避忌。
但是當永彬找來了社會上的混混,找來了黑幫,三人小組也一樣落得個遍體鱗傷、九死一生。
而當圍攻秀浩的人越來越多,他終究還是會敗下陣來。
能打當然可以保一時平靜,但武力對抗永遠不可能真正解決校園霸淩的局面。
那麼,打不過就加入,從屠龍少年變成惡龍有用嗎?
範石告訴你,沒用!
一直忍受着家庭和校園雙重霸淩的範石敏感而又脆弱,他不夠狠,不會打,成為了三人組後,卻又始終敏感于秀浩與施恩更加親密這件事。
嫉妒、挫敗、孤獨、恐懼、怯懦 ……當複雜的負面情緒淹沒了範石,他最終倒向了霸淩自己的勢力。
當受害者變成了施暴者,範石成為了所有施暴者中最殘暴的一個。
明明心裡最喜歡秀浩,卻對秀浩下手最狠,最終秀浩在圍攻之下被打得傷勢過重,陷入難以醒覺的昏迷。
受害者順從暴力,并不能終結暴力,隻能更進一步傷害自己。
秀浩的遭遇刺激到了施恩,他決意為秀浩報仇。
這一場暴力,說刺激是真刺激,說爽也是真爽,但是卻讓觀衆的心越來越沉重。
因為每當施恩打倒一個人,觀衆就明白,他距離他想要考上大學的夢想就越來越遠了。
最終,施恩對上了範石,他選擇了停手,并告訴範石他能夠理解他。
唯有處于霸淩中的受害者,才真正懂得那時時刻刻都想要投身黑暗謀求平靜的沖動。
三人組最終的結局令人意難平:
秀浩陷入昏迷、範石出國留學、施恩被迫轉學面對着換湯不換藥的校園霸淩。
他們孤獨而又痛苦的生命裡短暫存在的友誼之花凋零在暴力之中,也從一個側面揭露了殘酷的真相:
僅憑未成年人自己的努力,永遠無法終結校園霸淩,真正需要努力的,是站在校園外的成年人。
除去父母老師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導和保護,最重要的一環其實是對未成年犯罪的懲戒。
還有什麼比 " 刑滿釋放 " 更具備震懾和教育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