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已經接近尾聲了,不知道大家過得如何,開不開心?
當然對于很多的 A股投資者來說,可能假期結束才是最開心的,因爲在這次國慶長假之前,我們有了一段非常美好的行情,很多人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這個市場裏面,再來看看這段行情能不能夠繼續。
那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聊聊我對這段行情的一些看法。
不過關于這段行情它的起因,包括那些政策到底都是些什麽意思,我在這期裏邊就不再贅述了,因爲最近也有特别多的文章分析過了——畢竟這也是最近一段時間的流量密碼。
首先說明下,本文我僅僅從主觀、個人的角度,結合我自己這幾天的一些心路曆程,包括看這段行情的演繹,來跟大家聊一聊截止到目前爲止我的一些想法。
另外因爲最近也有很多的朋友來問我,接下來該怎麽辦?不管是現在有倉位的朋友還是沒有倉位的朋友,其實都很焦慮,那我也會盡可能地聊一聊我的一些——不能說建議,隻能說是一些從過往這麽多輪行情裏面總結出來的一些想法。
好,那就讓我們開始吧。
一
我對這一輪的行情有三個看法。
第一個看法叫做情緒化的行情裏面不要談基本面。
這句話聽起來非常不像我的風格,但是不要急,我們來慢慢解釋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畢竟最近也有很多的朋友會跑來跟我說,你看 PMI 數據這麽差,這輪行情也明顯短期脫離了基本面,它怎麽可能還有持續性呢?
不過對于一輪的股市行情,最重要的是要看它的起因是什麽,推動它往前的助力器又是什麽。了解清楚這些東西,你才能知道接下來到底是什麽因素才會導緻這輪行情能繼續的演繹或者是戛然而止。
應該說每一輪的行情,不管是 A 股還是美股,還是世界上任何一個資本市場,都會有一個契機,然後會有一條主線。
我們以 A 股爲例的話,有很多輪的行情背後是有非常堅實的基本面基礎的——當然這個都是回頭來看,因爲在行情之中的話,你是沒有辦法知道這個基本面到底它的好轉會到一個什麽樣的地步。
舉個例子來說, 2017 年啓動的核心資産行情,包括 2020 年到 2021 年科技股的行情,背後都是相關産業的公司在基本面上持續向好的趨勢,不管是營收端還是利潤端,以及業務前景都是非常好。
基本面行情的一個特點就是它持續的時間相對來說會比較長,走起來也會相對的比較慢,因爲市場會三步一回頭去看你的基本面有沒有跟上整個股價的上漲。
随着一次一次的季報,一次一次管理層對于市場的這種披露,讓大家信心倍增,那麽才會推動行情往前演繹。
當然一般到這種行情的末期也會有一些泡沫的迹象,會有脫離基本面的情況存在。但整體來說,基本面行情往往是持續時間比較長,大家能在背後找到一個非常堅實的理由的這麽一種行情類型。
但是,其實除了基本面行情之外,這種情緒面推動的行情,從 A 股甚至是從美股的曆史上來看,也并不少見。
當然了,像這次這麽快速、這麽大幅的上漲還是比較少見的。
如果你去翻看A股這 30 多年的曆史的話,能夠找到最像的一段行情,一直要追溯到 1999 年,史稱 519 行情。
當然我自己也沒有經曆過那波行情,這都是聽前輩說的,另外也會有很多的券商的研報是關于那段行情的。
我看了一篇,也是很早之前就看過,最近又把它拿出來重新看了一遍,就是招商策略的張夏寫的,叫做《複盤"519"行情,那一場說漲就漲的史詩牛市——觀策天夏·第六話》。
你看這些詞兒說出來,是不是也非常能夠形容最近的一段行情?
那段行情有多麽的牛呢?就是從 1999 年的5月 19 号到6月 30 号,短短的一個半月時間, 上證指數在 31 個交易日裏面上漲幅度達到了66%。
你可以想象,指數漲這麽多,相關的個股肯定會漲的更多,所以史稱 519 行情。
這段行情如果往後看的話,能夠跟它媲美的也隻有 2007 年,也就是那一波真正波瀾壯闊的大牛市。在 530 的一輪回調之後,在7月到 10 月有一波非常大的可以說是趕頂的行情。
另外就是在 2015 年,當時有一個 4,000 點起點論——最近這個相關的截圖又被人轉到了各種股票群裏面——在這個起點論提出之後,在 4 ~ 5 月份有過一波創業闆爆發式的,也是一個趕頂行情。隻有這兩輪行情可以跟 519 相提并論。
但是大家也可以發現,後面我說的這兩輪都是在牛市裏出現的,而且都是最後牛市尾期,但是 1999 年這個 519 行情其實跟現在是更像的,它是在一個本來非常低迷——因爲 1999 年那段時間剛過完 1998 金融危機,整個市場處在一個比較低迷的狀态——是因爲一系列的政策讓整個市場旱地拔蔥,硬生生地拔起來了這麽一段行情。
那段行情我在這裏當然不會去非常系統的複盤,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我前面說的張夏的這篇研報。
簡單來講就是在1999年的5月16号,有一份文件得到了批複,叫做《關于進一步規範和推進證券市場發展的六點意見》。這個是針對資本市場一個直接的文件。
其實從事後看,這六條機制短期不是什麽特别大的利好,但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就是在這篇研報裏也寫到的,這是第一次股票市場的發展得到了最高層的肯定。
因爲大家知道中國的股票市場的曆史并不是很久, 90 年代初期才有,一直到 1999 年的這份文件出來,市場資金才看到最高層也開始關心股票市場的發展了,得到了它的肯定。大家會憧憬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會憧憬中國監管對于資本市場更多的一些扶持政策,于是一波轟轟烈烈的這個行情就展開了。
聽到這裏大家會不會覺得和這次的行情有那麽一點點相似之處?
這次是什麽原因?是在央行、證監會、金管總局的這個發布會之後對吧?這個發布會本身裏面公布的這些政策當然也有很多的分析文,告訴大家這些政策到底是什麽,但其實整體來看并沒有太多的超出預期。
真正點燃這波行情的是等到隔了兩天政治局會議的召開,讓大家發現不同尋常,好像最高層對于現在的經濟狀況,包括對未來的政策走向,有了一些跟以前,跟過去這兩年不太一樣的想法。
從這個時候,行情才真正地被點燃了。
換句話說就是,政策本身很重要,但是政策超預期,以及政策超預期背後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超預期的政策,這個才是真正點燃這種情緒化行情的一個重要的契機。
所以說到這裏大家也能夠明白爲什麽我這一點要說情緒化的行情裏面不要談基本面。
因爲基本面不是這一輪行情的主要原因,更不會是主線,基本面在接下來的一些演變,甚至它越壞,反而會讓市場情緒更加的激動。
因爲這一輪的導火索是大家覺得最高層意識到了經濟情況的不夠好,所以會出台更多超預期的貨币财政,甚至改革政策。
如果基本面越差就意味着,最高層對于這個東西認識的就會更清楚,它推出超預期政策的可能性就會越大。
所以我們看到 PMI 數據出來,市場不爲之所動,大家現在有人在說三季報可能會不好,如果是這樣,那麽三季報出來之後反而會讓大家覺得未來的政策會更加超預期——它恰恰不是一個阻力,而是一個推動力。
類似這樣的故事其實在美國也曾經上演過。
不說遠的,就說最近的 2020 年。
大家如果還記得的話, 2020年三四月份,在新冠疫情前期,美股曾經連續熔斷往下跌,跌得非常的慘。但是後來美聯儲包括美國政府宣布大規模的刺激,讓整個市場情緒發生了扭轉。
到四五月份的一個很重要的情況就是,越多不好的信息爆出來,反而市場上漲得越快。
原因就是我剛才說的,一旦這個預期被扭轉了,一旦新的叙事形成了,那麽所有這種舊的事實就會變成新叙事的一個燃料,它會反而推動市場往上漲,而不像是在舊的叙事裏面那樣會成爲一個阻力,或者是讓市場悲觀的理由。
當然了,招商策略的這個研報也非常有趣,他在開頭就說道:
"巧合的是這三次短暫瘋狂的行情,就是 519 行情,包括 07 年的這個行情,也包括 15 年這個 4, 000 點起點論的這個行情相隔都是 8 年,原因可能是因爲人們對于這種激情和痛苦的記憶隻有七八年,也就是七年之癢,那麽隻有在七年之後才會完全遺忘。"
當然張夏也說,這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但如果是真的,那 A 股如果要再上演這種激情行情,可能要等到 2023 年了。
這篇研報發表于 2018 年,那段時間也是一個非常難熬的時候,但我想張夏沒有想到的是,這輪行情發生的不是 2023 年,但是也沒有晚很久, 2024 年就再次發生了。
所以這也能夠看出,A 股20多年了,它的成熟度也就這樣,資金依然在推動着這個市場暴漲暴跌。在這一點上,20年完全沒有變。
二
我的第二個看法是:事實上目前這種暴漲的市場,反映出的反而是資金對于政策的持續性是缺乏信心的。
這一點怎麽說呢?
因爲如果市場真的非常相信 10 月底人大常委會能夠推出超預期的财政政策包,以及接下來這個政策的轉向是闆上釘釘的,是毫無疑問的,而且會一路向着全面的這種刺激去走的話,那麽我們應該看到的行情是什麽樣子的?
是所謂的大漲小回,是有一段回落,然後市場稍微穩定一點,又有新的資金湧進來,把市場繼續往上推,呈這樣的波浪式的往上漲,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旱地拔蔥一天接着一天,連一點點回調都沒有。我覺得别說日線級别的回調了,現在連這種分鍾線的回調都非常少見。
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了資金是朝生暮死,是隻争朝夕。
它對于長期到底是不是政策的拐點,甚至是最近流傳的這種财政政策的小作文會不會在 10 月底的人大常委會能夠兌現都不确定,所以怎麽辦?在這個還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僞的時候,快速的加倉,立刻地把這段行情演繹到淋漓盡緻,能夠賺多少賺多少。
所以在我看來,現在短期漲得越快越猛,反而說明資金對于長期的信心越不足。
可能會有人說,就這麽漲下去不是挺好的嗎?一直到 10 月底都會以這樣的速度往上漲,那對于所有的投資者來說不都是一個天大的利好嗎?
但是大家要相信,市場是有限度的。最簡單的證據就是9月30号這一天,單天創曆史的暴漲是用什麽來換來的?是用兩點幾萬億的曆史天量來換來的。
在股市的投資者的眼中,量價配合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你是用曆史天量,甚至超出了 2015 年市場最火爆時候的這個天量換來了這一天的上漲,那就意味着這個時候市場的分歧其實已經比較大了——因爲你有買就有賣,你隻有買賣雙方達成一緻才能形成一個成交。
那麽到後面能不能每天再維持這樣的成交天量,甚至是進一步的推高,來讓這個行情能夠以如此的一個加速度去上漲呢?應該說在人類曆史上都是很難的。
不過,究竟什麽時候開始回調?
是在國慶假期之後的第一天?第一周?甚至是第一個月?這個沒有人能夠知道,因爲直到目前爲止,這一波行情的整個推動力是非常充足,還有大量的資金在試圖湧進來。
三
這就要說到第三點了,就是這一輪行情的資金推動力到底來源于哪裏?
在我看來,現在很多網上的段子說,是不是新股民?有很多的照片說新股民排隊跑步入市,然後再開戶等等的,但至少在我看來,新股民絕對不是這一輪行情,也就是截止到9月30 号的這一波行情的推動者。
當然,未來會不會是目前還不知道。
原因是什麽?如果我們回頭看這種大衆進入資本市場的曆史,最典型的兩個案例,一個是 2015 年春節後的股民,一個是 2021 年春節後的基民。
這個背後的原因都是在之前已經有了非常長時間的上漲行情,累積了很多的獲利者,有很多人賺到錢了,随着春節回家團圓,大家在飯桌上聊天,讓信息充分地傳遞,讓很多沒有接觸到這個市場的人知道了這個市場的好之後,在假期過完之後迎來了這種跑步入場的新增資金。
當然聽到這裏大家可能的一個感覺是,唉,這次的國慶會不會就像那兩次的春節?
有可能,這個我們到現在爲止還不知道,但至少在國慶前的這幾天行情,對于絕大部分的機構投資者以及像我們這種老股民來說,都是瞠目結舌的,都是意料之外的。
那麽你可以想象,對于那些新股民,或者甚至是在這兩天才開始開戶的股民,他對于這波行情是什麽樣的一個看法?真的會在開戶的第二天,就毫不猶豫地把大量的資金用銀證轉賬塞進這個市場,然後開始立刻買股票去試圖追上這個快艇嗎?我覺得很難,這個不符合人性。
所以這一次,至少截止到目前爲止的這個行情,更多的推動力來自于什麽?我覺得 A 股是來自于遊資跟大戶,以及一些比較靈活的機構資金,比如說公募基金,或者是一些券商資管等等的。
在港美股還有一股力量是空頭回補。因爲這些市場有比較完善的做空機制,有很多的海外投資者之前其實對于中國資産是采取一個做空的狀态,那麽随着股價的上漲,他們需要趕緊去空頭回補,去把這部分倉位平掉,以免更大的損失。
但是在 A 股,因爲現在做空的可能性已經非常的小了,包括轉融通現在已經徹底清零了,所以更多的還是這些相對比較靈活的機構資金,以及遊資。他們已經憋了很久了,已經忍了很長時間了,趕緊趁着這一波行情能夠快速地把今年的業績做出來,這是他們的一個首要的任務。
這也是爲什麽我在行情的第二天,其實在那篇《不要随便加戲》裏就寫到,在偏股型基金整體的漲幅 YTD 回正之前,不用考慮什麽行情會結束或者是止盈的問題。
不過我剛剛看了一下數據,因爲9月30号這一天整個偏股型基金的指數漲幅居然達到了8%,所以YTD漲幅已經一舉轉正,現在是 4% 的正收益了,這個第一目标位其實已經達到了。
當然這個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出,現在公募基金的倉位事實上已經不低了,很多倉位可能都補上來了,原因也是因爲在過去兩年的這種熊市裏面,公募基金一直号稱的是你看雖然我跌了,但是我比指數跑得赢,我相對有收益。但是這一輪因爲指數漲得非常的快,這些公募基金如果不快速把倉位補上來的話,他們連這一個"遮羞布"都沒有了,所以過去幾天加倉最猛烈的一定是這些公募基金。
那麽說到這裏,問題就來了,如果說這次的國慶假期可以類比 2015 年的春節或者是 2021 年的春節,是不是意味着國慶後新的資金會由這些散戶接力,繼續往裏沖呢?說實話,我不知道。
那麽這樣的行情會不會有一個自我實現,演繹成一場全面牛市呢?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所以接下來我要給的建議其實跟接下來會不會是大牛市都沒有太大的關系,因爲我不知道 10 月底的财政政策到底是否會達到預期,還是超出預期,抑或是不及預期,我也不知道 11 月份的美國大選到底對中美關系會有什麽樣的影響,最近在中東的一系列的地緣政治會不會對市場情緒産生一些打擊。
情緒市的一個特點就是它高度依賴于叙事的走向,你也不知道什麽時候這個叙事會發生改變,而一旦這個叙事發生改變了,那麽原有的這些本可能變成燃料的"壞消息"又會重新變成阻力,這個都是沒有人能夠預計到的。
但是我現在能預計到的是什麽呢?就是有一些朋友可能在擔心說,市場漲得這麽急、這麽快,會不會監管出手會來抑制市場,甚至是會把原來說的一些政策收回來?
這一點我覺得大家大可放心。因爲對于現在的監管和政府來說,能夠實現今天的這個狀态,是他們這兩年一直夢寐以求的。
如果大家記得的話,去年其實官媒就曾經說過,會要讓所有的人通過資本市場賺到錢,對吧?這個前段時間還被大家拿來做笑話,說一周年了,你看我們賺到錢了嗎?你别急啊,你看一個月後這不就可能賺到錢了嗎?
所以到目前爲止,監管對于目前的狀态應該是樂見其成的,甚至會希望它可以實現這種自我運轉,變成一輪牛市,這個對于很多目前的經濟問題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因爲财富效應對于人的消費傾向還是有非常強的影響作用的。
某種程度上說,如果股市能夠就此走牛的話,對于目前房地産市場的低迷會是一個相當有利的彌補作用。
所以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不用太擔心監管對于資本市場,或者說對于經濟有任何抑制方面的政策出台,我們更需要擔心的還是:
第一,之前流傳的這些小作文,到底最後有幾條能夠成真?第二,外界會不會有什麽樣的事件能夠大幅地扭轉目前的情緒跟叙事?
四
所以簡單總結一下,我覺得這一輪的行情就三個理由。
第一,天下苦秦久矣。市場确實憋得已經足夠久了。如果用大家都熟悉的那個比喻來說,就是市場的這條小狗走在基本面,或者是走在人的背後已經走得很遠了,它的這個繩子幾乎都已經繃得很緊了,随着這個時候一個助推器的到來,它就飛速地重新回到了人的這個前面。這個爆發力以及幅度會非常非常的大。
第二,這種超預期的政策,特别是超預期的政策轉向,會讓大家本能地想起 2022 年底發生的那些事情,對吧?所以大家對于未來就充滿了憧憬,會覺得這種 180 度的轉彎可能會帶來很多我們想象不到的刺激政策,這個是現在市場非常期待,而且短期也沒有辦法證僞的東西。
第三,這輪行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我們有信心,但是我們好像又沒有那麽有信心。所以所有人都要短線短做,所有資金都要隻争朝夕,要趁着證僞之前把今年的業績做出來,甚至最好能把未來幾年的業績都做出來。這樣子的話,就算接下來市場又重新回歸到沉寂的狀态,至少我已經把錢賺到了。
這是我對于這一波行情截止到目前爲止的一些看法。
五
那麽接下來,我想針對現在有倉位的人和沒有倉位的朋友,給一點我自己小小的建議。
可能建議都談不上,隻是我自己一點小小的看法吧。
如果現在你是有倉位的,不管這個倉位是在基金上面,在股票上面,在 A 股還是在港股或者是在中概股,最核心的建議就是——投資紀律在這個時候比任何事情都要更加的重要。
你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當時的這些倉位是爲什麽買的,相對于當時買的時候,它的理由改變了嗎?
舉個例子來說,最近很多朋友的一個想法可能是我當時買的基金要回本了,那麽隻要回本我就賣,我再也不玩了,我不玩了還不行嗎?
這個想法我覺得,一方面也是因爲基金跟股票是不太一樣的,它的背後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公司,你沒有辦法說這個公司的基本面是怎麽樣的,那我要繼續拿着還是不拿着?
大家當年買基金很可能都是信任這個基金經理,會覺得他能夠幫你實現财富的保值增值,那麽經過了這麽久,你對這個基金經理的所有信心也都消失殆盡了,你完全不信任他了那麽一回本就賣,這是一個非常本能的想法,我覺得也是無可厚非的。
另外一個可能性就是當時其實你買基金本身理由就不是很明确。可能就是跟着當時的基金狂潮、基金牛市随手買了幾隻,也可能是理财經理的忽悠,或者是朋友親人的推薦都有可能。
因爲你買的時候沒有一個非常明确的理由和抓手,那這個時候你當然也沒有想要一直留着它的一個抓手,這個非常可以理解。
但是對于這部分朋友我想給個建議是:回本就賣是可以的,問題是你要想清楚賣完之後這個資金你要拿來幹什麽?
因爲說實話,經過了這一波的牛熊,我們也非常清晰地看到很多主動型的基金以及它背後的基金經理确實不值得我們去配置,但問題是這部分的資金你是不是還是想把它拿來作爲權益配置的一部分?
這個就要說回到我們資産配置流派的這套思路了。
如果它依然是你權益配置的一部分的話,那你在賣的同時應該想好我是不是要拿來去買寬基指數?是不是要拿來買紅利的相關基金?或者甚至你是不是要拿來買股票?
一個賣一個買,這個銜接是沒有問題的,你隻是把一類不太好的資産換到了一類你覺得更有希望的資産。
但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想,不管是寬基指數ETF,還是紅利基金,或者是一個公司的股票,或者是可轉債等等的這些東西,已經比一個月前貴了很多了,對吧?它比市場低迷的那個時候貴了很多了,我現在買不下手啊。
不過這個時候你要想的是什麽?
第一,你的這個資金來源是你已經回本的基金。也就是說你的這個資金其實也是賺到了。原來這個基金在低迷的時候可能虧了20%、30%,現在你是回本賣出的,所以你已經賺到那百分之二三十了。
這個時候你要去配别的資産,也不要再去考慮那些沉沒成本,不要去考慮它原來那個價格曾經多低,而是要看它現在的,不管是從股息率來計算,還是這個指數的高低,估值的高低來計算,是不是符合你的要求?那麽做一個買入這樣的轉換,我覺得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如果你回本就賣,真的是"你把本金還給我,我不想再玩了",而是去做定存,去買債基,甚至拿去提前還貸,那也沒問題。
這個時候你要想清楚的是,事實上你不是在賣一個基金,而是你在改變這部分資金的資産配置的類别。
它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基金買賣的這麽一個決策。那這時候你可能需要一個更好的理由,就是爲什麽你要改變這部分資金的配置的類别,從原來的權益類配置變成固定收益的配置?
是因爲你在現在的這個階段想要追求更多的被動收入嗎?還是單純因爲你覺得這個市場不值得投資?
說這麽多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在做賣基金或者是賣股票,或者是違背你原有投資紀律的行爲的時候,一定要多問幾個爲什麽,讓自己冷靜下來去思考,你這麽操作,它到底是一個單純的單一資産的投資決策?還是一類資産的投資決策?以及如果這麽處理之後,你想要怎麽去把這部分資金做更好的利用?
隻有多問自己幾個爲什麽,你才可能去擺脫人性的一些固有的缺點。
很多朋友,特别是這兩年剛剛接觸投資的朋友都會有這種心态,就是在市場跌的時候,我反而比較冷靜,我能夠堅持我的定投,我能相信長期主義,但市場一漲我反而慌亂了,我反而覺得是不是應該做些操作?是不是應該趕緊落袋爲安?等等的這些想法都會出來。
這非常正常,這是每一個投資者都必然會經曆的一個階段。
但是關鍵在于你要慢慢的讓自己适應資本市場漲跌的周期,能夠在你做每一個決策的過程中累積一些經驗,這個其實才是最重要的,這個才能夠保存下來,然後讓你在未來的投資之路可以走得更好。
因爲我們每個人的投資之路都非常非常的長,遠遠不止這一次的周期。
那關于這一點的話,因爲我知道有一些朋友是跟着我之前的一些——不能說推薦,應該說一些介紹——去買過REITS,或者是買過可轉債。
對于這部分朋友來說,我想你可能需要去想清楚的是一樣的,就是你買他們的初心是什麽?
因爲REITS之前有段時間漲得非常好,但是最近随着這個股市的牛市以及債市的回調,它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調,也就是它體現了它的債性,那麽這個時候你是不是繼續持有REITS,并不取決于股市漲不漲,或者是它本身現在價格是不是在回調,而在于它目前能夠提供的這種分紅率,或者是能夠提供的這種安心的資産,還是不是你要的?是不是你在接下來很長時間内想要去拿的?這個才是最關鍵的。
而對于可轉債,至少我自己的一個操作思路是,既然我買它是出于買一個類固定收益資産,就像我那一期介紹《我爲什麽重新殺回可轉債這個市場》的文章裏邊說的,這一輪我殺回來,圖的就是它調整了信用風險之後的收益率非常吸引我。
換句話說,如果這一輪的上漲已經把未來好幾年,甚至是直到它到期之前的利息都給我了,那我是一定會考慮把大部分的倉位都去落袋爲安的。因爲我對這類資産的一個要求是,你給我提供的是類固定收益的這種利息。
當然我會留一小部分,原因也是因爲我當時買他們也有一部分小小的理由,是因爲這個免費的看漲期權,是因爲這份彈性。
那麽我會根據我當時的這個比例——對于我自己來說可能75%是這種類固收的想法, 25% 是彈性——那我就會留下 1/ 4 的倉位繼續持有,試圖去搏一個向上的彈性。
這個是對于可轉債跟REITS這兩類資産的一點小小的建議。
六
接下來再聊聊,如果你在這一輪行情裏踏空了該怎麽辦?
我覺得這裏又分成了兩類朋友。
一類就像淩鵬在前段時間那篇文章裏說的。他說如果之前那種點位,那種市場的狀況下你還看空,說明你一定有很多深層次的擔憂,那也不應該爲幾根 k 線輕易改變。這是一部分朋友的想法。
對于這一類朋友來說,我的建議是在你确認你的這些深層次的擔憂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之前,依然不要參與到這輪行情裏面,否則你做起來也會非常的糾結、猶豫,甚至是别扭。
當然我覺得更多的朋友可能沒有想這麽多,單純就是因爲過去兩年市場不太好,所以根本就沒有想要配一些 A 股,或者是配一些基金,也有一些朋友是倒在了黎明前,前段時間才割肉或者是才離開了這個市場,都是很有可能的。
那對于這些朋友來說,我覺得最核心的就是你現在要俯瞰一下你自己目前的資産配置情況跟狀況,你有多少資金可以拿來做權益的配置?他們現在是配在哪裏的?
比如我們一直在說,對于一個 30 來歲的朋友,可能你有 60% ~ 70% 的流動資産都應該跟權益有關,這是一個比較經典的理論。
那現在你有這麽多錢在股市裏嗎?這些錢是被你配在了美股或者是海外市場?還是說你原來沒有達到這樣的一個配置水平?
如果是前者的話,那這個問題就轉化成了現在的 A 股或者說港股,跟現在的美股相比,它的吸引力是不是變得更大了?
但如果你原本整個資産配置在權益類的比重就比較低,甚至就是沒有,這個時候你可能想說市場終于活躍起來了,那我是不是應該去配置一點了?
包括有一些非常年輕的朋友,可能是第一次通過這幾天的行情了解到了還有股市這麽一個"好東西",我是不是可以去學習一下?或者是我是不是能夠從中間掘到第一桶金?
那麽我給這一類朋友的兩個建議是,第一,早買比晚買好。第二,少買比多買好。
早買比晚買好很好理解,因爲對于每一輪類似這樣的行情,你永遠不知道它什麽時候會見頂。
那麽往往在一開始或者說在你能夠想到的最早的時間沖進去,總比到後面漲得越來越高,你又忍不住沖進去要更好一些。
但是第二點,少買比多買好,是因爲既然你原來沒有倉位,那麽就意味着你對這個市場一定是不熟悉的,不了解的,這個時候直接投入重金,直接把大量的資金放進去是非常非常的不明智的。
你應該用小倉位去體驗這個市場的漲跌,可能會等到下一輪行情的時候才是你的主戰場。
因爲就像我們最早講的,在張夏的那篇研報裏也寫到,每八年就會有這麽一次這個大規模的行情。
八年雖然是一段不短的時間,但是好像也沒有長到不能忍受的地步對吧?哪怕你再等八年,十年,等到下一次再有這樣的行情的時候,可能你會有更多的資金,有更多的對于市場的理解,能夠幫助你真正掘到一桶金。
而這一次你就權當是交了一個學費就好了。
學費是什麽呢?也是有知有行的孟岩在這一輪行情剛開始那兩天,就立刻發了一個公衆号去再次重複了他們之前說過的那段話,我覺得那段話在現在看起來,大家應該會有更加深刻的認知,那就是:
"萬得全A,也就是整個 A 股整體的指數,在過去 20 年的 4,800 多個交易日裏面,長期投資的收益僅由漲幅最高的 30 天決定,占比隻有0.6%。
所以當閃電劈下來的時候,你最好保證自己在場。"
這個觀點其實也是從去年開始,包括我自己也在内,也反複跟大家去強調的,就是《市場泥沙俱下,但是我依然選擇在場》的原因。
如果你現在是完全空倉的狀态,說明你直到目前爲止對于這個觀念還不是特别的接受,那希望這一次這麽急劇的行情,至少給你有一個好的收獲,那就是讓你明白了這句話到底是什麽意思。
七
在這期内容的最後,我還是要給大家提供一個潑冷水的親身體會,那就是——熊市是很難殺死人的,但是牛市會。
關于這一點,其實我在年初就發過一篇文章,叫做《分享一個虧欠故事》。
那個時候市場特别的差,我參加了小酒館舉辦的一個線下活動,叫做虧錢故事分享會,在參加完之後我寫的我自己的一個虧錢故事。
那是 2015 年市場最火爆的時候,我在新三闆上面損失了很多本金的這麽一個故事,我也在之前每次講自己踩過的坑裏面都在反複說這個故事。
在這篇文章裏面,我最後是這麽寫的:
"其實在現在這種大家都很悲觀,市場很低落的情況下,普通投資者大概率是虧不了什麽大錢的。
因爲你根本就不敢 all in,更不要提加杠杆了。
真正會讓人虧大錢,甚至是傾家蕩産的,恰恰是在牛市的後期,在市場狂熱的時候,在大家都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的時候,那個時候才是要格外小心的,那個時候的市場才是真正吃人的。"
雖然我不認爲這麽漲了四五天之後就已經進入到牛市的後期,但是現在市場的情緒确實是急速進入到了一個狂熱階段,所有人就算沒有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也是被如此大的漲幅迷惑了頭腦。
在這個時候保持清醒,不要加杠杆,不要 all in,不要讓自己進入到一個賭徒的狀态,其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因爲所有的賭徒最後會傾家蕩産,會輸得稀裏嘩啦,絕對不是他每天都在賭場裏輸一點錢,每天都在虧一點錢的這種時候,而是在他突然赢了一把大的,或者是持續地赢大的時候,這個時候你最容易 all in,最容易去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賭上去,然後最後輸個底朝天。
這種事情我希望不會發生在大家身上,這也是我這麽多年見到身邊的很多故事總結出的一條血淚教訓,送給大家。
好,今天就到這裏,也希望大家在十月金秋十月依然能有一個很好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