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手風采
# 首屆 " 點燈人杯 " 兒童閱讀教師素養大賽
米蘭
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學華僑城分校語文教師
首屆 " 點燈人杯 " 兒童閱讀教師素養大賽
二等獎獲得者
曾獲金牛區第二屆 " 成就學堂 " 微主題研修展示比賽一等獎;微課《一隻想飛的貓》入選 " 經典詠流傳 " 系列叢書數字資源課程,由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 大賽全景回顧
▲
2023 兒童母語教育論壇暨首屆 " 點燈人杯 " 兒童閱讀教師素養大賽總決賽高清回看視頻
收到 " 親近母語 " 的比賽邀請函,這是我第一次與 " 親近母語 " 牽手。
很喜歡 " 點燈人 " 這個稱呼。點亮育人之路,燈塔照亮行人。有幸能夠提着一盞心燈,走在點亮他人的路上。與 " 親近母語 " 那麽多點燈人一起朝着一個方向前行,這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
我們人北教育集團一直踐行 " 全閱讀幸福教育 " 的辦學特色,以 " 閱讀世界,書寫人生 " 爲學風,着力發展 " 全閱讀 " 教學理念。教師們也堅做守望幸福的閱讀者,與孩子們一起徜徉書海,以書會友,用閱讀聆聽彼此的心海,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這與 " 親近母語 " 的閱讀理念不謀而合。我想正是這同歸的道路,讓我們有緣能夠走在同一條路上。
比賽之初,有三篇文章供我選擇。我堅定選擇了梅子涵先生的《走在路上》。主人公小遠是一名十四歲的初中生,學校包場看電影,多出一張票,小遠下意識給多買了一張,想帶奶奶一起去。由于奶奶已經七十歲了,短短二十分鍾的路程,由于要遷就奶奶的遲緩步伐變得異常漫長。小遠對奶奶的态度也開始不耐煩,甚至嫌棄奶奶麻煩……
文章節奏舒緩,以插叙的方式回憶小時候祖孫倆的相處日常。60 歲的奶奶背着年幼的小遠看耍猴子;到勞工醫院旁邊的大棚子裏看戲;到兵營拐角上看套圈圈、看打氣槍;爲了補貼家用,奶奶做苦力拉車;酷日下年幼的小遠爲奶奶冰水等暖心的日常相處畫面……過去與現在,如同電影畫面般交織、重疊。
梅子涵先生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回憶之路中祖孫倆相處的日常,對比小遠長大之後對奶奶的态度。讓我在做課的時候産生了一個思辨性的疑問:是情感決定态度,還是态度決定情感?其實改變的一直都是态度,小遠對奶奶的情感從未改變。小遠那顆愛奶奶的心如明月被雲霧遮住了一般,當成長的輕風輕輕拂過,月光皎潔依舊。
通過這篇小說,我們可以得到成長小說一個不變的啓示:就是依賴再到掙脫再到回歸的過程。在每一個成長之路的過程中,總有想掙脫家人束縛的時候,這也是一種從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當我看完我心之向往的風景之後,最終都會走向回歸,回歸家人、回歸自我、回歸最初那條路。也就是文中小遠與奶奶雙向奔赴之路,成長的道路。
在親近母語分級閱讀書目中,《走在路上》是四年級的閱讀篇目。四年級的學生正處于低段向高段過渡時期,這時候的學生開始轉變思維方法,從過去籠統的印象轉爲具體分析,偏重對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分析。具備了一定自主學習能力的四年級學生開始有了自我評價意識。此時我們的教學重點是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應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
課後我讓孩子們給了我一個學習反饋。
在南京兩天半的學習時間裏,組委會安排了好幾節與我們比賽類别相對應的研讨課。我上的是單篇故事文本類,組委會邀請了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杭州學校小學部校長王樂芬老師執教梅子涵先生的散文《快遞》。
王老師将課堂劃分爲兩個部分,前半部分給了孩子故事的前半部分,保留了散文的結尾。預留出了想象空間,讓學生想象結局。她在後半部分出示了人物對話,也就是梅子涵先生自己和快遞員的對話描寫。
深刻記得梅先生說當文本對話出來的時候,他被感動了。先生強調學生一定要深入文本,與文字對話,這才是閱讀最原始的溫度。
此次南京之行,有同行、有作家、有教育家也有媒體人。行業不同,可我們都在做文字工作,不能說在座皆是知音,但是我們都走在同一條路上,一路艱辛,同時也一路風景,與君共勉。【END】
點亮小星标 ★ 精彩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