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火了,也帶火了賣魚佬高啟強。
如今,網絡上也湧現不少網友評論,準備複刻 " 強哥 " 的發家道路:開魚檔、讀《孫子兵法》。
在菜市場販魚的老闆們也收到了許多打趣," 有許多人說要跟我學賣魚 "。
但賣魚真的是一件容易事嗎?
起碼魚販阿傑不這麼認為。
阿傑出生于陸豐,早在上個 90 年代開始,他的父親就随着村子裡的人來到深圳做賣魚生意,從一個小檔口開始,攢下了如今做進出口海鮮、日料生意的公司,年收入過百萬。
作為高啟強的同時代同行,阿傑的父親說," 普通人哪能有高啟強那麼好的命啦?"
畢竟在菜市場的江湖裡,賣魚從來都不是一件易事。
以下是關于阿傑的真實故事:
文 | 悠悠
編輯 | 蔡玉
# PART.01
沒點 " 關系 ",你連魚檔都開不了
我出生在潮汕陸豐,早在上個世紀 90 年代,村子裡的人就陸陸續續出去做生意,這其中有 1 萬多人,90% 都在海鮮、水産生意。
可以說,從事水産行業,是我們村的傳統。我也是在 17 歲時,子承父業來到深圳的檔口賣魚的。
在《狂飙》爆火之前,網絡上還有一個熱梗," 我在大潤發殺了十年的魚,我的心早已像手裡的刀一樣冷了 ",再加上許多懸疑小說中的殺人犯主角很多也賣過魚,那時就常有人好奇地問我," 平時除了賣魚,還幹點别的嗎?"
《狂飙》熱播後,高啟強的角色深入人心,更是出現不少朋友找我開玩笑,問我能不能合夥一起賣魚。
圖 | 網絡上熱傳的 "2023 年新目标 "
對此我都會告訴他們," 别學了,高啟強壓根不是普通人。"
首先,外地人來廣東謀生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從電視劇的取景環境來看,高啟強的魚檔應該在廣東省江門市。2000 年前左右,所有廣東的外來人員都需要辦理 " 暫住證 ",警察随時會查,一旦發現沒暫住證,就會被收容、罰款。
辦暫住證,需要 300 元錢,而當時一個工人月工資也不過 800-900 元。
圖 | 關于 90 年代初查暫住證的打工者回憶
所以,很多外地人到廣東之後,首選是進廠工作。因為許多工廠有住宿區、生活區,包吃包住,工人進去之後隻要不出工廠就不會遇到查暫住證的,也不擔心被罰款;有的待遇好的工廠,還會在工人入廠後報銷暫住證的費用。
其次,外地人想要做生意也不容易。
盡管深圳在 90 年代建立特區,大家都認為 " 東西南北中、做生意到廣東 ",但這也導緻競争十分激烈。
當時最吃香的是有錢、有技術的香港人,他們很快壟斷了寫字樓、商場,沒有本金、沒有技術、沒有學曆的 " 三無 " 普通人,就隻能做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倒賣生意,出沒在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地。
由于競争激烈,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間就産生不少矛盾。
按我父親的回憶,那時外人單打獨鬥很容易被當地人抱團欺負,所以我們潮汕人都是一個村一個村的出去打工、住在一起,一旦有人來找麻煩時候,所有熟人會抱團抵抗,遇到外省人搶市場時也會迅速擰在一起抵禦,武鬥也是也經常發生。
也是靠着團結的力量,我們潮汕人才幾乎壟斷了廣東的水産、海鮮市場。
所以,2000 年前後,能在農貿市場等地做生意的要麼是本地人,可以直接進去盤下店鋪;要麼就是得有 " 關系 " ——如果兩樣都不占,根本進不去市場,就算僥幸進去了,沒有老鄉的幫助,也會迅速被擠兌出來。
我們村子裡有 1 萬多口人,90% 從事水産、海鮮行業,遍布捕魚、運輸、批發市場、零售等環節,說的也是潮汕話,如果不是自己人,聽不懂我們的語言,進貨都是一件難事。
圖 | 狂飙劇照
就算從外面進到貨了,在市場裡隻要幾家檔口聯合起來做價格戰,也可以将外省人直接擠壓出去。
對于電視劇裡的高啟強來說,他作為 " 本地人 " 已經赢在了起跑線。
# PART.02
水産行業的 " 水有多深 "?
進貨、盤檔口、找好的位置、賣魚、殺魚……看起來似乎人畜無害,門檻也不高,但這行真不是普通人能做的。
生鮮行業毛利能達到 70%,我們往往加價四成售賣。很多客戶覺得賣魚是一本萬利的事情,我們家也确實靠 " 賣魚 ",在深圳買下了兩套房。
但實際上包括賣魚檔口在内的水産行業,初始投入很高,一般人無法承受。
首先,租金和成本投入就比别人高。
如今,深圳菜市場普遍租金已經漲到 16000 元,我們賣魚的檔口因為設備多、面積大,所以租金更貴,大約在 18000-20000 元一個月左右,這還不是黃金位置(黃金位置指的是入口處),且每 3 年簽約一次,租金會有上漲。
除了租金,入駐菜市場還需要繳納 " 喝茶費 " ——這是廣東這邊的傳統,涉及到店鋪、檔口流轉的時候都有的費用,也有的叫做 " 進場費 ",少則 10 萬、多則 20 萬。
粗略算下來,第一年成本就在 30 多萬元。
圖 | 高啟強的檔口在出口處,是黃金攤位
我們做新鮮水産的,還需要安裝設備。
僅水産專用魚缸是帶有保溫、制氧設備的,按照大小收費,一個配備冷暖機、1*0.95*1.6m 的魚缸價格約為 5800 元,而一個魚檔動辄 10-20 個魚池,成本就 10 萬元,還不算裝修等投入。
圖 | 11 集時,高啟強将魚攤轉給老墨時交代了規模:
8㎡左右,25 個魚池,每天會有 13 種淡水魚,還有 4 斤重的皖魚專屬的魚缸、氧氣開關
阿傑說這樣的投入約在 20 萬左右
一旦不做了,這些根據檔口大小定做的設備都很難轉出去。
此外魚池還得保持供養,24 小時制氧機都得開着,電費按照商業用電計算,這又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接下來是經營成本、貨款現金流。
為了生意好,魚攤會多種類經營,比如大部分水産店會同時售賣蝦、貝類産品。但是産品多也意味着積壓貨物多,和其他蔬菜、百貨不一樣,生鮮魚類很講究時效,一旦不新鮮、死亡就 " 砸 " 在手裡,利潤也自然下來了。
所以除了零售,最主要的供貨渠道會是給周圍的餐飲店——其中零售客戶購買力有限,一天最多出百來斤,而且集中在 2-3 斤的魚煲湯喝,百斤利潤約在 500 元左右;相比之下,餐飲或許能采購數百斤貨。
為了拿下餐館,魚攤經常會以極低的價格來建立合作,尤其是新開的餐館,還在裝修的時候或許就會收到許多魚攤老闆的電話。
可給周圍餐館供貨,不是采用的現結,一般是月結算,所以還要多準備幾十萬的貨款。為了多賺錢," 玩秤 " 也是大家常用的手段,比如 1 斤的魚其實隻有 8 兩重,也導緻大家對魚販的信任下降。
做這一行,也經常遇到貨物賣不出去,除了保持魚的鮮活,及時将死魚降價賣出去、壓在手裡賣不出去的魚回收給做食品加工的廠家也是一門技術。
當然,為了拓寬生意,許多店還提供賣魚之後的處理、烹饪服務,需要另外配備人手,人力成本也上去了。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擁有 25 個魚池、做了 10 年魚販生意的高啟強,都不是 " 窮人 "。
# PART.03
不可能複制的 " 大哥之路 "
做水産确實是一門高收入的生意,但現在這門生意沒有以往好做了。
我們家最多的時候,在 3 個菜市場擁有攤位,到手年收入接近百萬,但這幾年生意明顯下滑,或者說整個市場在變化。
如今市場不像是 90 年代雜亂、惡性競争,現在有錢、有資金就能進入市場,也因此湧入市場的人多了,競争激烈起來。
圖 | 深圳的水産市場
首先在養殖方面,做養殖的人多了,而且随着養殖技術提高、成活率提升,所以産量也有提升。反映到市場則是貨多、價格戰層出不窮。
許多養殖戶,會通過網絡自己售賣産品,價格低廉,分流走了不少潛在客戶。
在市場端,變化更加劇烈。
除了養殖戶、批發商會直接通過網絡和客戶聯系,還有越來越多的海鮮批發市場出現,批發市場裡各類淡水魚、海鮮都有,且因為檔口多,競争激烈、價格透明,因此以前那些利用信息不對稱、偷秤方式來賣魚的也少了。
再者,以前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食材選擇有限,沿海一代吃魚為主。
可是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高了、運輸方便之後,大家對食材的要求開始多樣起來,甚至還需要賣其他省份才有的蔬菜肉類——對于我們商家來說,也不得不增加售賣的種類和規模,成本也随之上去。
圖 | 市場湧現了很多海鮮賣家
除此之外,之前因為魚類、生鮮耗損大,對衛生要求較高,需要許多人維護,所以許多大型中型超市不會涉及做活魚生意,而是銷售冰凍産品。
可現在傳統大賣場的生意不好做以後,許多商超也開始有生鮮區、還提供殺魚等服務,更是擠壓了農貿市場、菜市場的生意。
不僅如此,還有許多資本看中生鮮的市場,押注生鮮生意,利用供應鍊的優勢将産品迅速送到消費者手裡——加上現在城市生活壓力大,年輕人很少到市場買菜,這種模式也分流了不少客戶。
圖 | 不要小看一個水産檔口老闆,可能對方身家 " 千萬 "
另一方面,和我們關系緊密的餐飲行業,則在過去 2 年中遇到不可抗拒的客觀因素,訂購量有限;至于很多轉型做 " 選購 + 烹饪 " 的餐飲同行,也在過去兩年中間損失慘重。
衆多碾壓加上高額租金壓力下,魚攤開始不賺錢,像我們家去年虧損就有 30 多萬。
如今還能通過 " 魚 " 賺錢的魚販,其實背後都有自己的生意經。
像我們家,除了也開始售賣價格更高的海魚。
圖 | 阿傑家售賣的産品
此外,我們也會和買菜平台合作,利用互聯網買菜的外賣模式進行銷售。
但互聯網買菜平台的外賣模式,抽成高達 20% 以上、客戶還要求我們處理精細、不然就給差評、扣款、減少單量,我們得配備專門的剖魚師傅,人力成本增加了不少。
但僅僅依靠檔口的銷售,收入不會太穩定,所以也會跑展會拓展資源。
而早在前幾年,父親也利用陸豐老家的資源轉型做冷凍加工、幹貨的生意——畢竟比起生鮮來,冷凍和幹貨可以存放的時間更廠,能運輸的距離也更遠。
但做冷凍和生鮮加工,也要投資建廠,或者能有穩定的貨源、客源。
盡管我家在 2 代人在水産行業做了接近 30 年、加上村子裡許多熟人有工廠,有價格優勢,但在轉型時候也前前後後也投入了 80 多萬元用來建倉庫、拓展客源。目前我們家魚檔除了給周圍餐館做供應,還做日料供應、進出口産品。
相比之下,許多沒有貨源、沒有客源的年輕人沖入,賠的血本無歸頭隻是遲早的事情。
所以當大家問我能不能學殺魚,為以後職場謀出路時候。我都會告訴他們:不能,因為你隻是單槍匹馬的普通人。
# PART.04
後記
和阿傑在聊天的時候,阿傑一直跟我強調 " 不要覺得賣魚是一件收入很低的事情 "。
畢竟在許多新聞報道裡面," 賣魚 "、" 買菜 " 都被刻畫成了行業底層職業。
阿傑發來一張照片,上面是他與朋友們的聚會,桌子上全是海鮮,圍在桌子邊的年輕人身上不乏 LV、江詩丹頓之類的奢侈品名包名表。
" 我們家裡都是賣魚起家的,還有很多孩子在國外讀書。"
但他還是反複強調," 不管賣什麼,都是一門生意,如果想要在這門生意裡面賺到大錢,隻靠個人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