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消失的她》,我最大的感想是:
文詠珊好靓。
有人說看這片能治戀愛腦,我不太同意,因爲電影還沒看完,我就已經愛上了文詠珊。
文詠珊在影片飾演的角色,很符合黑色電影裏 " 蛇蠍美人 " 的設定,性感美豔,充滿了神秘感。
一覺醒來,床上多出了一個根本不認識的枕邊人。這是《消失的她》整個故事的引子,或者說,這是影片的戲核。
第一次登場,文詠珊穿着件鮮紅的睡衣,出現在朱一龍飾演的何非身邊,長發紅唇,性感奪目,但眼神又是柔弱的,說話也是嬌滴滴的,這種反差感造就的是一種無法名狀的恐懼,觀衆看到文詠珊這張臉,就會明白,這是個狠角色,是個危險的 " 壞女人 "。
那場沙灘上的戲,讓這種觀感被凸顯得更加強烈。穿着黑色長裙的文詠珊從遠處向朱一龍走來,竟有種睥睨一切的氣概,充滿了攻擊感。而到了餐桌上,文詠珊不管是示弱還是用強,都牢牢掌控着局面。
再到那場她把酒瓶砸在自己頭上的戲,作爲觀衆,我已經完全淪陷。
毫無疑問,文詠珊對角色的塑造是成功的。她賦予了影片最需要的氣質:誘人的危險感。
哪怕是作爲一個工具人,這個角色也至關重要。
毫不誇張地說,文詠珊的顔值、氣質、演技,有任何一方面不夠出彩,整部電影都會垮掉,一切懸疑的設計,恐怕都會變成徒勞。
我想,如今的文詠珊,已經當得起 " 好演員 " 這三個字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她其實是嫩模出身,因爲英文名是 Janice Man,所以那時的昵稱是兩個字母,JM。而與她一起出道的姐妹,名字裏字母更多一些,正是内地觀衆都非常熟悉的 Angelababy。
嫩模這個詞,在香港又叫 " 模 ",指的是年輕的少女模特。嫩模與傳統模特不同,她們大多未經專業訓練,也不具備職業模特所需要的身高和比例要求,所以不會走貓步,上不了 T 台。她們的工作很簡單,拍拍廣告出出寫真上一上雜志封面,受衆也就比較明确,直指香港宅男。
香港風行嫩模,源頭大概還是日本。AKB48 在 2005 年成立後爆火,港人見賢思齊,便打出了嫩模這張牌,嫩模追求少女感而非高級感,早期走紅的那幾位嫩模,不管是長相還是妝容,突出的都是卡哇伊,是一種帶着幾分混血氣質的幼齒感。
在文詠珊和 Angelababy 之前,可考的 " 嫩模鼻祖 " 名叫傅穎,走的是日系風格,但未能大火。于是,很多人認爲文詠珊和 Angelababy 就是 " 香港第一代嫩模 " 的代表,周秀娜等人,出道更晚,隻能算是後輩了。
嫩模在香港名聲并不算好。
宅男們喜歡,其他人可并不喜歡。
香港自由黨青年團之前做過一項調查,大部分受訪者都認爲嫩模敗壞了香港的社會風氣。
因爲他們認爲嫩模在公開活動(尤其是香港書展)或寫真集上的衣着太過暴露,以出位及賣弄性感的手法宣傳,會影響其他少女的價值觀,使她們錯誤認爲展示自己身體去賺錢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雖然嫩模們其實并不主打性感,但在外界看來,賣弄可愛和賣弄性感并沒有什麽差别,相較于真正的演員和歌手,嫩模雖然也是明星,但總會讓人覺得 " 徒有其表 ",似乎是 " 腦袋空空 " 的代名詞。
從嫩模到演員,似乎是很簡單的轉型,有顔值托底,積累了一定人氣,接到戲約去演戲就好了,自然而然。
但嫩模出身,從被人诟病不會演戲到靠顔值和演技在爆款電影裏出圈,文詠珊這一路走來,并不容易。
更何況,人們熱衷于把起點相似的明星放在一起比較,從出道以來,不管是在香港還是在内地,總會有很多人把文詠珊和 Angelababy 相提并論。其中一個更紅更順的時候,另一個也往往會被人議論。
無形的壓力,當然存在。
逆風翻盤,也就更顯得有些熱血。
文詠珊剛出道時,确實符合很多人對嫩模的刻闆印象。
長相甜美不消說了," 沒文化 " 是港媒喜歡給嫩模貼的标簽,而文詠珊讀書也的确不是很行。
文詠珊到中五就沒有繼續念書了。
在香港,中五相當于高中,中五上完後要通過會考才能繼續念中六中七,最終參加高考。 " 讀書不行 " 是文詠珊自己承認的,也是看到她那次對港媒的回應,我才發覺這還是個挺有意思的女孩。
港媒嘲她當年會考隻考了兩分(Angelababy 有 13 分,雖然也不算是太好的成績),文詠珊也不回避,直接就回道 " 人生不是隻有會考,各有所長,我讀書不行,成績對父母有交代就 ok。"
或許性格中濃烈的港女氣質,才是文詠珊和 Angelababy 最大的不同之處。
兩人剛出道時,一度形影不離,參加任何節目都同時出現,長相不算特别相似,但因爲妝容和打扮,竟會給人一種比 Twins 還像雙胞胎的錯覺。
但骨子裏的東西不會改變。Angelababy 在上海長大,她的美很難說有多少香港特色,美得太标準化,或許也就缺乏了煙火氣,缺乏了獨特感。
文詠珊身上的港女氣質則格外濃烈,甜美的外表下有幾分酷勁,不笑的時候,在她的臉上我們能看到冷豔感,這也爲她後來完成轉型提供了基礎。
當然,靓得有特點的前提是夠靓。
在讀書期間,十三四歲的文詠珊就因爲長得夠靓,被街上星探發掘,以封面模特的身份開啓了職業生涯。
中五畢業後第二年,文詠珊就受邀參加了電影《十分愛》的拍攝,也算是文詠珊的銀幕處女作,如今回看,論演技是沒什麽演技的,靓卻是夠靓,隻是有些嬰兒肥。
這期間,文詠珊和楊穎作爲香港嫩模的代表人物,一起參加節目,一起出席活動,還一起創辦了一個潮流品牌做起了生意,成爲了當時著名的 " 姐妹花 "。
後來潮牌沒能做成功,兩人也因爲一些其他的事情越走越遠。
于是,Angelababy 離港北上,而文詠珊留在了香港,被黎明簽下,成爲了黎明公司的藝人。
有個笑話是,坊間傳聞當年黎明是準備簽另一位的,不過因爲兩人太像了最後簽成了文詠珊。
雖然在黎明的公司文詠珊一連拍了幾部電影,都沒有掀起什麽浪花。
諸如《爲你鍾情》、《大追捕》,還有因爲片名特拗口而讓我印象比較深的《那夜淩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 VAN》等等。
影片質量都不算出挑,文詠珊飾演的角色,也很難說有多少記憶點。
有人說文詠珊在黎明的公司浪費了五年時光,而那五年,正是 Angelababy 一路走紅的五年。
好事的記者采訪文詠珊,問她是否會羨慕昔日的姐妹,文詠珊也是好脾氣,隻說自己不介意走慢一點。
或許對于想成爲流量明星的人來說,走慢一步都不能允許,但對一個想成爲好演員的人來說,走慢一點,一定意味着更好的曆練。
那五年的時光,其實是她從 " 嫩模 " 轉爲 " 演員 " 的關鍵時刻。
不那麽紅的時候,演員才會有機會沉下心來琢磨表演,好好思考自己的未來。
到了 14 年,文詠珊決定不和黎明續約了,而是和黃柏高簽約,同時搭乘北上的末班車,一邊在香港拍戲一邊到内地發展。
初到内地,她故意不帶助手,隻請了一個内地的朋友幫她,就是爲了讓自己快速進步,盡快适應。 有時候哪怕作品容許她用粵語講台詞,後期配音,她都會堅持用國語,怕自己産生依賴。
如今文詠珊經常在自己微博直播日常,可以看回放的,随便點開一個,你一定會被她的普通話折服。
在《消失的她》裏,我們依然聽得出她的普通話有口音,但相比大多數香港演員,普通話能練到她這個程度,已經是萬中挑一了。
多說一句,肉眼可見的,文詠珊不僅是國語進步,還有英語。從文詠珊 2007 年出席活動,被主持人以英文提問啞口無言,到經過十年左右的時間,一口流利的英文。 私下裏,你猜不到她下了多少功夫。
她也明白内地不好闖," 内地太多叻演員,個個都系科班出身,我?隻是 BB 班呀!"(叻,廣東話,意爲聰明、厲害、棒。)
人,貴在自知。 貴在自知的同時,她又懂得努力。 加上自身條件又如此優越,怎麽能不被注意呢?
重要的是,她選對了路線。嫩模出身的她,不可避免地被别人定義爲花瓶角色,把她看成是白瘦幼的代言人,但她偏偏給自己選擇了 " 飒爽港女 " 的路線,美麗之外找到了幾分酷勁,也匹配了自己氣質中的那幾分冷豔。
一部《赤道》,讓觀衆記住了那個殺氣十足的女殺手,烈焰紅唇、人狠話少,幾場打戲,和影帝們同台,依舊奪目。
又一部《寒戰 2》,軟美萌的律政新人,氣質絕佳。
連續兩部,連續兩年,文詠珊提名金像獎最佳女配。
在内地,她又頻頻靠豔壓美上熱搜,很多人都記得《海上牧雲記》裏她留下的驚鴻一瞥。
和陳思誠的公司簽約後,她在大銀幕上的亮相每一次都讓人印象深刻。《唐人街探案 3》裏她隻有幾分鍾的戲份,卻讓無數人在看完電影後念念不忘,紛紛搜起了文詠珊。
她在内地最具代表性的角色,應該是劇版《風聲》裏的李甯玉,有病嬌感的高智商美女,被文詠珊诠釋出了别樣的魅力,格外迷人。
到了《消失的她》上映,文詠珊已經拿得出好幾部真正意義上的代表作了。
而她在同齡演員中也算得上稀缺。有港女氣質,普通話又說得夠好,比她酷的沒有她美,比她美的又沒有幾個人。
嫩模的出身,現在看其實也是她的底氣,想真正靠顔值打出一片天,顔值也必須得過硬才行。
有過硬的顔值,又磨練出了夠用的演技,那就想不紅都難了。
當然,一切都和努力分不開。
說回來,人生是場馬拉松,不跑到最後,沒人知道誰跑得更好更快,有的人一開始跑得快一些,中途偷懶,最後可能都很難完賽,但有的人注重補給,前半段跑得慢一些,後來迎頭趕上,也說不來。
誰又能早早論定成敗。
END
商務 / 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