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末年,曹操的陣營中,有兩個謀士同樣是才華出衆,一個楊修,被曹操給砍了,一個荀攸,得以保全自身。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楊修這小子,太招搖了。在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有一尊堪稱今天Feier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同樣是曹操的謀士,楊修和荀攸為什麼結局不同?這句話就是答案,歡迎閱讀~
在東漢末年,曹操的陣營中,有兩個謀士同樣是才華出衆,一個楊修,被曹操給砍了,一個荀攸,得以保全自身。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楊修這小子,太招搖了。
在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有一尊堪稱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傑作的跪射俑,别小看這尊俑,它卻是被稱為 " 鎮館之寶 ",有人甚至說它是兵 馬俑中的精華。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座跪射俑,是現有 1000 多尊陶俑中,保存最完整的,甚至連衣服的褶皺、頭上的發絲都能看清楚。而其他的陶俑,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
為什麼這尊跪射俑保存最完整呢?因為它的姿态足夠低,個子低,天塌下來有高個子替他擋着,其次,他的姿勢低,是蹲跪的姿勢,右膝、 右足、左足三個支點呈看起來是等腰三角形,确保了重心穩定。正是因為這兩點,所以,遭受重力的坍塌的時候,他得以保存最完整。
現在咱們再來看楊修和荀攸。
楊修就好比那些高個子的秦俑,自恃才高,總是愛表現自己,總是揭穿曹操的各種小把戲,讓曹操覺得沒面子,楊修太愛表現自己了,讓曹操這個領導覺得自己在他面前就是個透明人,曹操 " 雖嬉笑,心甚惡之 ",早就想弄死楊修了,正好趕上楊修 " 惑亂軍心 ",幹脆就把楊修給殺了,省得他總是在衆人面前表現得比自己還高明。我如果是曹操,也會這麼做,這種愛表現自己的人,是團隊的不穩定因素啊。
但是,荀攸就不一樣了。荀攸智慧過人,但是,也深谙謀略之道,他不僅可以在正事上能夠出力,給曹操和團隊貢獻自己的智慧,也能在安身立業、處理人際關系等方面,給團隊做出貢獻。
咱們的曹丞相雖然以愛才著稱,但是,一樣有人性的弱點,在處理楊修這類不穩定分子,不安定因素方面,那真是一點也不會猶豫和手軟的。
再看荀攸,在正事上,他出謀劃策,一個主意接着一個主意,上了戰場,一樣不掉鍊子,這樣努力幹活的同事,領導喜歡,同事也喜歡,但是,在平時的接人待物上,荀攸又偏偏不露鋒芒、不争高下,這簡直是模範員工的典型啊!
總之,荀攸是一個有事能頂上去,沒事不找麻煩,低調内斂的好下屬好同事。所以,荀攸在朝二十餘年,可以說在極其複雜的政治環境中能夠從容有度,進退自如,在殘酷的人事傾軋中,他能做到穩如泰山,讓自己不被各種風浪波及到,不得不說,這真是一種處世智慧。
荀攸可以說從來沒有得罪過曹操或者讓曹操難堪,也沒有人在曹操那裡說過他的壞話,這人做得,真是沒得說。這就是收斂鋒芒、守住重心的方圓處世之道啊。
在人際交往中,也是這樣的道理,我們跟人打交道,放低姿态,守住重心,既能跟他人保持良好的關系,又能避免各種争鬥傷害到自己,悶聲發大财才是王道啊!
相反,如果像楊修那樣,處處表現自己,讓領導難堪,給同事出難題,不僅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幫助,甚至四處都會遭受被人的算計和針對,給自己招緻無數的禍害和煩惱。
所以說,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應該秉持 " 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鋒芒 " 的處世原則。一方面堅守初心,埋頭做事,走好自己的路,另一方面用靈活的方法,應對各種各樣的人和事,确保自己走路更順暢一些。
這也是《菜根譚》這句話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澹泊之士,必為濃豔者所疑;檢飾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鋒芒。"
意思就是說:你甘于淡泊,一定會受到熱衷名利的人各種懷疑;你生活儉樸謹慎的人,一樣會被行為放肆無所顧忌的人所妒忌。不管你做什麼樣的人,都會受到他人的非議。所以,一定要懂得堅守初心,堅守正道,你就不會迷茫,也不會随意變換自己的準則,這樣才能真正走得穩,但是,也要謹記一點,不要過于鋒芒畢露,傷到别人最終也坑了自己。
你覺得是這樣嗎?
關于同樣是曹操的謀士,楊修和荀攸為什麼結局不同?這句話就是答案就介紹完了,您有什麼想法可以聯系Fe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