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秦海璐 40 歲之後," 女霸總 " 的 DNA 就刻進了她的血液裏。
她接連幾年演了職場裏的姐姐,精神抖擻地穿梭在格子間裏,盤着幹練的發髻,身穿成套的西服,唇上總有一抹明豔、霸氣的紅色。
最近一回,她是新劇《做自己的光》裏,一名從業多年、雷厲幹練的電視新聞記者,常年不分晝夜地沖在一線,追蹤交通事故、房産黑幕、森林山火 …… 同時還兼顧台裏主播、制片人的事務。
國産劇的熒幕,越來越不缺女精英了。她們出入的地方,從裝着一地雞毛的居民樓,挪動到鱗次栉比的大廈裏,深入各色各樣的領域。她們看似擁有了更寬廣的可能性。
可仍舊有太多不及格的幻想。去年由袁泉、俞飛鴻主演,由經典美劇《傲骨賢妻》改編的《玫瑰之戰》,精英人設水土不服,好些觀衆因爲劇裏離地的生活方式,給片子打了低分。
而劉敏濤、江疏影擔綱出演的《女士的法則》,好好的雙女主律政劇,結果因爲實習律師變裝太頻繁,被嘲成 " 職場毯星鑒賞大會 "。
▲《女士的法則》
渾身寫滿名牌,精緻到一絲不苟的大女主,的确曾經是一種女性标杆。它們意味着财務自由、生存空間自由。可隻要切切實實在鋼鐵森林探過險,就會知道,真實的職場,無法容納同樣的美夢。
對國産劇裏的 " 女強人 " 越來越過敏了,但仍舊能被秦海璐飾演的白楊擊中。她有強悍的專業能力,碰上突發的新聞事件,判斷果敢、決策迅猛,有條不紊地将工作安排得妥妥當當。
她有手段但沒心機,爲了拿到有價值的新聞素材,親自喬裝成清潔工、小助理,不但得貢獻演技,還得懂得臨場應變、有膽識、有謀略。
我們不一定能從她身上照見自己。精英本就隻是少數人的 " 獎勵 "。可從她這裏,至少能看見一個願意真心稱贊、臨摹的職場人物。
戲裏,秦海璐的戲份稱不上一番,可觀衆對她的好感度是最高的。比起還在重複着國産劇式女精英困局的好閨密劉濤,秦海璐版的 " 女強人 ",更能引起人共鳴。
▲劉濤飾演的女主播,身爲精英骨幹的同時,嵌套着 " 聖母 " 人設——替欠錢跑路的丈夫扛下一千萬元的債務,又在替渣男艱苦背鍋的道路上,遇到了懂事、善良的真愛。
她的西裝上總會出現波瀾不平的褶皺,爲了方便,她會将褲腳像運動褲一樣随意地折疊起來,而成套的西裝下直接套雙白色運動鞋,也絲毫影響不了她的氣場、實力。
出席社交場合,她身上大齡單身的标簽,總是最先被看見。哪怕把個人生活經營得頗有聲色,還是總有人想向她傳授幾句結婚生子之必要。
太真實的身影。現實生活中,女人将事業搞得再風生水起,也很難偏離同樣的社會準則——結婚不一定幸福,但沒有結婚,一定不幸福。
隻是,單打獨鬥慣了的女精英們,多少都發現了女人不是非得依靠一段關系,才能存活下去的真相。尤其遇到一些陳舊的思想奇葩時,敢問誰能想象得與他共度餘生的苦日子啊。
▲白楊的相親名場面。
秦海璐飾演的 " 女強人 " 圖譜中,其實不是沒有母親、愛人這樣的分身。
《南方有喬木》裏,她與年下男暧昧,是願意将對方推出去,讓自己深陷泥潭的黑幫 " 大嫂 ";《小敏家》中,她則是帶了點搞笑在身上,寵女兒寵出圈了的大姐大;而另一部女性群像劇——《她們的名字》,她化身與富二代小鮮肉談戀愛的女 boss……
她們有家庭、有愛情,但觀衆很少去質疑她們身上的精英感。觀衆不肯信任的,可能并非将心思分給婚戀生活的 " 女強人 ",而是時下太多套着精英外殼、打着獨立幌子,卻仍舊有着強烈依附感的虛假人設。
國産劇裏的精英女性,大多成了被包裝起來的、空心的群體。
《做自己的光》裏邊,秦海璐也有屬于自己的愛情線。在 " 相親戰 " 中敗了那麽多次,兜兜轉轉,她與和自己擁有共同理想的師兄走在一起。兩人的情愫勾連了多年,可談起戀愛來,依舊是互相獨立的。
事業上,他們争鋒、較量。情感上,他們又互相鼓勵、撐扶。在對方遭遇挫敗,打算就此放棄新聞事業的時候,他們分别做了那個打撈彼此的人。一些人評價,這才是職場劇裏合格的中年戀愛。
白楊相信人,也相信情感,但從不存附于它們。老實講,戲外的秦海璐,也頗有幾分相同的影子。
盡管她總是宣稱自己是婚姻裏的 " 廢柴 ",喜歡得到丈夫的照顧、向他撒嬌,對家庭也十分眷戀,但她并沒有因此想去過一種 " 軟骨的人生 "。事業上,她依舊盛氣淩人,保有霸氣,享受挑戰。
多年職業生涯,她拿遍華語主流影後大獎,自掏腰包參與電影扶持,《鋼的琴》就是由她投資、出演的電影之一,上映後業内口碑大爆,接連拿獎。
▲《鋼的琴》
再之後,她參與編劇工作,憑借《到阜陽六百裏》拿了最佳原著劇本獎。2019 年,她首次拿起導筒,結果捧出史上最高齡影帝——屆時 95 歲的男主角常楓。話劇也是她始終沒有放棄的舞台。
秦海璐愛折騰,在好友圈裏是出了名的。好友李靜說她 " 喜歡找自己的麻煩,跟自己較勁。容易的都不幹,折騰,逆反到變态 "。
▲《榴蓮飄飄》
秦海璐好些角色裏那股不服輸的勁頭,也是屬于她本人的基因。
于是這個在大學裏因爲不起眼,被老師當作 " 培養一個配角 " 而招進 " 中戲 96 明星班 " 的姑娘,最終逆襲成了全班第一個拿到影後嘉獎的人。
彼時和她同班的女同學,個個都是像梅婷、袁泉這樣的氣質出衆、才華出挑的大美女。而秦海璐,隻是一個和朋友一塊兒去見組,結果發現劇方将自己的照片撕碎投進垃圾桶裏的 " 醜女孩 "。
▲《像雞毛一樣飛》劇照,秦海璐飾演有着怪癖的孤獨女孩方芳。
漂亮的确與秦海璐的履曆無關。但相較于碰壁的容貌,證明自己不是不能演戲、不會演戲,才是當時她更大的心結。人要用實力說話,是她很早就明白的道理。
自那以後,她不再跟着出去見組,但每天都會按時去上課,閑餘時間裏,就穿件軍大衣在校園裏亂晃,觀察不同的生活。
▲《榴蓮飄飄》
轉機出現在大四那年。當時《榴蓮飄飄》的導演苦尋女主無果,到北京時,有人向他推薦了秦海璐。
年輕的小鎮女孩因爲前途渺茫,獨身一人到外地飄蕩——這個角色之于秦海璐,是出道的絕好機會。她的成長路徑與這高度重合。可她仍然猶豫了。
飾演一個性工作者,對當時還沒踏入社會生活的秦海璐來說,很難理解,甚至有些抵觸。
但導演向她講述了女孩的生存背景,她也慢慢明白角色的複雜性,加上明了她脾性的老師推波助瀾," 你要是畢業前還沒一部戲,人家都會覺得你不行 "。她的倔勁兒被點醒,幾經考慮之後,決定出演。
▲《金星秀》
誰承想,這部初出茅廬的作品,讓她接連打敗了好些殿堂級演員,斬獲大獎無數:金馬獎最佳新人、影後,金像獎最佳新人,金紫荊獎影後。威尼斯影展上,她距離金獅獎影後,也僅僅隻差一票。
▲ 那一年與她同台角逐金馬獎影後的,是《慌心假期》中的梅豔芳、《地久天長》裏的張艾嘉,以及《千禧曼波》裏剛被撬開演技按鈕的舒淇。
成績給了她莫大的底氣。但說到底,專業能力才是她最大的話語權,是她敢說敢做的信心。
在片場,她出了名地性格直、講話直。因爲演法的分歧,她會直接與導演、男演員開杠," 我原本就是一個不會阿谀奉承的人,有什麽說什麽才是我的本質,因爲隻有這樣,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才能減少不必要的環節 "。
人情世故那一套,似乎從來不能成爲束縛她的職場規則。
很難說演藝圈的焦慮、壓力沒有困擾過她,但年過四十,她應該消化得還不錯。在人們看來,現在的她是少有中年危機感的女演員之一—— 27 歲演媽,早早獲得影後大滿貫,卻一點都不介意演配角。
▲《金星秀》
兩句她曾說過的話—— " 演員沒有什麽不能演的 "" 演員要尊重自己的能力和現狀 " ——能大概勾勒出爲何她既能那麽較勁,又能那麽雲淡風輕。
決定去做的事情,她便做到問心無愧的程度,而确實做不到的那些,她也不去責怪自己的邊界。誰說軌迹厲害的人,就必須要有一直站在高處或向更高處攀爬的欲望呢?
經營一些小的日子、小的理想,抵抗無孔不入的焦慮,于當下的我們來講,仿佛是門更值得研修的 " 精英課程 ",以至于精英女演員,我們也更愛看舒展的,不那麽緊迫、焦慮的那些。
内容作者: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