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滿膏藥的手、上樓梯一瘸一拐、破舊褪色的衣服 ..... 這是電影《我本是高山》裏海清飾演的張桂梅。
因爲海清高還原度的扮相和令人信服的演技,大家對這部電影抱有很高的期待,最近卻引發了一些争議。
相比電影所演繹的,張桂梅的真實生活更令人感動和震撼!
" 隻要活一天,我就會把教育繼續振興 ",現實中的張桂梅,堪比一座高山。她中年喪夫、無兒無女,将自己的全部都無私奉獻給大山裏的女孩。
爲了帶領大山女孩們逆天改命,張桂梅一直奔波,雖然身患骨瘤、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 23 種疾病,她依然堅持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這些孩子們上,是滿身的病痛換孩子們走出大山。
如今,她還在繼續用平凡身軀書寫不凡的人生。
/ " 辦這個女高是對的,把命搭上都應該 " /
爲什麽要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這要從大山裏那些女孩的處境說起。
" 因爲不是男孩,有的女孩從出生到長大,爺爺奶奶甚至都不會和她說一句話。"
時間回到 2001 年,張桂梅任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時,她就察覺到,大山裏的女孩們并不被待見。
同樣都是被遺棄的孩子,被遺棄的男孩都是因爲身體殘疾,而被遺棄的女嬰大部分都身體健康,隻是因爲生下來是女孩。
在當地的環境下,即使沒有被遺棄的女孩在生活中也沒有太多的選擇權。讀書,對這些大山女孩來說是妄想,因爲根本不會得到家長的支持。
甚至很多女孩在本該讀書的年紀,不是被父母拉去幹農活,就是被當做籌碼換取彩禮,早早嫁人生子。
在張桂梅一次家訪中,看到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惆怅望着遠方,就上前詢問,女孩哭喊道:" 我要讀書,我不想嫁人。"
原來,女孩父母要她辍學嫁人,僅僅是爲了 3 萬塊錢的彩禮。
弄清楚原委,張桂梅氣沖沖地來到女孩家,對她的母親說:" 孩子我帶走,上學的費用我來出。"
可女孩的母親以死相逼,因爲在她的心中,孩子的前途遠遠比不上這 3 萬塊錢來的實在,張桂梅實在拗不過,隻能放棄。張桂梅說:
" 後來我再也沒找到她,這是我一輩子的遺憾。"
自此之後,一個夢想漸漸在她心中萌生:辦一所免費高中,讓大山裏的女孩們都能讀書!
女孩子讀書,可以救三代人!張桂梅感慨稱:
" 如果她們有一個有文化、有責任感的母親,她們就不會辍學,如果這些女孩子辍學了,很可能将來她們的孩子還會重複她們的命運。當時我就想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我想讓這些貧困家庭的女孩子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徹底阻斷貧困在低素質母親與低素質孩子間的惡性循環。"
沒有錢她就在大街上募捐,拿自己的教師資格證做證明,賭上自己的名譽,被人誤解是騙子、還被人吐口水 ...... 這些不堪都被張桂梅默默地咽下了,沒有什麽能阻止她辦學的決心。
經過五六年的奔走,2008 年,中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成立,它就是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
學校雖然成立了,但仍有家長認爲讓女兒去上學,還不如早點打工掙錢劃算。所以第一屆隻招到了 100 名學生,而這 100 名學生也沒全部留下。
有個女孩隻來了一天就不來了,張桂梅跑到人家家裏去,發現這個本該上高中的孩子已經被父母安排訂婚了。
張桂梅想讓女孩繼續完成學業,卻遭到了父母的阻攔,無奈下張桂梅隻能稱要告他們,才順利将女孩帶走。
她一次次的翻山越嶺去做那些家長的思想工作,就是爲了讓這些大山裏的女孩走進學校。
她沒有自己的家,一直住在學校的宿舍裏。
她把獎金、工資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共 100 多萬元全部用在了學校和孩子們身上,自己卻過着苦行僧似的生活:
她戒掉了肉食,常年吃素;
給自己買過最貴的衣服隻花了 20 多塊錢;
爲了省錢辦校,她曾經一天隻花三塊錢生活費;
她把領取的勞模慰問金全部用作教師們的教學獎勵金,連一袋牛奶都舍不得喝。
爲了這些大山的姑娘們,張桂梅真的是拼了命。
每年寒暑假她都雷打不動的家訪,許多學生家地處偏遠山區,不能坐車,她騎馬翻山也要去。山路泥濘她甚至摔斷過肋骨、舊病複發暈倒在路上 ......
華坪女高建校 15 年來,她走了約 11 萬公裏的家訪路。
華坪女高,成了女孩們夢想升起的地方;高考,是她們改變自己命運的唯一一次機會。
她們不用重複上一代女性走過的舊路,早早辍學嫁人生孩子,将自己一輩子禁锢在山溝裏面。
爲了保護這些女孩的尊嚴,張桂梅從不用 " 貧困 " 來形容自己的學生,她覺得是女孩的隐私。她希望這些女孩們能有自信光彩的精神面貌走出去。
窮其一生爲幾千女孩子鋪路,張桂梅終于讓上千名女孩走出大山,改寫了自己的命運。
"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張桂梅逆轉了大山女孩們的人生,自己的人生路卻充滿了坎坷,雖一身病痛、滿臉滄桑,可她心中的信仰沒有被歲月磨滅。
/ 有信仰的張桂梅,
不是思念亡夫的女主角 /
在張桂梅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她來到了華坪,是爲了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平複丈夫病逝後的心碎。
可沒過多久,自己也身患癌症。當時她想要放棄治療時,這件事被學校的教職工以及華坪縣的百姓們知道了,他們紛紛給張桂梅捐款。
" 人家把我救活了,我要爲華坪做點事。"
後來,她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寫到:我要做焦裕祿一樣的人。
因爲對黨的承諾,張桂梅挺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2009 年,女高創辦一學期後,有 6 名學生退學,還有 9 名老師堅持不下去走了,眼看學校就要辦不下去了。
就在張桂梅整理資料準備将這些學生分流到其他學校時發現,剩下的 8 名老師中有 6 名都是黨員,她看到了希望。
張桂梅就帶領着這些黨員宣誓,勢必要堅持下去:
張桂梅無論是家訪還是參加活動,都帶着黨徽,這才是真正支撐着張桂梅一路走下去的高山般的信仰。
她還一直把江姐作爲自己的偶像和榜樣。在學校,張桂梅開學的第一課是江姐的《紅梅贊》,她說江姐不僅是她的燈塔,也是華坪女高全體師生的燈塔。
2018 年,江姐的扮演者孫少蘭老師,前往華坪女高演出歌劇《江姐》。那一天的演出結束後,孫老師在拍攝校園風光,張桂梅校長小心翼翼地靠近孫老師,把頭靠在了她的肩上 ……
後來孫少蘭老師在朋友圈寫到:
希望她閉上眼睛那一刻,真能看到她一輩子崇拜的女英雄,投入江姐的懷抱,她用她的生命在踐行着先烈的遺志。
她把自己的這種信仰傳遞給了華坪女高的學生們。
周雲麗和姐姐周雲翠是華坪女子高中建成時招收的第一批學生。她們的母親在她們幼年時患病去世,而父親有小兒麻痹症,靠打零工和種田獲取微薄收入,當聽說縣裏有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時,父親帶着兩個女兒來見張桂梅,張桂梅無條件接收了她們。
3 年後,周雲麗和周雲翠都分别考上大學。
2021 年 4 月,青年教師周雲麗在她的入黨申請書上寫到:
" 我是 90 後,是在黨的陽光下成長的新世紀青年,我們趕上了好時代。我的成長無時無刻不感受到黨的溫暖,我的每一個進步無不蘊含着黨的教有和培養。"
這些孩子們也沒有讓她失望,讀書改變了她們的命運,如今的她們在各行各業的崗位上閃閃發光,也用自己的力量去踐行着張桂梅校長的舍己爲人的精神。
2021 年,得知有兩名女生參軍去西藏後,張桂梅心疼地問:" 你們爲什麽選擇這個地方?"
" 不是你告訴我們的嗎?祖國哪裏需要,我們就上哪裏去。" 女生們回答道。
如今,走出大山的女孩們已經擺脫了命運的枷鎖,奔向全國各地,始終将這一份信仰銘記在心。
/ 她說,不需要感謝張桂梅 /
張桂梅經常一大把一大把地吃藥,在她辦公室的抽屜裏有滿滿一抽屜的藥。
張桂梅已經确診的病就有 23 種,身上長有腫瘤,經常一碰就疼,手上也貼滿了膏藥。但是她卻拒絕住院治療,隻爲了能有時間多陪這些女孩們。
即使這樣,她仍然每天早晨 5 點準時起床,一個個摁亮樓道裏的燈,考慮到山裏有蛇,怕吓到這些女孩們,她就在人工草坪裏一寸寸探查。晚上她也是最晚休息的,高三學生要學到淩晨 12 點 20 分才能睡,她也會陪這些孩子到最後一刻。
她把女高當做自己的家,一直睡在學校三樓宿舍門口的第一張床,身體如此虛弱還守着門口睡覺,隻是因爲一旦有事情,她想第一個跑出去擋住危險。
如此心細的張桂梅,對孩子們的學習習慣卻有着近乎嚴苛的要求。
她要求學生穿統一的校服,剪掉長發,不允許任何打扮,甚至帶手機上學就按退學處理,洗漱吃飯都有嚴格的時間限制。
對這些大山的女孩們來說,她是慈母也是嚴師。
二十幾年來,張桂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拯救這些大山裏的孩子們,她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報。
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從建校開始,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學校的高考綜合上線率連續多年達到 100%,學校的一本上線率從最初的 4.26% 提升到了 40.67%。
每次高考結束,她不送學生們,也不讓學生們送她,隻留下艱難上樓的蹒跚背影 ......
張桂梅希望女孩們高飛,不要回頭看:
" 背那麽重的包袱幹嘛,一走不回頭才好,想敢什麽就幹什麽去!别老想着我。"
因爲立下用教育改變學生命運的理想,所以她付出大半生爲大山女孩教育奔走。張桂梅不要求什麽回報感恩,隻希望這些女孩們能成材,爲國家和社會做些事。
2018 年,張桂梅病情危急,經過搶救終于蘇醒。她醒來問的第一句話就是:能不能把我的喪葬費提前預支了,我要看着這些錢用在孩子們身上我才放心。
十幾年的奔波,張桂梅的身體早就不堪重負,從早年穩健的身姿,到如今需要人攙扶才能走完一段路,不變的是她那顆堅決用教育改變大山女孩命運的心。
有記者采訪張桂梅:" 爲了建華坪女高,您付出了什麽?"
她回答到:" 我付出的幾乎是生命。"
如今,張桂梅還堅守在華坪女高,在她的守望下,越來越多的女孩們飛出大山。病痛可以折磨她的身體,卻無法消磨她鋼鐵般的意志:
" 我會堅守到,我生命的最後一刻。"